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古代文人过得很苦?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的快乐远超想象!

2020-11-24 18:45:01
相关推荐

中华文化传承至今,期间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文人。这些文人不仅为中华文化的继承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而且还在不断地丰富中华文化,使之越来越绚丽多彩。古代的文人虽然为文化的创造与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在大家看来,他们却经常遭到各种压迫,过得非常苦。这些文人真得过得很苦吗?事实其实并非如此,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快乐多了。

一般来说文人是把读书、写作当成自己的主要工作或基本生活,书卷是他们生命的必需。这些人多不参与物质生产,在古代中国,他们通常也并不“生产”(创造)思想。他中国古代的文人们多信守孔子“述而不作”之说,只是继承道统,通过“注经”、“释经”的方式,在维护固有文化不使坠失的同时,根据客观条件的许可,尽自己所能,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起来。可就因为肩负着“载道”的重任,直接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言人或继承者,文人历来享有很高的地位,于是生产文人也就势在必然了,一大批劝学文字或口头谣谚,就这么出现了。

身居九五之尊的宋真宗,据说也亲自写过《劝学诗》,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具体来说,文人往往在政治地位、物质待遇上享有不少特权,不要说为官做宰、身居高位,就是一介书生,做幕僚、掌书记甚至当清客,他们也多属于“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的行列,更不用说精神上的优越感了。翻翻古代文人自己的集子或者别人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活得的确很自在、很快乐。这些人当中有的是酒仙,在酒力的作用下,脱略形骸,忘世忘我。杜甫《饮中八仙歌》就描写了开元到天宝早期文人的群像:

李求本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这个群像实际上就是古代士大夫生活的略带夸张的漫画。饮酒,让他们的生命力得以焕发,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文人的魅力就这样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很多文人都是自然山水的热爱者,他们或者似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或者如陶渊明,“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在与山水自然的亲密接触中,陶渊明、李白们心灵回归宁静,臻于人天冥契的妙境,又用他们的笔,把这种妙境传递给后世读者。

文人的快乐和自在还不止于此,他们最奇妙的是能化平凡的世俗生活为赏心乐事。颜回在“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的贫闲、俭朴的生活中,却依然能保持一个“乐”字,这固然是修炼到一定境界后才能到达;而在夏之晨、冬之夕,负手吟哦于花前树底,或清溪浅水泛舟,或凉雨竹窗夜话,莫不欣慨交心,这等闲适、快慰的生活,却是文人的胜境。文人最感快意的莫过于读书作文之乐,请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乐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是啊,在如此美好的季节、天气和心情下轻松地读书,在一俯一仰中,上下古今,宇宙六合尽收眼底,不是无上的快乐吗?

至于说到作文,更是很多文人最为成就感的所在。赵翼《瓯北诗话》评论苏轼时说:“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抽右旋,无不如意。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这样的写作当能获得极大的快乐和满足。苏轼本人也颇为自负,他对人说:“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矣。”

文人在物质方面拥有一定的特权,在精神世界里,更能够自由地去体验生命的乐趣,发现生活的美好,文人们的快乐其实远超我们想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并列式结构作文 品德修养作文 我的朋友200字作文 辽宁卷作文 五年级作文250字 我最喜欢的植物作文 一路欢歌作文 我的母亲500字作文 写事的作文六年级 我的母亲作文400字 关于美食的英语作文 关于毅力的作文 我的好朋友二年级作文 交通安全英语作文 我渴望什么作文 关于乡下的作文 三年级数学作文 开学了作文怎么写 珍惜当下的作文 防校园欺凌作文 食趣作文 母亲的背影作文 我的老师二年级作文 最美的礼物作文 关于突破的作文 西安游记作文 第一次做饭的作文 关于夕阳的作文 舞龙舞狮作文 团队合作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