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魔女翻书|诗评家胡亮:不在圈子之内 却在文学之中

2020-11-26 00:20:01
相关推荐

胡亮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顶上雪何谓?白发也。心头雪何谓?死灰也。周梦蝶曾经说,顶上雪,可以染发精改之;心头雪,则非兼具‘胭脂泪’、‘水云情’、‘松柏操’与‘顶门眼’者不能改也。他的语调,很轻,很淡,很慢,眼看就要入定,似乎只是为了说给自己的千耳。然则周梦蝶何许人耶?他是个遗腹子,从幼年,到中年,到晚年,先丧母,再丧妻,复丧子,其一生也,如同野水浮萍而剩山飞蓬。周梦蝶何许人耶?或云亦道亦释,或云亦儒亦侠,或云贾宝玉再世,或云苏曼殊李叔同重生……”看胡亮评论一个诗人,每次都内心充满期待,看他怎么开篇入场,看他怎么在一个很有限的篇幅内把话说好,并做一个有意味的收场。胡亮评周梦蝶,评洛夫,评海子,评张枣,评吉狄马加,评张新泉,在过去十多年中,胡亮评了大概100多个中国当代新诗诗人。篇篇有味,精彩令人击节。

评一个诗人,他允许自己使用的汉字不多。通常就一两千字解决战斗——说到点子上,新颖,独到,还要说得漂亮。他经常在大概只有一个巴掌大的大段落之内,施展拳脚,勾连腾挪,行文细细密密。出版社建议胡亮自己断行,他尝试了一下,“太痛苦了,实在断不开。那些句子彼此筋骨相连。”评论性文字,多多少少相比被评论的对象,要被看轻些,被称为是“为他人作嫁衣”。但胡亮不服。他心里有一股劲儿,要凭自己的努力,与被评论的对象要暗暗较量一番:不光说到点子上,还要说得高级,评论文字本身也要成为可读的文本,甚至比被批评的对象,更吸引读者。有较量,就有输赢。这不重要,胡亮说,“很多时候我会输,但总有时候我会赢。”

出生于1975年的胡亮,2007年创办诗与诗学集刊《元写作》,曾编选过《四川新诗99年99家99首》受到蒋蓝、向以鲜的认可,认为其是“一本近年最具文献价值、最具民间独立美学判断的区域诗歌选本。”他的文论集《阐释之雪》,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公开出版,甚得好评。2017年他的诗评集《琉璃脆》,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8年初夏,胡亮又传来他的新书讯:集5年艰苦写作而成的99篇诗人诗评集《窥豹录:当代诗的九十九张面孔》,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另外,收入13篇谈论诗歌、小说等文章的文化随笔集《虚掩》即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位诗评家,胡亮凭借自己的手艺受到诗坛的尊重和认可。他曾受邀参加第2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2009),西昌邛海“丝绸之路”国际诗歌周(2017),第1届洛夫国际诗歌节(2009)。在第2届袁可嘉诗歌奖(2015)上,胡亮因为文论集《阐释之雪》获得“袁可嘉诗歌奖”。该奖项由吉狄马加、吴思敬、高兴等人担任评委。张清华为他撰写《授奖辞》,王家新为他颁奖。“袁可嘉诗歌奖”以《毛泽东选集》主要英译者之一、著名诗人和翻译家袁可嘉先生命名,在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歌奖,每届只奖励一人。每次都会吸引诗坛无数的目光。在胡亮获奖之前,只有王家新得过该奖。评委组这样赞美胡亮的评论,“批评文字也可以成为一种有故事的文字,成为有韵味和个人声线的书写,成为耐人的和富有魅性的叙述。这在当代诗歌批评中是比较罕见和值得嘉许的。”

胡亮的诗评集《琉璃脆》

他说,张枣与柏桦是彼此的“双向卧底”

在即将出版的《窥豹录:当代诗的九十九张面孔》中,胡亮第一个写周梦蝶。为什么是周梦蝶?“他太重要了,然而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我特意把他放在开篇。”之后他写余光中、郑愁予、洛夫、昌耀、食指、北岛、芒克、多多、梁小斌、吉狄马加、张新泉、郑单衣、尚仲敏、臧棣、雷平阳、李少君、尹丽川、沈浩波、郑小琼……论及国内99位诗人。

