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坚持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遵循

2020-11-24 10:30:01
相关推荐

习近平同志于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紧紧围绕闽东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主题,饱含着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浓浓深情,深刻阐明民族工作是我们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工作理念,谆谆告诫各级领导千万不能漠视少数民族事业这一重要方面,主张民族经济要更加开放等,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重温这一著作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将有助于加深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大决策的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民族工作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工作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先人们留下来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稳定快速发展的巨大优势和时刻不应忘记的基本国情之一。

1988年6月,习近平同志一到闽东主政,就爬山越岭深入基层调研,走进畲族村寨,查阅当地志书,高度关注这里的一个特殊区情:全区21个少数民族中,畲族人口就有十五六万,约占当时全国畲族人口的40%,占全省畲族人口的70%,遍布9个县(市)、120个乡镇、734个行政村,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且大多居于偏远边角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比较贫困。于是他在同年9月召开的全区第一次领导干部会上就明确指出:“民族工作是我们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工作,致力于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是我党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所谓民族工作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工作,是指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已经从根本上消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但民族之间的差别还存在,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状态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还存在,加上国内外极少数敌对势力破坏民族团结、企图分裂中国的行为及其影响还存在,这种特殊情况和因素决定了我国民族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和重要性。民族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事关重大,所以带有根本性。

闽东少数民族地区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苏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灾难深重的畲族人民积极投身革命,土地革命时期在闽东畲村先后建立了56个中共支部和3个区级、21个乡级、300多个村级苏维埃政权,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分田运动。全区有1442个畲村(占畲村总数的71%)成为中共闽东特委开展革命活动和游击战争的老根据地。那时,闽东畲村被反动派烧毁135个村、房屋10500多间,被杀害的畲族中共党员、干部群众和受摧残致死者达5000余人,但畲族群众仍不屈不挠地坚持斗争。1938年2月由闽东红军独立师改编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1300多名指战员中,就有200多名畲族青年共赴国难北上抗日,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闽东在历次革命斗争中捐躯的畲族烈士就达510名。畲族同胞同汉族等各族兄弟一起,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共同为建立新中国书写了休戚与共、彪炳史册的壮丽篇章。所以,习近平同志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我们的事业方方面面,千万不能漠视少数民族事业这一重要方面。这是一个原则”。要“切实帮助少数民族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民族大团结是革命和建设必不可少的保证

中华民族是一个基于长期交流与交融而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就精辟地讲道:“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这种人类共同体的形成,不仅仅是共同的地缘和生活环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重要的是共同的历史命运把不同民族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传承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优良传统,锻造出伟大民族的大团结精神。在闽东,畲嫂“舍子救曾志”的感人故事就是一例。

那是1934年冬,白色恐怖袭向整个闽东苏区,一支国民党军正气势汹汹地在福安与霞浦交界的苏区进行“清剿”,不少革命骨干和民众遭捕杀,有的整个村庄被烧毁。时任福霞县委书记的曾志正在福安松罗乡杜坑村一个叫小坑的畲村养病。一天,敌军突然串到村边,村民们纷纷往后山撤离,曾志也挣扎着病躯跟在畲嫂蓝金妹后面跑,但刚跑出门外几十步就因体力不支而昏倒。畲嫂回望这位从外地到这里专为穷苦人做事的汉族女干部倒地,便立即将怀里抱着的两岁儿子放在路边的草堆旁,一口气背起曾志跑进深山,隐蔽起来。幸好敌人没发觉她的孩子,后被邻居抱了回去。曾志离开闽东后,念念不忘这位宁可丢弃亲骨肉也要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自己的恩人,在延安时期曾向一起参加党的七大的范式人打听过,知道养病的那个村可能叫“杜坑”,新中国成立后曾委托当地政府寻找。1983年12月,曾志重返闽东时,希望能当面向救命恩人表示谢意,但畲嫂因丈夫病逝后改嫁邻县又改名而不知下落。当1994年11月白发苍苍、年已84岁的曾志再次重返故地时,她只能在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橱窗里遗憾地望着救命恩人的图像,双眼湿润。一位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的革命家与一位普普通通的畲族妇女挥之不去的深厚情结,不正说明“各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共同命运吗?

