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城纪精选」两座在时间里湮没了的城门

2020-11-25 19:00:01
相关推荐

本文导读——

现在的杭州和数百年前的杭州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西湖还在,青山绿水还在,但当年的城郭却早已似是而非,现在我们的这座城市是开放性的,而当年,囿于防守和管理的因素,筑有城墙,形成一种地域上的封闭。

本文的内容便是从当年杭州城池的旧模样中衍生出来,而后让当年的月光照进了这些文字,而文字中的城市斑斓多姿。比如“螺蛳沿过草桥门”的顺口溜,只有略懂杭州话的人方可意会:杭州话里的“沿”过即爬过之意,说螺蛳“沿沿”能“沿”到,表明螺蛳门和草桥门者两座城门相距不远。

发生在这两座城门之间的故事,曾经生活在这两座城门范围里的人,如今当然都化作了清风远逸,但他们留下的传说,却是我们这座城市丰厚的积淀,这些故事让我们能够看到当年的场景和人文。

只有这样的一座城市,我们才能叙说它的掌故和历史。(李郁葱)

正文从这里开始——

杭州隐秘地图之:螺蛳沿过草桥门

顾国泰/文

南宋时杭州的十三座城门中有七座在城东:便门、候潮门、保安门、新门、崇新门、东青门、艮山门;元末复筑城垣,城东自南向北有五座:候潮门、望江门、清泰门、庆春门、艮山门。城门在各个时期叫法不同,有人编过一首顺口溜:“北关坝子正阳门,螺蛳沿过草桥门,候潮闻得清波响,涌金钱唐共太平”。顺口溜里的螺蛳门和草桥门在今城站火车站两边;杭州话里的“沿”过即爬过之意,说螺蛳“沿沿”能“沿”到,表明两座城门相距不远。螺蛳门内有螺蛳桥,桥下石磡缝里螺蛳很多,你若卷起裤腿下水,保你一摸一大把。

1.龚自珍螺蛳门外访隐士

元末“东扩三里”拓城时,在崇新门遗址外筑清泰门,清泰门因清泰桥而名。钟毓龙《说杭州》载:“门内有螺蛳桥,故俗以螺蛳门呼之。”螺蛳门内有条马坡巷,晚清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住在该巷里,今马坡巷6号小米园内辟有龚自珍纪念馆。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以写“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名闻天下,后人对他的评价是文章“有不可一世之概”,只是字写得有欠火候,说他对书法有排斥心理,然而细读《龚自珍全集记王隐君》,感觉他一直在“暗恋”书法。

龚自珍曾造访西湖边某寺院,看到一本被蛀坏多页的手抄《心经》,其字体风格“类虞世南”(唐朝书法家),感觉好像哪儿见过,翻着翻着,忽然想到,以前在外祖父段玉裁的破书箱里,有一篇诗稿的字体,也是这个模样,为了弄个明白,龚自珍向僧人说想借看几天。回家路上他又记起另一件事:早先一个春天的日子,风和日丽,他和轿夫戚猫沿螺蛳埠、螺蛳桥、螺蛳门去郊野透透新鲜空气,只见护城河边杨柳依依,河里有人在捕捞鱼虾……

两人边赏风景边闲聊,戚猫忽然指着路旁一个荒草萋萋的坟堆说,段老先生每次到杭州来(段玉裁居北京),一定要去坟后那户人家转转,回家也从不和谁说为何非要去那里。龚自珍好奇问:你怎么知道的?回答说段老先生腿脚不便,出门都是坐他与吴轿夫抬的轿子去的,听戚猫这么一饶舌,龚自珍来了兴趣,马上沿坟堆走去……前面有座小木桥,“桥外大小两树依倚立,一杏,一乌桕”,再过去,只见一个90来岁的老人,身着褐色短棉袄,正懒洋洋地在晒太阳。龚自珍上前打听,老人示意耳聋,龚自珍以为自己礼数不到,便认认真真作了个揖,一字一字地恭维道:“先生真是位隐者。”老人回话说“我无印章”——“隐者”和“印章”声音有点相似,看来他确实听力有问题。龚自珍起身东张张西望望,转了一圈终无收获。夕阳渐渐西下,戚猫在一边催促,只好怅然而归。

