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视频时代 文字创作者求生指南

2020-11-25 08:15:01
相关推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辩手李慕阳

一 受伤的文字创作者

“不会做视频,就是古典自媒体人。”

“自媒体行业要洗牌了,内容创作者要换一批了。”

“文字阅读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很多作者还没醒悟过来,就已经注定要被淘汰了。”

视频化浪潮正在袭来,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上习惯了文字表达的创作者们开始焦虑。

20世纪20年代,有声电影的浪潮席卷好莱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会。但与此同时,默片时代的香饽饽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无法适应新的形态,只能在希望的春天黯然退场。

现在,这样的事情也落在文字创作者身上。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迁徙正在袭来。根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的数据,截止今年6月,视频工具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了89.3%,视频内容的消费需求正在爆发,这种连续爆发已经持续了近三年。

对于很多文字创作者来说,一个最直观的体验可能是,今年甲方送来的月饼变少了。

尽管文字领域的顶流们看起来依然光鲜,但大多数中腰部和中长尾已经开始感到市场的残酷。从广告价格来看,顶流们刊例价依然高的惊人,但是私下里已经开始打5折、3折,和中腰部竞争,于是中腰部也开始打折……踩踏效应迅速发生。自媒体群里、叫卖公众号的变多了。前几年做本地号矩阵、积累千万粉丝、赚足了红利的兄弟们,这会都开始“打包出售”,同时高调推出短视频矩阵。

时代就这么变了,文字作者视频化,还有的选吗?

二 中视频大战

在文字创作者们集体陷入焦虑的同时,内容平台们也纷纷伸出橄榄枝。

这根橄榄枝叫中视频(或稍长视频),也就是3-10分钟的ugc(纯原生)和pugc(半专业)视频内容。围绕中视频,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战正在爆发,视频时代进入“中场战事”。

视频战争的“前场”,是抖音、快手的超短视频(1分钟以内),这两者曾经一骑绝尘。超短视频的优点在于极易传播,以惊人的爆发力便能完成了震撼人心的市场教育,这是一场“闪击战”。

超短视频的爆火,让用户习惯了在手机上消费视频内容,一旦习惯普遍养成,3-10分钟的中视频开始迎来黄金时代。

毕竟,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忙里偷闲的放松,用户也需要一些更加沉浸、更加心流的体验。

这样的事情曾经在图文时代上演。新媒体时代的开端,率先火起来的恰恰是新浪微博的140个字短内容。

在140个字的奇袭之后,真正制霸整个时代的,是公众号、知乎这样的“中内容”(或稍长内容),往往1000-5000字。

先短后中,历史轮回。

相较于超短视频,中视频的优点明显,一方面能带给用户更沉浸、丰富、深刻的内容体验,另一方面对创作者也更友好。

很多作者一挥手就是洋洋洒洒5000字,要在抖音快手上用1分钟内完成表达,这门槛可不是一般的高。现在有了时间更长的中视频,创作空间大了很多。

更何况,超短视频平台往往采用算法推荐,于是就会有一些讳莫如深的“潜规则”:黄金3秒、7秒破播、10秒包袱、11秒反转、爽点密集埋设、bgm的抖音快手风……这就导致发超短视频很像“玄学”,你根本不知道哪一条能爆,也不知道为何就爆了。

中视频更像是“奶与蜜之地”:节奏没那么紧张,可以容纳更丰富的信息和表达,也更能撑的起自己的个性和“人设”。

毕竟,要在十几秒内立一个ip,如果不是离奇古怪博出位,这个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

中视频的制霸早有先例。2007年,视频平台YouTube推出“合作伙伴项目”,与上传视频的创作者分享广告收入,并且在2012年全面放开。此时,YouTube的CPMm就已经达到9.35美元,也就是说,一个播放量破50万的视频就能收获人民币约2.9万元。

这一战略性创举带来了中视频内容的空前繁荣,创作者激增,豪杰并起,也奠定了YouTube在全球视频市场和广告市场的王者地位。

如今,这样的事情似乎正在国内重演:

B站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破圈”战役,连续推出了几支优质视频。

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推出了“寻找真知派”活动,征召多领域的创作者,同时推出活字计划。

知乎发布“视频创作者”招募计划,在引入航天国家队的同时,招募科普人文、电竞游戏、科技数码、生活娱乐等领域的创作者,提供亿级曝光流量资源,在热榜新增视频板块,构建视频新人扶持体系,包括扶持资源包、月榜、创作现金与津贴激励等。

小红书开启“视频号”新功能,对创作者提供入驻品牌的合作资源、运营指导、现金及流量工具奖励。

更有传闻,微信生态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视频内容建设,公众号视频内容、看一看与qq看点正在整合资源……

谁会成为中国的YouTube,其实答案并不重要。因为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群雄割据、多国鼎立、百花齐放,中短视频像直播那样成为所有大平台的“基础设施”,成为标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平台斗得越凶,创作者得到的实惠也就越多。

