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左翼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写在“左联”成立90周年之际

2020-11-25 09:05:01
相关推荐

专家评语

王锡荣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距今整整90年前成立、仅仅存在了6年的文学团体,在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中,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它在中国革命史、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都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中,“左联”是一支核心力量。以“左联”为代表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政治格局,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对中国的新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形成的左翼文艺传统,成为后来苏区文艺、延安文艺和解放区文艺,以至于新中国文艺所遵循、所抱持、所传承的优良传统。

最新研究表明,左联及其所引领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战略的一部分。1929年6月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作出的《宣传工作决议案》,首次决定成立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筹组左联等一系列左翼文化组织,开展左翼文化运动,助力中国工农革命。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眼光和先进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左翼文化界组成各种社团,利用各种社会文化资源,通过文学、美术、戏剧、电影、音乐等各种民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把左翼文化的触角伸向整个社会,有力地抨击了国民党黑暗统治,打破了“文化围剿”,同时发扬踔厉,开展左翼文化建设,为20世纪中国留下了一批文化经典。

但左翼文化运动并不仅仅是一场纯文艺的运动,而是一场社会革命运动。它对于国民党统治的冲击,绝不仅仅限于文学、文艺或文化领域。当中国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左翼文化的逆势而起,打破了国民党独家把持舆论的格局,形成了左右两极,并进而主导了社会舆论;当苏区遭受国民党军事围剿的时候,左翼文化对国民党统治的冲击却呈野火春风急剧蔓延之势。而且因为左翼文化的深入人心,使共产党的主张深得民心。

从整体格局上说,国共之间的较量,力量的此消彼长,从1930年左翼文化运动爆发起,就开始了。而左翼文化运动使这一两虎相争格局的势能的天平,已经开始倒向中国共产党。由于这种运势和走向基于人心的向背,以后这种变局再也没有发生逆转,也不可能发生逆转。左翼文化运动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并产生了极为深刻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决定了中国社会向着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方向发生了不可逆转的运势。

左翼文化在土地革命中,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支文化生力军。正如毛泽东后来说的,这是一支与“朱总司令率领的拿枪杆子的军队”并驾齐驱的“鲁总司令率领的拿笔杆子的军队”,与红军并肩作战,分兵抗击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左翼文化人投入抗战。作为有组织的文化运动,左翼文化运动结束了。但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拿笔杆子的有生力量,作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力并没有结束,而是进入了新的时期。在抗日战争中和解放战争中,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左翼文化继续发挥作用。表现在:一是输送了大批文艺人才,成为各个时期中国文化界的骨干;二是创作了大批文艺经典,打击了敌人,鼓舞了士气和民气,歌颂了劳动群众的可贵品质,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三是积极宣传了共产党的政策与主张,引领了时代精神。而在文化上,左翼文化推动了中国文艺观念的现代化,引导了文艺功能的社会化,倡导了文艺的大众化。

左翼文化运动爆发至今已90年,今天我们回顾这场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化运动,深感它是中国人民在挽救民族危亡、奋勇战取民族解放和人民福祉的道路上,给我们树立了方向标和里程碑的一面红色文化之旗,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左翼文化运动对中国文艺发展,具有巨大而极其深刻的影响,由左翼文化的基因与各个时代的精神融合,熔铸成的先进文化传统,是激励我们在新时期不断砥砺前行的巨大动力和能量,值得珍视和研究、承传。

(注:作者系上海交大访问特聘教授、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左联会址纪念馆新展策展人)

除了王锡荣教授,其他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都对左联有着深刻的认识。

石雷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旗手的革命文学团体。它在继承了“五四”新文化传统,介绍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培育进步文艺队伍,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在我国现代革命史和文学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孔海珠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左联存在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影响却是深远的,至今仍有研究的价值和史料挖掘的意义。如果说这是受到国际文化革命风暴的影响,那么它正切合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这是文化领域的新时代,鲁迅先生的引领非常重要。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有效地领导文化战线的一次重要实践。随着有良知和情怀的左翼一代人的远行,留下了可供后辈思考和实践的人生指南。

苏永延

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不仅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文坛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世界左翼文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左联不仅是一个文学团体,还肩负着改造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左翼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指导,向往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这与中国数千年来无剥削、无压迫,人人平等、自由的大同社会梦想相吻合,激发了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左联的蓬勃发展,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而且在中国内忧外患的环境中,唤起了人们改变旧制度、创造新社会的激情与梦想,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陈红旗

广东梅州嘉应学院文学院教授

“左联”成立后在文艺战线上与国民党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尤其是创办了诸多文艺刊物,它们推动了中国左翼文学的快速发展。1930年代大量的“左联”机关刊物的运作,构建了一支强健的文学阵线和半政治化的文艺组织,推出了大批的左翼文学新人,刊发了大量的左翼文学作品和左翼文艺理论主张,挑起了多场影响深远的文学论战,全面激活了左翼文学活动,并确立了左翼文学的本质和左翼文学思潮在1930年代作为文学主潮的文学史地位。

徐冰娜 曾宪松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正如“时势造英雄”,左联是在国内外特定政治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它因时而立、因势而为,最终顺势而散,在仅存五六年的时间里,不仅完成了历史使命,更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率帅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作为三十年代现代中国成立的政党性文学组织,“左联”在社会政治史和文学史上有其丰富而重要的讨论空间。从革命的主体实践到文学的中国写作,左联精神深深地影响着现代中国的发展。左联精神成为统一战线的精神纽带,既为实现党的政治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三十年代的左翼作家的文学写作提供平台。“左联”代表一种反抗、革命的精神,是根植于谋求民族中国和大众解放的立场,隶属民族意识的自我觉醒与自救的精神,是在“革命”“文学”等命题下具有超越政党和时空意义的“中国经验”。

来源:左联会址纪念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孙悟空的作文 小实验的作文 师恩作文 励志初中作文 慈善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英语 童话作文三年级 成长过程作文 六年级600字作文 距离的作文 使命作文 改变了我作文 作文的英语怎么说 自主作文 90字作文 盛夏作文 花作文300字 我的人生作文 梦想800字作文 四年级故事作文 奥特曼作文 节俭作文 作文360字 花的作文怎么写 奋斗作文题目 追梦的作文 编故事作文 闹钟作文 有关疫情作文 为 喝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