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和半月谈丨那些读半月谈的年轻人

2020-11-25 06:55:01
相关推荐

那个青涩少年与《半月谈》

河北省灵寿县委宣传部 侯书明

在那一大堆书中,我终于翻到《半月谈》。我总是一次借好几本,为了省钱,快速阅读摘抄、快速归还。

《半月谈》陪伴自己一路走来,已结为不解之缘。每当自己翻阅她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回忆往事。

八十年代,自己第一次高考,因一分之差没有上线,留下终生的遗憾。特别是在政治试卷中有一道来自《半月谈》的时事政治题、一道涉及《四书章句集注》的题目。在那个时代,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想要接触《半月谈》期刊,真的太难太难。

名落孙山的日子里,我带着深深的遗憾选择了复读。我决定自己想办法:上树采摘槐米,跑二十里路到县城,把槐米交到县外贸,卖了5.5元;拿上这点钱,跑到县新华书店,4.8元买了一本《四书章句集注》。为了弥补时事政治知识的不足,我开始时时留心时事政治。正巧县城里有一家开明书社,不知道从哪里买回来一批淘汰的期刊杂志和书籍。自己从同学口中知道后,当天中午就从学校跑过去了。面对堆积如山的书籍,自己如饥似渴的阅读,好几次因为忘记了时间而迟到。在那一大堆书中,我终于翻到《半月谈》。我总是一次借好几本,为了省钱,快速阅读摘抄、快速归还。

那个年代,一个烧饼1角钱,而借书押金是2元,每本书阅读一天5分钱。这笔钱对于自己是一项重大的开支。一开始学校伙食是凭每月固定的11元和32斤粮条或者粮票,每天学生分组吃“份饭”。每到月底,母亲就把自家攒下的鸡蛋卖掉,给我留着准备交饭费。有几次鸡蛋没有卖出去,父亲就去邻居家给我借钱。后来实行了到学校购买饭票,自由打饭。因为借书的开支,我的生活费捉襟见肘,买饭票的钱十分紧张。为了省下借书的费用,自己20里回家的路程,直到高中毕业从没有坐过公交车,更没尝过冰棍的滋味。返校时让母亲给自己蒸一锅玉米面饼子,用编织袋装好,然后再带上用从亲戚家拿来的装过清漆的铁桶,装满咸菜,步行去学校。为了怕被别人看到笑话,好多时候不走大路,就在田野中走羊肠小路到学校。

90年,我高考上线了。在选择专业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那时候在自己心底里告诫自己,不懂政治就是一只没有头的苍蝇,人生路上离不开时事政治。参加工作后,《半月谈》是自己必读的刊物。在教育孩子时,也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提醒孩子艰苦朴素,注意学习时事政治。

直到今天回想起来,啃玉米面饼子的滋味还在,咀嚼咸菜的滋味还在,书非借不能读的滋味还在。当年那个青涩少年的执着,印证了《菜根谭》中的一句话:“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

谈谈有你的这一路

甘肃省平凉市税务局 唐奇琪

对我而言,她照亮了我的梦想。

说起《半月谈》,我想许多曾经奋战在“考公”路上的大家感受一样。她是“时事政策顾问”,开卷便知国内国际事;她是“学习生活益友”,囊括众多公考知识考点。

对我而言,她照亮了我的梦想。还在读书的时候,我就对写作有爱好,也有一份激情。一首小诗,一篇散文,抒发着别样的情怀。是半月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在半月谈网的文化栏目,看到别人分享的故事和心情,工作之余品尝生活百味,亦是一种放松。有余暇时写写细碎心情是我一直坚持着的。那些轻松的,疼痛的,或者充满着各种不同色彩的文字,终究是一种聊以消遣的记忆。有时写材料加班加点,捧清茗于灯下夜读《半月谈》,期冀自己的写作水平能在潜移默化中有所突破。我常想,如果有一天,我的梦想也被看见呢?

