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民日报连发三篇重磅文章 你读懂了吗?

2020-11-24 18:55:02
相关推荐

近日,人民日报理论版连续刊发三篇重磅理论文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思想性极强,值得各级领导干部仔细研读。

一分钟干货梳理: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有六大优秀特质:

①远大理想追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②科学理论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选贤任能机制:好干部标准

④严明纪律规矩:《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

⑤自我革命精神:“打铁必须自身硬”

⑥强大领导能力:党的全面领导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党,经受住了长期执政的考验,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生动诠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将指引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奋斗中得来,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具有强大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③释放人民的磅礴伟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造福最广大人民群众。

以下为全文: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谢春涛

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执政7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绝非偶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深入研究、科学解答这一重大课题,对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远大理想追求

每个政党都有追求,但不同政党的追求很不相同,不少政党是为小集团争权夺利,而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落后挨打、积贫积弱。为了改变这个状况,许多志士仁人进行了不懈探索,但都没有成功。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肩负起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达28年的浴血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之后,又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成就。目前,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民主法治建设等也取得长足进步。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历史最有说服力。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远大理想追求,为国家、民族、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和跟随中国共产党,原因清清楚楚。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挑战多么严峻,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有科学理论引领

对一个政党而言,思想理论建设非常重要。对党内,要通过思想理论建设告诉党员该怎么干、为什么这样干;对人民,要通过思想理论建设让人民群众跟着党走,凝聚起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团结凝聚人民。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全盘西化”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主张都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希望和出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反观原苏东国家的共产党,之所以相继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思想僵化,理论没能跟上时代发展,不仅不能指导新的实践,甚至连现实都解释不了。

有选贤任能机制

一个政党怎样选人、选什么人极端重要,直接决定其能否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有无凝聚力和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选拔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领导干部。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强调党的先锋队性质,对发展党员有着严格要求。近年来,我们党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求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对申请入党者的教育、考察等工作,确保党员质量。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就提出五湖四海、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等要求,坚决反对山头主义、任人唯亲。我们党的干部路线保证了党的团结统一、兴旺发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培养选拔使用干部方面不断探索,相关制度日益完善。习近平同志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特别强调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他强调,要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近年来,干部队伍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好干部标准发挥了重要导向作用。

我们党在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等方面已经树立一系列科学理念、形成一整套制度机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人岗相适、人事相宜,重视台阶、政绩、多岗位锻炼,坚持干部进党校学习等等,这样一系列理念、原则、制度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得到其他政党越来越多的认可。

有严明纪律规矩

政党作为政治组织,一般都有章程,都有纪律规矩,但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有着严明纪律规矩的政党,世所罕见。我们党一贯重视纪律规矩,不仅有着健全的纪律规矩,还能严格执行纪律规矩。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重视党的纪律建设。1927年,党的五大决定成立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专门负责党的纪律监察工作。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把支部建在连上,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延安时期开始,我们党的纪律规矩逐步丰富成熟,党中央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纪律规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针对一个时期党的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之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久前,《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印发,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修订和制定一系列重要党内法规。这些党内法规都蕴含着严明的纪律规矩,为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制度保障。

有自我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领导社会革命,还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使我们党形成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机制,确保党自身出了问题能坚决主动予以纠正。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成功纠正过党内的各种错误倾向,特别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彻底纠正了教条主义错误,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人心,让我们党日益成熟。在革命时期,我们党还形成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勇于自我革命也使我们党能够坚决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待党内出现的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决不手软,这是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都严惩党内腐败分子。新中国成立初期枪决刘青山、张子善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这些都说明,中国共产党同腐败是水火不相容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党内存在的问题,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以“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反腐败。习近平同志还对党的自我革命作出许多重要论述。他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已经走出成功治党新路。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战胜对手,也有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有强大领导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能力得到了充分彰显。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为了国家发展、人民福祉共同协商。中国共产党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这一领导体制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政治稳定和政策连续性,决策作出之后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通过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统筹设置党政机构,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能力体现在各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有力应变局、战洪水、抗地震、化危机等,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强大领导能力。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颜晓峰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放射出灿烂光芒、结出丰硕果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历史高度,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重大检验,也是对我们党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力水平的历史检验。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顺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适应中国国情,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人间奇迹。马克思主义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消除剥削和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进行改革开放,推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转变,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这个伟大觉醒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办事,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顶住各种压力、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伟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品格的新激发,是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追求富裕,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的必然产物。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回应重大时代课题,保持强大生命力。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科学发展观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伟大实践。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正在经受革命性锻造。新时代新使命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和解决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这一思想精髓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民族抱负、世界责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伟大飞跃证明,科学社会主义依然保持内在动力和生机活力,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执政70年来,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党,成为长期执政的党。虽然党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党经受住了长期执政的考验,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生动诠释。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到底,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从而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新中国成立70年,绘就了一幅伟大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相辅相成、协同推进的壮丽画卷。70年沧桑巨变,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根本原因就在于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坚强领导是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指引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历史,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改变中国命运的艰辛历程;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飞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迈向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坚定前行,奋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这是一个更加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正确航向的新征程,是一个更加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和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重大问题的新征程,是一个更加需要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征程。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谱写科学社会主义新篇章的伟大实践。当中国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现其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为什么“行”将更加有说服力地显示其实践威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变为现实,将是中国人民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创造自己历史的伟大奇迹,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续写的壮丽史诗,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际相结合的恢弘乐章。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创新发展,更加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指引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者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好不好,关键要看这种制度是否有利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焕发科学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的中国实践,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以其独特魅力和巨大优越性,生动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个重大问题。

开辟民族复兴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曾经在黑暗中求索,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用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人民走出漫漫长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开启了光明征程。新中国的成立,使亿万中国人民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站了起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艰辛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开启改革开放进程,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奇迹,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者前后相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发展,绘就一幅壮丽宏伟的历史画卷。

这幅历史画卷,以清晰的脉络凸显出一个重大的历史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同时,也以充分的事实印证了一个强大的历史逻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是这一历史逻辑的现实要求和生动表现。我们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焕发科学社会主义生机活力

社会主义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制度的探索和追求,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深刻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新世界,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等等。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照搬照抄其理论,反对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要求在实际运用这些原则时,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深入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坚持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例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等。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西方出现了所谓“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也出现了诸如“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还行不行”之类的疑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中国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事实,让这种论调彻底破产,让这种疑虑日益消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历程充分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造福最广大人民群众

判断一种制度优劣,还要看其为谁服务、为谁谋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带领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造福最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从1978年到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有力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让中国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时刻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既通过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群众前进,又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获得前进动力;既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强调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磅礴伟力不断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日益彰显。

正如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奋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我们伟大的祖国,前程一定会越来越远大!(执笔:孙来斌)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宁佳欢

校对:李珍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懂得了什么作文 相信自己作文 难忘的一天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 我的理想作文300字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 除夕之夜的作文 心愿作文400字 新概念作文大赛 家庭趣事作文 读书心得作文 友谊的作文 乐作文 我的好朋友600字优秀作文初一 难忘的除夕夜作文400字 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300字 美好的一天作文 乡村生活作文 初一作文600字 四年级下册作文我的乐园 元宵节作文400字 关于时间的作文 距离作文 自由作文 话题作文 这就是我作文600字 百善孝为先作文 热闹的春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