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官方发布!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评中考语文试卷:关注语言素养 凸显思维品质

2020-11-26 07:50:02
相关推荐

【新民晚报·新民网】2019上海中考今天开考,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相关学科专家对试卷进行了评析。

一、科学规范,体现稳中有新的特点

试卷延续了近几年的整体结构设计,仍然由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和作文四大板块组成,试题设计科学规范,考点分布合理,稳定中有创新。

试卷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课内文言诗文选择的都是耳熟能详的名篇,如《黄鹤楼》《送友人》《伤仲永》等;篇章阅读中,既有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也有对文章整体内容和结构思路的把握,考查目标明确,设计科学合理。

试卷有多处出新。如第21题,要求考生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简析标题的妙处,设计新颖。特别是“综合运用”板块,选材别具匠心,设计“受邀参加‘面具文化’博览会”这一特定情境,让考生完成规定的读写任务,有利于促进考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以文化人,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选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以文化人。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开阔的视野,充分体现文化自信。

如比较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和崔颢的《黄鹤楼》,友人惜别和“乡关”之思这样的情怀跨越时空,亘古弥新。《伤仲永》传达出治学做人之道,《耕者王清臣》体现中华古典诗歌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海是怎么来的?》让考生充分了解上海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地域文化特色,更加热爱上海。《你妈喊你起床啦》语言俏皮又富有生活气息,考生可在轻松的阅读中,体味主人公对妈妈的怀念之情,领悟在人生角色的转换中对爱的传递和延续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

选材最大的亮点是“综合运用”部分,从三星堆面具、关羽“花脸”,到欧洲“假面舞会”面具,引导考生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内涵,同时也关注世界文化,体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包容并蓄。

三、品味语言,考查考生思维品质

对语言品味的考查在试卷中占有一定比例,如第15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21题要求简析“你妈喊你起床啦”这一标题的妙处,考查考生对文学性语言品味的能力。

在思维品质的考查上,试卷突出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如第17题,要求分析段落位置是否可以调换,考生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关注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第22题,要求分析文中关键句的丰富内涵,从人物形象、词句内涵等角度感受文中人物丰富的情感及对生活的领悟。第25题更是直接考查考生对生活的理性思考。

四、立足生活,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作文题“这事,真带劲”,延续了上海中考作文的一贯风格,不设置选材和立意表达的限制,让考生有话可说。“带劲”这一生活化的语言,既可以指引起兴趣、来劲,也可以理解为有力量、有劲头,能够唤醒考生日常生活的积累,回忆经历过的挑战、尝试、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苦中有乐的奋斗历程等,选材范围广。同时引发考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不是表面的愉悦,而是发自内心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该题包容性强,能满足不同层次考生的表达需求。

作文还侧重考查考生通过记事来表情达意的能力。有了对真实、具体、典型的“这事”的叙写,才会有“真带劲”的由衷感慨。

五、注重导向,引领学科教学发展

试卷引导教师在培养学生感性思维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如第17题把握文本的思路结构,第22题分析语句的丰富内涵等。

试卷考查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24题,要求考生向外国友人介绍花脸(关羽),在试卷提供的信息中,既有人际交往所必须的礼仪要素,也有与花脸相关的初中语文课文及“桃园结义”的故事。一道选择题,把口语交际、经典阅读,乃至实用文体的写作都蕴含其中,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另一条路作文 幸福为题作文600字 国画作文 我真高兴作文400 恐怖的梦作文 布娃娃玩具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大全集 女人梦见写作文 国庆婚礼作文 你是我最难忘的人作文 老鼠和猫的故事作文 描写羊的作文 我的故事作文 写英雄事迹的作文 作文班级趣事400字 我是劳动小能手作文300字 拖地的作文300字 邓亚萍作文素材 夏天的海边作文 家庭小风波作文 秋天里的童话作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作文 留言条的作文 关于心得体会的作文 有关亲情的作文题目 三年级作文400字 我的愿望作文200字 什么的滋味作文700字 英语作文五十词 父母的爱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