怀揣梦想与《半月谈》同行,从没想过自己和梦想的距离那么近。2019年9月17日,看到自己的投稿《有幸成“公”与“税”同行》被半月谈新媒体采用,我的写作梦想与半月谈,与税务的故事从此多了一份值得珍藏的记忆。这一路上的动力来源于热爱,也来源于相同的心声鼓励,在写作的追梦路上,文字与我为伴,让我的欢欣和悲苦都历历可见。

回顾过去,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出发。谈谈有你的这一路,祝福所有奋战公考的追梦人和文字工作者,在半月谈看见梦想的远方;祝福将来的半月谈,能收藏更多人成长的光影和奋斗的足迹。

半月谈:七年成长路的良师益友

重庆市江津区 杨凤

我的案桌上总会放着一本《半月谈》,反复拜读每一篇文章、深度剖析每一个地区的先进经验,将其内化于心,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5月10日,《半月谈》将迎来创刊40周年的纪念日。我想分享一个我和谈谈的小故事,为她的生日送上一份心意。

2013年10月的一天,已参加工作3年的我去同事办公室讨论一项工作,讨论结束后,在同事办公桌上,偶然瞥见一本《半月谈》杂志,看封面和学生时代喜欢看的《故事会》差不多,遂向同事借阅,准备用来打发业余时间。当晚泡脚的时候,我随手翻阅了一下,发现这本杂志和《故事会》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并不是一本趣味性极强的书籍,而是一本关注当今时事政策、以基层读者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刊。

想着也许会对工作有用,我抱着姑且看一看的心态随便翻阅了几个版块,却发现越看越有味道,特别是书中关于在广东、深圳、北京等发达地区推行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的讨论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勾起了我作为一名留守儿童的种种回忆。看到半月谈就这个政策推行在读者中开展观点征集,我自认为有发言权。当晚,毫无写作经验的我,用学生时代留下来的仅有的一点文字组合能力和极其普通平淡的语言,写了两页纸的感慨发送到编辑留下的邮箱,当时也并没有抱任何被采用的希望。但也就从那天起,我开始有意无意的在空闲时间翻阅一下《半月谈》,不再一味的刷剧、看毫无实质内容的花边新闻来打发闲暇时光。

2013年11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很兴奋的问我,有没有向《半月谈》杂志投过稿,说在一本《半月谈》杂志上看到了一篇署我名字的小文章,不知道是不是我。当时我愣了一下:我“中奖”了吗?心里不敢相信,又有所期待。我火速跑到单位收发室查阅最近几期《半月谈》,当我找到那篇《“积分入户”我看行》标着我名字的小短文时,我简直不敢相信,又惊又喜。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我的工作和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变化:我的案桌上总会放着一本《半月谈》,反复拜读每一篇文章、深度剖析每一个地区的先进经验,将其内化于心,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我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因为这篇小文章我开始受到领导和上级的关注、对待工作开始越来越有信心、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棘手问题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到现在,《半月谈》已经陪我走过了近七年的岁月。在我心中,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师长,教导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勇往直前,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同时,她也是我的一位朋友,向我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分享基层工作中的好经验、好方法,让我找到了干事创业的好点子,点亮我心中的明灯,指引着我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我与《半月谈》的情缘

山西省晋中市人民检察院 陈林

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半月谈》像默默无言的良师益友,时时伴我左右。

有这样一句话,我说了你可能不信:我比她大十岁,却是在她的滋养和熏陶下成长。对,她就是《半月谈》杂志。

初识《半月谈》,是在备战中考的日子里,我十五岁,她五岁。那时政治考时事,老师推荐我们把当年的《半月谈》中涉及的时事进行收集整理。当时就发现《半月谈》内容博大精深,国内国际,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无所不包。我被深深吸引进去了。

三年后,在迎战高考期间,《半月谈》依旧是我的掌中宝。与三年前不同的是,她已是我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她以“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的办刊特色,被誉为“中华第一刊”。

