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孝友可风 善行可赞

2020-11-24 14:25:01
相关推荐

灵石人写灵石 重温灵石沧海桑田 追寻灵石历史过往

故乡子爱故乡 探索故乡曲折历程 展示故乡时代辉煌

孝友可风 善行可赞

——记夏门梁中廉兄弟天真浑璞望重乡闾

景茂礼

《南史·武陵王传》:“兄肥弟瘦,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兄肥弟瘦,说的是后汉末,天下大乱,出现人吃人的现象,有一个叫礼的人被饥贼所获,其兄得知,自绑其身对饥贼说:“我弟弟长久遭饿,身体瘦小,不如我肥胖有肉,你们把我弟弟放走吃我吧。”饥贼闻言,非常感动,遂将其兄弟一并放走。让枣,说的是南朝王泰小时候,奶奶放枣于床,召集众弟兄来吃,大家争相抢夺,独王泰不拿,奶奶问其原因,王泰答:“不能抢,应该等奶奶给。”推梨,说的是汉末孔融四岁的时候,每当与哥哥吃梨的时候,总是拣最小的拿,父母问他原因,孔融说:“我年龄小,就应该拿小的吃。”

灵石县夏门村梁中廉、梁中简、梁中靖、梁中孚四兄弟,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为子孝、为兄友、为弟恭,他们为梁氏家族“中”字辈的兄弟做出榜样,为阖族子弟树立了典范。有清一代,夏门村鼎盛繁荣、声播四乡,与他们的影响有关;梁氏家族盛极一时、名扬三晋并荣膺灵石四大家族之一,与他们的影响有关。他们的品德流传于乡里,代代口口相传;他们的业绩彪炳于史册,章章卷卷可查。孝友可风,善行可赞。

孝亲悌长 兄友弟恭

梁氏兄弟四人,生活在清乾隆年间一个以耕读传家的家庭。父亲梁绘星,天性聪明,自幼立志读书入仕,谁知天难遂愿,父母早亡,不仅不能继续读书,还要照顾多病的继母和抚育未成年的弟妹,不得不放弃学业,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务农耕田,训子课弟,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四个儿子身上。其时,长子中廉学业有成,次子中简求学上进,三子中靖聪明伶俐,四子中孚活泼可爱,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天伦之乐,倒也不失为一个幸福之家。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梁中廉学习如日中天、考取增贡生即将取得盼望已久功名的时候,悲剧重演,父母相继病逝,与父亲相同的遭遇降临到这个家中长子身上。天哪!继母有病在床,二弟出嗣胞伯,三弟、四弟年未及冠,梁中廉感觉如同天塌一般,陷入孤立无援,陷入迷茫无措,《邑志》记其:“三日不饮食,哀毁骨立”。在众亲友的帮助下,他振作精神安葬了父母,决定放弃自己的前程,代父承担养家糊口、赡老育幼的责任。他事继母如同亲生,关怀备至。继母有病,他跑里跑外,请医买药;继母病重,他日夜操劳,精心照料;继母病故,他遵规守矩,隆重安葬,《邑志》载:“哭泣尽哀,丧葬与父母前丧同。”

继母去世,家庭雪上加霜,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所有事务全部落到梁中廉一个人身上,余暇还得给两个弟弟辅导作业,洗衣做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苦度日。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家庭,孕育出特殊的兄弟之情。哥哥关心弟弟,爱护弟弟;弟弟理解哥哥,体谅哥哥。二弟中简虽然出嗣,仍以同胞自居,在关照好养父一家的同时,尽量帮大哥处理一些事务。大哥杂务忙碌,他代兄关照三弟、四弟,辅导学习,照顾生活,尽心竭力他毫无怨言,倍尝艰辛他在所不辞。三弟中靖、四弟中孚,非常懂事,哥哥的辛苦他们看在眼里,哥哥的嘱咐他们记在心上,他们每天不仅认真完成好自己的功课,还经常抽出时间帮助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杂务。他们坚定一个信念,就是刻苦学习,科举入仕,尽父亲、哥哥未尽之业,了父亲、哥哥未了之愿,早日为哥哥分担家庭重担,早日让哥哥扬眉吐气,过上轻松、愉快、幸福的生活。

