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反思TMT大势(2):从庚子之“子”到“影响力经济”

2020-11-25 23:50:02
相关推荐

在当下疫情形势转变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庚子之变的危中之机,现代媒体技术环境下的“影响力经济”规则发生什么变化?

在庚子2020系列开篇文字中(点击阅读:《独家|庚子2020:反思TMT大势与规律(1)》),笔者从“天时”角度对2020年给出特定的观察视角。本篇将进一步结合案例给出笔者对庚子天时的理解与期望,并继续探索TMT新规律。

再楔子:理解“庚”与“子”

很惭愧,因为春节及各种事务等原因,距离庚子2020系列最初想法已经快3个月了,距离系列开篇也有近4周了。不过,无论如何,笔者在开篇之际回顾年初的一些“黑天鹅”案例再提及疫情时,也没想到这一疫情会演变成当下的全球化状况,开始对全球经济带来直接和巨大的影响,并在周一导致了全球股市的一些熔断情况(虽然笔者不炒股)。作为一个曾经的体育迷,笔者也很难过地看到阿森纳主帅也中招了,心惊肉跳之下一度在朋友圈使劲吐槽英超。而各国政府态度和民众对于这场全球化疫情的不同应对态度及举措,也让笔者更加坚信: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沉淀,并非外夷可比;但我们更多是看到中华文化托底之功,而要进一步地将其发扬光大,让传统智慧闪耀于现代世界,其路漫漫!

但笔者对于“庚子”的理解,除了要看到“庚”本身冲突、对峙乃至战争的含义之外,更看重“子”的阴极生阳变革之义,也就是寻找危中之机。

案例1:中国联通启动大市场改革

周一了解到的一个案例是《中国联通启动大市场统筹运营组织体系改革》,其具体改革内容是:

在总部层面,建立以“1部2中心”为核心的运营组织体系。“1部”,即将市场部作为大市场体系的规划者和资源协调者,负责市场前后端的统筹协调组织。“2中心”,即建立大市场统筹下的“产品中心”、“渠道运营中心”。产品中心,将整合市场、电子商务相关业务,负责产品的统筹管理研发,落实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推动产品转型。渠道运营中心,将整合实体渠道、电子商务相关业务,负责产品在各类触点的销售,以实现增量与存量、销售与服务、营销与交付、产品与触点之间的高效运营协同。

在省公司层面,实现“管”、“办”分离。市场营销部负责规则与策略制定、统筹资源等,可设置独立的产品、运营板块;地市公司设营销部,负责客户运营与末梢支撑;区县以末梢生产组织为载体,负责落地执行。

据报道,这次改革的最本质内容来看,电商的作用不仅不会削弱,而且会进一步增强。全公司上下都将进一步按照互联网化的方式运作,推进整体性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融合。笔者感触于中国联通此次变革的时机:借着此次疫情做强电子渠道和推进全公司互联网化;而将大市场体系下的产品中心整合市场、电子商务相关业务则意在以落实产品全生命周期,这也体现了对客户价值的重视(也就是笔者在大势一强调的运营本身)。而另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则结合中国联通的人事变动信息表示:“联通开始注重产品自我打造和能力形成了”。

图为:启动大市场改革的中国联通

笔者此处并不是要给中国联通做广告。事实上,作为三大运营商之末和混合制典型,中国联通非常有必要深化革新。特别是在在5G即将商用的背景下,去年国庆在工信部的协调下,全行业高举“高质量发展”大旗,最先被要求革新的对象正是三大运营商的市场渠道部门(参考《劲语快评│国庆前后的行业吹万:谁来举起“高质量发展”大旗?》)。在此背景下下,包括中国移动也加快渠道转型,具体方向是:从单一移动业务向全业务、跨界融合产品合作转变;在传统“酬金驱动”之外全面赋能。但中国联通选择在疫情之下祭出上述大招,还是体现了决策者的变革勇气。

案例2:疫情之下的新“一带一路”?

