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别再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的傲慢辩护了!

2020-11-25 13:05:01
相关推荐

我想大家已经看到江苏常州五年级小学生坠楼的新闻了。

6月4日,年仅10岁的缪缪(化名),在上了两节语文课后,一脸痛苦冲出教室爬上栏杆,从四楼坠落身亡。

悲痛的缪妈妈在帮女儿收拾书包的时候,找到了她在作文课上被袁老师批为负能量的《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缪缪的父母认为,女儿的死和这有莫大关系。

是谁在传播“负能量”?

缪缪父母将作文放到网上,全文不过三四百字,老师的红笔却密密麻麻。

删掉的、画圈的、打叉的、批注的……整篇文章被改得体无完肤。

可细看袁老师的修改,她到底在不满意些什么呢?

“又累又渴”“美若天仙”这样的定语删掉了,一些具有画面感的细节如“左手提着青砂罐,右手提着绿瓷瓶”也删掉了。

更让人惋惜的是观点部分。

缪缪原文写的是“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今天有网友发现,其实这段观点是缪缪从网上找来的。

更可悲的是,老师在意的不是孩子的原创性,她红笔一挥,将观点心得部分全部删掉,写上批注:传递正能量。

据缪缪的家长说,缪缪在被老师痛批后,将作文删了改、改了删,之后又重新写,却继续被删,本子中间还被撕掉了两页纸。

反复打击之后,缪缪在结束作文课时走向了阳台。

在父母眼里,缪缪是个性格开朗,活泼有趣的孩子,她唱歌、跳舞、画画一样不落,还会在作业本封面写上“沉迷学习and作业”。

缪缪很喜欢语文,会把作文本画成心形。上学期的语文考试,她考的是全班第一。

缪缪家长对袁老师还有其他指控,包括控诉她在去年10月曾打过缪缪耳光并有语言辱骂行为,推测是缪缪没报她的补习班,所以总对孩子“借题发挥”。

对于这些指控,我们暂时无法求证。今天澎湃新闻的最新采访里,袁老师还发声为自己辩解,称缪缪作文本上的修改符号是孩子自己画的。

事件尚未明晰之前,我无意批评任何人,也不应把孩子的死与老师扯上关系。只是报道里一个细节让我的心揪了一下:缪缪在翻出阳台栏杆时犹豫了一下,往下一跃的时候还试图抓住栏杆,但仍然直坠地面。

不知道小女孩当时脑海里闪过什么样的念头,到底是怎样一种暗黑的情绪让这个热爱生活的孩子不顾恐惧与疼痛,匆匆与这个世界告别。

袁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改作文?

事件的关键是那篇作文。

有人认为,袁老师的批改并无大错。因为基础教育阶段文体规范、行文标准也是很重要的,应试标准就是这样。

可问题是,就作文的批注看来,袁老师自己的文学水平和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

缪缪的文章在她眼中一无是处,但文章一开头的明显错误“出自罗贯中的《西游记》”她却没看出来。

再来看文体规范和行文标准……别欺负大家没写过应试作文了。

随手举个例子,缪缪文章说“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白虎岭,大家又累又渴。”老师把“大家又累又渴”删掉了——请问是什么考试标准说,写了“又累又渴”就会扣分呢?没有。

这些细节既然原文有之,对评论有用,那按照“一引二议三联四结”的模式就是应该留。要求必须删掉,就是无理改动。

这样无规则可言的“应试标准”,很多家长也领教过。

家长认为完美的造句,却会被老师打叉,孩子的作文立意不符合老师预期,也会被要求重写。

到底一篇作文应该符合应试教育要求,还是体现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去年的电影《银河补习班》也有过这个讨论。

电影里,学生马飞拿到的作文题目是《不可错过的时光》。

他是这样写的,父亲坐牢错过了孩子的成长,那一个国家不可错过的时光是什么呢?当年慈禧的封闭和科学擦肩而过,如果能珍惜这段科技发展的时光,说不定紫禁城就可以发射航天飞机到火星了……

对于这篇天马行空的作文,教导主任就是一句:莫名奇妙,荒谬绝伦。大笔一挥打了0分。

主任说标准答案非常清楚,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写“如何珍惜学习时间”。

可马飞爸爸不服气,他反问:我觉得这篇作文很美,美有标准答案吗?

教导主任坚持:“我现在可以给你打高分,高考老师给你打低分怎么办?”

教导主任之所以坚持应试原则,因为他自己是从小山村出来的,“做对面前的每一张试卷”,是他认为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方法。

可是,马飞爸爸更在意的是孩子的思想和未来。他知道孩子未来的人生不会总有ABCD给他选择,面对问题,他还必须想到XYZ才行。

最后老师们重新打分,有人依然打0分,有人打满分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也很反对“标准答案”,认为这会“把人害死”,因为它等于让孩子变得不会思考,只会跟在别人后面跑。

我想,某些老师并非不知道这一点,他们不鼓励甚至故意压制学生创造力,可能只是便于培养一班完全驯服于自己教学规则的学生。

郑渊洁的黑暗童话《驯兔记》,就讽刺过这种傲慢而自私的教学方式。

在这个童话里,班主任使尽办法,又是骂又是劝,还联合家长给孩子喂药,目的就是把全班学生变成“温顺听话不捣蛋”的兔子。

孩子变成兔子有什么好处?不过就是方便老师的管理和教学,让家长省心罢了。

据缪缪家长透露,悲剧发生后,缪缪所在的班级群有家长发起投票说“袁老师没有错,你们点个赞。”许多家长排队竖起了大拇指点赞。

他们的孩子和缪缪同龄,而缪缪的尸体还躺在殡仪馆里尸骨未寒,她的父母伤心欲绝,正在到处奔走寻找真相,他们为何没有一点同理心?