对于四川诗坛来说,首届鲁奖获得者张新泉是一位诗艺和素养都过硬的好诗人,自然他也是成为被评价很多次的对象。看看胡亮怎么评价张新泉其人其诗的吧。他首先简单梳理了张新泉的经历:他做过筑路工,船夫,码头搬运工,铁匠,剧团乐手,文工团创作员,后来又做了刊物和出版社的编辑。胡亮马上写道,“我们着迷于诗人的经历,毋宁说,更加着迷于经历对写作的恩赐。或有人说,此种经历可以写小说呢,然而偏不,他成了一个诗人:三十多岁才开始写作,四十多岁才引起关注。张新泉并非早慧的天才,是生命和生活的积累,自然而然地溢出了他的玻璃杯,他才猛地意识到,不去写作可能会是一种荒芜。是的,他没有写小说,然而通过诗歌,却分担了部分小说的使命:对小现场的沉浸,与对小人物的沟通。诗人并没有鸟瞰式的悲悯之眼,他就在他们中间,剥花生,喝白干,说聊斋,固守着“惯看秋月春风”的野老生涯。布衣江湖,细民市井,固然不知魏晋,却自有充实,自有喜乐,自有通透,自有超脱,反倒没有翻不过的坎,没有破不了的执。”光懂诗还不行,还要懂人,他说,“在六十六岁之年,张新泉私印《好刀》,终以六十四开一百一十八页的小情怀,示弱于这个豪华的多卷本时代。此后见到诗人满头飞霜,爱问不平事,却再未见到诗人出版诗集。”以此结尾,戛然而止,令人回味。

在诗歌圈,诗人与诗人之间惺惺相惜,情谊也是佳话。在评张枣,胡亮重点分析了张枣与柏桦的友谊。他认为,如果张枣没有识得柏桦,“很有可能,他们都难以熬过各自的危机:写作——也许还有生活——的危机。这两位天才,身怀绝技,英气勃勃,迫切需要劲吹和相互赞美。那是1983年,如果张枣没有考入四川外语学院,如果柏桦没有调入西南农业大学,如果两者没有见面,他们很有可能下定就地平庸的决心。正如我们所知,此前,整个儿长沙,整个儿株洲,有谁能识得少年郎张枣?诗神终将在重庆显灵。”

张枣曾在一篇追忆自己与柏桦在重庆所读过的诗歌神话岁月,提及两人交流之深入,话语之密集,“我相信我们每次都要说好几吨话,随风漂浮。”“我们每次见面都不敢超过三天,否则会因交谈而休克、发疯或行凶。”这几句话也“刺激”了胡亮的灵感,在评论文章中,他将张枣与柏桦的友谊知音故事,与诗坛李杜,以及北大的海子、西川和骆一禾等诗人友谊佳话相比,“知音故事都是酩酊故事,都是谈话节故事,都是连夜坐火车出门鉴诗的故事,都是奇迹,都是仙境。张枣,柏桦,就这样双向卧底。谈话节玉成了张枣的生活,也玉成了他的写作。不断举行的谈话节,治疗了诗人的孤独,也抚慰了他的罕见的才华。”

在诗歌评论中,胡亮心思缜密,有很强的思考“嗅觉”。比如他还发现了海子与梵高的秘密对照关系。他通过阅读发现,据海子自己分析,梵高,还有荷尔德林、雪莱、韩波和叶赛宁,当然还有他自己,都属于同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可称为朝霞序列、深渊圣徒序列、王子或太阳神之子序列、半神序列。这个序列的诗人,都纯洁,都孤独,都痛楚,天才与短命互为表里。1888年,梵高去往法国的南方,去往阿尔,被乡下的夏天惊呆了。他写信给弟弟提奥,倾吐着狂喜,“地平线上是低矮的成熟麦田,上面则是金黄的天空和金黄的太阳。”梵高呼太阳为“王”。这被胡亮发现了。“巧啦,海子也呼太阳为‘王’。在太阳和麦田之间,梵高支起了画架,海子拿起了诗笔,诗与画,散发出一阵阵热浪。梵高,海子,就要分头展开八十次初恋啦。”

