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西南名师联盟2022届高考实用性联考卷试卷答案

2020-11-25 00:10:01
相关推荐

1、正式考试试卷将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

2、或者百家号:橙子爱学习

请通过第1条途径获取试卷解析

备战2021年高考晨读晚练日日淘金

第13天

晨读篇

【文言词语记一记】

【基本释义】

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

【示例】

读音一:gài

(1)名词

①车盖

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现在已经长得高高的,(枝叶茂盛),像车盖一样了。

②器物的盖子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张衡传》)——盖子高高的鼓起来,形状像酒樽一样。

(2)动词

①遮盖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天像个帐篷,遮盖着大地。

②胜过,压倒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刘备是汉朝王室的后代,杰出的才能超过了当世之人。

(3)副词

①表肯定判断,原来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②表推测性判断,大概

未几,敌兵果舁(yú)炮至,盖五六百人也。(《冯婉贞》)——不久,敌军果然抬着炮来了,大概有五六百人。

(4)语气词,用在句首,不译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一年之中冒死亡的危险只有两次而已。

读音二:hé

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技艺怎么(精湛)到了这种地步啊?

【成语助记】

欲盖弥彰: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其他如:盖世奇功 盖棺论定 官盖如云 欲盖弥彰

“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

①缘故,原因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打胜了这一仗后,庄公问这次取胜的原因。

②事故,变故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报刘一丈书》)——家乡多有变故,不能不使客居在外的游子担忧。

③旧交,老朋友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你怎么和项伯有老交情?

(2)形容词

①旧有的,原来的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怀古》)——那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是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②衰老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时光一天一天的流逝,我的容颜也衰老了。

①故意,特意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多次前往问候,朱亥却故意不肯回拜答谢。

②过去,从前

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项脊)轩的东面曾经做过厨房。

③仍然、仍旧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逐级提升仍然少不了当个州郡的长官。

④本来

此物故非西产。(《促织》)——这种东西本来不是山西特产。

(4)连词,所以

故木受绳则直。(《劝学》)——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会更直。

【成语助记】

欲擒故纵:故:故意。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含贬义。

温故知新:故:学过的旧知识。指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

安堵如故: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中性成语。

故步自封: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遵行旧时的步法而封闭自己。喻墨守成规,不求进步。含贬义。

一见如故:故:故人,老朋友。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形容初次相见就情投意合。

其他如:明知故犯 故弄玄虚 革故鼎新 欲擒故纵 不经世故 平白无故

【名篇名句背一背】

《阿房宫赋》

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

(4)《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语句是:“__________”。

(5)《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_________”。

(6)《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语句是:“_____________”。

(7)《阿房宫赋》中,杜牧总结六国与秦灭亡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8)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

(9)《阿房宫赋》中,简述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王朝,项羽一把火烧毁了阿房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10)《阿房宫赋》中,直接表现作者借古讽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答案】(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5)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6)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7)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9)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时新素材读一读】

有“权利意识”,也要有“法治观念”

人民日报评论员

这些年来中国社会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如果说,当年一部《秋菊打官司》的电影,曾让人们充满好奇,那么今天,“讨说法”已经成为社会口头禅。从主张经济、社会、文化和消费者权利,到捍卫政治、环境、食品安全和纳税人权利,“权利意识”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深入人心、影响社会、改变国家。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自由平等意识、网络媒体勃兴提供的多元表达平台、民主政治进步造就的个体意识启蒙,所有这一切,成为人们权利意识的萌发、表达和伸张的“时代注脚”。与之相伴,“权利意识”的高涨,也为树立法律权威、培养法治观念、发掘公民意识,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成为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一元钱”官司的较真,厘清的是社会是非观念;“物权”概念的普及,调动起创造财富的热情;“环境权”的主张,增强着生态文明的群众基础……

与此同时,时代的洪流往往泥沙俱下,在极短时期内高涨的权利意识,也呈现出某种“初级阶段”特征。正如《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指出的,“一部分人只注重享受权利,不注重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导致公众权利意识强与社会责任意识弱并存这一现象的存在”。飞机航班延误,冲上跑道拦飞机;发生医患纠纷,把棺材花圈抬到医院;网上讨论辩论,动辄粗口相向,乃至暴力威胁……一些人为了维护个人权益,无视他人权益,罔顾公共利益,甚至更进一步,把他人权益、公共利益当作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这种走岔道的极端方式,将“权利意识”异化为“交相害”而非“交相利”的行为,让人遗憾,也发人深思:权利的风帆如何行进,才能抵达文明的彼岸?