我想,这些点赞的家长和他们的孩子,早已经齐刷刷长出了兔耳朵,成为袁老师的“兔子”。

别用“应试教育”来为袁老师辩护了

自从网友发现缪缪的个人观点并非原创,她好像成了一名“不完美受害者”,没那么“清白”了。毕竟这段负能量观点被认为是她受到打压的重要原因。

要清楚的是,舆论一直谈的是老师改作文成为自杀“导火索”,意思是触发了事件,而非事件的根本原因。这个悲剧的原因是生命教育的缺失。

我个人也觉得缪缪的文章写得一般,不必拔高,但用“应试教育”来为老师辩护,仍然没有道理。

事实上,即便按照最刻板的“应试”标准,老师的批改也不及格。就算完全不谈自由和才气,按照袁老师的批改也写不出好的应试作文。

在这种情况下,反复让缪缪修改,是无效的重复劳动,并且毫无疑问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不能说因为孩子没处理好这个压力,这种无意义的加压就有道理。

有人说语文教育本不该如此,实际上是教育本不该如此。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就是太习惯老师做不到,才把扭曲当成常态。

缪缪才10岁,在这个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不是内容,也不是技巧,而是教育的根本态度。对教育者来说,交流、引导、包容才是重要的。

我一直觉得,每个小孩都是天生的“作家”,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永远自带一种新鲜有趣的滤镜,如果每个语文老师都能看到他们的“小宇宙”,那孩子又怎会觉得作文课是一种折磨。

网传一位小学老师有爱的作文批注

大部分人都是接受“应试教育”长大的,应试技巧的重要性不该贬低,也不能夸大。毕业十年以后回忆老师,有谁会特别感谢老师教了我们化学公式口诀?不会的,因为这些“技巧”的价值真的远没有推崇者认为的那么大。

所谓的“应试写作”方法,买本作文书全有,袁老师的水准未必比作文书教得好。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劣也早有定论,作文的模式化,本身是一种用于解决大规模教学问题的“暴力破解”方式。

“模式化”是为了快速让更多学生及格,简单粗暴贴合60分标准去做,对基础特别好、特别差、思维特别活跃或者凝滞的孩子都不适用。

在老师自身水平有问题的情况下,宁愿近乎全篇删改,也不愿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引导,这里面刻板模式的傲慢,才是真正的“教育问题”。

我才不管你什么情绪、特点、想法,按我教的来。这不是“应试”的要求,因为我们都知道换种方式,能写更高分。这是教育者的懒惰和教育的悲哀。

E姐结语:

我们的教育是折叠的,有人的语文老师自己是中专水平,有人的老师是清北博士。有人的孩子这辈子都不可能碰上刻板、傲慢的语文老师,即便碰上了,他也不会给老师连串点赞,而是会教孩子如何与权威相处。

对孩子来说,人生的在起点上就有了高低。高处的孩子博学审问,维特根斯坦、福柯信手拈来,不需要背模板。低处的孩子,只能在无数“袁老师”的指导下慢慢被磨掉对写作的兴趣,甚至磨掉自我的棱角。

我知道这没法避免,但在小学作文里发生我不能接受。因为这这太早,也太残酷。生活留给我们可以宣泄思想的自留地本就不多,连“文字”这方小池塘也要在年幼时就夺走,这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可怕。

实际上,我们都没法对抗社会的折叠和内卷……但是,还是有可以做的事。

对于教育者来说,对孩子的创造力和不拘格套的作品,一定也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满屏的删除线不是,也不应该是唯一的解法。

比删除号更吓人的,是家长那清一色的点赞——人不能这样无力卑微,至少,我不会让自己变成点赞的家长,不能对这种无理的权威低头。

我们可以也应该教会孩子,与低水平权威相处的方式,面对挫折和无奈时应有的态度。

“这件事是老师不对”,多这一句,也许就没有悲剧。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遇过刻板、傲慢的语文老师吗?

来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山楂树的作文 特别的日子作文600字 写月考的作文 考研作文模版 松树借物喻人的作文 青年作文素材 关于建筑物的作文 丢掉烦恼作文 写芒果的作文400字 成长的故事初中作文 什么伴随我长大作文 以前和现在的变化作文 以如果为题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秋季运动会 小学日记作文 关于梅花精神的作文 关于打仗的作文 值得学习作文 我最喜欢小兔子作文 作文一年四季 爱国爱党爱人民作文 大蒜的生长作文 又见春天真好作文600字 后悔的事作文400字 北京游玩作文400字 远方作文素材 泼水节英语作文初三 美丽的瞬间作文300字 射击比赛作文 感谢老师的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