周日,人民日报的一个调皮的标题和吸引了微信圈,在这篇题为《you滴答滴答me,I哗啦哗啦you》的文章披露,中国已经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治疗方案等多份技术文件,并世卫组织、日本、韩国、伊朗、巴基斯坦等援助抗疫物资。而企鹅号“人民旅游”则在《一省救一国,中国太燃了!》一文中指出:尚未完全从疫情拜托出来的中国,再度出征支援世界,目前已经有4个省的4支专家队伍前往巴基斯坦、伊朗可、伊朗和意大利;因为,“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联想美国的闭关锁国举措以及对中国新经济各种歇斯底里的阻挠,这一场景让笔者突然觉得,全球疫情下的远赴他国的中国救援队或将达成新的“一带一路”!!

图为:疫情之下中国向全球伸出支援之手

所以,回到我们此前的“庚子”命题,如何看待“子”?这非常关键。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毕竟,“人能弘道,而道不宏人”;即使有定数,终须人为。笔者希望将后面的话送给所有敢于变革寻求发展的人。

反思TMT大势二:现代意义的“影响力经济”

其实笔者此前在台网协作专委会的《媒体趋势与台网协作发展研究报告》和相关中国电视媒体融合系列报告中,对新形势下的“影响力经济”形式给出了解释。笔者希望在此处结合案例给出新的思考。

现代媒介环境下的“影响力经济”

传统媒体符合“注意力经济”,而数字媒体则具有典型的“网络效应”特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意味着“注意力经济”与“网络效应”相关运行规律的融合,这就带来了媒体传播与运行规律升级乃至质变,具体是从传统媒介环境下的“注意力经济”升级为新型互动媒介机制下的“影响力经济”。传统媒体的“注意力经济”,由于缺乏双向互动能力和手段,其注意力本身具有“瞬间性”和不可直达性特征,如果在攫取用户眼球的同时不能进入实质意义的消费阶段,使得受众资源的长期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存在问题。按照传统学界说法,“影响力是一种控制能力”,传播影响力是通过传播过程实现的,其核心是对于“社会注意力资源”能够“保持在时间上得以延续”,从而使其市场价值“丰厚”起来,从而对受众具备一定的“把握力、控制力”,对受众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可见,传统媒体下的“影响力”机制强调的是传统媒体条件下“注意力”在时间上的延续,以解决“注意力”的瞬时性问题。

而在新型互动媒体条件下,用户可以有多种在线的、直接的互动参与方式,如在线投票、评价、二次分享、在线预约、在线购买、众筹参与等等“强连接”形式;而且这些互动参与本身就会对媒体原有内容(活动或应用)带来价值的变化。例如,读书爱好者会关注和购买豆瓣的评分较高的书籍,电子商务用户会研究商户历史购买者的评价情况,而一篇好文章在朋友圈的分享则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这些行为就带来了“影响力”的深层次变化,它不仅仅是“注意力”时间上的延续,而是可以在当下就带来“注意力”的变化(点赞、分享),带来目标用户的参与关键选择(如投票);在精准服务条件下,甚至直接转化和产生当下的订购与交易行为。也就是说,当下互动媒体技术环境下的“影响力经济”更多要表明,用户通过在线的、直接的、即时的参与对媒体价值产生变化的过程与规律。

不过,笔者认为,对“影响力经济”的解释应该不仅于此。笔者认为:现代媒体下真正的“影响力经济”达成,应该遵循“热内容+冷媒介”的原则。就是说,不仅内容要饱含清晰信息甚至传达一定的生活观、价值观,同时要能便捷地互动、分享乃至订阅订购。此处的“冷”、“热”实际上是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三定律意义下的特殊含义。

图为:现代技术背景下的“影响力”机制

“冷媒介”与“热媒介”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中最让普通人困惑乃至引发争议的部分。而以笔者对麦克卢汉的理解,麦氏的“冷热媒介”说实际上并非对各种媒介的结论性断定,更多是一种研究方法:也就是依据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度,以及信息接受者的参与程度、对接受信息的可继续开发和可联想的发挥程度——也就是一种包容度,将媒介划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媒介的“冷”、“热”属性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的。例如,就手机而言,直接通过打电话(语音服务功能)给朋友送祝福,此时手机更多是一种热媒介,因为你需要认真地通过话音与朋友交流,而不能分心做别的事。而通过短信/彩信/微信送一段文字/图信息,此时手机的短信/微信更多是一种冷媒介,因为接受者缺乏声调等信息或许可能引发很多联想,当然也可以完全扔在一边不管,所以总体上这种媒介更有包容性。但总体上,与单向的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互动性、分享性等特质被认为是“冷媒介”。按照笔者上述理解,可以将“冷”、“热”的含义从媒介延申到“内容”。笔者以下述案例来说明“热内容”含义。

