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龙滩壮歌——黑龙滩修建纪事(大型报告文学)(连载3)

2020-11-25 02:55:01
相关推荐

第三章 开工建设

第一节 水校的支援

领导干部和组织机构的建立和配备必须先行,不然,偌大的工程项目就会没有章法。群龙必须要有首。这关系到各个子项目的管理运作,各个部门的分工合作,没有统一指挥,浩浩荡荡数以万计的水利战士就乱作一团,无所是处。散兵游勇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用工优势。

1970年代,在政治挂帅形势下,很多领导干部还处在“政治学习”反省思想的境况中,为了保证水库修建的顺利进行,仁寿县革委会从6月3日开始,先后从“五七”干校抽调了58名干部到黑龙滩水库指挥部工作。(据《黑龙滩水库志》,电子科技出版社,1989年)

在召开全县指挥部第一次会议的同时,水库建设的初期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指挥部派专人联系省水利局,然后找到四川省水利电力学校,请他们负责水库的勘测工作。1970年6月2日,省水利电力学校调查组先期到达仁寿摸底,了解情况。县革委会就在这时正式邀请该校承担水库的勘测、设计工作,10日,水校正式决定接受黑龙滩水库的这项任务。6月18日,四川省水利电力学校132名教职工的庞大队伍在校革委会主任申耀远和副主任万启龙的亲自率领下来到仁寿,开展水库勘测设计工作。县革委会副主任杨汝岱热情接待了水校师生,简要地介绍了仁寿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全县人民建设水库的决心。杨汝岱对水校的师生说:“黑龙滩水库修建的好不好,能否早日开工,就拜托水校的各位知识分子了,希望老师们,同学们早日完成任务,仁寿人民感谢你们!”。经过准备工作,1970年7月2日,黑龙滩水库库区的测量工作正式开始。

修建黑龙滩水库的每一项工作都是非常艰辛的。库区地形测量都需要野外实地勘测,工作量大,劳动强度也大。水校安排了63名教职工,为了配合做好测量工作,指挥部决定抽调秦岱宗等六位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并在农村抽调了25名知识青年一同参加参加测量工作。这样安排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帮助水校师生做一些具体工作;二是通过学习,为本县培养一批自己的水利测量基础人才。据《黑龙滩水库志》记载:94人组成的勘测组,由张传榜任组长,李异勋任副组长。勘测组分成三个测量小队开展野外工作。

7月的仁寿,已经进入酷暑季节,天气要么烈日当头,酷热难当,要么暴雨倾泻,山洪肆虐。库区所在地区,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树木杂草铺满山野,远望去郁郁葱葱一片,来到跟前,几乎无路可行。测量工作又必须穿梭其中,抬头不见天日,脚下坑洼不平,其困难可想而知。

遮天蔽日的树木杂草,无法驱散闷热的天气,带着测量工具的一行人,一边前行一边开路。天气热,不便于穿着过多的防护衣服,在前行过程中,所有队员的手脚都被带刺的植物划伤。

为了抢进度和充分利用早晨凉爽的天气,测量队的同志天亮就出工,为了减少路途往返,队员们干脆带着馒头和水壶就在山上吃午餐。

三个小队还展开了竞赛,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来回行走百余里。尤其负责测量司镜工作的队员,不但每天要跑这么远的路程,而且全程都要站着才能工作。天气热,男队员大都穿着短裤,夏天的蚊虫特别多,短衣短裤既要被太阳晒又要被蚊虫咬,时不时地还会碰到“八角丁”等毒性极大的虫豸和毒蛇;女队员穿着长衣长裤,更是热得难耐,衣服裤子成天都是被汗水湿透了,汗水顺着裤管流。

测量队94人战斗在烈日下,风雨中,一个个全都晒得像非洲黑人一般,男队员光着的膀子和腿脚晒脱了几层皮。在县委的关照下,在全县人民修建水库的热情激励下,测量队的队员们克服重重苦难,与大自然斗争了整整57天,顺利完成了库区从河底到海拔500米左右的1:5000的地形图55.25平方公里,满足了水库的设计需要。

为了感谢不辞辛劳的水校师生们和铭记他们为修建黑龙滩建立的功绩,《黑龙滩水库志》(1989年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在书的后面专门记录了水校王泽涵老师的事迹。

汪泽涵,男,讲师,工程师,1924年生于四川省双流县,1948年7月,四川大学土木水利工程系毕业后,即为三台东山大坝施工,从事水利工作。1950年1月投身革命,在川西水利局和四川省水利厅工作期间,曾先后为成都市下水道、大湖堰、都江堰外江、人民渠、都江堰清昆灌区、开江宝石桥水库等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

1959年3月,调灌县四川省水利学校任教后,曾多次参加中央农业部、湖南黄水校等组织编写有关水利教材和《都江堰水利志》的编撰工作,历任学校教研组专业科主任,教务处副主任和四川省水利学会理事,灌县政协常委,黑龙滩水库工程水校设计组副组长。

