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民日报》与《贵州日报》今日刊发我校多名教师文章

2020-11-24 13:50:01
相关推荐

今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刊发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再杰、研究人员陈鹏宇的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成果《从贵州实践研究谈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机衔接》:

从贵州实践研究谈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机衔接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同时其农业发展具有资源破碎、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等典型性,2018年贵州提出的农村产业革命,有力推进了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机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两者之间紧密联系,产业扶贫为产业振兴在体制机制、发展基础提供了有效积累,产业振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鲜明的目标导向,两者的有机衔接涉及方方面面,而最直接点结合点就是产业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两者都是聚焦农业发展问题。本文拟在分析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有效借鉴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在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提出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机衔接的措施建议。

一、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环节

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来看,要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机衔接需要坚持4个发展方向。

(一)要素——从单向流动到双向互动。农业产业的的初始阶段是基于初级要素的作用,形成的区域集群。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土地“碎片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脱贫攻坚中,大量人才、财政资金、科技等要素注入农业农村,促进了在短时间内要素的集聚,积累的生产要素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重要基础。但一方面,由政府主导的要素注入,要素联动效应还不明显,另一方面,农村要素向外流动渠道还未完全畅通,多处于“被动”状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紧靠农村内部要素的内循环和外部要素的单向注入难以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更需要资本、现代化技术等各类要素的配合和互动,建立城乡要素合力流动机制,提高要素的边际收益,促进城乡要素双向互动。如何立足乡村现有的生产要素,用好用活脱贫攻坚中的资产、人才等,发挥联动效应,同时吸引高级生产要素进一步集聚,在农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是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所在。

(二)目标——从提量到提质转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最为突出,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产业扶贫中,大量农业园区、坝区农业在脱贫攻坚中得到了发展,农业规模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一定提升,但带来的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和效益问题应值得注意。产业振兴,是可持续发展的振兴,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引导产业扶贫向生态化转型,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绿色生产力”,通过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来实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优化生产布局,警惕规模不经济现象,促进区域协同,品牌化发展,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追溯体系,是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机衔接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产业——从农业产业化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脱贫攻坚的有力推动下,农业产业化得到有力发展,但产业结构单一、业态固化、农产品粗加工等问题还客观存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农业产业化有所区别的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通过农业农村与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交叉互动等方式,强调农业功能的多样化、三产融合的有机化,农业业态的丰富化,更加注重农业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循环农业、农业精深加工、智慧农业、电商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把视野聚焦到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上来,强化融合发展理念,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转化率和附加值,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功能拓展,将信息化、现代化管理等新技术、新模式引入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四)主体——从带动到共建共享。在产业扶贫实践中,多是以政府主导下的“输血”行为,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上,农业主体发挥的参与程度不深,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不免产生“福利陷阱”。对企业来说,为补贴而战的利益联结机制既不牢固也不长久,部分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仍局限于单纯的要素买卖关系,缺乏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部分企业呈现一定的机会主义倾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 2018—2022 年) 》提出“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提高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着力增强农民参与融合能力”“更好发挥政府扶持资金作用,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联农带农激励机制”。产业振兴,关键还是要看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要把“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结合起来,培育农户参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能力,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农户之间以及产业链关联的企业之间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诚信法治的稳定合作关系,让农户共建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形成多方参与、良好互动的有效合力。

二、贵州农村产业革命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实践

2018年初,贵州省委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围绕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等“八要素”,抓住了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紧密联系,推进贵州农业朝规模化、协同化、生态化方向演变。

(一)产业选择、产销对接,推进农业市场化发展。

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资源破碎化严重,“样样都有一点,样样都不成规模”和“自给自足”一直是贵州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贵州农村产业革命把产业选择、产销对接作为关键要素,强化市场导向,盯住优势资源,因地制宜选择优势产业,转变产业生产方式,按照高质量的要求发展优质农产品,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小农户”和“大市场”有机接轨。在产业选择方面,着眼于优化生产力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导向,结合土壤、气候、坡度、水热条件等自然资源条件,确定了食用菌、蔬菜、刺梨等12个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推进500亩以上坝区结构调整,采取一个产业一个领导小组、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团队、一套推进方案,壮大了产业规模,提升了土地产出率和生产效益。在产销对接方面,把销售流通环节作为关键抓手,统筹省内外市场,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精准对接省内消费需求,形成了校农结合、农超结合等模式。2018年,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 785.19 万亩,替代种植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666.67 万亩,全省粮食总产量 1060 万吨,粮经作物面积比调整到 35:65。火龙果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一,马铃薯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二,六盘水市刺梨种植面积已达 100 万亩,占贵州省刺梨种植面积的 42.7%,是全世界最大的刺梨基地。近两年来,建立面向东部省市的农产品供应基地290个,在对口帮扶城市设立绿色农产品展销中心86个,对东部帮扶省市农产品销售额达47亿元。

(二)培训农民、基层党建,提升农民内生动力。党管农村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政治优势,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党的“三农”事业才能获得稳固基础和坚强支撑。长期以来,贵州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对农村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农村人才单向流失严重,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贵州农村产业革命提出的培训农民、基层党建,既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领路人”的作用,又强化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促进扶贫扶智相结合,开展了《农民全员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对1842万农民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技能培训,通过3年时间实现农民培训全覆盖。出台了《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在产业链、合作社等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基层党组织的干事创业激情、领导发展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明显增强,累计下派4.56万名驻村干部,其中第一书记8848名,实现所有贫困县、乡、村都有挂帮领导,所有贫困人口都有帮扶干部。