案例:李子柒短视频

按照1月中的报道,YouTube上李子柒的粉丝大约有750万,全球则有3000万粉丝,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中。YouTube在全球的覆盖能力和互动性——或者是“冷媒介”特性自不用说。从李子柒的视频内容看,除了制作美食佳肴,从养蚕、缫丝、刺绣到竹艺、木工……,视频中的李子柒无不涉足、无所不能(当然这背后是各种学习、努力和坚持)。在李子柒的视频里,我们看到的生活是清早山谷骑马,是桃花树下叼着狗尾巴草的悠然自得……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冷冰冰的钢筋森林,人,树,天地在这里都恰好糅合在一起。

图为:李子柒视频场景

在这些视频内容中,我们关注的早已超越了李子柒本身,而是充满自然气息的乡村生活,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柔弱外表下坚强的心,是东方女性的朴素、勤劳能干和不时闪现的灵动,是孩子对老人的孝顺。李子柒不同于现代商业化气息、充满自然归真含义的视频,实际上唤醒了人们内心曾经的梦想显然具备“热内容”特质。这样的热内容,加上YouTube作为视频分享平台的“冷媒介”属性,自然造就了无数的粉丝和“影响力”。以下是YouTube粉丝对于李子柒视频的评论——其中的语言也可以看出李子柒视频“热内容”的特性,及其对粉丝的“影响力”。事实上,李子柒视在YouTube发布的100多条视频只有中文字幕;这种情况下能获得众多海外粉丝的认为,足见其视频的精神特质以及镜头语言的努力运用程度。在这样的影响力之下,本文再讨论李子柒淘宝店的成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而国内那些质疑更显其可笑和妒忌成分。

图为:海外粉丝对李子柒的评论(截取案例)

与之相比,那些直播带货的视频最多只能说是个好的导购?只是电视购物的视频升级版。这种只剩下商业气息的导购类视频完全可以工业化制作,在现代社会中永远不缺乏“李佳奇”,永远只是无数短暂信息流中的一小波。因此,笔者认为,典型的“热内容”就是要表达特定的精神内涵,而不能披着文化外衣而行工业流水之实。这种差异,就像《中华好诗词》、《中华诗词大会》、《汉字英雄》等综艺与《见字如面》、《一千零一夜》这些真文化节目的差别(参考笔者前文《小议文化节目的“表”和“里”》),前者实际上完全是披着文化节目外衣、按照工业化制作流程推进的综艺。

一些碎碎念

关于短视频。短视频的需求,既源自移动终端也源于快速的现代生活节奏。但所谓“短小精悍”,要达成“影响力”,不能因为“短”而降低质量要求,这背后就是清晰的定位、内容产品的优化和长期坚持了。所以,优质短视频的“热内容”特质肯定高于同样长度长视频。比如,李子柒的视频,最初只有她一个人拍摄,一个人要不停的拍一个镜头;一个做拉面的镜头就要反复的洗40次手,拍摄40多遍;一个视频就要拍摄20G;还曾经中暑昏倒,冻感冒;从早上6、7点拍到凌晨2、3点;剪辑也要剪上三天……

更不用说,核心用户对短视频的期望也正在从早期追求“囧”、“奇葩”、“无厘头”或“小姐姐”等俗套中,向这有品味、有“颜值”(指的是制作品质的“颜值”)、垂直化等高层需求发展。

精彩剪辑。易于在新媒体中传播的精彩视频剪辑或许“热内容+冷媒介”最常见的形式,特别是体育类各种Top10视频:最佳扣篮、最佳防守、最佳扑救。而对于专业媒体机构而言,这其中从节目切片、视频AI运用到视频元数据生成及大数据应用,或许是背后的技术竞争因素。