记得1991年11月至1992年4月,我在上大学期间,我们班被省委抽调参加全省农村社教工作,为了宣传好党的政策方针,我特地从家里带了一些《半月谈》。出墙报、念广播、开大会,我都会选上面的文章,给村干部和村民党员进行宣讲。记得1992年春节后,我专门从杂志上找到有关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文章,给大伙宣读,将党的声音及时传达到农村。

1995年,大学毕业三年后,我决定报考公务员,《半月谈》又一次成为我的得力助手。由于大学学习的是会计专业,而要报考的是检察院,法律基础基本上是中学《法律常识》和大学的一些功底的我,开始恶补起法律来。为了弄清一个法律名词,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甚至跑到书店去摘抄。《半月谈》上的法律文章我一字不落地读了。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终于以笔试、面试第三的成绩考进了检察机关。

(检察官 陈林)

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半月谈》像默默无言的良师益友,时时伴我左右。我目睹了她由发展、成熟到壮大的历程,而她也看到了我的成长过程:由一名基层检察院的书记员、助理检察员、检察员,逐步成长为市级检察院的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员额检察官、部主任;收获了全省十佳优秀公诉人、全国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检察业务公诉类、法律政策研究类业务尖子等荣誉;在全国、省级报刊发表多篇调研作品和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身就有法律资格的我,为了挑战自我,在48岁时参加了全国首届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一举通过!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我清醒地认识到:军功章上有《半月谈》的功劳!

今年我即将进入知天命之年,而《半月谈》也迎来了四十岁的生日。回首来时路,我不禁心潮澎湃,衷心感谢《半月谈》的一路陪伴相随、一路鼓励鞭策。我相信,今后的岁月,我更加离不开她,《半月谈》将继续照亮我前行之路!

长大后,我们成了同事

新华网编辑 邱秋

中学六年,《半月谈》陪了我六年。基本不背书的我,中考、高考政治成绩都是我们县第一名。

1994年9月,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县城里,我成了一名初中生。从那时起,《半月谈》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也几乎是我睁眼看世界的唯一窗口。

我家是学校的,学校图书室的管理员老师住我家对面,每天中午吃完饭我们就一起到图书室。她负责登记学生的借阅情况,收拾阅览室的图书等等,而我除了在她忙的时候搭把手,剩下的时间就看书。《半月谈》一期都不落。

再后来,12:20到14:20的图书室开放时间,那位老师就不去了。我自己拿着钥匙去开门、给学生登记,收拾书架。

成为一名编外的图书室管理员后,我有了一项便利:《半月谈》来了之后先不放到书架上,等我看完之后才放。因为整个图书室只有一本《半月谈》,而它又真的很抢手。

中学六年,《半月谈》陪了我六年。基本不背书的我,中考、高考政治成绩都是我们县第一名。我知道,《半月谈》居功至伟。

那时候偶尔也会想,《半月谈》的编辑得是多么厉害的一群人啊。但却从来不敢想,我们会成为同事。

2008年,我有幸到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工作,现在是新华网的编辑,和《半月谈》的编辑记者们一样,成了一名新华人。十几年的缘分,今天,我终于可以向《半月谈》的编辑们说一声:各位同事,谢谢你们!

策划:许小丹

监制:孙爱东

主编:王新亚

责编:杨建楠

校对:秦黛新(实习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好的学习习惯作文 做手工花的作文 美丽的漓江作文 暑假的第一天作文500字 好老师的作文 三只小猪的作文300字 我的长生果作文仿写 让时间慢下来作文 说说我这个人作文 向着自己的追求作文 公园的一年四季作文 杨树作文300字 什么不容易作文600字 自立作文600字 师恩难忘作文四百字 新学期的所见所闻作文 说说我自己400字作文 学期作文 我的家国情怀作文 关于运动会跑步的作文 动物园作文结尾 神笔作文 初一作文自我介绍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 怎样写人的作文 我的小伙伴六年级作文 开学第一周作文六百字 我的烦恼优秀作文 与书香为伴作文 端午见闻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