1970年6月20日,汪泽涵随同灌县水校130余名教职员工不辞辛劳,长途跋涉赶赴仁寿参加黑龙滩水库工程建设。在大坝设计工程中,为对党和对人民负责,他和设计组的老师们提出了多种方案,经反复斟酌后,方确定为浆砌条石弧形重力坝,并参加技术设计,而且科学论证了在红层地区修建中等高坝的可能性,受到了水利科技同行的一致好评,十五年的运行实践,也验证了设计方案是正确的。1972年,汪泽涵发扬连续奋战的精神,积极地担负起高55.2米长310米的黑龙滩水库灌区最高渡槽——团结嘴渡槽的设计和施工指导的任务。尽管地形复杂,工程艰巨,他充分利用地形,采取桥上桥的方案进行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整个工程既节约条石,又不影响河道行洪,经济合理,实用美观。

黑龙滩水库工地条件差,生活艰苦,住草房、居斗室,灯暗房黑,寒暑相侵,他从无怨言;工程战线长、任务重,工地分散、山路崎岖,他不畏艰辛,长途跋涉,深入工地,耐心指导。王泽涵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水利事业,在黑龙滩水库建设中呕心沥血,认真负责,作风简朴,和蔼可亲。

为黑龙滩水库做出卓越贡献的王泽涵老师,1973年奉调回校潜心教学,1981年11月23日不幸病逝。

2017年7月,仁寿县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邀请部分当年的水库建设者在黑龙滩宾馆座谈,作为修建黑龙滩水库的功臣,水校的代表于兆全老师、张绍伯老师在回顾当年在黑龙滩水库的勘测、设计、施工中的点点滴滴时,虽然年事已高,却演讲得热血彭拜,无限动情,似乎又回到了当年战天斗地,誓要“重新安排仁寿山河”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时任黑龙滩水库勘测组组长的水校张传榜老师,在40多年后,为水校58周年献礼写的一篇名为《冒酷暑大战黑龙滩》回忆文章,再次回顾了水校师生当年在黑龙滩艰苦奋战的情景。读毕,对水校师生们当年不畏艰险、辛勤工作,心中无比激动和感动;对师生们的无私奉献充满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写道:

1970年6月18日在校长申耀远、副校长万启龙的率领下,四川水校教职工132人开赴仁寿县,住高中校。听取县领导报告及水电局介绍后,知道仁寿干旱情况。在去仁寿的途中,沿途所见旱象,光秃秃的山头,有石灰水刷的巨幅口号:“重新安排仁寿山河”。县城里自来水放水如打点滴,对我们都是生动教育。大家摩拳擦掌,要为改变仁寿面貌尽一份力。修建水库急需核评库区地形图,于是这任务便落在勘测组身上。勘测组有我校教职工63人,县上派6 人(作向导联系)知青25人(参加测量,并学习测量技术,以后任施工员)总共94人,组成三个测量队。

正当三伏酷暑。我们三个队沿三支沟分别向上游测进。库区山高林密,沟壑纵横,通讯条件差,测量工作进行困难,为了抢进度,三个队落实了任务,开展竞赛。

天一亮就出工。有时要走十里路才到测区;中午不能回住地午饭,每人几个馒头,水一壶,就解决了午餐。司镜者从早到晚站着工作,司尺者在草丛中穿行,女职工杨德芬司尺附带一根长1.5m棍子,边走边打草(惊蛇),一天要跑几十里。天热得像蒸笼一样,男同志穿条短裤,一身晒得黝黑,脱了一层皮又一层皮。山区蚊子多,女同志只好穿长裤出工,汗水沿着裤子流,一天到晚湿淋淋地。山里天气变化大,一时晴天,骤然下雨。女教师欧阳锦城说,有次下雨河水陡涨,坡陡路滑,我年轻一些背仪器。队员们简直不能站起走,是在坡上爬行。一根弯儿格绺的树杆就是一座桥,河水又深,为了抢时间,我们就是那样一个一个爬过桥的。张绍伯老师说,有次出工经过河,男女老师都从河里趟过去的;有位女老师年纪大些,不敢下水,又无桥可走,是我们背她过河的。过河沟有时坐秧盆、拌桶,由男同志推过河。王老师年近50岁,每天帮水准组撑伞。有次收工遇到大雨路滑寸步难行。硬是由田伯辉把她牵起拖回来的,同志们劝她不要再出工了,可她认为撑伞也是工作呵,一直坚持下来。上下山都是你扶我牵一起上下,一壶水都是你让我让,大家一起分享。一个队就是一个整体,团结战斗才能完成任务。有次测火箭桥那条沟,不晓得那里出差错,一个组的人在山沟里跑了七天都跑不出来,有的老师都急哭了,但为了质量,一次次重测,终于测出结果,保证了测图质量。