第二年冬天,一姓何的书生来访龚家,两人茶杯捧捧“谈古刻”,兴趣特别浓郁。何书生说他曾有一部李斯的《琅邪台刻石》(宋拓本),一直当宝贝收藏着,闲暇时便临摹一番,屡有收获,可惜该拓本后来归别人了,原因是何书生心脏有问题,一直拖着,某日有位老者闻讯前来,称能给他治好,结果就服了两剂药,还真痊愈了,何书生很感激,要酬谢他,老者指指书房桌上放着的那本书说:我是为这拓本而来的。边说边过去,拿了就走,何书生想拦,又不好意思开口……当时就觉得这人真怪,他是怎么知道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爱好书法,不然不会这样做。

2.还有人去过隐士家,还偷人家松化石

过后某一天,龚自珍与马太常寺卿(掌管宗庙祭祀的官员)闲聊,又说起之前这一连串的趣事,马大人听罢低头沉思一番,“仰而掀髯”道:对了,对了!你所说的那个地方,我外甥锁成为借书帖去过,他说那天还差点迷了路。等进入那院里,任怎么叫喊也无人应答,锁成当时就径自从厨房灶台后边过去,循读书声进入一间书房,只见四壁挂着古色古香的锦囊,内藏碑帖、钟鼎拓片等,书桌上摆着一本《谢脁集》。锁成对主人大声说:马大人叫我来借帖子。老人的意思是正在用,不方便借,等稍后会另写一本送马大人的……

过了月余,锁成再去,老人说已抄好了,你拿去吧。锁成一看抄本上的字体,感觉与虞世南书法极为相似,便问道:你养着善于写字的好手吧?主人说没有啊,他回头指指墙外正在锄地的那人说:是他替我抄写的。锁成道谢后出前门,迎面一棵梅树,花蕾初绽,院子里满地铺的都是松化石,见四下无人,他于墙角边偷偷拿了一块回来……马大人最后说,你俩遇见的,极可能是同一人。吴轿夫在一旁插嘴道:好像姓王,西湖边那和尚后来到我家索还《心经》时,“言是王老者写”。龚自珍参合起来推测,这个对虞世南书法有研究的隐士姓王当不会错。但不知那锄地的民间高手为何人,龚自珍把这些琐碎记忆,都写入《记王隐君》里。

龚自珍因为字写得不够好,导致多次考试失利,直至38岁参加会试(第6次),才考上第95名进士。后来参加殿试,结果又因考官一句“楷书不中程式”而断了青云之路。为此他曾极不服气地嘲讽道:若以字取人,那么我家的女人都能进翰林院!此话一经传出,很多人为他抱不平。传言龚自珍41岁那年,以1700文钱买了一本习字帖,这字帖他早年临摹过。他边喝酒边看那熟悉的字迹,酩酊大醉中在字帖上写下“余不好学书,不得志于今之宦海,蹉跎一生,回忆幼时晴窗弄墨一种光景,何不乞之塾师,早早学此?!”第二天清晨酒醒,细看字帖上自己写的字,悲不自禁,竟然嚎啕大哭起来……龚自珍挥毫整日,何尝不想练就一手好字,他努力过,可惜没成功。

3.郎瑛住草桥景隆观前

元末复筑东城时,在保安门遗址北辟新门,明嘉靖《今朝郡城图》上称永昌门,清初改称望江门。“望江门在今竹椅子巷之北口,其地为茅山河所经,有南新草桥,故俗以草桥新门呼之”。(钟毓龙语)明正德间,仁和藏书家,文学家郎瑛住草桥门内景隆观前。郎瑛(1487—1566)字仁宝,号草桥子。他是父亲郎大亨60岁那年降生郎氏宅院的,“五岁丧父,由母诸氏养成,生而异质,体弱多病”。郎瑛于正德间中秀才,以生员身份终其一生。其代表作《七修类稿》被后人称之为“明代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宝库”。郎瑛当年名气不小,“行省及郡守丞以下二县之大夫,下车则先问礼”。

《七修类稿》内有篇《景隆八发》,景隆是“宋代羽士陈永年创造”的道观。清《古今图书集成》说“景隆观,保安坊板儿巷,宋嘉定间名通元庵,宁宗御书‘景隆福地’,遂改名,元末移今处,明成化中重建”。景隆观内宝物不少,有宋皇上赐额;元中叶,观内一块剑石“长逾等,广不及尺。黝碧如铁镡,鍔具也”。著名文人张伯雨曾慕名前来观赏,感慨之余在石上作铭并序,这下可好——剑石半夜里被识货者偷走;明初著名诗人张光弼《如此江山亭》诗卷也曾藏于景隆观中……而自郎瑛写了《景隆八发》后,来景隆观游赏的文人墨客更是络绎不绝。

