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豆瓣4.1 《舌尖3》怎么就从神坛跌入谷底呢?

2020-11-25 19:45:01
相关推荐

去年小编还时不时把《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二季翻出来看看。看好了好多遍,学会不少做饭小技巧,是“舌尖”系列的忠实粉丝。

中国观众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除了喜欢美食,更多的也是一种情感寄托。在大众娱乐时代,《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走红,不仅因吃货们难以抵挡美食的诱惑,还因其展示了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不媚俗、不崇洋、也不媚外。

但是,这一感觉、这一印象,被《舌尖上的中国3》打破。截止到今天,《舌尖上的中国3》豆瓣评分4.1分,相比较第一季和第二季,少了四五分。从观众评价来看,这一季的口碑也较差,大多是吐槽、扒皮。

就像是以前小学生写作文,不管什么事情都会写成“助人为乐”主题,都会以“红领巾”“少先队员”结尾,久而久之就让作文失去了真实感,也难以表达出真意。《舌尖3》给美食的镜头并不多,8集中有不少是讲美食之外的故事,而且多是患病励志情节。这样的情节,《舌尖1》《舌尖2》都有,其他美食节目也都有,但都没有《舌尖3》那么多、那么密集,也没有《舌尖3》那么煽情。

观众对“舌尖”系列的热爱,源于对美食和热爱和深深的敬意。《舌尖3》不严谨的制作态度以及过度煽情的情节,自然会失去“情怀”的庇荫。

从美食节目的王牌到人人吐槽,《舌尖上的中国3》也折射出中国美食节目的发展困境。

急于卖货,透支节目品牌活力

《舌尖上的中国3》一播出,就带火了章丘铁锅。自《舌尖3》播出4天,天猫中国匠人商家章丘铁锅在天猫上的销量就直线上升,同比增长6倍。十万订单,愁苦了打锅人。之后,节目中还出现了中药口红这种朋友圈微商才会卖的产品。

这一季一共8集,每一集围绕美食的镜头并不多,有些镜头不免有“软文宣传”的嫌疑。在第三集《宴》中,介绍了太湖美食,并没有提到“太湖三白”,而是聚焦到一个太湖农家度假景点,有广告植入的嫌疑。而在第二集中介绍天津煎饼果子,选择的是红姐煎饼果子店。如今也有网友表示,这家店根本不能代表天津煎饼果子,开店时间并不长。尽管都是网友爆料,但是章丘铁锅一下子卖出10万多个,难免不让人质疑。

此前,《舌尖上的中国1》总导演陈晓卿说这个节目绝不会植入广告,但是到了《舌尖上的中国3》,显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此前《舌尖2》冠名费为8900万元左右,而《舌尖3》已经达到了1.18亿元。而且《舌尖2》投资约1000万元,收益却超过3亿元,《舌尖3》自然会成为各路资本角逐对象。

对于“舌尖”系列这个超级大IP来说,植入广告,卖货并不是完全无法被观众接受的事情。看完节目,上淘宝已经成为不少观众的习惯。

如今IP产业链发展已成共识,一般一部大片上映,相应衍生品也都能在淘宝上买到。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刚上映,衍生品就卖了3亿。同理,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也可走衍生品路线。

只是,这次《舌尖3》在商业变现与内容创新协调上缺少灵活,也缺少活力。有网友对此也是深表怨念,说好的讲美食,怎么就变成了锅碗盆瓢的带货广告呢?

制作不严谨,透支节目品牌信誉

《舌尖3》从播出一集到现在,观众对节目内容出现常识性错误的指责一直不绝于耳。先是《舌尖上的中国3》第二集的解说词“回坊是西北著名的回民聚居区,唐朝时便已成形,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格局。”

然后又出现了三无产品“中药口红”,有网友指出中药口红原材料是淘宝购买,没有经过任何杀菌处理,难以让人放心使用。除此之外还出现了让痛风病人喝鸡汤的情节。一般痛风患者最好避免喝荤汤,基本是不喝鸡汤的。而且这一集的主题还是中药养生,实在是让人尴尬。难道中药养生,就不顾及、生活常识生命安全了吗?

