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曾国藩:来 我告诉你 什么叫“全力以赴”

2020-11-25 06:40:01
相关推荐

01

01背书

湖南的夏天,炎热非常,随时都有一阵阵热浪袭来。夜晚,阵阵凉风划破这沉寂。蚊子嗡嗡绕着人,参与这夏日的交响。

书房里,一个少年还在烛火中看书背诵。

这个少年就是曾国藩,那时他才6岁。与其他人相比,并没有过于突出的表现,甚至可以称之为资质愚钝,记忆力不是太好。往往对着一篇字数不多的文章,都要朗读了不知道多少遍,才能背诵下来。

而今天他读的这篇文章,拗口难懂,加上字数挺多,曾国藩已不知读了多少遍,依旧背不出来。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这篇文章,在曾国藩口中已经念了不下十遍了,但还是背不下来。

“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怎么念书背诵对我来说,这么难啊。前几日先生还夸了同桌,说他聪明背诵功力很好。同样一个先生教的,我可不能丢先生的脸啊。”心里有些不甘的想着。

虽然这么想着,但曾国藩并不着急,依然摇头晃脑地一遍一遍朗读。因为,他自知自己不是聪明人,所以他做事情向来都用最扎实的方法慢慢来,慢就是快!

读不会这一页,绝不读下一页;搞不懂这一章,绝不看下一章。曾国藩深知“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

他定了定神,慢慢回想先生在课堂上的讲解。“晋侯是晋国国君,秦伯是秦国国君,他们俩在一起合作,围困郑国……”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他继续背诵着,在纸上勾勾画画重复的写着背诵的句子,不顾蚊子在他腿上咬起一个又一个大包。

曾国藩作为家里的长子长孙,家族自然对他寄予厚望。他深知这份责任意味着什么。重担之下,是一个家族崛起的 期冀。

“晋侯、秦伯围郑……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两个多小时了,背诵的事,终于有点起色,曾国藩心里的满足感在增强。

“少爷,喝口水吧……”家丁看着他这么晚了还在写写画画、用功读书,于是端水进来让他休息一下。可曾国藩现在满脑子的文章,哪里喝得下水呀。曾国藩让家丁出书房后,他又抓紧时间背诵。

“咦,秦晋围郑之后,借口是什么来着。诶,又得重新再背一遍了。”稍微有点干扰,就会遗忘,这就是他尽可能在安静的地方读书背诵的原因。“那来就来吧,谁叫我记不住呢!”

夜已深了, 为了消除自己的困意,曾国藩在书房里踱着步子,一边走,一边诵读书本。

“晋侯、秦伯围郑……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嗨!就你这样的资质别读书考功名了。”一个突然的声音打破了这夏日的宁静。曾国藩也着实被这个突然出现的人吓了一大跳。

“你是谁?你怎么进来的。”曾国藩怔怔地问道。

“实话告诉你吧,我在这里听你背这篇文章都几个时辰了,就我没睡着的时候,都听你背了40多遍了,你怎么还不会,听听,看是不是这样背诵的。晋侯、秦伯围郑……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邻之厚,君之薄也……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这个人得意的背诵全文,竟然没有一个字错误。

曾国藩也看得愣在那里,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从那人生涩的断句中,听出来他是新学背诵的人。

那人见曾国藩不吭声,说道“你这资质,别读书了。趁早做打算吧。”

曾国藩说“你是谁?你怎么这么说话?”

那个哈哈大笑,“我就是一偷盗之人,没想到你这个所谓的读书人,连我都不如。所以我才好言相劝,得,我先走了,你自己还是好好想想吧。”说完大踏步走出书房。

曾国藩长叹一口气,摇摇头,继续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只是那小偷不知道,曾国藩叹气摇头并不是在感叹自己的记忆,只是感叹如此天赋的人,竟然甘心做梁上君子。

对于曾国藩而言,他知道自己不如别人聪明,所以他比别人更努力;他在学习和考取功名方面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因此曾国藩抗打击能力超强;他做事面面俱到,不留死角,遇到问题只知硬钻,绝不投机取巧。

