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服饰

2020-11-25 00:10:01
相关推荐

引子

《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所著,它全面地分析了字的本意,并通过汉字的形体反映出了相关文化内容。《说文解字》中的"衣"部共收字110余个,其内容与服饰相关。在衣、食、住、行中,衣排列在首位,可以看出服饰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占有相当重的地位。撷取《说文解字》中表服饰的字,加以分析整理,不仅可以了解这些字的用法,还可以从中洞悉古人的服饰风貌,准确把握中国古代服饰的内容,同时也可以体会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源远流长。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服饰样式

《说文解字》中的"衣"部共收字110余个,根据分类与整合,可以分成头衣、体衣、足衣三类样式。1. 头衣

汉代以前帽子被称作头衣。《说文解字》中表示头衣的主要有《说文·七下》的"冠"和《说文·七下》的"冕"、"胄"、"冒"。

冠,是指普通帽子,一般为贵族男子佩戴。"冠"只有贵族才可以戴,它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贵族的男子20岁时要行冠礼,行过冠礼就表明该男子已经成人,要对社会和家庭负责任,所以古人把戴冠这件事情看得极为重要。冠可以区别贵族和平民,也是达官贵人的代称和标志。

冕,是天子、诸侯、大夫祭祀的时候戴的礼帽。冕有等差,主要依地位名分和祭祀种类而定。

胄,是古代士兵作战时戴的头盔。

冒,为"帽"的古字。汉代时只有小孩和少数民族戴帽子。《说文解字》云:"小儿蛮夷头衣也。"

2. 体衣

古代的体衣包括上衣和下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合称"衣裳"。

体衣有两种形制,一种是上衣下裳制,另一种是衣裳连属制。上衣下裳制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衣裳连属制,古代称其为"深衣","深衣"与现在的连衣裙十分类似,衣和裳在要腰缝处连接为一体。

古代上衣简称"衣",《说文·衣部》:"衣,象覆二人之形。""衣"字古文正像上衣之形,上为左右两种袖,下为衣襟相掩。甲骨文"衣"字其下一笔左、右方向都有,可见上古华夏先人上衣左衽、右衽都有,并无定制。

古上衣种类很多,"襦"即短上衣,是一般人御寒的常服。"襦"很像今天的短袄,古代男女皆可穿。"襌"与"複"相对而称,分别指单衣和夹衣。在古代,襌多指夏衣,複多指冬衣。

古代下衣称为"裳"。《说文解字》认为"裳"一般指裙子。原始人类没有衣裳,赤身裸体。文明渐进后,先民初用树叶、兽皮等遮住下身,后用布帛做成类似的围裙,这就是最初的裙子。魏晋以前无论男女都穿裙装,隋唐以后,裙才逐渐成为妇女的专服。

裤也是"裳"的一种,古代写作"绔"或"袴"。最初的裤是不合裆的,只有两条裤管,没有裤裆,分别套在两条腿脚上,上用带子系在腰上,后来才慢慢发展成如今的模样。

3. 足衣

《说文解字》中的足衣,有履部下的"履""屐"和韦部下的"韎"等。

履,是鞋的总称。《说文解字》云:"履,足所依也。"在古人眼里,"履"还是"礼"的体现。《礼记·祭仪》:"礼者,履此者也。"

"韎"是"袜"的古文。《说文解字》韦部云:"韎,足衣也。"《释名·释衣服》:"韎,末也,在脚末也。"古时最初的袜子是用皮作的,故从韦。古人登席必须脱袜,否则就是不礼。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服饰材质

中国古代服饰的材质主要有以下三种。

1. 动物毛皮

动物毛皮是最早的服饰材质。《说文解字》中也提到"以毛为表。"

随着纤维类织物的广泛应用,毛皮衣物逐渐减少,故而它在使用上有了标志等级的作用。以"裘"为例,"裘"即皮衣。白狐皮是最昂贵的裘,只有帝王才能穿着,臣子只能选择低等裘穿着,而庶人只能穿着质地很粗很差的裘。

