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个人的村庄》:无所谓卑微的驴敢嘶鸣 自以为高贵的人怯发声

2020-11-24 21:05:01
相关推荐

“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净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

这是作家李陀对刘亮程的评价,评的得体,说出了刘亮程文风里的质朴与真实,而他的《一个人的村庄》这本书,可能便是因为这份质朴与真实,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能得此殊荣,书自然不差。

对于这本书,颜小二感触较深的,是书中关于“驴”的一个篇章,书中,从“刘亮程”的笔触来看,故事的主角,有养驴的“我”,也有被“我”养的驴,但人和驴,一个自以为“高贵”,一个则无所谓“卑微”。

无所谓卑微的“驴”,敢于对世界嘶鸣;而自以为高贵的“我”,沉默了数十年,虽然期待,却依旧没有带着亢奋发声过。

读过这本书的朋友可能可以感觉到,文章内有沉浮于世几十载之你我的影子。以此,各位或许也能和颜小二一般发现,文章外、缰绳下,有时候我们役使着“驴”,有时候我们或许就是被役使的“驴”,而套住我们的缰绳,此时大抵便因利益纠葛捏在别人手里。这是刘亮程笔下的“真实”。

故事内,刘亮程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告诉我们,于驴于己,都有被役使的时候,驴甚至看上去更“悲惨”,但是,它却依旧有一鸣惊人的本事与胆量,当喊则喊。而人就不同了。文中的“我”说“哪怕以沉默十年为代价换得一两句高亢鸣叫我也乐意”,可见,高亢鸣叫需要胆量,更需要“沉淀”。

显然,作者在借着“驴”暗讽着什么?刘亮程暗示我们人不如“驴”,这不是对人的“贬低”,而是在批判让人变得不如“驴”的那因人追求“高贵”,而分出“卑微”的自私和虚伪。因为这自私,人一面失了质朴变得虚伪,一面因利益纠葛的束缚没了“发声”勇气。

1、驴与质朴:无所谓卑微的“驴”,却敢于对世界嘶鸣

若是有些浮躁,读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里“通驴性的人”这一篇章,可能会皱眉,甚至心生不满。拿人和驴作比,关键是人还比不上“驴”,这不是胡闹么。

这种“胡闹”,或许生发于你我心底的“高傲”。而正是这份自以为是的“高傲”,反而让你我束手束脚、让文中“我”自愧不如。

文中的“驴”哪里是“驴”,它象征着万物生灵与生俱来的古老“质朴”。于此,驴的世界里,无所谓“卑微”,更无所谓“高傲”。没了“高傲”与“卑微”的束缚,嘶鸣有何难?

或者我们也可以把“驴”的象征意义看成一种个性,这种个性我们的祖先有,现在三三两两地消散,已然成难得的品质:即直面苦难的同时也拥抱“苦难”,恪守本分是一方面,但绝不会在循规蹈矩间没了自己。

什么时候人可以称为“不会在循规蹈矩间没了自己”?按照文章的逻辑来看,便是直面压迫与苦难时,亦不怯于向世界嘶鸣。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生物有强弱关系,如驴和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力量较弱的那一方就“卑微”。即便在力量压制下显得“卑微”,如果自己“无所谓那份外界强加给自己的卑微”,那么苦难又算什么?

承认卑微时会失语,压迫与苦难犹在。

无所谓“卑微”时,坦诚拥抱世界之余保留自己,或许还能保留那份敢于对世界嘶鸣的勇气。

刘亮程笔下的“驴”真实、质朴,它接受“人的役使”,本本分分,但这种本分中却无所谓卑微,因为它一直保有对世界嘶鸣的勇气。

2、对比与暗讽:自以为高贵的“我”沉默十年,也难“发声”

对于刘亮程笔下的“驴”来说,在没有人世喧嚣的“驴圈”里,无所谓“卑微”,无所谓隐藏,无所谓修饰。自己赤裸着身体降临于世,便坦诚活过这一世。而刘亮程笔下的“我”和“驴”比起来,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文中,刘亮程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写道:“人穿衣乃遮羞掩丑,驴无丑可遮,它的每个部位都是最优秀的”。

