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你晓得波 这些老师对毛泽东影响一生

2020-11-25 00:45:01
相关推荐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泽汇 实习生 肖鑫 整理报道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天(9月10日)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青少年时代受诸多恩师言传身教,身上闪耀着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他曾引用了一句古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新湖南客户端带领大家了解毛泽东的老师们。

徐特立 (1877年—1968年)

关键词:师生情、半个世纪

徐特立晚年照

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翌年,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于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被编入本科第8班。从1913年到1919年,徐特立在湖南一师任教6年。其间,徐特立渊博的知识、进步的思想、高尚的品德,对毛泽东的学业和思想有相当大的帮助和影响。毛泽东曾说:“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一位是徐老。”

从1905年开始,徐特立先后创办了梨江高小、五美初小、长沙师范、长沙女子师范等多所学校。在《六十自传》中,徐特立颇为自豪地写道:“……长沙县(现在的长沙市)的教育,民国八年以前,差不多都是我一手办的……”正因如此,民国初期,徐特立有教育界的“长沙王”之称。

根据徐特立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书时的讲义整理出版的《小学各科教授法》,现存于徐特立纪念馆。 梁堂华 摄

在湖南一师兼课期间,徐特立任长沙师范首届校长。他总是步行往返长沙师范学校,路程十余里,无论刮风下雨,他总是坚持步行。徐特立担任校长,每月拿20元工资,他把工资用来投资教育,几年下来欠债六七百元,人们说他“傻”,给他取了一个诨名“徐二镥锅”,对此,毛泽东曾有精辟的见解:徐先生办长师,不顾利害,不怕牺牲,牺牲自己的一切,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情。

1927年,徐特立在中国革命最低潮的时期,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2月30日,53岁的徐特立终于来到中央苏区宁都小布镇,投入到苏区教育工作。

1937年1月31日(农历12月19日)是徐特立60大寿。毛泽东在1月30日就为老师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祝贺信。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1947年1月,中共中央再次为徐特立祝寿。此时,蒋介石正调集嫡系胡宗南部进攻陕甘宁边区。敌军压境之际,中共中央为徐特立隆重举行70岁祝寿大会。毛泽东特意为他送了一盒寿糕,并在盒上亲笔题写了“坚强的老战士”6个字。

杨昌济(1871-1920)

关键词:岳父、老师、印象最深

杨昌济,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1898年就读于岳麓书院,不顾山长阻挠,毅然加入进步团体南学会,赞同谭嗣同的“以民为主”的政治思想。1903年他赴日本留学,后去英国留学,海外求学10年。

杨昌济在1913年回国后,就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当老师。他与毛泽东的缘分始于毛泽东带领同学在校园里发起驱逐校长的运动,校长要开除毛泽东等闹事学生的学籍。因杨昌济、袁吉六等多位老师出面,要求校长收回成命,此事不了了之。

这个时候,杨昌济在众多人中,发现毛泽东“资质不一般”。杨昌济在第一师范学校有很多弟子,其中有三人成就最高。他们被称为“杨门三杰”,分别是萧子升、蔡和森、毛泽东。

杨昌济著作

毛泽东探求“宇宙、人生、社会”大本大源的执著精神,顽强的意志,非凡的胆识,特殊的领导和组织才能等令杨昌济刮目相看,在他的日记中评价毛泽东“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1918年,杨昌济被教育界大佬蔡元培看中,邀请他担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杨昌济于是带着毛泽东和女儿杨开慧去北京,并且推荐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担任管理员。毛泽东也在这里和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恋爱,后来结婚。1919年12月初,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昌济积劳成疾,住进了北京德国医院。毛泽东得知恩师因病重而不久将永诀人世的消息后,不顾旅途的劳累,立即前往医院探视。

看着学生的成长,杨昌济心里非常高兴,他明白自己已经病入膏肓,而且时日不多了。杨昌济要毛泽东拿来笔墨,强支病体,给他的好友、时任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长的章士钊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欲言救国必先重二子。……毛蔡二君,当代英才,望善视之!”