如果说,超短视频的爆发,是视频内容创作者的第一波红利。那么各个平台围绕中视频的血肉绞杀,将成为视频内容创作者可以看见的第二波红利。

直播时代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因为错过了映客、花椒的秀场,就以为再也没有机会了。可是后来你知道了,陌陌、快手、抖音的直播还在后头,淘快抖更是掀起了直播带货时代。

公众号时代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以为有了罗辑思维、吴晓波的成功,就大势已定,可是后来还有咪蒙、新世相、卡娃微卡、卢克文……

所以,你如果错过了超短视频,没有成为半佛仙人、李永乐、巫师财经……没有关系,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接下来上场的才是主菜。

每一个平台距离成为油管都还有相当的距离,无论是作者生态、内容品类、广告模式还是利益分享体系,要走的路都还很长,这个建设推进的过程将释放出无限的红利。

答案很简单,对于内容创作者们来说,你不必去红海中刻意厮杀,你只需要任选一方诸侯、任选一个垂类,成为头部即可。

可答案,说简单也不简单。

三 从专业到大众

为什么大众那么喜爱视频呢?

很多作者都会抱怨,明明图文才是最高效的信息获取模式。一条视频看10分钟获取的内容,看一篇文章可能1分钟就够了。况且,文字的表达也更深刻、准确、凝练。

比如,每次在b站看视频,往往受不了上面的up主那么多废话:开始一个话题前,先要问一堆问题,故弄玄虚吊着你。然后讲一堆“人设套话”,坦格利安家族的风暴诞生者、不焚者、弥林女王、七国统治者……然后动不动插个梗儿,请来个一键三连、请打在弹幕上。本来十分钟就只能讲3000字,三分之一还是废话,剩下的东西也往往毫无新意,这让效率精英们听了直呼:就这,就这,裤子脱了就给我看这……

说到这里,你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高效、深刻、准确、凝练地获取信息,这是你的需求,因为你是一线城市的精英白领。

可你怎么知道,这也是大众的需求呢?这或许就是问题的根本。

公众号时代,你的文章在圈子里有名,阅读的是同行,肯定的是同行,买单的还是同行,大家都是一类人,追求的当然就是高效准确地获取信息、深入分析、不讲废话。

可是如果出了圈呢,大众需要的根本不是这种“专业叙事”,他们要的也许只是看到一个很勾人的话题、很爽很放松地“消费”、看完了还能拿去聊天吹牛逼。

寓教于乐,貌似专业的娱乐,貌似学习的放松,这很可能是创作者必须抓住的大众心态。

本来就是一个下饭视频,搞得跟行研报告一样,不是会让人消化不良嘛。

四 从文章到脚本

很多作者以为,文字转视频,只要把文章念出来、配一些视频素材画面就好了,现在看来没那么简单,你得先把文字做成“脚本“。不要小看这件事,更不要忽略这个过程。

首先,这个脚本是”说出来“的。

文章是写出来的,但视频绝不是念出来的,而是说出来的。书面语和口语完全是两种逻辑,写东西追求的是简练严谨深刻,但说东西就不一样了。

其次,这个脚本不能有太高的信息密度。

不能像写文章那样放入无数信息点,这样只会让观众疲于应付、消化不良,放松娱乐变成了听课。一般来说,一条视频三到四个信息点为宜。

再次,这个脚本要有“网感”。

要学会使用各种网络语言,不时埋一些梗儿进去,刺激受众的神经,让他们一边看一边嗨起来,在弹幕里和你互动。

最后,一定不要有“说教感”。

作者们好为人师的冲动,和用户们普遍抵触说教的本能,正在构成一组尖锐的矛盾。不要用文学创作的心态去做内容,而是要用做产品的心态去做内容。

如果你手头已经有了牛逼的文本,不及时转为视频脚本,就很容易被“洗稿搬运党”们占便宜。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巫师财经抄袭门事件,就是“血淋淋”的教训。一度成为B站财经顶流的巫师财经,12期视频中,影响力最大的金融行业鄙视链、杨超越与资本博弈路、保时捷大众恶意并购、香港金融保卫战被知乎用户扒出均抄自知乎回答,真是“抄袭永不眠”。

知乎上拥有超过3300万个问题和1.3亿个回答,是文字创作者转视频的富矿。比如半佛仙人、朱一旦、回形针、温义飞,都是知乎的优秀答主。

知乎必须做短视频,不然放着这个天然优势给别人输血真的是血亏,知乎答主也应该转短视频,手里那么多宝贝没理由给别人当素材。

五 平台的调性

中视频大战已经爆发,每个平台似乎都放出了巨量红利,但最可怕的是不做选择、一稿多投,因为每个平台的用户、氛围和调性完全不同,这样做无异于自杀。入乡随俗,在什么村说什么话儿,这很重要。

要作出选择,你首先要看平台的调性,下面这个“调性三要素”考虑一下?