(三)资金筹措、技术服务,推进要素向农村集聚。农村农业要素缺失一直是贵州农村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缺不得科技的支撑。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强调资金整合和技术服务,促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效向农业农村汇集,有效激发了农业发展活力。出台了《关于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功能、脱贫基金的带动作用、社会资金的聚合效应,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内涉农专项转移支付的统筹整合,基本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间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和涉农基建投资的分类统筹整合。2018 年,66 个贫困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 260多亿元推进精准扶贫。两年间,贵州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00多万亩,高校农业示范园区综合产值4800多亿元,入园企业6300多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面对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等一系列难题,贵州持续启动“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等有力措施,全省共选派上万名农业专家,组成“科技副职+特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农业创业者”农业特色专家团队,分赴全省 88 个县(市、区)、500 多个乡镇开展服务,受益群众近百万人。

(四)组织方式、利益联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现代化,需要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不断优化、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生产力发展活力。农业是天生的弱质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综合竞争力较弱。贵州探索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紧紧把生产端、市场端与农户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市场、品牌优势,合作社将农户分散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联合起来进行生产,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提高收入,有力促进了农户生产能力和增收。2018 年,贵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 952 家,同比增长 33.9%,其中 249 个龙头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驰名)商标,311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 100 万元,培育农民合作社 6257 家,带动 204 万户 788.2 万人,实现户均增收 10062 元,人均增收 2604.6 元。

三、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机衔接的建议

(一)把巩固产业扶贫成果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脱贫攻坚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但也要看到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这些搬迁户的就业发展问题值得警惕。产业振兴推进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要高度关注贫困人口,把巩固产业扶贫成果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一些基础较弱的产业要长期培育,根据各地产业发展实际,合理确定发展目标,不搞“大跃进”,确保产业扶贫成果向产业振兴平稳过渡。

(二)相关要素的接续接力。产业振兴离不开要素推动,要坚持农业优先发展。一方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不能完成脱贫任务后“一走了之”,对在产业扶贫中积累的区域合作、对口帮扶、驻村队伍、科技下乡等机制模式,要及时总结经验,特别是要加强对扶贫资产的清算和后续管理,建立合理长效机制,特别是要把产业振兴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立好“方向标”,确保要素“留得住”;另一方面,要促进要素的耦合联动,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经营制度、支持保护制度等改革,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梗阻,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农村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厘清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户之间的关系,强化劳动价值特别是知识价值在产业发展中的价值体现,为农户、企业家、驻村干部、科技工作者等各方面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促进要素“发挥好”。

(三)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范围广、规模大的产业扶贫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业资源环境问题和质量安全问题,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往往处于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突出表现在农产品品种多而不优、农业品牌杂而不亮、农业体量大而不强,资源环境趋紧、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等。在产业振兴中,要建立健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根据资源承载力确定合理的农业产业开发强度,统筹利用生产空间,严格保护生态空间,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建立反映市场供求与资源稀缺程度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互补互助的区域产业结构。强化“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改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完善农产品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提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证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四)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要始终坚持把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作为基本出发点,增强农民在产业振兴中的参与融合能力,健全联农带农强农的有效机制,实现好、维护好、平衡好各方利益,形成推动产业振兴的更大合力。要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巩固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股份合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有效地搭建起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之间的合作分工。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市场预测、产品营销等服务,为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本文为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成果,贵州财经大学校级重大课题《农村合作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资助项目。作者张再杰、陈鹏宇为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

今日,《贵州日报》理论版刊发我校专家7篇理论文章。

第七版专版刊发我校公共管理学院4位专家对《促进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条措施》的建言献策解读文章:

1.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文美:《努力搭建基层就业平台》:

2.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吴帅:《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落地》:

3.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滕明雨:《涉农专业学生迎来更多更好发展机遇》:

4.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见敏:《提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信心》:

第八版刊发我校3位专家理论文章:

5.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胡剑波:《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

6.贵州财经大学科研处王超(第三作者):《提升文旅融合产业竞争力》:

7.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姚旻:《加快推进旅游业复苏》:

精彩回顾

速递!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

权威发布

清明放假安排来了!这些安全问题务必注意

权威发布

来源 | 《人民日报》 《贵州日报》

编辑 | 关富丹

审核 | 关富丹

责编 | 陈艺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画肖像作文 按顺序写景的作文 以忘不了为题的作文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作文 放风筝的过程作文 温暖的作文1000字 分享快乐作文400字 三年级英语作文大全 鲸的自述作文500字 什么难忘作文 未来的地铁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一个地方 我长大了作文指导 我是一头大象作文 2012高考优秀作文 小兔子作文500字 小猫打碎花瓶看图作文 处世之道作文 留住什么作文 描写历史的作文 狗作文 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 二年级作文找春天100字 这一天我铭记作文400字 立冬的作文 小学母爱作文 我的感动作文 作文杭州西湖 学校校规英语作文 关于八月十五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