人对于驴,自以为“高贵”,驴是人眼里的“卑微”。但是,文中“我”却犀利指出,人穿衣掩丑,驴无丑可遮。

这里依旧不是简单意义上将人和驴进行对比,刘亮程在暗示,或者说他在暗讽更合适些。

或许从“高贵”与“卑微”被区分的那一刻,人就开始“掩丑”,掩什么丑呢?掩欲望蚕食之下有些个“丑陋的自己”。

本想显得高贵,却在丑陋中“卑微”。这当属刘亮程对人性尖锐的讽刺吧,或许也有点自嘲意味。

如何看待刘亮程的这一对比和这一暗讽?或许这么说会更好理解。

人是需要面具的,“驴”不需要。

为了维系“高贵”,人需要面具让自己保持“完美”,继而显得“高贵”,于是虚与委蛇便有了生存土壤。“当人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时,欲望却不断发出要求”,于此,对“高贵”的期望越是浓郁,人间的“虚伪迷雾”便越是浓郁。

事实上,在利益大网中,人时而“高贵”,成为捏着缰绳与鞭子的“人”,人时而“卑微”,成为自己眼里那缰绳另一端的“驴”。束缚与被束缚的关系,在人的身上同时存在。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用面具争来的利益,可以让自己获得一小块“自由”,但也无形间给自己戴上了更大更重的“锁链”。

束缚之下,有多少人卑微匍匐?更别提对世界嘶鸣了。

书中,刘亮程提到,他愿意用十年的沉默换一两声高亢的鸣叫。但事实上,即便是住在乡村中的“那个人”,也没有办法抛开顾忌,撕开躯体上掩丑的“衣服”,赤诚地对着世界“嘶鸣”。

或许,当人因欲望而自私,又因自私去进行“高贵”、“卑微”之别的时候,人便已经堕入名为“卑微”的阿鼻地狱。于此,躯体变得丑陋,遮羞之下,人怯于发声,甚至失声。

于此,书中,刘亮程用他干净的文字,不轻不重地为你我呈现了这样“扎心”的现实:

高贵没有上限,而无上限的高贵之下,尽是卑微。

3、有多高傲,就有多卑微,别让自己成为失去高喊勇气的“人”

要说刘亮程的文章有点儿难懂?还是得好好品品,他在写人性,而且在不动声色间嘲弄人性的欲望与自私。这种嘲弄不算尖锐,但也酣畅。

生活中,我们大多是“看不起”驴的,用“驴”形容人,有“倔强”甚至“蠢笨”的意思。

而刘亮程笔下,人不如驴,此驴非彼驴。刘亮程的文章中,驴象征着“赤诚、憨厚、质朴”等等,而这种颠覆世俗“优劣”认知的象征,恰恰是他对贪婪人性的最出色的“嘲讽”。

“人不如驴”,因为人在虚伪和自私下自以为高贵。于此,在追求“无上限”的高贵中,人不觉成为“被束缚”的卑微,这时,带着本真灵魂的高喊便成了“奢望”。

而驴坦诚、质朴、真实,无所谓卑微,它拥抱“强弱关系下的压迫,甚至是痛苦”,但它亦没有丢掉维护自己的“反抗精神”。它活得扎扎实实。因为,必要时它会发出扯烂遮羞布般沉默的“嘶鸣”,告诉世人它有灵魂。

或许,在这“驴和人”的对比之下,刘亮程是在告诉我们,欲望与喧嚣下,人有多高傲,实际上便有多“卑微”。贪求“高贵”背后高傲的人欲,让人在世间的利益链中穿梭,手上拉扯他人的“缰绳”变多的同时,脖子上束缚自己的锁链也在变重。

但是,充斥虚伪且互相牵制的尘世中,“高贵”不过是相对的假象,卑微才是扎心的“现实”。更要命的是,因为束缚,人会失去生而为人之高喊的勇气。

讲到这里,或许刘亮程想要告诉我们的,简单说来便就是:有多高傲就有多卑微,别让自己成为失去高喊勇气的“人”。

参考:《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无授权一说,不问自取全网维权(包括做成视频)。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颜小二述哲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爱心墙作文 三年级作文火龙果 我学会了坚强作文600字 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友情的作文 写椰子树的作文 关于感动的作文 小金鱼童话作文 我学会了作文500字 积极乐观的作文题目 足球比赛作文400字 诚信作文的题目 作文岁月的礼物600字 宽容之心作文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 六年级作文教案 拼搏精神的作文 家乡环境作文 作文中秋趣事 关于秋天的作文150 广州陈家祠作文 友谊的天空作文 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400字 我是谁我要成为谁作文 关于真诚的作文800字 工匠精神作文300字 心灵的选择作文 生活中的仿生学作文 家乡的大海作文400字 介绍一种东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