2. 植物纤维织物

植物纤维织物主要有葛、麻、衰等。葛和麻这两种织物有着广泛的应用。由葛、麻制作的"裋"、"褐"等,都是粗布衣服,一般为贫贱者的服饰。《说文解字》中也提到"褐,粗衣。"褐衣不华丽,而且分量重,不保暖。鲁迅书中的孔乙己虽然穷困潦倒,但他仍然不肯换下又脏又破的长衫穿"褐",就是因为两件衣服分别代表不同的等级。

"衰"是指用草等植物编织而成的雨衣。在《说文·衣部》:"衰,草雨衣。"

3. 动物纤维织物

动物性纤维的原料主要是蚕丝。人们在新石器时就已经开始饲养并利用蚕了,到了商代,人们能用蚕丝织造精美绸缎和提花织物。春秋战国时期,丝织品的生产已经发展的很繁荣,但它仍是上层社会的专用产品,下层人民是用不起的。

汉代重视农业,轻视商业,所以商人社会地位非常低,故而商人也被法令禁止穿丝绸衣服。因为古代的丝织品极其珍贵,所以一般在重要场合才会使用,用其来表示"礼仪"。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服饰颜色

色彩在古代被认为是天地间的一种元素,因此它被赋予了一定等级含义。这也使得衣服颜色的使用有了"上下有顺序"、"尊卑有差别"的色彩。

《说文解字》"衣"部中有5个表示衣服颜色的字。

1. 襍

《说文解字》云:"襍,五彩相合。"古代的染色工艺经过发展已经较为发达,但是用作礼服的颜色,却只能使用五种正色,因为五种正色象征尊贵,古时只有贵族才能够在服饰上享用五彩。

2. 袗、袨

《说文·衣部》:"袗,玄服;袨,盛服也。"袗和袨是指黑色的衣服。

黑色在周代被用作祭服,也是官僚士子的服装颜色;秦代遵循"五德始终说",黑色在五德中有高贵的象征,所以自然也把黑色衣服象征为高贵;西汉初期,黄色和紫色的地位相继提升,黑色地位逐渐降低,成为小吏的服装颜色。

3. 袾

《说文·衣部》:"袾,好佳也。"袾,指的是朱红色的衣服。古时候贵为"公子"的人,穿的衣服一般都是朱红色。

4. 袢

《说文·衣部》:"袢,无色也。"袢,指的是夏天时穿在里面的白色内衣。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服饰审美观念

1. 崇尚深衣,以宽大为美

夏商周衣服形制是上衣下裳,周代出现了深衣。《说文解字》中表示深衣的字大致有6个,深衣上下连成一体,这种服制因其裁剪方便,样式新颖,穿着舒适,很快便流行开来,成为当时最为盛行的一种服式。无论天子还是百姓,不论男女,都可以穿之。

深衣的特点是让身体深藏不露,显出雍容典雅的姿态。深衣的用途,十分广泛:文可以穿,武也可以穿。秦朝服饰主要承袭前朝,仍以"深衣"为主,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到了汉代,《说文解字》中"袍"等表衣长的字实质上也是沿袭了这种深衣制。

汉代深衣以大袖为主。古人常以"长袖""大袖"为美。所以我国古代礼服的衣袖通常都制成宽袖、大袖,并以此来显示出穿衣者雍容大度的风范。深衣发展到了汉代,成为了袍服,实际上它也是深衣的变种,这也使汉代服饰总体上呈现出了大气、简练、古朴、凝重的风格。

2. 讲究细节,裁剪细致精巧

《说文解字》"衣"部中除了收录表示衣服整体外貌的字外,还有对衣服各部件进行较为详细释义的字。如:表示衣襟、衣领及衣袖的字共有16个。

其中,与衣襟有关的字有8个,其中"衽""褛"均指衣襟,"衭、袉、裾"三字则指的是衣服的前襟。"袭,左衽袍。"是指死者穿的衣襟在左边的衣服。在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

交领之服的衣襟都是向右掩的,只有边远地区或已逝之人才穿"左衽"的衣服。

与衣领有关的字有4个。其中"襮,黼领也",指绣有黑白相间花纹的衣领,这反映出了一种精细的刺绣工艺。与衣袖有关的字也有4个。其中,"袪,衣袂也",实际上指的是袖口的地方。

