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百家言」作文教学如何化“苦差”为乐事?

2020-11-25 06:20:01
相关推荐

觉得好看,请点上面蓝字“凡读阅读”关注

记得点击右上角“……”把我设成星标

学生把作文视为学习生活中的一件“苦差”事,这是让很多语文教师颇感无奈的事。为什么会把这件本来充满乐趣的事视作“苦差”呢?这里有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因素,从教的一方看,一是教师引导不得法。有的教师缺乏整体性思维和梯度性安排,遇有作文,或就着教材仿写,或紧跟形势而作,或依自己兴趣随写。基本上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二是教师期望值过高。很多时候,教师总是以竞赛评委或报刊编辑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习作持“选拔性”原则,结果每次作文下来,总感觉不如意。三是教师少有示范。虽然叶圣陶先生上个世纪20、30年代就建议语文教师要写“下水文”,可至今主动地写“下水文”和其他文章的教师并不多。很多教师以“不会写”、“不想写”搪塞,殊不知,作文教学因为缺少教师的示范而使教育作用大大削减。“教”的不理想直接影响了“学”的效果,学生视作文为“苦差”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何将作文这件“苦差”变成“乐事”呢?

一、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表达观。

现在社会上假的东西太多,反映到学生作文上,基本上就是“满纸虚假言,几行莫名泪”。怎么破局?一是倡导“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文风。教师指导作文时,鼓励写真事、抒真情,杜绝“无中生有”和“空穴来风”。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从“惧”写到敢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能够发现社会生活中问题背后的问题,清晰地分辨出真善美与假恶丑。二是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让大家喜欢上作文。学生初涉写作,可以引导他们向经典名篇学习、借鉴、仿写,在“仿”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慢慢让自己的作文有“创”意。另外,不要吝惜高分,学生平时的作文,不是奔报刊发表而去,也不是要将他当作家培养,是水平“测试”不是能力“选拔”,只要按要求写好了,就要给90分乃至100分这样的高分。如此,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在进步和心理满足。

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上不要为难自己,如果教师将高分据为己有不肯给学生,每次作文只给学生一个60分、70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是在进步还是退步,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真的把这活儿当作“苦差”,更遑论喜欢上作文。三是尊重多元表达。几十个学生面对同一个作文题,肯定有不同的视角与表达习惯,教师不要强求所有学生朝一个方向思考,遇有不同的思维结果,只要不是赞美“假恶丑”或宣扬“假大空”的东西,而是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出发做出的判断,就要肯定。作文如做人,学生在一次次的作文中养成了正确的表达观,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帮助。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起点

学生之所以视作文为“苦差”,一则感觉教师出的作文题远离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无从下笔;二则感觉教师写作前的指导有些“隔靴搔痒”,勾不起他们的联想和想象。钱梦龙先生回忆自己的作文教学时说过这样的一件事:有一年他接手一个初二年级的新班,他想了解一下班上同学的家庭情况,于是出了一个《我的家庭》的作文题。两个课时后收上作文本来,回家批改时发现有一个同学只写了作文题,正文一个字没有。第二天,钱老师不动声色地找到这个学生,聊起昨天作文的事,这个学生坦白:自从进入初中以来没有写过一次完整的作文。为什么?不会写。钱老师撇开作文,聊起学生的家庭琐事,学生一五一十娓娓道来。钱老师摸了摸学生的头,高兴地说,这就对了!我的这个作文就只要你把刚才说到的写下来就是了。学生照办了。

钱老师给学生这次作文打了98分。学生一看分数,找到老师说,我平时作文难得上60分的,您这不是恶心我吧?钱老师认真地说,我怎么恶心你了?你按照我的要求把家庭情况说得清清楚楚,除了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被扣了两分外,当然就是这个分数了。从这以后,这个学生喜欢上了作文。初中毕业考试,作文得了88分。钱老师不愧是教育名家,从他的这则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指导作文既要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畏惧作文,不会认为是“苦差”,而会将它作为一件有意思、有意义的快乐之事对待。

三、教师努力成为优秀的表达者

当前写作教学效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怎样扭转这一现状,将这件学生认为的“苦差”化为乐事呢?近读“源创图书”策划的《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一)(二)两本书(2019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笔记》),很受启发。王老师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经验和创作经历,告诉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表达者。

的确,写作实践能够培育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自己如果缺乏写作经验,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没有能力教授给他们写作技能,就是自身职业素养欠缺的表现,就不可能完成写作教学任务。王老师直言不讳地指出:对语文教师而言,“不会写”,是基本功不合格。——你的确可以“不想写教学论文”,但如果原因是“不会写”,那是不称职。你认为“我能上课就行”,可一个“不会写”的人怎么“教学生写”?说不通,也说不过去。(《笔记》(二)第178页)

如同数学教师不会解题、音乐教师不会任何一种乐器、美术教师不能画几笔、体育教师不能跑跳一样,语文教师不会写作,肯定会被人指责为不合格。因为,这是一项基本的专业要求。实际上,没有人要求语文教师的写作必须全面达到文学创作或学术写作的水准,对语文教师写作这项职业要求,是能“教学生写”,不是让语文教师都去做文学家或者“写家”。“语文教师至少是合格的表达者,应当熟悉各种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能写作各类应用文体(如评论、新闻报道、调查报告、综述、学科论文、总结等),也应有文学写作知识,能尝试写文学类文体(如散文、诗歌、小小说、戏剧、文艺随笔等)。不一定出类拔萃,但既然受过专门教育,有基本能力,就应‘写得出’‘写得像’。”(《笔记》(二)第173页)

“不会写”确实是目前语文教师的短板,学校里真正把写作当作生活一部分的教师不多,会指导、会评判学生作文的教师也不多,甚至有的骨干教师、名师也存在不会写的情况。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职业素养。而要真心“补短”,就应该回到汉语语言的学习规律上来,即多读多写,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表达者。不把读书、写作当成“苦差”,孜孜不倦地练习写作本领,享受着这其中的乐趣,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终身追求。一个语文教师经常能拿自己的作品晒一晒,必将凝聚超强的人气,那种“身教”的力量会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潜滋暗长”。如此,作文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作者

作者丨陈文,湖南浏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省教育督学专家。

来源丨布衣村言

编辑语:

阅读与写作表达是一对孪生姐妹,写作不是单纯教出来的,没有丰富的优秀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其表达能力之一的写作能力只能说是无水之源。再次感谢陈文老师的文章,也向大家推荐一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中的一本《给语文老师的阅读建议》,本书链接华东师大出版社官方微商城。

如果您的孩子有反馈或者有问题

欢迎关注[凡读阅读]留言交流互动

投稿或者教学案例研讨或者各类幼儿园、中小学、教委等申请公益性培训请私信我们联系。

让更多孩子聆听经典,请点赞或者看一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秋天的作文叙事 家庭风暴作文 最珍贵的礼物作文800字 作文那只手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令我陶醉作文 我学会了下棋作文 女人作文 黄瓜作文300字 父亲节英语作文80词 以后的生活作文 黄瓜炒鸡蛋作文 作文写作网课 观察落叶作文 与书相遇作文 龟兔赛跑的作文 英语作文20词左右 如何管理好班级作文 插叙作文800字 感动的事作文350字 妈妈真能干作文 珍惜时间400字作文 以蜕变为话题的作文 学会留心作文 假如我是天使作文 圣诞礼物作文 习爷爷我想对您说作文 相伴话题作文 绿水青山的作文 遇见春天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