郎瑛年少时曾与好友王伯荫一起在景隆观前读书。王伯荫很有才学,“迹近狂放”,碰上郎瑛也亦庄亦恢、放达无羁,两人真可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某日王伯荫戏作《景隆八发》一文,结果招惹麻烦,一些正经儒士很是看不惯,乃至有人“勃然变色”——在追求功名者的眼里,文人著述立说,是件很严肃的事,岂可儿戏,谁知王伯荫写文章如此“吊儿郎当”,真是成何体统?!其实王伯荫是恨当下文风虚浮而故意这么写写的,不意被这么指责,一气之下想将该文“投之水火”。郎瑛拦住道:何必在意人家较长论短,嬉笑怒骂只叫写出真性情,就都是好文章,你怎能轻意把它毁了?!(大致意思)隔年郎瑛到苏州拜访当地名人南都濠,说起此事,南都濠看后认为“文虽近狎,义则通微”——用今天的话说,文章看似有点浮而不当正经,其实在嘲谑嬉笑中寄寓了作者的讽刺意旨与济世热肠。南都濠叫郎瑛回去把这层意思转告王伯荫,说“事因戏警,名以文传,景隆道士之幸也”。景隆观道士闻知名士都这么说,便立马怂恿郎瑛“述其颠末,并录八发为珠庭劝”,郎瑛于是替《景隆八发》作了长达600余字的序,谈了自己的见解,读罢《景隆八发》就会明白,官史与野史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4.八发指八件发笑的事情

望江门附近的景阳观以酱菜出名,景隆观以“八发”出名,八发指八件发笑的事情,分别为《无拘殿赋》《大笑堂记》《销铅井铭》《叱石坛志》《转身路辞》《警梦楼说》《炼丹炉赞》《方便树颂》。

拿无拘殿来说,景隆观本是道家清静之地,谁知当时为“百乐之所都”:“殿内藏阄探贴、打马投壶……”只见东一处在赌博,西一堆在抹牌。许多人连帽子也不戴,下身就一条牛头短裤,打拳的也大多赤膊,有人唱歌,有人跳舞,真是热闹非凡。沿殿走去,或盘腿背靠庭柱,或像死尸般僵卧后厨。一到大热天时,卖肉沽酒的也都挟着长席过来,他们吊“销铅井”之水从头顶冲凉,然后揭来瓦片当枕头,以寄存在殿内的棺材之盖为床铺,“逍遥乎风凉、从容乎日晡”,一直要到日落暑退方肯离去。而到了冬天,“无门不掩、有墙可逾”,无拘殿真跟凉亭没啥两样;官府把它当堆盐的仓库,邻舍呢,背米肩柴,都当近道在抄……这哪像修行的道观!

其二是大笑堂。大笑堂“高而不剩、密而不狭、轻而不露、以娱宾客,故又谓之堂”。进堂者“啜其茶则破闷,饮其酒则解酲,对其食则喷案”——笑要笑到酒饭都喷到桌上,可见一起聚会有多开心了。一次王伯荫也在,有人拿着酒杯过去假装敬道士,乘机把他的胡须也给扯了下来……酒吃醉后,道士被捆起来用竹鞭抽打(当是玩玩的),边打边骂“狗道士”,王伯荫当时还凑趣道:“以竹鞭犬,真可谓笑矣”——大家乐得只差没瘫在地上,由此可见,景隆观如此乱七八糟,完全是道士自己造成的。接下来的销铅井、叱石坛等六“景”都同样令人捧腹。

郎瑛与王伯荫属在野文人,无缘接触朝廷大事与官藏典籍,故其记载就文史价值而言,难免要打点折扣,但下层文人识见通达,较少忌讳,能如实记述当时的风土人情与世态变迁,这却恰恰是当代官史所不及的地方。以《七修类稿杨、邓钟山诗》为例,郎瑛说开国皇帝朱元璋命杨廉夫赋《钟山诗》,诗成赏五百贯。隔日召邓伯言赋《钟山诗》,皇上读后“大喜,以手拍案高诵之,邓以为怒,惊死于墀下,扶出东华门始苏……”朱元璋在怎样对待臣子,通过此文便可看得明明白白——既然朝廷做事要如此提心吊胆,又有什么好羡慕的?郎瑛等所以选择在景隆观里开心每一天。回头再以文章的可读性而言,凡看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都明白,后者无疑要鲜活,接地气多了,且能补上官史“不便说”这一短板。设若史官去写景隆观,就只能按体例要求,板板六十四地拼凑成一篇“八股文”,八发就一发都别想发了。