细心的网友还发现,第二集还将四川美食钵钵鸡和麻辣烫混为一谈;第三集将美国产的大口黑鲈当成中国的鲈鱼;太湖特产应该是“太湖三白”,而不是鲈鱼;说韩国人也喜欢的菜——南天竹,并不能吃,有毒。

这些断断续续出现的常识性错误,直接拉低了《舌尖3》的整体质量,对比前两季的高标准,观众自然会失望。以前,《舌尖上的中国》对于地方特产、美食来说就是活招牌,上了节目,就是网红产品了,如今上了《舌尖上的中国3》的美食,底气应该没有那么足了。

制作团队更换,品牌口碑断崖下跌

《舌尖1》刚播出的时候,收视率一度超过黄金档电视剧,深得吃货喜爱。2014年,《舌尖2》播出,虽有部分瑕疵,仍是当年美食节目爆款。这个系列既是纪录片的爆款,也是美食节目的爆款,成为中国美食节目的大IP。

成为IP 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舌尖》系列会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不用担心流量数据,当然也意味着变现能力增强,美食节目的价值重新被发现。

“舌尖”系列第一季、第二季的成功,在于它能够在吃的基础上展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人情、人性、价值观、生活观以及历史文化的演变,是解读中国文化的一扇窗。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既生动、有趣又不失深度。所以,这两部豆瓣评分都是8分以上。

《舌尖3》是2017年开拍,前两季总导演陈晓卿已经不再担任本季导演。这部纪录片从开拍到开播,也颇为不顺,历经三年。陈晓卿的离开,预示了第三季水准的下滑。

陈晓卿自爆是个吃货,走南闯北,品尝大江南北美食。拍有关吃的纪录片,也是兴趣使然。后来,经过10年的积累,他拍出了《舌尖1》。这应该是技术与情怀相结合的典例。

第一季成功后,任长箴就出走了,第二季虽然还是由陈晓卿担任总导演,但风格明显有所变化。

到了第三季,总导演、制作团队全部大换人,相比前两季有了不少的变化。这一季的拍摄团队有央视90后拍摄人员,还有国外同行,一共有200多名成员。

《舌尖3》总导演换成刘鸿彦后,刘鸿彦用“无知无畏”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态。前两季拍得都不错,接拍第三季自然也有压力、难度。最大的挑战是创新,刘鸿彦说,食物筛选虽然浩如烟海但总还算是有头绪可循,如何在保持“舌尖”精髓的同时拍出特色、拍出新意才是整个团队最头疼的事。从第一季到第三季过去了将近六年时间,时间在变,观众的审美口味也在变,一个品牌的成长需要不断创新,这是一个规律。

一个美食品牌的建立并不容易,从《舌尖1》《舌尖2》再到《舌尖3》,口碑暴跌,意味着美食节目即使已经成为一个知名IP,也难以避免人才流失引起的负面效果。

最后,观众对于美食节目,是更看重情怀还是更喜欢美食?

《舌尖3》的口碑已经显示了,美食更对观众的胃口。美食节目,借“食”谈情,早已是国内美食节目的一大弊病。2017年涌现出不少美食节目,多是渲染情怀、人生感悟,美味佳肴占据的空间非常小。这样,同质化问题就非常严重。

在吃货群体数量不断扩大之时,美食节目其实不必整那么多煽情内容,简简单单介绍美食就好。如果想更有新意,介绍下美食的周边,例如锅、碗、盆、瓢,也未必不可。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故事,一段人生来讲述一道美食,观众是拒绝的。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 李静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7-28 03:20帅哥IiUshengJie[吉林省网友]IP:3391724186
    可能是因为《舌尖3》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些变化,有人可能就不太适应了。不过,个人观感不同,也许有人还是觉得挺不错的呢。
    顶8踩0
  2. 2020-02-17 21:41海边的薇奥拉[上海市网友]IP:738073328
    豆瓣分数只是参考,还是得自己看了才知道,或许有些人对这部作品的期待太高了吧。
    顶2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国结作文 身后作文 我和我的朋友作文 带小标题的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开头 写情的作文 手机的危害作文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 关于医生的作文 关于爱好的作文 科学作文400字 风雨作文600字 10000字作文 那一瞬间作文 放屁作文 海边游玩作文 游览作文300字 一件事作文600字 春天的风景作文 作文照片里的故事 美好的事物作文 收获作文800字 劳动体验作文 立德树人作文 困难作文600字 凤凰古城作文 作文我的老师500字 跳长绳作文 高考作文万能 游记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