“在一个多少算得上是文明的社会里,一个人所能够拥有的一切权利,其唯一的来由是法律。”法学家杰里米边沁的结论一针见血。“权利意识”的伸张,离不开“法治观念”护航。在法律的条款中去寻找依据,权利的主张才能水到渠成;在法治的框架下予以推进,权利的实现才能顺理成章。反之,把“权利”当作为所欲为的通行证,认为有了利益诉求,就能够理直气壮地去冲撞底线、挑战规则、突破边界,整个社会又如何做到和谐运转?

一个成熟的社会,有许多不言自明的遵循:在高速公路开车,尽管车是自己的,但是不能超速行驶;在城市里盖房子,尽管土地使用权是自己的,但依然要服从市政规划。这些常识的背后,是对个人权利的清醒认知——没有什么权利是绝对的。任何个人权利的行使,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惟其如此,自己的权利才能得到保障,他人的权利才能得到维护,社会的福利才会趋于最大化。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艰难爬坡中,法治观念必须“跟得上”权利意识的步伐。一边是权利意识已经成为人们的惯性思维,一边是法治观念尚未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其间的落差,很容易造成社会生活的失序。没有对公共规则的遵从,我行我素的自由,就会导致“组团式过马路”的乱象;缺乏对法律程序的敬畏,对化工项目的异议,很可能演变成行为失控的骚乱。那种只问结果不计手段、“以错纠错”式维权,看似“高效有力”,却会让更多人不讲文明、不守规矩。在这个意义上,权利如果不能正确行使,不仅不能成为法治进程的铺路石,反而可能变成社会动荡的导火索。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任何社会行为一旦脱离法治视野,便不可能带来公共福利的实质增进,也难有公平正义的真正实现。今天,如果说,“权利意识”的启蒙我们已经完成,那么“法治观念”的启蒙还在路上。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深层原因所在。既要“权利意识”,也要“法治观念”,二者彼此砥砺、相互促进,才能让法治精神融入社会治理和社会生活,使“权利意识”成为构建现代公民人格、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础。

晚练篇

【经典小题练一练】

一、语言表达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笔墨最先成熟于书法之中,后来书法入画,使得笔墨在中国画中形成了的魅力。书法入画,进而产生了水墨写意人物画,这一书一画之所以能融合在一起,是因为都以笔墨为本,讲究骨气、格韵。书法、中国画都是以笔墨语言来 物体形象,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是通过造型来表达笔墨精神的,笔墨是书法与中国画的核心。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墨法苍润、干练流畅,全文234个字,蘸墨仅7次,文中出现了大量的枯笔,每一笔都 着强烈的悲痛之感。文中墨色由浓变淡,笔画由粗变细,点画间牵丝映带,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通篇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的情感融为了一体。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描绘的是一位袒胸露腹的老者形象,整幅画用笔豪放,墨色变化丰富多彩,质感强烈,给观赏者一种的感觉。画面虽然只详细勾勒了面部和腹部,其他地方大笔横扫,( ),这就是对“一笔藏万笔”的真实体现。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别具一格 创造 表达 自由洒脱 B.别具一格 塑造 流露 酣畅淋漓

C.独树一帜 创造 流露 自由洒脱 D.独树一帜 塑造 表达 酣畅淋漓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却只用寥寥几笔

B.寥寥几笔之后,但其表现力却是无穷无尽的

C.寥寥几笔带过,但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D.为读者创造无尽想象空间时,却只用了几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表现艺术形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

B.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每个人的笔墨中都承载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C.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表现艺术形式,每个人的笔墨中都承载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D.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最表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