梵高绘画,海子写诗,被胡亮形容为“一场大火,争分夺秒”。这两个天才都短命。胡亮用诗一样的语言写道,“剩给他们的活命时间都不会太多。一个只剩下两年,一个只剩下五年。这五年,如有神助。海子忽而写出两百多首短诗和抒情诗,油漆还没干,就成了中国文学的经典。比如《亚洲铜》,比如《九月》,比如《在昌平的孤独》,比如《日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四姐妹》,这些诗就是海子的《星夜》。海子用半神之诗,正如梵高用半神之画,狠狠地报复了他们的形而下困境。梵高写信给弟弟妹妹,给朋友,反复谈着他的画:那些乡下的画、小地方的画、无礼的画、刺眼的画、艰难而粗犷的画、夸张的画、色彩炸开的画、趁热打铁的画、令人不安惹人生厌的画、颜料撞击帆布的画、着了魔的画、收割后的画、悲伤和刻骨铭心的画。与此同时,难道梵高不是在谈着海子的诗?——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啊。”

发现了海子与梵高之间如此多的隐秘联系,胡亮认为海子跟梵高是一类人,或者说,海子就是梵高。“欲对海子有所认知,必须先做的功课,乃是认真拜读梵高,拜读他的画,拜读他的传记!”

1000个专业批评家 只有3个有望“伟大”

要成为卓越的诗歌批评家,胡亮有高度的认知。在《窥豹录》的自序文章中《侥幸的批评家》,胡亮提到,要“侥幸”成为卓越的批评家,需要借助某种统计学。胡亮提到,这种统计学,类似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所谓“悲哀的计算”。按照这个统计学,在1000个专业批评家中,只有三位批评家,可以通过层层减法,最后有望成为“侥幸而伟大的批家。”

好的诗歌评论者,得有哪些必备的技能呢?胡亮认为,除了对诗的深情和敏感,必要的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与神学、艺术史与思想史修养,首先迎来第一轮减法——不能将诗评当成社交的工具。“其中900个批评家,将在本轮计算中成为减数。”这样就剩下,100个批评家。在第二轮减法中,将有60个被“缺乏天赋”减掉,只剩40个。减法还没有结束。其中24个评论者将因为过于依赖西方现代批评理论而被减掉。这24个评论者熟读西洋现代诗歌。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象主义,垮掉派,荒诞派,语言诗,后现代主义等等,都是他们耀眼的榜样,都被他们用来参证中国当代诗。他们被西方中心主义的浓重阴影所遮蔽,较为彻底地违弃了中国古典诗学。

现在还剩下16个批评家。其中7个批评家将因缺乏“文体学自觉”而被减掉。写诗歌评论,除了表达的内容,胡亮非常看重表达文本的气质。他说,要有“文体学自觉,这似乎只是创作者--而不是批评家--的必要前提。对于批评家来说,要紧的,乃是‘问题’而非‘文体’。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批评家,大都心安理得地持有这种令人遗憾的观点。”当批评家挑剔着某个诗人--或某个诗文本--的角度、节奏、语调或想象力,由此写出的批评文本,在角度、节奏、语调或想象力方面却泛善可陈。这对于胡亮来说,是行不通的,“他们用青铜阐释着白银,用白银阐释着黄金。这青铜,这白银,居然一点儿也不脸红。已经输了几十年,批评家呢,依然顾盼自雄。诗人不再指望批评家,就如同,黄金不再指望白银而白银不再指望青铜。”

胡亮发出他的呼喊:什么时候,不仅是在诗人这里,而且是在批评家这里,古字、白话、口语、方言、翻译体、甚或竹枝和木头才能铸为合金?他期待,诗人和批评家,诗文本和批评文本,展开你追我赶的竞赛或你死我活的热恋,“批评不是批评家对诗人的心服口服,也不是批评文本对诗文本的毫无自知之明的单相思。两者,全身心,都要投入这场竞赛或热恋。分不出雌雄,那才叫好看呢。”之后的9个批评家,则将因为生活境遇、寂寞难耐,命运不济而倒在最后的门槛,只剩下3个。