1920年,杨昌济与世长辞。此时,毛泽东与杨昌济的爱女杨开慧已经确立了恋爱关系。恩师和未来岳父的逝去,使毛泽东尤感悲恸。1920年1月20日,在北京大学为杨昌济举行的隆重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庄重地宣读了《治丧辞》,读到悲痛处,他不禁泪如泉涌。

毛泽东后来在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谈话中称,杨昌济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

文正莹(1859--1937)

关键词:第一位老师

青年毛泽东写给舅父的信件

文正莹,字玉联,号玉钦,1859年生于湖南省湘乡县唐家坨。他是毛泽东母亲文七妹的二哥、毛泽东的二舅父,因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毛泽东称他八舅父。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这位八舅父其实是毛泽东的第一位老师。

文正莹是一位生性正直、性情温和的乡中儒士,在家中开了个小私塾,教族中子弟读书识字。

毛泽东从2岁多至8岁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祖母家务繁忙,怕对他照顾不周出意外,就让他的表哥带他到舅父的私塾玩耍。不料小小年纪的毛泽东竟然不哭不闹,有时还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听课,和同学们一起背书,就这样接受了数年的“学前教育”。

舅父对聪慧的毛泽东特别喜欢,有意对他进行培养,除了在课堂上教他读书识字外,还抽空教他一些古诗。在毛泽东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以后,文正莹又教他一些难度较高的童蒙诗书,如《千字文》《六言杂字》等,毛泽东也读得朗朗上口。

1902年春,父亲毛顺生把毛泽东接回韶山正式入私塾读书。此后,文正莹一直关心着毛泽东的教育和成长,在毛泽东以后读私塾期间,文正莹常借图书报刊给他,开阔了毛泽东的视野。这些教诲使毛泽东终生难忘。

柳潜(1878-1930)

关键词:语文教员 一生难忘

柳潜,字钧湄,湖南湘阴人,前清秀才。因他英年早逝,所以这位对早年毛泽东“有过很大帮助”的柳潜先生,长期以来,一直不为世人所知。

柳潜1912年在湖南全省公立中等学校执教(长沙市第一中学前身)。在辛亥革命长沙起义时,18岁的毛泽东参加新军,到1912年初民国创立,毛泽东退伍,决定继续读书,正好碰上新成立的“湖南全省公立中等学校”招生。于是,他花了一块钱报了名,参加了入学考试,发榜时名列第一。

在湖南全省公立中等学校6个月的学习期间,毛泽东在课堂上的一篇题为《商鞅徙木立信论》的习作,引起了柳潜先生的关注。这篇只有413字的文章,柳潜先生在阅读时做了141字的批注,有眉批、着重号、尾批等。在第三段眉批中,柳潜写道:“历观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最后,柳潜先生不仅对毛泽东的这篇习作大加赞赏,还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了当时的校长、后来的第一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符定一先生。符定一先生当时在毛泽东的这篇课堂习作前批注了两个字:“传观”。

据研究确认,这份文稿竟然也是毛泽东一生浩如烟海的文字中现存的最早的一份文稿。这篇写于湖南全省公立中等学校的现存最早的毛泽东手稿,现藏中央档案馆,长沙市一中档案馆所藏仅为仿真件。这篇文稿经放大,还刻录在该校会议室的石墙上。

据毛泽东自己回忆,当年他虽然在湖南全省公立中等学校只就读了6个月,但柳潜先生很是喜爱和关心他。当年柳潜先生还曾经借给他一部《御批通鉴辑览》。

1936年,埃德加斯诺在陕北访问毛泽东时,毛泽东跟这位美国记者深情地回忆起了柳潜,这时距离柳潜借书已经24年。上世纪60年代末,毛泽东与昔日同窗好友,历任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副省长等职务的周世钊在北京中南海家中见面,毛泽东曾特地询问柳潜先生的近况,并一再强调说:“柳先生对我帮助鼓励很大”,“是位教育家”,还请周世钊先生回湖南打听他这位阔别五十多年的先生,并代他进行问候,还说,如果柳先生不在人世,就一定要打听到柳先生的夫人及其后人,如有生活困难,先代他进行帮助。其时,柳潜先生其实已经辞世30多年了。

