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和妈妈分开时不哭不闹 就是孩子有安全感吗?更可能是他缺少了!

2020-11-25 18:45:01
相关推荐

安全感这个三个字,关心孩子发展的家长们都见多了,

大量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那么他会更愿意去探索世界,能更好地参与到社交活动中,有更强的心理弹性去面对挫折。

反之,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安全感,他就更容易胆小、敏感、脆弱、偏激,成年后也会被心理上的空虚所拖累,要花巨大的能量去追寻安全感。

所以家长们往往对孩子一些看似“没有安全感”的行为感到焦虑,比如:

孩子老粘妈妈了,妈妈要去上班,他就崩溃大哭,撕心裂肺的样子,怎么办啊,是不是没安全感?一遇到外人,孩子就往我身后躲,是不是没建立好安全感?

其实,家长们对安全感的理解可能全错了,要知道安全感是什么,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才能了解孩子的安全感到底怎样。

安全感是什么?

通俗地说,安全感是让孩子感到稳定和可控的感觉,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早期主要照顾他的人,这个早期通常是孩子3岁以前,主要照顾人往往是孩子的母亲。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孩子在3岁以前,心理上还以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个共生体,虽然孩子出生时生理上的脐带就被剪断了,但心理上的脐带却依然存在。

孩子就通过这心理上的脐带,吸收妈妈给予他的爱与照料,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对妈妈形成依恋关系。

但如果妈妈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爱与照料,孩子就很难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形成的依恋关系也是不安全类型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对幼儿和母亲的依恋关系做了大量研究,把幼儿对母亲的依恋关系分为4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抗拒型和紊乱型。

后三种都是不安全类型的依恋关系,说明孩子其实缺乏安全感。

心理学家是如何评估和划分的依恋关系的,他们设计了一个巧妙的陌生情景研究。

1. 让妈妈和幼儿待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面有一些玩具,让宝宝玩一会,妈妈坐一旁;

2. 让一个陌生人进入房间,和妈妈交谈,之后妈妈离开房间,让陌生人和幼儿互动;

3. 妈妈回到房间,和幼儿互动,陌生人离开房间;

4. 妈妈离开房间,幼儿肚子留在房间;

5. 陌生人回到房间,和宝宝互动并安抚;

6. 妈妈回到房间,和宝宝互动并安抚。

心理学家们观察分析了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反应及表现,发现了孩子们的依恋类型有4种,分别有不同的特征。

1. 安全型依恋

孩子能在房间里玩玩具;妈妈离开时大哭,伤心难过;妈妈回来时,孩子能主动接近妈妈,容易被安抚,哭泣也很快停止;

2. 回避型依恋

对妈妈是否在房间里并不表现出在意,妈妈离开也不显示出伤心;对陌生人和妈妈差不多反应;妈妈回来时,不主动靠近,被妈妈抱起时,也不乐意;

3. 抗拒型依恋

妈妈在房间时,一直缠着妈妈,很少去玩玩具;妈妈离开时伤心大哭;妈妈回来时,表现出生气,甚至会打妈妈,不容易被妈妈安抚,一直哭闹;

4. 紊乱型依恋

孩子表现较为紊乱,有的孩子在妈妈离开时没有反应,妈妈回来时反而大哭;有的孩子在妈妈回来时会表现出茫然或困惑。

判断孩子有没有安全感,就要看他对妈妈的依恋类型是什么样,根据上面的心理学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妈妈离开时,孩子大哭并不能证明他没有安全感;

更重要的是看妈妈回来的时候,宝宝是不是容易安抚,能不能止住哭闹。

害怕分离为什么不是没有安全感

家长们可能觉得,孩子在分离时大哭大闹,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其实这也是需要看孩子心理发展的阶段的。

对于6个月以前的孩子,他们的心智还未成熟,还没有形成对妈妈很强的依恋关系,所以对和母亲的分开并不抗议。

对于6到15个月的孩子,他们对妈妈的依赖就很明显了,和妈妈分开时就容易显得焦躁不安,这时有会有我们所说的“分离焦虑”了,还十分严重。

但这并不是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此时的孩子不能理解客体永久性,只要看不到妈妈,孩子就会觉得妈妈就永远消失了,所以才焦虑大哭呢,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之后孩子逐渐长大,会开始学会理解妈妈的离开和归来,对分离的抗议会有所减少,而是用请求和沟通等方法来克服自己的分离焦虑。

以上的心理发育阶段会根据每个孩子本身的差异,而在时间上有所不同,或早或晚,但孩子们都会经历这几个阶段。

每次分离结束,妈妈归来时,给孩子充分的安慰和陪伴,就能给孩子信心,让他相信妈妈还会回来,并且依然爱他。

不哭闹为什么也是缺乏安全感?

也许有些家长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回避型依恋也会被划分为不安全类型呢?

其实,这种类型的孩子,对家长的冷漠、不关心,都是孩子小时候,家长没有满足他的需要所导致的。

依恋说到底,是孩子对家长的基本信任,在婴儿早期,他饿了、不舒服了,就会通过哭闹吸引妈妈的注意力,然后妈妈来帮他解决。

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才有了对妈妈的信任,进而才能有对世界的信任,有安全感。

要是孩子用哭来表达自己时,妈妈或照顾者都不管他,哭没有用,那他就渐渐地不会哭了,但也失去了对妈妈、对世界的信任,也就没有了安全感。

当然父母们也不必过于担心,根据世界各国的研究,大多数孩子都是安全型依恋的。

只要父母能长期并稳定地照料孩子,对婴儿的需求做出适当的反应,用心和他交流,孩子们都能建立起比较好的安全感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仙人掌300字作文 春天的公园600字作文 享受生命中的温暖作文 我不怕因为半命题作文 身边熟悉的人的作文 糖果节作文600字 童年作文题目 关于坚持理想的作文 我的精神小屋作文 一个夏天的早晨作文 立意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600字 垒高自己作文800字 我的老师三百字作文 初中暑假作文600字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作文 禁毒安全作文 今天我很高兴作文 这也是一道风景作文 小白兔作文五年级 什么情结作文600字 关于惊喜的作文 关于诚信的高考满分作文 我与朋友再见时作文 长隆野生动物园游记作文 立春作文 20年后再相会作文 做与不做作文 作文华为 我的表弟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