此外,还有表示衣服正幅、衣服边缘、下衣锁边的字,还有其他一些反映古代裁剪工艺的字,如:"裁"等。通过收录这些表示衣服部件及裁剪工艺的字,足以见古代服饰做工的精巧。

3. 重视等级制度,蕴含政治色彩

由《说文解字》"衣"部110余字的排列顺序,可以得知古代服饰本身已经成为等级制度的一种严格标志,并且具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功能,体现出古代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贵与贱、上与下的排列秩序。

这种强烈的等级制度反映在服饰中,便有了《说文解字》"衣"部中所记录的表示贵人之衣的"衮""袆"等,同时还有了表示蛮夷、兵卒等贫贱之服的"裋""卒""褚""袚"。

从《说文解字》"衣"部字整体的排列顺序来看大致是由贵到贱,先名后事。这样的排列次序无疑是古代封建等级思想的深刻反映,同时也是统治阶级昭示身份,彰显贫弱,表明等级,借以维护封建强权政治的工具。

4. 重视丧葬,蕴含礼仪文化

古人很重视丧葬,因此《说文解字》"衣"部收录了很多表示丧葬的字。诸如"衰""襚""褮"等等。

"衰"原指避雨之衣,后引申为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丧服是居丧的衣服制度,且有五个等级之分。"襚,衣死人也。"指给死人穿衣。"褮,鬼衣。"指古代小殓时,给死者脸上覆盖的布巾。

这些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古代丧葬所遵循的严格礼仪。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服饰的影响

我国古代的服饰对后世朝代乃至我们今天的服饰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服饰成为等级礼法制度标志。服饰本身成为等级礼法制度的标志这一特点,在后世的各个朝代中都有所体现,服饰中所反映出的等级思想观念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时刻都有所体现。

"深衣制"传播久远。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制服饰,到汉代时便逐渐流行并完善,因此出现了《说文解字》"衣"部中的"袍,也。""袍"实际上就是先秦时代这种深衣制的沿袭。而至隋唐,男子的主要服饰依然是袍,只不过是将领口处改制为圆形领口;宋代时,男子服饰仍旧是以袍服为主;元代的质孙服乃至我们今天的连衣裙、旗袍等,实际上都是沿袭了这种服制。

"宽袍大袖"对后世影响深。汉代的宽袍大袖也对后世朝代有着一定的影响。虽然在南北朝以及唐初期,受少数民族的影响,服饰渐趋流行窄袖。但至中唐以后,汉族服饰宽衣大袖的传统形式得以恢复。到唐末五代时,大袖袍服已经定型,并且一直延续到宋明两代。

"裆裤"推进文明进程。汉代出现的有裆裤也为我国的服饰文化及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才使我们今天有着款式众多、颜色各异的裤子样式。

促进传统文化传承。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收录的服饰形式及类别在后世各个朝代都基本相同。如"襦、袄、衫、袍"等在后世各个朝代中都基本为人们常穿的服饰。汉代服饰对我们今天的影响更是十分巨大的,近些年来的华服、学位服等,都能够体现出汉代服饰巨大的影响力,以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

结语

中国古代服饰在历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汲取了各个朝代的服饰艺术精华,并将其在稳中有变的服饰文化中传承于后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服饰凝聚着华夏民族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灿烂的中华文化。《说文解字》犹如一面镜子,真实地折射出了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与文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真后悔作文400字 那个美好的瞬间作文 初中生英语作文大全 小学生扫黑除恶作文 我是什么迷作文500字 期望作文800字 四年级写事作文 我赢了作文 高职高考作文题目 我爱夏季初中作文 家乡的田野作文 做好人好事的作文 一次旅行英语作文 作文番茄炒鸡蛋 乡下人家作文400字 美丽家乡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100词左右高中 走出困境作文800字 写人记事作文400 运动的英文作文 食品安全作文600 学会放手作文800字 梦的作文怎么写 生活需要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作文600字 第一次坐动车作文 七年级写景作文 我喜欢跑步作文100字 乐趣作文600 鱼的天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