1 要素一,平台的调性,来自其定位和用户画像

B站是主打年轻人的内容社区,从用户构成上说,z世代占比达到81.7%,以一二线城市为主。西瓜视频累计用户以男性为主,25-35岁居多,较为下沉。

知乎用户主要为新知青年,年龄在19-30岁之间,以北上广深杭为主,学历相对较高,有专业积累,好奇心强。小红书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以女性为主。

2 要素二,平台的调性,也来自其场景习惯和社区氛围

B站主要消费兴趣类内容,追求文化共鸣好。西瓜视频更依靠算法推荐,社区氛围不明显。知乎社区氛围专业,核心是专业内容分享和专业问题解决,具有较高的长尾效应,一个内容发布很久后仍有影响力。小红书则是种草文化的集中地。

3 要素三,平台的调性,也要看其流量的特性,更适合短期还是长期,矩阵养号还是单号深耕

字节跳动系的产品利用算法推荐,好的内容往往更容易爆发,转眼间获得巨大的流量。缺点是这种流量不稳定,下一次创作依然要从0开始,而知乎、B站的社区氛围更好,粉丝的关注能带来更好的流量加持,也更加垂直精准。

不同平台的用户,往往对同一个内容有不同的反应。同一个创作者,在不同平台的成长速度也会不同。

朱一旦、温义飞、阑夕、喵放送这样的创作者,同样的作品在知乎、B站、西瓜等平台上的表现就各自不同,例如朱一旦在知乎平均播放量已破百万,阑夕的知乎播放量就远高于B站,主要还是因为用户调性、专业氛围的切合。

今年疫情期间,一则名为《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的视频刷屏网络。作者回形针PaperClip这条视频爆红的背后有个细节值得注意,这条视频在知乎上的播放量522万,被行业热捧的B站播放量531万,两者差距并不大,而在西瓜视频上,并没有找到这条原创视频的影子。

六 其他考量因素

一是立人设的难度

字节系的产品更适合流量爆发,但是由于粉丝关注并不能带来稳定流量,要立人设可能没那么容易。b站能比较好地建立人设,但不可避免地有小粉红、杠精、锤人文化的存在,立得高,可能崩得也惨。

二是离钱有多近,怎么恰饭

如果想靠补贴,最好走“做号矩阵”之路,如果没有这个精力和“耻度”,那点钱确实不够塞牙缝。如果想靠广告,得看对应的广告主主要关注哪个平台,在哪投放。

如果想靠电商,需要注意的是,其实很多人的购买并非因为“创意剧情”,更简单直接的带货往往更有效。

最常见的卖货往往来自开箱种草视频、评测视频和原产地工厂视频。比如西瓜的挂橱窗,知乎的“好物推荐”商品卡片,都已经成为带货模式。

以知乎用户蓝大仙人针对智能电视的内容带货为例,他从专业知识入手,进行了充分的客观测评与对比,并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推荐,通过知乎好物推荐产品带货超过4000万。

三是上升空间

如果你要做的品类,在这个平台已经是一片红海,并且有了不可撼动的头部,那就不要去做,找还有上升空间的平台,得到更多红利。

七 永远的矛盾

前段时间,b站上有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b站游戏类up主做了很多专业游戏视频,但始终不火。

有一天他灰心失望,做了个“继承几千万、回家办厂”,结果一夜之间就火了。再后来,他又开始做专业游戏视频,人气立刻跌了回去……

专业还是大众,一组永恒的矛盾呵。

我们迎来了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噪声太多,信息过载的结果一定是“分化”。

一是信息娱乐化,这就是我们常常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的信息,以让用户爽为中心。

二是信息门槛化,这就是各种付费信息、深度信息、筛选出来的信息,这样的信息注定不能免费,注定只属于少数人。

三是信息实用化,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讲究实操,这就是我们在知乎和各种知识付费平台看到的趋势。

信息的分化,也一定导致流量的分化。如果追求的是”出圈“的大众流量,那么一定会呈现出以下特征:讲故事大于讲道理,情绪宣泄大于干货提升,

短大于长,报忧大于报喜,视频大于文字,热点大于专业。

但如果追求的是圈内垂直精准的专业流量,则可能更多要看内容的深度、权威感的加持、结论的可操作性、已有成就的证明。然而,专业流量的东西往往很难出圈、获得大众流量,如果出圈了,那一定是被稀释水化,其中的某个夸张片段被大众拿去广为传播了。

专业还是大众,这是创作者最容易面临的纠结。

一个作者永远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平衡,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而不是摇摆不定。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

看到这里,我相信你依然很焦虑,但已经决定开始行动。放下过去的成就,丢掉心理的包袱,不要端着,一切从0开始。再过几年回想起今天的一切,或许会感谢这样的焦虑。

毕竟,这总比困死在舒适区里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撸猫作文 冬天的雪作文400字 学雷锋好榜样作文 全国卷语文作文题 亲情作文300字左右 游江滨公园作文 爱国从我做起作文 春天来了写一篇作文 带着微笑出发作文 中华好少年作文 亲情友情作文600字 以色彩为主题的作文 回老家作文200字 我命由我不由天作文 我的乐园作文800字 感谢那次遇见作文 三年级写景的作文300字 我又长了一岁作文 保护自然环境的作文 秋天的校园作文300字 被忽略的爱作文 江苏高考作文车 六下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乡村风景作文400字 中国的名人英语作文 感恩失败作文 记叙文600字作文大全 我与妈妈的故事的作文 我的梦想作文250字 足球的魅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