所以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七次,考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没多久又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之后太平天国横空出世,重创清王朝。曾国藩临危受命,与之斡旋数载,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他明白:赢得最终的胜利,并没有速成的秘诀,只有稳扎稳打。做好充分的准备,创造好充分的条件,那么成功的果实自就然瓜熟蒂落了。

02

02带兵

把时间调到1864年。

这个时候的南京城,没了昔日之繁华,它满目苍凉、饿殍遍野,俨然就是一座“死城”。此时太平军的领袖洪秀全,他看着这座大清帝国第二大城市,心里感慨万千。

从当初忽悠人起家,到最终定都南京,他整整奋斗了16年之久。这16年里,他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带着一帮弟兄在农村里晃悠,如今却要他放弃这个温柔乡,再回山里打游击,洪秀全怎会妥协,他要在这里,跟清军决一死战。

本来曾国藩制定的围攻南京计划是,四路大军同时行动,外加彭玉麟的水军协同作战。可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此时,就像一只脱了缰的野狗,亮出锋利的獠牙直扑南京城。

曾国藩见状,慌忙去信给他:你太冒进了,当心敌人断你后路。

曾国藩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战略家。敌人重兵把守,死守南京城,并且不断有外援来袭。以至于主动出击攻城的湘军,却变得非常被动。在这种情况下,清醒的曾国藩自然看明白必须防备后方。这反映出他的远见卓识。

只可惜,当这封信送到曾国荃手中时,他的大军已经驻扎在雨花台,距离南京城仅有四里。

曾国荃他领导的湘军虽然只有2万余人,但是他们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恩菲尔德1853式线膛步枪,还配备了大量的阿姆斯特朗前膛炮。太平军跟这比起来,简直就是一帮野人。

曾国荃在度过了最初那几天的兴奋劲后,不得不面对现实。

1、那三路大军是过不来了,南京城下,就他这么一支孤军。

2、他的军队出现了瘟疫。

3、李秀成带兵前来支援南京,切断了曾国荃的后路。

遇到这种时刻,曾国荃顿时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然而曾国藩凭借这份警觉,赶紧嘱咐准备战壕,以此抵挡猛烈的正面冲击,避其锋芒是曾国藩尤其擅长的事情。诚然,避其锋芒,韬光养晦是一种保存实力的最佳做法。

以前曾国藩不懂这个道理,锋芒毕露,得罪太多人。慢慢的,他的转变为他打开新的世界,不再局限于挣得一时之口快,而失了盟友。这种战术很自然的切换到行军作战中。

战斗异常惨烈,湘军以一当百,意志坚定,不怕牺牲,用生命保卫阵地。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太平军,他们大多是军营里的老油条,自私又怕死,私欲缠身。自己人占优势的时候,他们一哄而上,随想披靡。对方人多势众,敢打敢拼时,他们又会马上寻找退路,不能全力以赴。

在随后的战斗里,曾国荃的半边脸都被炸飞了,他脸上缠着一圈圈的破布,红着眼,仍站在高处指挥着士兵歼灭敌人。

湘军将士一看,老大满脸是血,却依然豪气万丈的站在那里与自己同生共死。一个个犹如疯了般的扑向敌人,枪打完子弹就用刀,刀砍飞了就用牙咬。

李秀成看着对面的湘军不禁感叹:咱们要有人家一半的力量,何愁踏不平天下?

一支队伍最紧要的是精神和灵魂。这一点,曾国藩兄弟和李秀成都看的很清楚。以身作则便是最好的鼓舞士气的办法。以身作则并非用言语形容,而是用行动去定义。曾国荃的身先士卒就是领导力的最好彰显。

双方僵持了两个月,李秀成无计可施,他所带的粮草也全部用完,只能撤退。他这可不是简单的撤退,而是带兵渡江北上,一路打家劫舍。一时间,各地求救的呼声此起彼伏,全部涌向了曾国藩。曾国藩面无表情:他这是围魏救赵的老把戏,只管守住安庆跟合肥,其它的随他闹腾。