袁吉六(1868年-1932年)

关键词:高度评价 文言文

袁吉六,榜名仲谦,定居新化县苍溪山戴家水村,被尊称为“拔贡老子”(拔贡,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

1913年春,袁吉六应聘去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毛泽东当时在该校读书,袁吉六教他五年半国文,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15年上期,第一师范的学生为反对湖南当局要增收师范生的学杂费,发生了罢课和驱逐校长张干的学潮。在这次学潮中,毛泽东曾经起草了一份反对张干的传单,事后张干要挂牌开除毛泽东在内的十七位“闹事”的学生。袁吉六极力反对,并多次在人前高度评价毛泽东说“挽天下于危亡者,必斯人也”。后来,在袁吉六、杨昌济、王季范诸先生再三坚持下,张干被迫把开除学生之事作罢。

后来,毛泽东在延安同埃德加·斯诺谈及自己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情况时还说:“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取了个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半通不通。我只得改变文风,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体,所以多亏袁大胡子,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

袁吉六终生教书,以教书为荣,以未入仕途为幸。1916年,谭延闿主政湖南,请他出任省署机要秘书,当时他才48岁,但他以年迈为由拒绝。1929年,袁吉六回家乡卜居,集中精力著书立说,教子课徒。

1950年,当袁吉六的老同事王季范写信告知毛主席,袁的遗孀戴常贞老人生活困难时,毛主席即去信湖南省长王首道,“请省府酌予接济”,由湖南省委统战部每月发给老人生活费三十元,使老人得以安度晚年。

1953年,毛泽东亲笔为袁吉六墓碑题字:“袁吉六先生之墓”。

方维夏(1880—1936)

关键词:好老师、好同志

方维夏,号竹雅,平江县长寿街人。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教育家,曾就职于湖南第一师范,担任学监主任,接触毛泽东、蔡和森等进步学生。

在教学上,方维夏注意教学联系实际。教博物课时,经常带领学生去岳麓山采集各种标本进行现场讲授。任农业课主任教员时,除编写有《中等学校农业教科书》外,还常带领学生开辟实习园地,从事种植、中耕、灌溉、施肥的实践操。

方维夏给毛泽东更多的还是社会活动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毛泽东最长、旅行地域最广的一次“游学”活动,就是在方维夏的具体安排和支持下进行的。方维夏对青年毛泽东最重要的一次提携,是1917年下学期担任一师学友会代理会长时,推荐还是学生的毛泽东接任自己原先兼任的总务一职。还曾接受毛泽东的意见,确定学友会各部部长由高年级学生担任,教员只从旁辅导。同时确定原由一师和附小两部教员试办的夜校,也交学友会来办,以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并拨出400银元作为办学经费。他还和校长孔绍绶商定,在学校当局开行政会或教务会时,也吸收学友会代表参加,为湖南教育界首创学友会高度自治的良好风气。

1920年8月,毛泽东等发起筹办文化书社,方维夏投资铜元七千八百元,作为“文化书社”活动费,他是总社36名社员之一。同年与毛泽东、何叔衡等发起组织了俄罗斯研究会,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发行俄罗斯杂志,提倡留俄勤工俭学,积极宣传列宁主义。

1936年4月,方维夏在湖南桂东县普乐乡被敌围困,后遭遇叛徒英勇就义。方维夏被暗杀的噩耗,半年以后才传到陕北毛泽东那里。闻讯后,毛泽东痛心疾首对已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担任教育部部长的徐特立说:“方先生是我的好老师,好同志啊,了不起呀……”

孙俍工(1894-1962)