在生活上由于库区人口稀少,住房条件很差,倪淑昭老师说:我们二队驻坝区朱家大院,说是大院,也不过是几户人家住在一起,农民尽可能腾出房子给我们住,在一间柴屋里住了十多个人;女同志住楼上,男同志住楼下,跳蚤又多;一翻身,楼上的渣渣就往下落,男同志又叫苦。用水缺少,流一天汗想洗个澡,男同志可以到附近水塘里洗,女同志就困难了。一盆水做几次用。早上洗脸,晚上洗澡、洗脚。交通条件差,库区没有公路,米和菜只能运到分水(公社)和高店(公社),还得跑10几里路去搬运。有时还要涉水过河。医药卫生条件更差,得了病没有药还得坚持工作。喻泽良老师测回龙寺山沟时,连续三天淋雨,得了重感冒,人又换不下来,一直坚持18天测量。搬家到太乙坝病更重了,只有换下搞内业计算,一直坚持了40多天,外业结束,才到仁寿治病。我是得了胆囊炎,带了十付中药去仁寿的。十几年后,我女儿随“都管局”同志去仁寿调查,水库管理处处长曾仲良说:山下面输水隧洞是你父亲测量的。大平山一位老者听到了,回家拿了一袋红薯和花生,一定要她带给我。并说:“当年我还为他熬过中药,感谢他带病工作,送给他尝尝”。由此也可见,老百姓对水利工作者的感激之情。

在库区测量中,教职工为了黑龙滩水库建设,流了太多的汗,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做出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有很多同志,是夫妻一起出来的,只好把小孩交给学校幼儿园照看。学校测量团队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连续工作57天,完成库区从海拔437m到海拔500米左右,1:5000的地形图,共55.25平方公里,满足了水库设计的需要。同志们说,当时不晓得哪来那么大的劲。(原因)是我们亲眼得见,亲身体会到仁寿缺水的苦头,亲眼看到仁寿干部群众“重新安排仁寿山河”修建黑龙滩水库的革命壮志,亲身感受到仁寿党政领导对我们的关怀,没有把我们当成“臭老九”看待。我们内心体会到水利工作者的责任,决心在黑龙滩水库建设中,把自己所学的一点知识、技术贡献出来,于是迸发出一股巨大的干劲,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彭建华老师说,我们虽然吃了苦,但仁寿人民受了富,我们感到欣慰,很光荣。

张传榜老师的文章继续写到:八十年代,仁寿县写《黑龙滩水库志》,第五篇人物传略,对已逝有关人员列传纪念,我校汪泽涵老师在黑龙滩水库设计中担任副组长,承担大坝设计,团鱼嘴渡槽设计以及施工指导工作。他不怕艰苦,住草房居斗室,灯暗房窄,寒暑相侵;从无怨言。他不畏困难,经常长途爬山涉水,深入工地,耐心指导施工。汪泽涵同志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在学校病逝(摘自汪泽涵同志传略)。(该书)对修建水库光荣献身的131(实为133名)位民工则收入英名录以资纪念。对参加水库建设的单位、人员均列名单作纪念。我校当时参与的教职工132名均列入。(摘自四川水利职业学院网站)

水校测量工作进行时,县革委会这边正在紧张有序的部署人员、劳力、资金、设备、工具等开工的具体工作。

黑龙滩库区所在地,是一片长满树木杂草之地,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没有道路可以随意进入。哪怕一条可以勉强供人通行的小道也没有,要修建水库,首先还得开辟一条简易的道路。1970年7月1日,仁寿县彰加、钟祥、富加、方加,文宫、北斗等区的5000余名水利战士,胸佩红花,锣鼓喧天,浩浩荡荡的正式开赴水库工地。他们主要任务就是修路,搭建工棚。

一开始,计划首批上工2000人,各个区、乡修建水库的积极性很高,号令一出,四方响应,一下就云集了5000人。5000人可不是个小数目。还不要说如何安排这5000人的具体工作,就是这5000人的吃喝拉撒都是急需考虑的问题。

怎么管理这些水利战士呢?河南省林县当年修建红旗渠时,对参与的民工就是采用了军事化管理,效果非常好。仁寿县县革委会也是武装部领导主导,对军事化管理,这些领导有经验。县委和工程指挥部决定,效仿林县的做法,对所有的工地社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做到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管理民主化。任何人不得闹分散主义,不按照统一行动办事的,要严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中生活作文 节日英语作文 小学毕业作文 春游的作文 名人作文素材 关于我的作文 关于年的作文 友谊 作文 经历作文 放风筝作文三年级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遇见你真好作文600字 你是我最什么的人作文 他生气了作文400字 我的发现作文300字 北京烤鸭作文 雨过天晴作文 吃团圆饭作文 关于故乡的作文 免费作文300字 牵牛花的作文 蚂蚁搬家作文 写景抒情作文 写事作文开头 六年级作文大全 童话故事的作文 初二语文作文 春节的英语作文 包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