洪秀全在这里坚守城池已有年余,从他打下南京城的那天起,就苦心经营,现在这里俨然一块铜墙铁壁,清兵曾在城外以数万精兵的兵力,围困多年都没能奈何。

曾国藩写信给曾国荃:南京城不好打,不如你以追击李秀成为名,退出这场战斗,剩下的就交给我吧。曾国荃回信:不走,我要跟他死磕到底。

曾国荃有些托大,但是曾国藩却非常谨慎,他亲自来到南京城下。识人是统帅必备的本领,而在实战中进步更是一种队伍成长性的考量。统帅多年的他再次成功判断时局,山雨欲来风满楼,是时候开展“清网行动”了。他握着曾国荃的手说:接下来,我会把李秀成赶回南京,你能搞定他吗?

曾国荃哈哈大笑:你能把他赶回来,我就能把他碾碎。

于是,两兄弟商量好了攻打南京的计划,那就是先断了南京的粮道,然后慢慢消耗他们的粮食,最后把城里的太平军活活困死,取得胜利。

这是曾国藩最擅长的打法,简单有效。他一直奉行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看书不搞清楚上一句,绝对不看下一句。读书是这样,行军打仗更是这样。战场不容得任何人开玩笑,也容不得任何人任性为之。只有充分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才能做出最佳的决策。

之后,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李秀成被赶回南京。同时曾国荃不停的在四下招募士兵,当他把南京城里三层外三层围的水泄不通的时候,他的军队人数已经达到了五万人。

曾国荃信心满满,恰好这时,又传来李鸿章左宗棠收复太平天国所占领地盘的捷报。曾国荃坐不住了,他想要发动总攻,拿下这太平军的老巢。

曾国藩去信给他:

“不可着急,现在对垒,不必攻坚,一切小心行事,只在‘稳慎’二字上用心。”

曾国藩真是一位操心的哥哥!对弟弟来说,他更像是师长和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会老弟步步为营,也教会他隐忍坚持。“慎独”不光是曾国藩的座右铭,更是他一生持守的东西。

这一围就是两年多,这期间,洪秀全离世。面对千载难逢的时机,曾国藩火速下令猛攻,一举攻城,破了这围困多年的南京城。早上进攻,傍晚时分,所有的城门就已被打开。

这宣告围困多年的铜墙铁壁,被慢慢来的蚕食计划攻破!太平天国,在曾国藩湘军的围困下,成为历史。

03

03写在最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曾国藩的全力以赴,带领湘军打出一个个的漂亮仗,也是他将自己推向人生新高度。他相信坚持的力量,也相信事在人为。虽然慢一点,但一定会抵达目的地。

曾国藩的前半生是困顿艰苦的,曾三次寻求自尽。不堪,屈辱,这都不能靠自尽来洗刷,只有靠胜利来书写传奇。重获新生后的他,勇敢站起来迎接挑战。一生守拙,一生全力以赴,正是这种精气神帮助他啃下人生中一个个硬骨头,愈战愈勇。

为官也好,行军打仗也好,甚至做人也好,曾国藩都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一句不懂,不读下一句;一仗不胜,不打下一城;一事未做好,想方设法弥补总结,下次决不再犯。所以得到后人称赞“半个圣人”。

坚守内心,踏实前进,到达终点才止步。这,才是真正的全力以赴。

(文章为原创首发,图片自网络。作者古人肉,爱看书爱分享,于书本中品读人生智慧。欢迎关注,带你解锁更多优质内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小天地作文300字 好写的作文题目大全 学做一道菜作文400字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450字 勇于担当作文600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 保护环境的作文600字 春节记事作文600字 我想对您说作文300字 生活万花筒作文300字 新年趣事作文500字 愉快的一天作文400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一单元 珍贵的礼物作文400字 勤劳的妈妈作文300字 父亲节作文100字 未来的房子作文400字 云南语文高考作文 介绍一种事物作文500字 又是一年春来到作文 最好的礼物作文600字 我最感激的一个人作文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的优美句子 我的班主任600字作文 合肥中考作文题目 三年级作文过春节 感动的瞬间作文600字 正月十五闹元宵作文 家风家训作文400字 寒假见闻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