工夫不负有心人,嘉庆三年(1798),三弟中靖以贡生举顺天乡试中举人,嘉庆六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成为清代夏门村第一个进士。三弟的成功,极大的鼓舞了梁中廉的斗志,他在盼望三弟早居高官、光大门闾的同时,信心十足地下苦功夫对四弟日夜训诲,望他早步三弟后尘,为族争光。由于乾隆后期朝政腐败,官吏昏庸,纳粟捐官泛滥成灾,买官卖官日益盛行,梁中靖因不“随乡入俗”,最终不得不以候选知县回乡等待。还沉浸在无限欢乐中的梁中廉不免有些失望,数十年的心血,数十年的盼望,换来个空名,使他多少有点心灰意冷。而梁中靖虽未被任用,他还是看到了嘉庆皇帝改革政治、惩治腐败的决心;看到了国家的未来,自己的未来。他并未灰心丧气,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培养四弟中孚、培养族中子弟、培养村中儿童读书入仕的坚强信心。在大哥的支持下,他多方筹资,在自己院内开办义学,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教学生涯。

嘉庆十六年(1811),梁中靖终于等来了希望,选授广西平乐县知县,未及抵任又改任员外郎。嘉庆十八年,四弟中孚不负众望,与族弟中舆双双中举,取得做官资格,议叙定襄县教谕,改任安徽宁国县知县。嘉庆十九年,梁中靖授吏部验封司员外郎兼考功司主事,进入中央高级部门工作。这时的梁中廉心花怒放,终于改换门庭成为官宦之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他将几十年所受的委曲抛的无影无踪,他的苦没有白受,他的汗没有白流,他完成了父亲的遗愿,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给家族争了光,他给夏门争了光,他给灵石争了光。从此,弟兄们二人在家力田课子,二人在外为国效力,兄友弟恭,子孝孙贤。

嘉庆二十五年(1820),梁中靖因为官清廉被任命为浙江道监察御史。道光二年(1822)督理五城街道京察一等,此后又掌京畿道监察御史。道光四年(1824)平反昭雪轰动京师的榆次赵二姑大案,朝廷褒加四品秩,擢升太仆寺少卿。道光十年(1830)转大理寺少卿;道光十一年升太仆寺卿、署光禄寺卿,成为夏门梁氏家族中品秩最高、声望最大的一代名臣。同时,梁中孚也先后任安徽宁国、泾县、宣城知县,博得“皖省三好官”的称号。梁中简获候铨布政司经历、山东补用通判,《邑志》记其:“性孝友,父殁呕血,水浆不入口者累日,抚二弟爱护肫挚……闾里表其门曰‘天真浑璞’”。辛勤操劳一生的梁中廉,亦得到乡梓高度赞扬。《邑志》记曰:“孝友之德闻于内外,知县匾其门曰‘孝友可风’;乡党匾其门曰‘望重乡闾’。殁后,举人李昌宗作墓表曰:‘性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盖纪实也’”。一时间不论村中族内,父义、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之礼蔚然成风,使夏门村、梁氏家族一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安定。

修德行善 敬业务实

受先辈的影响,梁氏四兄弟从小就养成了修德行善、敬业务实的品德。乾隆时县内遇灾,其祖辈梁宏魏、梁宅魏、梁理魏三弟兄,一次就捐银400两;其父辈梁绘锦、梁绘章分别捐银150两和350两。其父梁绘星,更是把修德行善当成自己的使命,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并把前言往行刻碑立石于门壁,让子弟出入观省。《毅斋梁公家传》记载他:“质直好义,人有急难不惜财力必周济而后已,同乡石仝林家贫,他以百金资助,为村中代出税赋,他慨然出资数百金,戚族婚丧赖他资助者无虑数十百家。”四兄弟牢记祖训,有人遇困难帮助解决,有人断炊烟给以粮米,有人遇大病资助钱财,有家贫不能婚丧嫁娶者,帮助出主意想办法人力物力支持,尽量给以资金帮助。《邑志》记载梁中廉:“孝友可风……望重乡里”,记载梁中简:“善施予,族党有婚葬事无力者必周助之,人有急难,往返奔救,或遇岁欠,捐资分赈。”时已成为朝廷命官的梁中靖,更是把人民冷暖、衣食住行、天灾人祸看成是自己的事,总是尽最大努力,扶贫济困、赈灾救急。嘉庆时县内遇灾,梁中靖捐银250两,并带动中典、中杰、中和、中直、中悫等中字辈兄弟,一次捐银达1250两……

