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文章:锡伯族的西迁节

2020-11-24 10:40:01
相关推荐

我去尼勒克看天山红花,也就是野罂粟花,凑巧赶上了锡伯族的隆重节日“西迁节”。尼勒克县离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不远,这里也有锡伯族人居住,他们为庆祝自己的节日而举行了各种活动。我有幸观看了他们的歌舞表演,并且听一位退休的锡伯族老师讲了“西迁节”的来历。西迁节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俗称“迁徙节”,因为时间是在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也叫“农历四月十八节”。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新疆锡伯族群众就会欢聚一起,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以纪念祖辈驻防戍边的英雄业绩。

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政府在平息了准噶尔头目的叛乱之后,接着又平定了南疆的大小和卓的叛乱。1762年,在伊犁建立了将军府,统辖新疆(当时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地区)。这两次平叛,让自诩“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十分强烈地意识到,加强西部边陲军事力量的重要。他明白,西部一旦出事,仅仅靠派大部队去是不行的,大部队从关内到新疆,军饷、粮草耗费巨大,劳民伤财,而且军事行动时间延误,往往被动。必须加强西部的驻军力量,既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又能争取时间,主动出击,迅速解决问题。为此,乾隆重开了西域的屯田制度。屯田包括军屯、回屯、民屯、犯屯几种形式,而首开的就是军屯和回屯。锡伯族的“西迁”就是乾隆在新疆进行军屯措施的重要部分。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农历四月初,清政府决定从盛京所属的17个城乡里抽调锡伯族官兵1020名,连同家属共计3275人,迁移到新疆伊犁一带驻防,以增强大西北的防务。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官兵和家属与送行的父老兄弟姐妹亲戚故友的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共进了离别饭,共饮了离别酒,为戎装西迁的同胞饯行。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这支西调的队伍分两批出发。第一批于四月十日启程,次年的七月二十日到达伊犁霍城芦草沟;第二批于四月十九日出发,次年的七月廿二日抵达芦草沟。

途中,他们历经风霜雨雪,走过浩瀚的大漠,穿越严酷的戈壁,风餐露宿,妇女老幼虽然坐着木轮车,但是免不了颠簸之苦,而兵丁们只能靠两条腿长途跋涉,更是苦不堪言。有些人就在西迁途中失去了生命。他们的西迁路线是:沈阳—彰武台边门—辽通—开鲁—阿鲁克尔沁—西乌珠穆沁—东乌珠穆沁—右翼后旗—中前旗—车臣汗旗—乌兰巴托—乌里雅苏台—科布多—阿尔泰—布尔津—和布克赛尔—察汗鄂博—额敏—博尔塔拉—巴尔鲁克—伊犁芦草沟。整个行程一万余里,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征的壮举啊!他们都在芦草沟西北方向靠北山脚下过了冬季。他们所住过的地方至今还叫作“锡伯图”(即锡伯族人住地之意)。乾隆三十一年(1766)农历正月,锡伯族军民被伊犁将军明瑞调驻伊犁河南岸(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

从此,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粱米饭,每户都去当家人进行聚餐,来纪念锡伯族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畅叙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业绩,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与东北锡伯族之间有了来往,更把“西迁节”提念起来。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锡伯族的这个节日,每年的“四· 一八节”到来时,政府的有关部门都要召开茶话会、电影招待会,和锡伯族群众一起欢度这个传统的光荣节日。从1982年开始,在“四·一八节”时,沈阳锡伯族群众都要集会,举行纪念活动,介绍锡伯族西迁的历史与经过,讲述西迁戍边的意义,激励锡伯族人民继承祖辈的光荣传统,发扬祖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大家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以缅怀保卫着祖国西北边疆的骨肉同胞。

200多年过去了,“西迁节”一直延续下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锡伯族的人们都要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西迁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包括野炊、射箭、比武、唱歌、跳舞等内容。特别是以独唱和合唱形式演唱以西迁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徵调式西迁之歌,唱词达400余行,三节为一乐句,全曲12小节,历经200多年的丰富、加工和创作,已有7种之多,传承至今,成为西迁节最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西迁节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个个惟妙惟肖,他们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这种节庆活动集中展示了锡伯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间信仰、民风民俗及各种工艺和歌舞艺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价值。

新疆锡伯族西迁节民俗艺术在延续200多年的时空当中,传承着古代锡伯族在大兴安岭一带从事渔猎生活时形成的崇拜大自然的古老渔猎习俗及其原始文化形态。“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落在沙锅里”、“飘飘雪花如蝶飞,驰骋骏马共撒围,搜遍一山又一山,猎队满载凯歌回”。那是多么富饶风趣、醇厚雄浑、酣畅淋漓的生活场景啊!西迁节还传承着萨满教的原始文化习俗。萨满教在锡伯族的民俗艺术中起到“萨满是一个舞蹈家、一个歌手和一个整体管弦乐队”的作用。民间留存着萨满攀刀梯仪式、跳神仪式、萨满歌、萨满音乐等许多原始形态,为我国和世界探究萨满文化提供最为珍贵的活资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困难作文500字 有趣的事三年级作文 小学作文怎么批改 父子情作文 我最熟悉的人老师作文 苹果树的作文 本来我可以什么的作文 生活作文100字 中秋纪事作文 作文家庭趣事300字 提升高度为话题的作文 月亮的作文借景抒情 写环境保护的作文 关于新闻作文 军训作文600 学包饺子作文500字 给我一个微笑作文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作文 游公园的作文 与生活有关的作文 写一篇放风筝的作文 我的亲人的作文 学习中文的英语作文 作文相逢是首歌 大庆精神作文 自己的小传作文 张家界旅游英语作文 去动物园作文 自己努力的作文 阅读引领我成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