【答案】1.B 2.C 3.C

【解析】

1.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单独树立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白成一家。句中指笔墨在中国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魅力,故用“别具一格”更恰当,故排除CD。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塑造:指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句子指书法、中国画都是以笔墨语言来表现物体形象,故用“塑造”更符合语境,故排除AC。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流露:指意思、感情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句子指每一笔枯笔都在不自觉地展现出悲痛之情,故用“流露”更符合语境,故排除AD。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等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自由洒脱:形容潇洒自然,不拘束。句子指《泼墨仙人图》用笔豪放,墨色变化丰富多彩,质感强烈,给观赏者饱满充沛的感觉,故用“酣畅淋漓”更符合语境,故排除AC。故选B。

2.文中“一笔藏万笔”,是指绘画中的以少当多,用笔少而想象空问大。C项中,“寥寥几笔带过”和上文“画面虽然只详细勾勒了面部和腹部,其他地方大笔横扫”形成对照,后句“给我们留下了尤尽的遐想”则与后文“一笔藏万笔”相关联。依据邻近原则,把握语意之间的前后衔接, C项最恰当。故选C。

3.原句的错误有两处,错误一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搭配不当,可将“显现”改为“表现”,故排除BD;错误二是“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与前文“运用墨的变化”“艺术形式”语意衔接不当,可改为“每个人的笔墨中都承载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故排除AD。故选C。

【最新大题做一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神雕侠侣(节选)

金庸

郭靖拍案而起,登城瞭望。只见敌兵的万人队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阵势,却不进攻。过不多时,千余个工匠负石竖木,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

这时黄药师、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郭靖道:“我久在蒙古军中,从未见过他们做这般怪事。”

说话之间,又望见千余名士兵舞动长锹铁铲,在高台四周挖了一条又深又阔的壕沟,挖出来的泥土便堆在壕沟以外,成为一堵土墙。黄药师怒道:“襄阳城是三国时诸葛亮的故居,鞑子无礼,在这位大贤门前玩弄玄虚,岂不是欺大宋无人么?”

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列在高台左侧,跟着又是一个万人队列在右侧。阵势布定,又有一个万人队布在台前,连同先前的万人队,一共是四个万人队围住了高台。这个大阵绵延数里,盾牌手、长矛手、斩马手、强弩手、折冲手,一层一层,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

猛听得一阵号响,鼓声止歇,数万人鸦雀无声,远处两乘马驰到台下。

马上乘客翻身下鞍,携手上了高台,只因隔得远了,两人的面目瞧不清楚,依稀可见似是一男一女。

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众人急忙救醒,齐问“怎么?甚么事?”黄蓉脸色惨白,颤声道:“是襄儿,是襄儿。”众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朱子柳道:“郭夫人,你瞧明白了么?”

黄蓉道:“我虽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断,决计是她。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鄙已极。”黄药师和朱子柳经她一说,登时省悟,满脸愤激之色,郭靖却兀自未解,问道:“襄儿怎地会到这高台上去?鞑子使甚么奸计了?”

黄蓉挺直身子,昂然道:“靖哥哥,襄儿不幸落入了鞑子的手里,他们建此高台,台下堆了柴草,却将襄儿置在台上,那是要逼你投降。你若不降,他们便举火烧台,叫咱们夫妇心痛肠断,神智昏乱,不能专心守城。”

郭靖又惊又怒,问道:“襄儿怎会落入鞑子手里?”黄蓉道:“连日军务紧急,我怕你分心,没说此事。”于是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说了。郭靖一听杨过在谷底失去踪迹,连连追问端详,待听黄蓉说完,皱眉道:“蓉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

一灯道:“郭夫人深入寒潭,冻得死去活来,查明杨过确系不在谷底,又何况小姑娘落入奸人之手,大伙儿都主张追赶,须怪郭夫人不得。”一灯既如此说,郭靖自不敢再说甚么,只恨恨的道:“郭襄这小娃儿成日闯祸,倘若过儿有甚好歹,咱们心中何安?让她给蒙古兵烧死了干净。”

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众人正商议如何营救郭襄,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马上乘者正是黄蓉。众人一见,无不大惊。郭靖、黄药师、一灯、朱子柳等纷纷上马追出。

一行人奔向高台,在敌人强弓射不到处勒马站定。只见台上站着两人,一个身披黄色僧袍,正是金轮法王,另一个妙龄少女被绑在一根木柱上,却不是郭襄是谁?

