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毕业季丨国立青大当年招生就考两门课程:国文和数学

2020-11-25 20:00:01
相关推荐

半岛记者 张文艳

国立青大当年招生就考两门课程:国文和数学。

国文题:《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和《杂感》,考生可任选其一。

斯麦兵营曾为国立青大的校舍。青岛市档案馆提供

这道题出自国立青大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闻一多之手,目的是检测考生的理想和文笔。此题让闻一多招收了一位得意门生:臧克家。臧克家一口气把两个题都写了出来。其中《杂感》只有一句话:“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看了这篇一句话的作文,闻一多连声叫好,当即给了98分。而平时能入他“法眼”的作文少之又少,给60分就算不错了。虽然臧克家的数学考分是零分,闻一多硬是力排众议,把臧克家领进了大学校门,并破例让他从外文系转为中文系。其实,当年闻一多报考清华时,也是其他学科成绩平平,唯独作文拔得头筹而为主考老师所赏识。当然,当年是以平均分录取的,虽然臧克家偏科严重,但他的平均分为49分,可能也在录取范围之内。

国立青大教授和图书管理员。右三为梁实秋。

学者分析:刘增人告诉记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都是学校自己命题、阅卷,自主招生,教授的自由度很大,“教授治校,想取谁,让谁转系,都是系主任说了算”。青岛市档案馆宣传处处长周兆利也提到了教授在当时国立青大的特殊地位,“不像现在,由招生办统一招生”,他认为,如杨振声、赵太侔、闻一多、梁实秋等都是留学英美回来的,“带点洋范儿,汲取了欧美教育制度的精华,因为加入了一些西方现代化教育的考试内容”。这种自由度使得教授们能不拘一格寻取人才。

举一反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高考考题较为有特点的几个考试题目如下:

1、1932年,清华大学的国文考试题,其中有一道怪题“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这道题目后来被多番讨论,出题者陈寅恪也曾为此专门作文解释,据悉,当时答出“胡适之”的只有后来的北大中文系教授周祖谟,而此题的答案还可以是“祖冲之”。

【来源:半岛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诚信的重要性作文 窗外一景作文 关于动物的作文150 我与读书作文400字 我的烦恼450字作文初一 什么刷新我的生活作文 电冰箱的作文 我的肖像作文 厉害了我的国作文800 太阳的自述作文300字 西瓜介绍作文 一只动物的作文 一路一路歌作文 童年的记忆作文 写事的作文300字大全 小学生作文夏天的景色 感恩半命题作文 写景的作文700字 南京一日游作文800字 英语作文建议信范文 对我有影响的人作文 想象作文200字 描写春天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作文春天的校园400字 关于有趣的游戏的作文 雨的作文500字 我已经长大了作文350字 失败的价值作文 创文在我身边作文 我想成为一只小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