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思维晋级是最好的学习和成长。”‖《大学思维:批判与创造》

2020-11-25 07:15:01
相关推荐

“普通人想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想改变原因,而杰出的人想改变思维。”——钱旭红·《大学思维:批判与创造》

作者丨谢丹儒

1.

“没有思维晋级的人只能看到土丘,并会模仿土丘,一辈子追求成为土丘。”

兴许是和小时候的教育有关。小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没少提及这样一句话,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有点老生常谈的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甚至,老师曾一度让我们以这句话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可能,这也是老师和家长都希望我们能够理解的吧。

即便在当时我们不能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只要记下来、去理解、照这样去做,以后会慢慢理解的。就像小时候我们听过的很多道理,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何要对我们说,但在后来,回过头去想,他们是对的。用他们的话说,他们不会害我们,只会为了我们好才说这些的。

可惜,那时候的我们,对此体会并不深刻。毕竟,谁在小时候就能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呢?那时候,对于知识是什么大概都不知道,就更别说“命运”这般宏大的主题了。何况那时的我们,谁不是光顾着玩闹,谁又真的会去用心记住老师和父母说的每一句话,还是那样晦涩难懂的话。

等我们真正明白的时候,往往也是后知后觉。

也是后来慢慢学会了思考,从教育中,在老师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下,我们才渐渐明白过来“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这实在是实在且正确的道理呢!

不过,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不意味着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思维。

引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思维方式就是人类知识的框架,没有架构化的知识,是一堆散乱的物件,是散装水泥、一团乱麻、满地玻璃、无数钢筋和砖头。架构化的知识,既可以是摩天大厦,也可以是通天之塔。”

“如果只是没有运用出来,这样的知识等于没有。”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说“知识就是力量”,应该体会“思维才是力量”。

2.

“能力增长不仅靠知识,更靠运用知识的逻辑——思维是否能够自由多样。单靠知识改变不了命运,改变命运需要用思维架构起知识,从而支撑起足够高度和强度的人生大厦。”

到目前为止,人们在技能、知识的传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就价值观和思维方法的传授、训练方面而言,尚未有成熟的有效方法,人们还在尝试各种途径。《大学思维:批判与创造》也是这种尝试之一。

《大学思维:批判与创造》在系统论述思维方法的同时,聚焦兼具专门性、普适性、通俗性的高级思维,聚焦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尝试探索建立面向大学通识教育的思维训练,从而促全社会将思维的教育和训练提上学习和成长的日程。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普通人想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想改变原因,而杰出的人想改变思维。”

最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瞬间感觉自己被定住了。不是因为那个普通人、优秀的人、或是杰出的人的“头衔”,而是因为它的内在逻辑。一瞬间,我只感觉脑海中什么东西破裂开来,光透进来,那种拨云见日般的心情,是多么的美妙呢!我想,这就是思维的魅力吧,让无形的思想迷雾散开,直逼真相,直追本质。

我不知道别人,就我个人以及身边的人,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认命式的接受生活,妥协,屈服,低头,越来越务实,越来越现实,也越来越世俗。渐渐地,眼睛里只剩下结果,只要结果是自己想要的,那么一切都是好的。

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更多的时候,我们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到头来,却是浑浑噩噩,瞎忙、混日子、打发时间,甚至连理想也都丢了。原因,思维,就更加遥远了。

当然,也能够理解。毕竟——“除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等个别时期外,单一、垄断的思维,僵化、禁锢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几千的深厚历史传统。而承接性的文明习惯于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虽然能够有所创新,但因为缺乏敏锐的批判性,就难有创造性。”

所以,批判与创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大学思维、高级思维、思维晋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

“此书是回答‘钱学森之问’的一个微小而初步的尝试。”

本书作者钱旭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华东理工大学原校长。

从作者的头衔,或者说了解作者的社会身份,也是不失为一种解读书籍的好方法。想必还是会有人记得读小学,甚至上了高中,语文老师在讲解一篇作品的同时,往往会对作者本身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甚至,后来还曾一度出现在试卷里。

时至今日,我依旧记得,鲁迅的原名是周树人。当然,仅仅是一个笔名,或是原名是什么,这倒没什么。更多的还在于结合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中心思想,或者说信仰,这才是关键的。而了解这部分内容,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解读文章,其主题,其想传达给我们的意义等等。

究其原因,无非是人的思维与其教育经历、经验感悟和个人成长相关。当然,学历、学位、成就也并非是绝对因素。不过,了解作者的情况和了解作品本身并不矛盾,且通常情况而言,两者是互补的这么一个关系,尤其是当作者的作品不多,或很少接触的作者而言,了解其现实的一面,再去看作品,可能会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内容。

关于这本书,无疑和教育是相关的。关于这一点,作者在序言部分就直接明了的指出了这一点——“此书是回答‘钱学森之问’的一个微小而初步的尝试。”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可能不属于这个领域的人多少会有些好奇,“钱学森之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讲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了。

4.

“思维晋级是最好的学习和成长。”

那么,答案是什么呢?

作者将全书通过“格局和假设”、“批判与创造”、“原理和世界”、“永续和无为”、“跨界和融合”,以及“思维和训练”六个章节,由浅入深,由横向到纵向,更是从现象到真相,娓娓道来。聚焦高级思维,聚焦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继而得出“思维晋级是最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答案。

就如上面所提及的——“普通人想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想改变原因,而杰出的人想改变思维。”

那么,这是否说,这本书仅仅是为了杰出的人而写的呢?恰恰相反。

杰出的人自然会有办法,会自己去想办法提升自己。而普通人,优秀的人,想变成杰出的人,才更需要去了解思维的真相及其重要性。

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作者既考虑到大学生、研究生,同时也针对有一定阅历的企事业单位人员,从他们的阅读习惯到所接受到的一般思维教程图书,作者给予了批判和创造性的解决方式。

通常而言,一般的思维教程图书,要么过于浅显,要么缺乏系统性。而本书则是以尽可能简要、直截了当的方式论述内容。并尽可能从多个层面,如本原内核、延展演绎、通俗类比、缺陷局限等方面进行论述,凝练聚焦兼具专门性、普适性和通俗性的高级思维。

另外,作者在每一小节结束后,为训练对应章节的思维能力,特意将一些不足之处,给予若干“思考题”,以便让读者更好的参与进来,充实修正完善思考实例。这也算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之一。

正如《压榨式提问》所言:“好的提问是迅速提升自己能力的绝佳途径。通过提问,我们可以学习、交流、观察,破思维界限,获得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新途径。”

当然,可能有人还是会有疑惑,说这么多,“大学思维”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关于这一点,请允许我卖个关子。我们不能也不应该轻易相信简单的思维捷径,追求捷径常是自寻短见,捷径也几乎就是陷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我和书的故事作文 心灵的呼唤作文600字 教学楼作文 英语作文读书 作文擦玻璃 关于吴用的作文 春天的景色的作文 中秋节的作文怎么写 一件令我难忘的事作文 悔与悟为话题的作文 藏在中的乐作文600字 正直的作文素材 运动会开幕仪式作文 爸爸打儿子屁股作文 给女朋友的小作文300字 中国自信作文 从此改变作文800字 到底归哪班扫漫画作文 写青城山的作文 文明宿舍作文 作文遇见 他的自传作文 关于梦想的作文高中 800字的作文大全 英语小作文模板 介绍家乡的美食作文 中式婚礼作文 写家乡的作文题目诗意 英语作文我最好的朋友 放学之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