郭靖虽恼她时常惹事,但父女关心,如何不急?大声叫道:“襄儿,你别慌,爹爹妈妈都来救你啦!”他内力充沛,话声清清楚楚的送上高台。郭襄早给太阳晒得昏昏沉沉,忽听得父亲声音,喜叫:“爹爹,妈妈!”

法王说道:“郭大侠,令爱聪明伶俐,老衲本来很喜欢她,颇有意收之为徒,传以衣钵。但大汗有旨,你若不归降,便将她火焚于高台之上。别说你心痛爱女,老衲也觉可惜,还请三思。”

郭靖哼了一声,眼见四十名军士手执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只待法王一声令下,便即点火。四个万人队将这高台守得如此严密,血肉之躯如何冲得过去?何况即使冲近了,火发台焚,又怎救得女儿下来?

他久在蒙古军中,知道蒙古用兵素来残忍,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蚂蚁一般,抬起头来,遥望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当下叫道:“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懂得了么?”郭襄含泪点头,大声叫道:“爹爹妈妈,女儿不怕!”

郭靖道:“这才是我的好女儿!”解下腰间铁胎硬弓,搭上长箭,飕飕飕连珠三箭,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应声倒地,三枝长箭都是透胸而过。郭靖射术学自蒙古神箭将军哲别,再加数十年的内力修为,他所站之处敌兵箭射不到,他却能以强弩毙敌。众蒙古兵齐声发喊,高举盾牌护身。郭靖道:“走罢!”勒转马头,与黄蓉等回入城中。

一行人站上城头。黄蓉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

注:黄药师、郭靖、黄蓉、一灯、朱子柳等人为侠义之士。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写蒙古兵修筑高台时众人疑惑,此处设置悬念,为下文郭襄的出场做铺垫。

B.小说着重刻画郭靖和黄蓉,对其他人物笔墨不多,主次分明,突出了郭靖和黄蓉的性格特点。

C.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敌众我寡,营造出襄阳大战的紧张氛围,引人入胜。

D.本文通过一连串的射箭动作描写,突出了郭靖武艺高强,箭术精湛。

5.请简要分析文中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

6.金庸的小说善于通过塑造侠士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侠义”精神的内涵。

【答案】4.C

5.①疑惑。蒙古军修筑高台,黄蓉不解其意。②震惊。黄蓉依情理推断郭襄落入敌军之手,并被绑上高台,吓晕过去。③愤怒。对蒙古军卑鄙无耻行径的激愤。④羞愧。丈夫因杨过责备自己时,黄蓉满脸通红。⑤急迫。救女心切,黄蓉孤身出城。⑥忧虑。敌众我寡,救女失败,丈夫大义凛然,眼看女儿性命难保,黄蓉心中担忧不已。

6.①扶助弱小,打抱不平。郭靖对杨过十分关心爱护,责怪妻子不顾杨过生死。②顾全大局,牺牲小我。郭靖见救女无望,忍痛放弃营救。③心怀天下,崇高的民族气节。一众江湖侠士,未食朝廷俸禄,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舍身死守襄阳城。

4.C项,“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错。文章只有第四段有关于蒙古军的详细描写“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说“多处详细描写”是错误的。故选C。

5. “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郭靖道:我久在蒙古军中,从未见过他们做这般怪事”,蒙古军修筑高台,黄蓉不解其意,突出其疑惑。

“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黄蓉依情理推断郭襄落入敌军之手,并被绑上高台,吓晕过去,突出其震惊。“我虽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断,决计是她。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鄙已极”,此处表现黄蓉对蒙古军卑鄙无耻行径的激愤,突出其愤怒。“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丈夫因杨过责备自己,黄蓉满脸通红,突出其羞愧。“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众人正商议如何营救郭襄,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马上乘者正是黄蓉”,黄蓉救女心切,孤身出城,突出其急迫。“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蚂蚁般,抬起头来,遥望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敌众我寡,救女失败,丈夫大义凛然,眼看女儿性命难保,黄蓉心中担忧不已,突出她此时的忧虑之情。

