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弗兰纳根 我写作的野心 是理解善恶 记忆与爱

2020-11-24 19:00:01
相关推荐

理查德·弗兰纳根(Richard Flanagan,1961-),澳大利亚作家、记者、制片人。小说代表作有《河流领路人之死》《一个巴掌能拍响》《古尔德的钓鱼书》等。其中《一个巴掌能拍响》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入围第48届柏林影展主竞赛单元。2014年,他凭借《深入北方的小路》摘得布克奖。

《深入北方的小路》作者:理查德·弗兰纳根 译者:金莉 版本: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7月

在泰、缅交界的他念他翁山脉与比劳山脉的原始森林里,泰缅铁路沿山势蜿蜒而卧。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之后,日军的海上补给线遭遇重创,为运送作战物资,日军胁迫6万多名盟军战俘和约30万名东南亚劳工,在一年多时间内修建了这条铁路。在高温高热的热带雨林中,悬崖峭壁之上,战俘与劳工仅靠锤子等简易工具开凿。疾病、饥饿、过度疲劳、奴役、虐待、体罚、屈辱,1.6万战俘和9万劳工在此殒命。全线415公里的路,平均每修筑1公里,就有约600人丧命,因此这条铁路也被称作“死亡铁路”。

理查德·弗兰纳根的父亲阿奇·弗兰纳根,一名普通澳大利亚士兵,二战期间在爪哇岛被日军俘获,后作为盟军战俘被运往泰缅,参与修建死亡铁路。他从这场劫难中侥幸活了下来。

差不多70年后,他的儿子凭借长篇《深入北方的小路》(以下简称《深入》)摘得2014年布克奖。小说以死亡铁路为背景,以父亲的经历为原型,双线讲述身为俘虏的澳大利亚医生多里戈·埃文斯,一面竭力营救手下的士兵,一面追忆生命中唯一一次爱情。逃出生死线后,他却再也不会与人分享,不懂如何去爱。

书的扉页上,写着一行小字——献给第三百三十五号俘虏。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畅

被我父亲的军官搧了三巴掌

战争的邪恶和残暴并不在我俩之间

十二年了,理查德·弗兰纳根还在写。他不想让《深入北方的小路》和市面上有关“死亡铁路”的书一个样。可是,太难了。刚开始,他劝自己“别碰”这个厚重的题材,“可能会毁了它”。随时间推移,他却发觉,父亲太老了,如果不趁他在世写完,就永远完不成了。于是写书的想法“不停膨胀着”:“我不写这本书,就再也写不了别的书了。”为此他试过很多办法,用第一人称讲述,增减人物,尝试更柔和的叙事语言,都不行,烧掉手稿,重新开始,“就连写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句子都难”。

“为什么万物之始总有光?”小说伊始,读者被带入如梦似幻的往事回忆,主人公多里戈·埃文斯的人生就此展开。“快乐的人没有过去,不快乐的人除了过去一无所有。”作为战争幸存者回到澳大利亚的埃文斯得到了英雄般的褒奖,却失去了爱情,他陷入漩涡,爱,战争,人性,“要活下去就必须有一个荒唐的信念,那就是你能活下去,这信念高于一切”。阿奇·弗兰纳根也是这样,为穿过一生中的惨烈绝境、荒诞的记忆之谷,他不在意功名利禄,向往自由胜过权力。弗兰纳根成年后,才意识到,“父亲一生都被这个创伤改写了”。

写作《深入》接近尾声时,理查德·弗兰纳根决定亲自去趟日本。当他站在这片曾给父辈带去苦痛记忆的国土时,却发现日本人“友好、善意、慷慨”,这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悲伤”。东京郊区,一家出租车公司的办公室里,他见到了当年父亲所在战俘营中的韩国守卫,书中“巨蜥”崔胜民的原型。战后,“巨蜥”因战争罪行被判处死刑,后获减刑,并在1956年针对战犯的大赦中被释放。这位93岁的老人透过浑浊的眼睛告诉弗兰纳根,他不记得了。

“请你搧我三个耳光。”弗兰纳根从沙发上站起来。在日军战俘营,搧耳光是战俘受到的日常体罚方式之一。“巨蜥”难以置信地盯了他两秒,然后缓慢起身,扭过上半身,带动肩膀、手肘、手臂,搧在弗兰纳根脸上。一,二,三。“他本人或许真的不记得了,但他的身体记得。”弗兰纳根回忆说,被搧到第三巴掌时,整个房间的物件从墙上倾倒下来,周遭闪着诡异的光,有那么几秒钟,他似乎失去了意识,“好像东京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他望着老人,老人茫然望向他,“我走了那么远的路,只为了亲自体会战争的邪恶,但邪恶和残暴不在那里,不在我俩之间”。

