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雨夜短文》中窥见的写作之道

2020-11-24 12:30:01
相关推荐

最早读到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应该是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道士塔》一文,这篇文章出自《文化苦旅》这本集子。后来陆陆续续在闲暇时把《文化苦旅》翻完,这集子中的散文与我认知中的散文简直大有不同,少了风花雪月式的抒情,多了些恢弘的气势与历史的厚重感。余秋雨先生也因这种“文化大散文”而在文坛独树一帜。

多年后,读到这本《雨夜短文》,其中的文字依然难掩余秋雨式的洒脱。这是余秋雨先生作品中比较特别的一本,里面所收录的皆是短文。总共分上下两辑,上辑是余秋雨先生在自己的人生长途中所撷取的一些震撼式感悟,叫“万里入心”;下辑是对历朝历代文学史的短文分析,称“文史寻魂”。而我在读这些看似随心随性所著的文章中,对余秋雨先生所秉持的“写作之道”得以窥见一二。

一、传播真善美—不做“刀笔”不做“棍棒”

古时候,人们在竹简上刻字记事,如果发现字写错了,就用刀刮去。刀笔就是书写工具的意思。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自宋元后,人们又往往特将讼师幕僚称作“刀笔吏”,顾名思义就是谓其深谙法律之规则,文笔犀利,用笔如刀。“刀笔吏”的一支笔往往使许多案件乾坤陡转。再后来“刀笔”就衍生为文章的意思,但多为贬义,指巧妙歪曲事实,文章如刀可致人死地。

余秋雨先生在《刀笔的黄昏》这篇文章中提到“刀笔文化”,这种“刀笔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占领话语高地,借助权势背景,攻击一切他们想要攻击的文化创造者。“刀笔文化”的参与者原本也都是些不错的文人,但因眼红也罢,跟风也罢,利益也罢,他们开始攻击其他文人。但是攻击的结果往往是换得一时的成名,往后却再难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且“刀笔文化”绝大部分是违法的,因为不是基于事实的写文章,往往造成侵犯他人名誉,甚至构成诬陷诽谤罪,实在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因此作为写作者,坚决不去做各种害人害己的“刀笔”是第一准则。生活在当今时代,我们都知道网络暴力的可怕,而这种网络暴力的一部分就出自于写作者手中的笔。当一个网络热点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作者在事件并不十分明朗时,为了爆文、流量,去添油加醋、凭空杜撰,却没有想过这些文字会对当事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当我们这样去做的时候,我们就成了“刀笔”。当年台湾知名艺人白冰冰女儿白晓燕被绑最终惨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各家媒体为了“独家”罔顾受害者性命而导致的悲剧。

与此相似的,在《棍棒》这篇文章中,余秋雨先生劝诫年轻人不要早早地做了“棍棒”。棍棒是在小树还未长成之时就被拔擢,驱赶禽鸟、捶击万物。这棍棒喻指网络间成千上万的“恶评家”,当成为棍棒之后,便无法回去了。这世间的诱惑的确很多,如若经受不住诱惑,早早地做了棍棒,便再无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

作为写作者,我们手中的笔是很有力量的。我们要用手中的笔去传播真善美的东西,还是去作恶,我想在《雨夜短文》中余秋雨先生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答案: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踏踏实实写作,诚诚恳恳写作,不要去做“刀笔”,也不要去做“棍棒”。

二、坚守本心—要拥有自己的“私人地库”

在《模特生涯》这一篇中,余秋雨先生讲述了自己在中学时给全班同学做人体模特的经历,在同学们的画中,余秋雨的形象各式各样。当时教美术的老师就说了一句话:“天下一切画,都是自画像。”

其实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是能透过一个人的文章去感受这个人,判断这个人,所以写作,也是在写自己。那么既然如此,想要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必然要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内涵。拥有自己的“私人地库”是每一个写作者都必备的。