6. “郭靖一听杨过在谷底失去踪迹,连连追问端详,待听黄蓉说完,皱眉道:‘蓉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靖对杨过十分关心爱护,责怪妻子不顾杨过生死,体现了郭靖扶助弱小,打抱不平的“侠义”精神。“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懂得了么?”郭靖见救女无望,忍痛放弃营救,体现他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的“侠义”精神。“郭靖射术学自蒙古神箭将军哲别,再加数十年的内力修为,他所站之处敌兵箭射不到,他却能以强弩毙敌”“勒转马头,与黄蓉等回入城中”,一众江湖侠士,未食朝廷俸禄,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舍身死守襄阳城,体现了他们心怀天下,崇高的民族气节,这也是一种“侠义”精神。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摘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B.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C.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D.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而“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B.拜,指授予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除”“ 封”“ 授”“ 征” “升”“擢”“拔”等。

C.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而农历每月十六称“既望”,月末一天称“晦”。

D.卒,指大夫之死。帝王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汉朝后第二年,因儿子参与了上官父子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的事件,苏武差点被牵连获罪。

B.苏武陷入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之中,廷尉奏请逮捕他,但霍光压下奏章,只罢免了他的官职。

C.苏武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受到宣帝的赏赐,但他把全部赏赐都送给了邻里朋友,自己分文不留。

D.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虽也娶妻生子,但对汉朝的耿耿忠心是从未改变的。这从他给儿子起的名字中可以看出。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2)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 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答案】7.D 8.B 9.C

10.(1)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2)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

7.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中,“宣帝”作“立”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为一句完整的主谓宾句子,“武明习故事”作“荐”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D。

8.B项,“授予官职的词还有……‘升’‘擢’‘拔’等”错。“升”“擢”“拔”表官职提升。故选B。

9.C项,“但他把全部赏赐都送给了邻里朋友”错。原文说“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可见苏武还将赏赐分给了自己的弟弟。故选C。

10.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留,被扣留;凡,一共;始,当初;及,等到。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适,正好;因,通过,经由;致,送,给。

【参考译文】

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任命为皇帝的侍卫官,赐给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年纪大了,回家,赐钱每人十万,终身免除徭役。常惠后来做到右将军,封为列侯,他自己也有传记。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廷尉(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 “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病亡。

【热点话题写一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评《基层防疫:分清民众私权的“楚河汉界”》一文中说:“在任何时候,民众的权利,法治的精神,权力的伦理,都是一个社会最根本性的命题,是社会的支柱。……如果防疫是一道公共卫生领域的‘解方程’,那法治与权利就是这道方程式中的‘常量’,只有看到了这两个‘常量’的价值,求解防疫这道方程方能更高效有力。”这番话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参考例文】

乡村防疫需依法而行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但不可行非法之举。

公安部召开应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专题会议强调:对未经批准擅自设卡拦截、断路阻断交通等违法行为,要立即报告党委、政府,依法稳妥处置,维护正常交通秩序。

会上强调的这一点很有针对性。这些天,部分地方尤其是一些村镇为了防控疫情,可谓“严防死守”,村子的大喇叭里连续播放着“不走亲戚不串门”的要求,“带病回乡不孝儿郎”等条幅也走红网络。此外,不少村子采取了“封村”措施,在村口安排专人值守;更有甚者,一些村挖断村口道路,强行进行物理防御。

疫情就是命令。我国农村目前的医疗水平与城市相去甚远,抵抗疫情的能力偏弱,在这种背景下,有些矫枉过正,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点应得到社会理解。

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防疫工作仍要坚守法律的准绳。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但不可行非法之举。切断道路并非切断疫情的必要途径,却有可能自乱阵脚,因小而失大。法律之所以为法律,就是即便在极端情况下也能够保障秩序的稳定和民众的最大利益,自我封闭、以邻为壑看似架势十足,其实是对他人正常权利的折损,也可能削弱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面对疫情,不少人认为,为了村民安全,我们有权“封村”。但这是目的与手段的较量。目的和手段应当符合比例原则的要求,即限制权利的手段应当与所追求的目的相均衡。