日本之行使弗兰纳根明白:“我写这本书并不是为了评判任何人,因为我不想让它成为反驳别人的武器,事情发生了,已经在那里了,你必须了解为什么人们会这么做。而如果你指责、做道德批判,就相当于是接续了这种邪恶,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是更大的灾难。”

从日本回到澳大利亚之后的一个星期三早上,弗兰纳根写完了全书的最后一行。他将书稿发给出版社,出门,到医院重症加护病房看望父亲。父亲见了他,问:书写得怎么样了?他答:写完了。当天中午,父亲过世。他没能等到这本书拿奖,在43个国家出版,也没能读到日军战俘营其他幸存者读到这本书后,给儿子寄来的信:你说出了基本事实。

要记住,也要警惕仇恨

我见证过丧失记忆的族群陷入慌乱

1961年,理查德·弗兰纳根生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在这座被称为“世界的尽头”的岛上,人们世代在森林里生活,砍树,挖洞,没人写作。弗兰纳根的祖父母不识字,全家唯独父亲“对写下来的文字有一种特殊的喜爱”。三四岁时,小弗兰纳根就想当个作家,只因这在父亲看来是件“了不得的事”。

小说处女作《河流领路人之死》问世前,弗兰纳根做了差不多十年工人,平时在建筑物上做工,夏天替人家的花园浇水种树。上世纪九十年代,远在北半球的中国经济崛起,澳大利亚因矿产资源丰富,成为中国钢铁制造的主要原材料产地。远离城市的荒地大多矿产富足,报酬不菲,一些塔斯马尼亚人专门乘飞机去打工。写《深入》的过程太过漫长,花光了弗兰纳根所有的钱,虽不情愿,他还是考虑去矿上打工赚钱,好继续写作。好在布克奖的5万英镑奖金救了他,得奖后,媒体问他用5万块做什么,他说:“生活。”

在弗兰纳根生于斯长于斯的塔斯马尼亚岛,坐落着有“澳洲的古拉格”之称的阿瑟港监狱。1830年至1977年间,这里曾关押超过1.2万英国重刑流放犯人,“整座岛都是英国王室的囚牢,英国人把罪犯押送过去,他们一辈子在那里劳作,定居”。世代沿袭,无论是曾经的王室罪犯,还是原住民,以及他们的后代,都能隐约感受到某种与历史有关的“记忆的压迫”,“他们终其一生都试图去了解这创伤究竟是什么”。或许正与此有关,从《河流领路人之死》到《一个巴掌能拍响》再到《深入》,弗兰纳根都在探索关于“记忆”的秘密,“我见证过丧失记忆的族群是如何陷入慌乱的”,他说。

弗兰纳根耗时十二年写《深入》,“野心就是理解善恶、记忆与爱”,然而,“最终一无所获,什么都没弄明白,真的”,他呷一口桌上的咖啡,自嘲般苦笑着。

因为父亲深知被仇恨吞噬的滋味,也明白日后消化、舍弃仇恨的艰难,弗兰纳根反复提醒自己:“警惕仇恨。”他从小说中的细枝末节中一点点剔除道德审判的蛛丝马迹。唯有同情,方能了解;唯有了解,方能同情。他因而爱上日本文学闪耀的哲思和诗意隽永的美,写作方式也受到日本作家注重细节的影响,就连《深入》的每个章节开头都是一行俳句。

不独日本文学,弗兰纳根同样欣赏威廉·福克纳、卡夫卡、马尔克斯、博尔赫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跃跃欲试,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尽管他自知同这些标准还有距离,“不过写作本身的意义,是能够为这个世界增添一点与美、与意义有关的事,它不会伤害别人,而对于爱它的人,它会回馈他以歌”。

“岁月为百代之过客,逝去之年亦为旅人也。于舟楫上过生涯,或执马辔而终其一生之人,日日生活皆为行旅。”元禄二年三月下旬,日本俳句大师松尾芭蕉由松户北上,行程两千四百公里,写下这首《奥之细道》,此为开篇。《奥之细道》,译成英文便是——《深入北方的小路》——回馈给弗兰纳根的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父亲节祝福语作文 迎国庆贺中秋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渴望什么作文500字 我心中的一幅画作文 写一篇关于新年的作文 童年的回忆作文四百字 西湖游记作文400字 新年感悟作文600字 关于写人的作文五年级 关于诚信的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好开头 可爱的小狗作文100字 河源的变化作文 2050年的地球作文 今年吉林高考作文 难得这样作文600字 走进大自然作文600字 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作文 我有一个梦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450字 快乐春节500字作文 母亲让我自豪作文 写去哪里玩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什么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今年中考的作文是什么 关于冬的作文600字 有关科学技术的作文 五一见闻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