广电MCN。这是媒体融合潮流下的一个热点词汇,是。但“广电MCN”肯定是致力于市场化领域,所以这个场合“广电”的含义或许更多要体现在本地化、原生态、特定领域的专业认识与素质,加上一点点机构背景的公信力背书(但这一点其实是最次要的)。更直接地说,广电MCN走的是“媒体+垂直产业”路径。

例如,“张丹丹的育儿经”内容主要分享母婴相关知识、绘本教育等,据说最初定位在2-3岁婴幼儿教育问题,如“爱发脾气摔东西的孩子,到底怎么办?”“孩子专注力差,到底是怎么回事”等。也就是说,其根本是2-3岁婴幼儿教育需求的满足。张丹丹本身就是一名3岁和8岁孩子的妈妈。“张丹丹的育儿经”的内容创作,来源于她自己的亲身经验、育儿理念,和身边的朋友同事遇到的普遍问题,能够很好地切中受众需求点和痛点。所以,正是张丹丹(及其团队)足够专业——就是具备“热内容”品质,才可能获得用认可,并按照教育需要进行针对性绘本推荐。而且,张丹丹几乎读了市面上90%的育儿书籍和绘本,才能够将需求点和绘本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张丹丹就是一个教育方面的模范妈妈;这与广电机构背景其实关系不大。

曾经的电视“摇一摇”热潮。电视“摇一摇”曾经很热,被很多电视台作为是“媒体+产业”的核心路径。但问题是:第一,除非电视节目本身具备“热内容”特色,否则电视受众没兴趣摇的;第二,“摇一摇”主要是连接电视台和电商平台,但对电节目内容本身的分享没有意义——因为电视节目依然是广播形态。

“知识经济”还是“影响力经济”?曾经热炒的“知识付费”或“知识经济”与“影响力经济”有什么差异?对于前者,其实在国外传媒演进中,付费类文章很多,这是一种源于垂直领域的专业能力而已。即使是把付费文章变成付费视频,比如一位音乐人通过视频教导如何联系古琴,而视频内容获得需要付费,这本身与专业领域的付费文章是一样的道理,只是内容形态发生变化。互联网本来就是大众的一种学习工具与平台,在其上更便捷地销售专业认知,这很正常。不过,“影响力经济”更多是针对大众领域的媒体交互,而非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本身的变现。而某些被年轻人当做KOL的人物,在视频中对一本刊物或书籍内容进行介绍,以其个人影响力带动读书欲望和书籍销售。这当然是一种“影响力经济”。只是,笔者认为:这很难成为“模式”,或者说局限性明显,因为任何一个KOL的知识面都是相对有限的;而依靠团队在背后提供智慧支撑的运作模式,不如直接邀请对应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演绎。除非这个KOL已经被粉丝膜拜成神——但这种情况下就不属于TMT讨论范畴了。

哔哩哔哩的到底是什么模式?虽然笔者没有深入研究过B站,但这个问题笔者曾经很好奇。因为B站被认为用户的二次元文化属性非常显著,在垂直领域的影响力非常强。但在此前,抛开内容特性其商业模式却主要来自于移动游戏领域。而国内游戏领域一直处于快速变幻之中,根本没有形成持续性自主IP的可能。所以,游戏商业模式显然是难以持久的。不过,这两年B站貌似在转型和扩张原本狭小的内容。虽然,笔者此前也注意到其跨年晚会显著的文化属性(参考《独家 | B站跨年启示:媒体融合的分野?》),但完全基于二次元的“影响力经济”或许在B站身上是看不到的,该平台应该尝试走向更宽泛的道路吧。

/End.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舍与得作文800字 高考语文作文优秀素材 以过年为话题的作文 海南语文高考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作文300字 高考作文万能开头结尾 北京旅游作文600字 冬天的雪作文200字 家乡的变化作文800字 优秀高考作文800字 堆雪人的作文400字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作文难忘的一件事300字 端午节的作文150字 心中的风景600字作文 原来我也很坚强作文 爸爸的谎言作文 一件开心的事400字作文 爱是什么作文500字 童年的回忆作文300字 六一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写景的作文300字 关于传统文化的英语作文 新学期新期望作文 家乡的美景作文200字 以传承为话题的作文 难忘的旅行400字作文 失物招领英语作文初一 关于读书的作文400字 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