国家明确区分了“社区未发现病例”“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社区传播疫情”这三种等级的社区疫情,只有进入到第三种疫情时才涉及封锁社区和村落的问题。在当前,对返乡、流动人员(尤其是武汉返乡人员)开展居家隔离,对病人和疑似病例进行诊断治疗,许多村落完全能够防控疫情,而不必用影响更为严重的“封村”、断路措施。

诚然,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村民自治的前提是“依法自治”。我国的相关法律已经对封锁疫区、关闭场所作出了明确规定,擅自封村,是不符合法律规范的。

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一些地方就曾经发生过封路、挖断路的问题,当时中央也明确表态坚决制止这种反应过激、涉嫌违法的行为。

封锁,作为一种应急行为,如同一剂猛药,既不能频繁使用,也不能长期使用。“封村”与断路,并非必要之举,却会严重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合理出行以及重点医药物资的运输。基层防控疫情必须依法进行,不可简单粗暴,直接“封村”、断路了事。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时评类材料作文,考生需围绕材料发散开去,联系社会见闻,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

大疫当前,众生百态。防疫确实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需要每个人配合政策,做好个人防护。但在最近的一些新闻里,一些基层防疫人员却出现了用力过猛的情况,让人意难平。比如,在一家农户中,家中三口正在打着麻将,几个戴着红袖章的防疫人员径直进屋,拿起麻将就摔。儿子气不过,也拿起麻将牌“反击”,但更多“红袖章”冲了进来,连扇了他三个耳光,麻将桌也被砸得稀烂。基层防疫之怪现状,不止于此。比如有的地方,不允许外出工作人员进小区,其中包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

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疫情防控仍在胶着对垒,防疫标准严一点可以理解,正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但是,高标准不等于乱作为,严格执法不等于任性而为。前述几种防疫手段,虽然以“为你好”的面目示人,但都与法治逆行,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诚然,这次的疫情为十几年来中国所罕见,地方基层应对大疫缺少经验;另一方面,“防输入、防扩散”的网格化管理,也给了基层工作人员很大的身心压力,防疫过程中难免行差踏错。但是,非常时刻正是地方治理水平与治理智慧的试金石,是疫情对地方治理水平的一次“压力测试”。

最后分析文体,材料要求写议论文,这就要求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

【参考立意】

防疫,一定要依法而行;法治底线不能突破,民众私权的楚河汉界不能逾越等。

【参考素材】

(1)早前,许多“硬核村级防疫”视频刷爆了网络。浏览诸多“硬核”村级防疫,会发现硬核防疫,虽然很“村”,但的确很“硬”。不少地方的强势“封路”行为,动的是真格。他们有的将卡车或挖掘机直接横停于路上封锁道路,有的设巨石、土山等路障,有的挖沟,有的则原地造墙。

行为不一,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拦路”。因为必经路线被拦截,有的视频中甚至发生了摩擦和冲突。“硬核”防疫,重点在于严防外来人员进入,同时也对武汉返乡人员进行了隔离。不得不说,这波村级防疫,在很多地方执行得非常给力,展现了我国村一级行政单位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以及村民们自发抵制疫情传播的积极性。实际上,在目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硬核”防疫,确有必要。

(2)我国农村目前的医疗水平与城市相去甚远,抵抗疫情的能力偏弱,在这种背景下,采用那些铁板防御式办法来抵抗疫情,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点应得到社会理解。 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防疫工作仍要坚守法律的准绳。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但不可行非法之举。切断道路并非切断疫情的必要途径,却有可能自乱阵脚,影响防疫物资、医疗支援的通行,因小而失大。再说,倘若村中有临盆的产妇、或者突发疾病的老人,道路切断了,又该如何寻求救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的味道作文 从未走远作文 作文本封面 榜样作文800字 关于乐的作文 满分作文500字 优秀初中作文600字 腊梅的作文 好久不见作文 申请信英语作文 开学作文300字 假期作文300字 描写事物的作文 妈妈的唠叨 作文 关于热爱的作文 做饭作文400字 关于情感的作文 校园生活英语作文 我的爸爸英语作文 写菊花的作文 我们一家人作文 最熟悉的人作文 小学生作文春节 英语作文30词 仙人球作文 突破自我作文 西湖美景作文 二年级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100字 告别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