秋雨先生在《私人地库》这篇文章中认为,在美的领域,一个成熟者的内心深处,应该有“私人地库”。虽说讲的是美学领域,但是文字之美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衍生出来,写作者也应当有这样一个私人地库。这个私人地库中所收藏的不应当是“大家都说好”的泛泛式收藏,也不应当局限于一些个人经历。

秋雨先生认为这个地库有三个特征:坚固、任性、诡秘。

坚固要求构筑的材料必须采自辽阔的空间,必须蕴含足够的年份。因此作为一名写作者来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并且还要经常走出去“见识、见识”,博物馆、音乐厅、图书馆、名胜古迹……一切看似与写作相关或非相关的都可以去了解,去见识。

任性,是不人云亦云,不屈从于流行。而是保留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有一句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对待书本,要抱有怀疑的精神,保持自己的一份感觉。而不是大家都觉得好,所以好。大家都觉得不好,这就不好。这样很难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也无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别提去通过文章表达自己了。

诡秘,是与外在的身份、职业、形象有着迥然不同的隐藏。比如艺术家公认的专业与他内心的痴迷有极大差别。一个童话作家痴迷上古诗,一个浪漫诗人钟爱考古……我认为这种诡秘是一种人性的补充。如果一个人只能是一面,那该有多单调多无趣。有阴有阳,有明有暗,才构成一个丰富的个体。一个多面的写作者才可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写作者,才能提供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因此去探寻内在的渴望,而不必顾及自己的身份。这种渴望会滋养你变得更丰富,更感性,更能去打动读者。

三、写作技法—质朴叙事、感性描述

在《酒招非酒》这一篇中,余秋雨先生提醒我们在创作作品时,要注意“酒招非酒”。什么是酒招呢?在看一些古代电视剧的时候,我们看到主人公行走于山林村落间,看到一面小小的旗旛飘出,上书一个“酒”字,这就是酒招,有酒招的地方就代表有酒肆。

我们的文章就像那酒肆,而文章的开头就是那酒招。所以,不要在酒还没有酿好的时候,就开始涂抹花花绿绿的酒肆。主要有这么几种:1、把作品的主旨一下子端出来,开头就讲大道理;2、文章开篇就透露关键情节;3、卖弄古风,过于艰涩。

那么针对这几点,余秋雨先生提出了两点:质朴叙事、感性描述。也就是说,写文章,不要用华丽的词藻、大量的哲理去堆砌,而要用最质朴的小事、故事去切入,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讲这个故事,最后再把一个道理点出。这样读者会更容易接受。因为我们都不喜欢与路边一个开口就讲大道理的人交往,作文章也是如此。

对于这两点,余秋雨先生自己的文章是贯彻得比较彻底的,比如开篇的《拼命挥手》一文,从刚通了火车的村庄里一个小孩向火车挥手的故事讲起,讲到孩子因无人向他回应而郁郁寡欢得了病,到一名旅客得知后拼命向孩子挥手,孩子痊愈而结束。文末才提出,多数心理疾病,其实只来自于对陌生人群的误会。

用故事引人入胜,再由故事悟出道理,让读者会心一笑,生出原来如此之感。

余秋雨先生在“谁是你最喜爱的当代写作人”中排名遥遥领先,我想也是不无道理的。从他在《雨夜短文》中所流露出的这么一星半点的写作之道中,可以得到印证。写作,说到底,最终能和读者在心灵上相遇的,不是写作的技术,而是写作者作为人的深度和人性。如《雨夜短文》这书名一样,在淅淅沥沥的雨夜,在万籁俱寂中,作为一名写作者,感谢这样的相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记叙文作文600字 我被当成发泄玩具的一天作文 亲情作文500字 300字的作文 冬天的雪作文 七年级下册英语作文 好的作文 描写梅花的作文 想象类作文 回味作文 中秋节的作文 背影作文 日语作文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作文 我们的节日作文 课间十分钟作文 桥作文 我和书的故事作文500字 元宵节作文500字 春天的作文200字 作文好的开头和结尾 以小见大的作文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500字 小学生优秀作文 描写景物的作文 散步作文 梦想的作文 初中作文题目 关于美食的作文 消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