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什么我们记不住3岁以前发生的事?

2020-11-25 17:45:01
相关推荐

作者:黄嘉文(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学生)

我初中时,语文老师在讲一篇叫做《我为自己骄傲》的作文时点名批评了一位同学。因为那他生动地描写了他在两岁时参加宝宝爬行比赛,并获得冠军的场景。全班同学爆笑。人怎么可能记得那么早以前的事呢?

有一项研究请一群成年人回忆了一下最早的记忆,发现大部分人最早的记忆是他们2-3岁时的。2岁半是一个分界点,人们对那之前的记忆几乎为零,就算有,也完全不准确。(Eacott & Crawley, 1998)

当一个亲戚说:“你小时候我还给你喂过奶呢!”时,我们往往一脸懵逼,因为对我们来说,生命中最早的3年基本是空白的。

弗洛伊德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幼年经验失忆症(infantile amnesia)”。

为什么会有幼年经验失忆症呢?

是婴儿经历的事情从来没被储存下来吗?

从我们的经验看,这个解释好像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如果婴儿经历的事情从来没有被储存下来, 它可能每隔1分钟就需要重新学习一次这个抱着它的巨大生物就是它的母亲。

但仅从个人经验出发没有说服力,于是Meltzoff (1988)创造了一个叫做“延迟模仿”的实验范式,证明了婴儿有记住自己的经历的能力。

实验中,婴儿会看着一个大人用工具做一些事情。

等他们看完之后,那个东西就会被收走。过24小时(或者更久)之后,实验者会把之前大人用的那个工具交给婴儿。通常,婴儿能够模仿大人当时做的一些事,这证明他们记住了24小时之前那个大人做的事情。

既然婴儿能够储存记忆,为什么长大之后会想不起来呢?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婴儿没有语言能力,没有办法用语言的形式将事件记录下来(例如,他们没有办法记录,“一个奇怪的阿姨举着一块石头转圈圈。”)。

通常来说婴儿在一岁半到两岁左右才学会把几个词拼在一起用,在两到三岁才学会一些简单的语法。而我们在试图回忆事件的时候却需要用语言的方式把事件描述出来。

这就好像用Word 2013打开一个写在 Word 95上,不兼容的文档 (Simcock & Hayne, 2002)。

但是相似的幼年经历失忆症也发生在老鼠身上。一项研究让不同年龄的老鼠学习走迷宫,并在43天后测试它们对迷宫的记忆。

18天大的老鼠完全忘了迷宫怎么走,而100天大的老鼠在43天后对迷宫的记忆还是完美的(Campbell & Campbell, 1962) 。

所以语言不能完全解释人类的幼年经验失忆症,毕竟老鼠没有语言,却也经历着幼年经验失忆症。

大脑的发育

另一种可能性是大脑的发育,尤其是海马体。海马体位于颞叶,是一对长得像海马的大脑结构(见图),它在记忆的形成和巩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有一些大脑区域一出生就已经基本成熟了,但海马体不太一样。 包括人类,猴子,老鼠在内的很多动物的海马体在出生后还会继续发展,大量的新神经元将形成并被添加到海马体中。

研究表明,成年猴子海马体的神经元中,有40%都是出生后形成的(Jabès, Lavenex, Amaral, & Lavenex, 2010)。添加新的神经元的过程对已经形成的记忆产生了干扰,从而导致了幼年经验失忆症。(Josselyn & Frankland, 2012)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有亲戚说ta小时候抱过你,你就可以告诉ta,“你抱我的时候我并没有语言能力,无法记住一个怪阿姨抱我转来转去,所以现在回忆不出来”或者“你抱我的时候我的海马体正在经历神经元发展,它破坏了我对你的记忆,所以我不记得了。”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Campbell, B. A., & Campbell, E. H. (1962). Retention and extinction of learned fear in infant and adult rat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55(1), 1.

Eacott, M. J., & Crawley, R. A. (1998). The offset of childhood amnesia: Memory for events that occurred before age 3.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27(1), 22.

Jabès, A., Lavenex, P. B., Amaral, D. G., & Lavenex, P. (2010).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ostnatal neurogenesis and neuron number in the macaque monkey dentate gyrus.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1(2), 273-285.

Josselyn, S. A., & Frankland, P. W. (2012). Infantile amnesia: a neurogenic hypothesis. Learning & Memory, 19(9), 423-433.

Meltzoff, A. N. (1988). Infant imitation after a 1-week delay: long-term memory for novel acts and multiple stimuli.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4(4), 470.

Simcock, G., & Hayne, H. (2002). Breaking the barrier? Children fail to translate their preverbal memories into language.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3), 225-231.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写作技巧 镜子作文 幸福600字作文 我懂得了作文 植物作文怎么写 坚持作文素材 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春日作文 雪人作文 作文句子摘抄 关于自己的作文 温度 作文 趣作文 习俗的作文 生活作文400字 防火作文 成长经历作文 作文掌声 结婚作文 暗恋作文 一年级作文怎么写 好的作文结尾 爱的作文600字 我就是我的作文 拼搏的作文 作文大扫除 写一封信作文 三亚作文 草莓的作文 三年级植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