科举入仕是夏门世代梁氏族人的心愿,捐资办学是夏门世代梁氏族人的美德,教书育人是夏门世代梁氏族人的传统。夏门村最早中举的是梁氏,最早入仕的是梁氏,最早办学的是梁氏,最早从教的亦是梁氏。梁氏有着光荣的教育历史,不少梁氏后人也继承和发扬了这种传统,梁中靖就是杰出的代表。身为进士,他深知教育的重要,熟知教育的方法,他因材施教,新旧结合,言传身教,投入了巨大精力,获得了丰硕成果,把希望的种子撒在了夏门村。家庭的薰陶,兄长的传教,确立了兴学育人在梁中孚心目中牢牢不可动摇的地位。他先后在安徽宁国、泾县、宣城任知县。每到一县,他首先去的地方就是学校,首先问的事情就是教育,首先办的实事就是兴学,首先考虑的政绩就是科举。他精于理学,精于教育,精通文墨,精通音乐。他是夏门梁氏教育世家的一代骄子,他是夏门梁氏文人学士中第一人。宣城县素称难治之县,教育设施落后,教学水平低下,他下大力气在教育上大投入、大改革。书院义学有废必修,名师大儒知名必聘,俊秀良才贫富必录。有事下乡,见学校就入,闻书声即喜,亲到塾中与学生交谈心得,探讨学术,并指导学生写诗作文。在宁国任知县时,考虑到宁国地处深山之中,县贫民穷,教育落后,为尽快改变现状,他大胆进行教材改革。科举考试是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学内容,而历代经学家为各种经史的注解多有不同,尤其对教育落后地区的学生很难掌握准确的含义。梁中孚针对这一情况,为让学生便于掌握,学的快,学的通,学的透,他将经史精义汇编成册,详加说明,分发给学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较快地提高了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为此,他日思夜想,费尽心机,一段时间他衣不解带,食不甘味,最终编纂出《诗经精义集钞》等书。他在本书序中写道:“钦定御纂二书,卷帙繁博,穷乡僻壤之士恐不能遍观尽识,是本抄极详而卷极简,实便于读”,从中足可体会到梁中孚作为一县之长对教育的良苦用心。《邑志》记载了他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书院义学,有废必兴,有事下乡闻书声即喜,亲到塾中与儿童正句读,语以作文之法……公精于理学,乡试次题,其次致曲,曲能有诚,刻闱墨中,传于后世,注有《诗经精义集钞》、《史记·国策训蒙编》、《朱烈女闺秀传》行于后。梁姓族中,文人学士指不胜屈,公为第一人焉。”由于他不惜自身忘我工作,终于积劳成疾,最终病死在宣城任上。梁中孚短暂的一生,虽说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虽说官不大,名气也不大,但情系教育、汗洒宣城的品德,不仅得到了宣城人民的尊敬,同时也得到了家乡人民的尊敬,载入了史册,《邑志》记载他:“以实心行实政,民有不便,力除之,……巡抚邓尝曰,‘皖省三好官,而公与焉’。”

(原载《灵石史志通讯》2008年第2期,灵石文史丛书《夏门梁氏古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9-20 22:03落寞自由齐飞[山西省网友]IP:3406208448
    到这样例子让人觉得世界还是充满温暖和希望。
    顶0踩0
  2. 2020-06-05 05:28我们闯的祸♡都不留后路。[河南省网友]IP:3393912429
    这样人真是难得孝顺又善良可遇不可求。
    顶3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坚持作文开头 记事的作文500字以上 关于长辈的作文 谜语作文 畅想十年后的自己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作 集体的温暖作文 四年级游览顺序作文 爱国抒情作文 成功的要素作文 关于漫画的作文400字 用游览顺序写一篇作文 割稻谷的作文 关于和谐的作文素材 我的老师作文250字 溺水的作文500字 白云山风景作文 宝塔山作文 假如我是孙悟空作文500字 慢下来会更精彩作文 写四川的作文 北京印象作文 优秀高中作文 以励志为主题的作文 我的梦想大学生作文 包粽子500字作文 九年级英语各单元作文范文 下雨蚂蚁搬家作文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英语作文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