文心慧根来自哪?天资聪明的母亲和充满饥饿感的阅读

胡亮的修炼道场,不是学术院校,也不在核心文坛,甚至也不在一线城市文化圈,他是四川遂宁的一名公务员。细究来看,胡亮的当代诗歌批评及文论,乃民间业余“操守”。学者沈奇撰文写道,“胡亮的学者身份,非院校,非协会,非专业机构,就是一个非“一线”、非“二线”、非主流中心所在的民间书生,在本职工作之外,出于自个爱好,业余操持而已。硬要确认一个身份背景,也只能称之为“诗人学者”。“自发的读者”、诗人学者吸引到诗坛众多知音。著名诗人洛夫曾经于2007年在四川大学讲学之后,专门遂遂宁约见胡亮。两人相谈甚欢。洛夫盛赞胡亮为“高水平的评论家”。此外,他还得到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诗歌评论家谢冕的高度好评:“读胡亮的文章有一种欣慰,觉得我们的事业有大希望。”著名诗人柏桦认为:“胡亮的文论和诗性随笔眼界开阔,功夫扎实,细节娴熟,笔墨清扬,有考据,亦有文体,别有身段、风姿和气韵,这么好看,的确让我刮目相看。”

一位“自发的读者”,凭着兴趣、好奇、天赋、勤奋、诚意,从写诗走向评诗,成为“诗人学者”。这其中一定是有原因和种子的,在他的成长经历中。果然胡亮说出了两个“秘密”:“有两个原因把我带上了这条路,一个,是母亲,我的母亲没读几天书,是一个农民,可是,她天资聪明,出口成章,有歌谣的能力,随时可以编出顺口溜,押韵而有文采,说话也注重文采,有条理性,主动性,只要有她在,她就能掌握遥控器,她说看哪个频道就看哪个频道。她这种语言优势,从小就影响了我。第二个,就是孤独,从小就孤独,其他小孩喜欢的东西我都不喜欢,我喜欢的东西他们都不喜欢,这反过来又加深了我的那种孤独,我只能到处去找带字的东西来看。我对书籍有一种饥饿感,——这种饥饿感一直保留到现在。有一年暑假,我什么也没有找到,后来找到一本《毛泽东选集》,逐篇逐篇看完了,就度过了一个暑假。那时我还在读小学。我觉得毛泽东的文章是真正的散文。这种孤独让我用大量的时间来阅读,不受其他人打扰,自己也不去打扰其他人。我从小到大,兄弟姐妹,左邻右舍,同学,朋友,老师,父母,他们收藏的只要是带字的东西,我都找来看了。就这样度过了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初中的时候,就试着写了一点诗……”

在蓬溪师范学校就读时,他的诗歌已在《星星》等国内知名诗歌刊物多次发表。1996年,胡亮脱产进入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两年的时间里,胡亮开始了他的深入而系统的文学阅读。《文心雕龙》《人间词话》,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钱钟书、穆旦、卞之琳等等,让胡亮意识到自己:“更有理论的天赋。”做理论,做文学批评,是不容易的。要与众不同,脱颖而出,更难。诗歌理论专业知识要足够,还要有不亚于诗歌的文采。互相结合,调和得当。都需要修炼。他做到了构思精致,刻炼深奇,束结完好,见得学养、学理、情怀、和问题意识。行文走笔间,气韵生动,看得养眼洗心。

胡亮长居川内非省会城市,但挡不住他有广阔的视野,他与最新鲜的诗歌资讯保持联络,接收着各方诗人给他寄书,期待他的阅读和评点。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他坚持安静的阅读和独立的思考。胡亮的自我定位很清晰,“我不是博士,不是教授,不是研究员,甚至连正经大学都没有读过。我也许算不上批评家。我是一个在野的,自发的,游牧的读者。”

个人简介

胡亮,生于1975年,诗人,论者,随笔作家。《元写作》主编。出版论集《阐释之雪》、《琉璃脆》和《虚掩》,编著《永生的诗人》,主编《出梅入夏》。目前正在写作诗集《片羽》、论集《窥豹录》、专著《涪江与唐诗五家》。曾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洛夫国际诗歌节、邛海国际诗歌周。获颁袁可嘉诗歌奖。现居蜀中遂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动作描写作文 英语高一作文 语文作文模板 小作文题目 情话作文 难过作文 诗意作文 我三百字作文 师生作文 风筝的作文 作文景物描写 作文一千字 作文 我的梦 群作文 神话作文 六年级作文下册 作文未来的我 五年级作文上册 高中议论文作文 年高考作文 期待的作文 作文与生活 我的动物的作文 小作文400字 作文的类型 记忆中的作文 作文大全三年级 亲人的作文 怀念的作文 美食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