5.在草桥落脚的伊川后裔

南宋时,理学创立者程颢、程颐(程颢称伊川先生)的后裔程迥、程源落泊杭州,一居前洋街,一居草桥。

要说伊川后裔,必须先介绍“北宋五子”里的两位人物:程颢、程颐。他俩为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程颢为兄,程颐为弟,世称“二程”,二程理学是继孔孟之后,又一个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学派。 二程幼时受教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时,二程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以“理”或“道”作为全部学说的基础,教人“存天理、灭人欲”,二程著作被其子弟汇编成《伊川先生文集》;后来朱熹继承发展二程学说,成为“程朱”学派。历史上有个与“二程”有关的故事流传极广,说进士杨时(曾任萧山知县)放弃高官厚禄,和他的朋友游酢(音zuò)一起去拜见程颐,遇上程老先生正在那里假寐。一会儿下雪了,两人坚持恭恭敬敬侍立一旁,雪积一尺多厚,两人没一丝不耐烦的神情,后人将此事称之为“程门立雪”,以示对二程学说的尊崇。

二程后裔程迥字可久,南京人,靖康间迁徙浙江余姚,隆兴元年中进士,历扬州、泰兴尉。早年他在杭州读书,住前洋街(今下城区蕲王街附近),生活艰难。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某日有一样东西如燕子般轻盈地飞入程迥家,“倚堂壁,家人视之,乃一美妇,长可五六寸,形质宛然,容服妍丽,见人殊不惊惧”。程迥灵感来了——在壁上凿小佛龛,将其请入,早早晚晚香火供奉,对外说小美人能预言吉凶,大家闻说有此事,感到不可思议,于是纷纷赶上门来问休咎,“必输百钱,方启龛”,如此一来,程迥半夜做梦都要笑醒……田汝成无疑是把此事当趣闻处理的,说说笑笑而已,也不知程迥是否真的耍了个小聪明,借此炒作轻松发笔小财。

清《东城杂记》第四、五两篇谈到程源住临安草桥。这二篇文章读来极为枯燥乏味,但具有文史价值。程源是程颐的四世孙,著有《道学正统图》等,在当时也算一位头面人物。然随宋室南迁临安后,由于国难当头,时过境迁的“二程”道学已过气,其学识和特长也就跟着不被重视,在杭州一直无所事事,后因生计所迫,不得不在草桥卖米度日。宋嘉定十七年六月三日,朝廷出于政治考量,为粉饰太平而“举逸民”——遍访忠良及名门后裔以笼络民心,被找到的程源于是迎来他人生的第二春:“补迪功郎,除贰令监丞”。当朝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说“先生之孙源……此益以见我朝崇儒重道之意”。程源承祖荫当上一个虚职的官员也好知足了,若非遇上太平盛世,草桥卖米哪有出头之日!

螺蛳门、草桥门一带江河相通,是活水,活水里的螺蛳泥腥味少。别以为螺蛳上不了台面,是草民吃吃的,其实螺蛳历来就是舌尖上的尤物:“明前螺,抵只鹅”,清明前的螺蛳若是旺火煸炒后葱一撒,趁热夹汤夹卤吮去,这下酒菜的鲜与“活”啊,只怕“强盗来哉勿肯走”。

编辑 李郁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父亲节祝福语作文 迎国庆贺中秋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渴望什么作文500字 我心中的一幅画作文 写一篇关于新年的作文 童年的回忆作文四百字 西湖游记作文400字 新年感悟作文600字 关于写人的作文五年级 关于诚信的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好开头 可爱的小狗作文100字 河源的变化作文 2050年的地球作文 今年吉林高考作文 难得这样作文600字 走进大自然作文600字 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作文 我有一个梦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450字 快乐春节500字作文 母亲让我自豪作文 写去哪里玩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什么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今年中考的作文是什么 关于冬的作文600字 有关科学技术的作文 五一见闻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