对此,习近平同志高度概括道:“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的火种之所以能在闽东大地传播,革命的力量之所以能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得以保存和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的团结。很多革命老前辈,都是畲族群众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下来的,我们福建的革命老前辈叶飞、曾志、范式人等同志过去打游击的时候,经常是在畲族山村、畲族的老乡家里度过的。”当他知道在革命年代闽东畲族的同志没有一个叛变时,就称赞“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认定“畲族群众有坚定的革命性”。他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民族大团结都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保证。”

少数民族经济要更开放些

习近平同志认为,“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石,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而要“实现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首先就要消除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并指出:“民族工作的立足点在于发展经济,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才有可能谈民族的真正平等。”1989年6月,他在闽东撰写了一篇长达5000多字的《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认为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是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是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他强调“考虑闽东的脱贫问题不能不考虑畲族问题”,而且主张少数民族经济要更开放些。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畲族经济要更开放些》一文中就高屋建瓴地指出:“畲族经济要发展,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走开放的道路,跨出自己的小天地。”他深刻地阐明了一条人类必须遵循的铁律:“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能只靠本民族的力量。只有处于开放交流之中,经常与外界保持经济文化的吐纳关系,才能得到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那时的闽东地区,山高岭峻,交通不便。全区1789个少数民族自然村,71%没通公路,生产生活资料进出村全靠肩挑人扛;大多数村电话不通、广播不响,信息闭塞;25%的村未通电,农副产品加工全靠人力操作。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有些地方基本上停留在简单的物物交换。1985年全区畲族贫困户达1.6万户,占畲族总户数的50%。

如何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更开放些?习近平同志坚持以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思想,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制定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战略方针。主要内容有:一要改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这是开放的前提条件。主张“既需要外力的帮助和推动,更需要内在活力的启动。要启动内在活力就要把原始的、自然经济的封闭保守的观念,改变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

二要制定扶持少数民族乡村发展的优惠政策,给他们以更好的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和帮助,但国家的经济实力毕竟有限,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在外来“输血”的同时,一定要增强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把“输血”与“造血”紧密结合起来。

三要进行综合开发,把民族地区的“潜在”资源转换为“现实”的经济实力,以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协调的发展目标。

四要实行开放政策,“以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去打破各种形式的画地为牢”。

习近平同志认为,开放发展要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以开放促进改革,因而主张“要走一条‘双向开放’和‘双向开发’的道路”。强调要特别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牢固树立“市场为主导”的战略思想,由此确立一条“市场—技术—资源”的发展战略,并下功夫在“山海田”上做文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而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的全面发展,就能实现从贫穷到富裕的根本转变。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党的十八大以来,闽东各级党委政府带领畲族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发扬艰苦奋斗、滴水穿石、弱鸟先飞、敢为人先的精神,通过党建引领、交通扶贫、产业带动、造福搬迁、对口帮扶、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畲村“破茧成蝶”,不断演绎美丽嬗变,畲族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为全国各地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脱贫道路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在2015年国务院召开的中国东部地区脱贫座谈会上被赞誉为“宁德模式”。2018年闽东畲族贫困发生率已降至百分之零点几。人们完全有充分理由自信: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将在2020年如期实现消除绝对贫困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

在闽东畲族地区文化建设方面,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深情地把畲族之光摆在闽东诸多闪光点之首,指出:“畲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本民族文化,畲族文化在国内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闽东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闽东地区可以引以为荣的特色和优势。搞好民族工作,有利于我们保持这种特色,发挥这种优势。”他亲力亲为,指示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注意发展和整理民族文化,办好民族中学,建议举办畲族文化节,推动建成畲族博物馆,成立畲族歌舞团等,为保存和传承畲族传统文化写下了灿烂的历史新篇章。

制度自信是根本性自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决定,为我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根本保障。

〔作者系福建省福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原常务副校(院)长、教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情的作文 做早操作文 生活中的一缕香作文600字 山水的作文 开学第一天作文400 如何学会写作文 介绍你的家庭英语作文 思念家乡的作文结尾 新年随想作文 关于环保的作文500字左右 高三英语作文万能句型 放暑假了作文300字 钓鱼作文 寒山寺作文 高中作文精选 描写手的作文 作文素材最新 坚持自己的想法作文 如何保护水资源英语作文 六上四单元作文 介绍农场英语作文 我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作文 人际关系英语作文 秋天的田野怎么写作文 描写菠菜的作文 我是最棒的作文500字 重阳节感恩作文 保温杯的作文 小学四年级秋天的作文 这就是美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