关键词:书法 二十八字诀

孙俍工,原名孙光策,又号孙僚光,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孙家垅村人。

1920年秋,毛泽东被聘为第一师范附小主事,后又被聘为该校师范部国文教员,兼学友会会长。当时,学友会设有“书法部”,聘任一师国文教员孙俍工先生为导师。按年龄,毛泽东比孙俍工还大一岁。毛泽东从小就喜好书法,他听说孙老师的书法课讲得好,就去听课,果然名不虚传。

课后,毛泽东找到孙俍工,赞扬他课讲得好。 孙俍工早就听说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的声名,特别是领导湖南各界发起的“驱张运动”,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毛泽东谦逊地说:“你上课板书厚重雄放,本身就是书法精品,为了学习你的书法,今后你的每堂课我都要争取来听,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孙俍工被毛泽东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所感动,“毛先生,我们还是互相学习吧!”“这就是说,你收下我这个学生了,你以后你就叫我毛润之吧!”他们相视而笑,两人由此结缘。

“疏密、大小、长短、粗细、浓淡、干湿、远近、虚实、顾盼、错落、肥瘦、俯仰、起伏”这二十八个字便是孙俍工送给毛泽东的写字诀窍。他还建议毛泽东写字从练好楷书开始。

孙俍工的一席话,改变了毛泽东书法艺术的方向,对毛泽东书法艺术的迅速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后来,毛泽东果然采纳了孙俍工的建议,刻苦练习楷书了,平日批改学生作业和给朋友写信,都有意使用楷书,读书所作的笔记和书页眉端所批的评语也以蝇头小楷为多。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当时,孙俍工已经成为国内著名书法家,在重庆大学任教。当毛泽东听说孙俍工也在重庆时,9月6日便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专程前往孙俍工寓所拜访。谈话之间,又涉及到书法问题。孙俍工问:“这些年来,不知你是否还坚持练习书法?”毛泽东说:“在第一师范时孙先生教我的书法要领,特别是行书‘二十八字诀’,我一直铭记在心。就是在恶战之余,也常照先生指教,练上几笔。”接着,他将自己的《沁园春·雪》手迹送给孙俍工。

孙俍工打开纸卷,赞叹不已:“仿古而不泥于古,尽得古人神髓,而又能以己意出之,非基础厚实者不能如此。况你由行而草,竟能卓然自创一格,真不简单!你笔底自由了。”毛泽东微微一摆手,谦和地说:“孙先生又过奖了,即使我这二十年来书法上有所进步,主要也得力于孙先生的教导。”

孙俍工1950年回湖南,任湖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因心脏病去世。

资料来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总务厅长方维夏牺牲在桂东普乐》中红网、《为有牺牲多壮志——毛泽东面对亲人的死亡》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老师评语里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和孙俍工的书法情缘》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青年毛泽东之路(10):常是芋园客》湖南日报、《长沙市一中举行百年庆典 毛泽东作文石刻于校园》潇湘晨报、《跨越半个世纪的师生情》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与孙俍工、袁吉六的师生情缘》党史博采、《毛泽东最尊敬的老师 教育界的“长沙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革命老人徐特立人生中的三个“十年”》中国档案报、《柳潜:发现毛泽东“伟大之器”第一人》湖南日报、《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文正兴、文正莹等的信》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文萃报

互动交流

都说师恩难忘,您当年或者现在的老师给您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欢迎留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让我心存感激的人作文600字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作文500字 以节日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原来成功并不遥远作文600字 安徽省今年高考作文题 脚踏实地作文800高中议论文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作文600字 关于爱国的作文600字左右 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作文600字 用英语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的作文300字 韩寒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 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以期待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我的快乐六一作文300字 端午节有感作文600字 我的植物朋友仙人掌作文三年级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600字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500字 以欣赏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都是什么惹的祸作文500字 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作文 甘肃今年高考作文题目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700字 那一次我真后悔作文500字 我学会了包饺子作文300字 带着希望出发作文600字 成长需要挫折作文600字 20年后的学校作文400字 my weekend英语作文5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