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在《银翼杀手2049》之前 先看看这篇文章吧

2020-11-26 09:40:01
相关推荐

我曾经几次《银翼杀手2049》今天就要正式上映了。

今晚,我也会在北京,与大家一起重看这部电影,这也该是我第五遍刷《银翼杀手2049》了。

那么,在观看《银翼杀手2049》之前,我们也可以聊聊当年经典的《银翼杀手》,聊聊那部影史经典背后,那些不太为人熟知的故事,读起来还是非常有趣的。

接下来,我也邀请我的一位旧友:范克里夫大尉,也就是徐辰,电影及电子游戏文化研究者。现为读库设定集丛书主编,也是《异形全书》主编。作为雷德利·斯科特的影迷,以及《银翼杀手》《异形》资深爱好者,由他来介绍《银翼杀手》,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从《电子羊》到《银翼杀手》

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初版书影。

1968年,美国Doubleday出版社刊行了菲利普·K. 迪克的长篇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这部看似硬派黑色侦探小说的作品颇有深度,视觉想象力十分瑰丽,且有深厚的道德寓意。书中那个颓废、怪诞的九十年代未来世界,迅速吸引了诸位好莱坞影人的眼球。

菲利普·迪克撰写《电子羊》那年,新锐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也正在执导自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I Call First》(即《谁在敲我的门》)。而小说出版翌年,斯科塞斯和编剧杰考克斯便对本书产生兴趣,打算将其改编为电影。但这个选题四处碰壁,最后胎死腹中。

1974年,本书又一次迎来被搬上银幕的机会,这一次,是由颇有历史的赫博·杰夫联合制片公司主导。老板赫博·杰夫的儿子罗伯特将原书改写,拿出了基于《电子羊》的第一份电影剧本。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原作者迪克拿到了这份剧本,发现自己的作品被改成了一部平铺直叙的动作片,而且居然还被塞进很多喜剧元素。迪克事后评论:自己对前者可以理解,对后者,则是目瞪口呆。

迪克向罗伯特表达了自己的抗议,这个年轻人倒是很有礼貌,主动飞到圣安娜来和他商谈后续事宜。迪克回忆说,自己去接机时很不客气,直接向罗伯特提问:“我是就在机场这儿直接揍你,还是请你去我的公寓再揍?”

小杰夫的反应则是:“啊,我真写得那么糟吗?”

呆萌小伙子的诚意打消了迪克的怒气,他给出了很多建议,二人合力修订了一份新剧本。不过,赫博·杰夫毕竟只是一家资源有限的小企业,虽然有了本子的雏形,实际投拍却不那么容易。

汉普顿·芬奇才是真正让《电子羊》剧本落地之人。他原本是个诗人兼舞蹈家,后来在华纳旗下拍了十部电影。到1975年,已经颇有些积蓄。这一万块美金的积蓄,成了他转型当编剧的基础。芬奇并不太熟悉科幻片,但还是愿意在这个领域进行尝试,当时他选了两部小说作为底本,一本是阿尔伯特·贝斯特的《群星,我的归宿》[1],另一本就是《电子羊》,最后他的朋友吉姆·麦斯威尔建议他选后者。

对芬奇来说,最要命的问题是找不到联系原作者迪克的办法。不过,就在将要放弃的时候,他偶遇了科幻作家雷·布莱德伯里[2],后者人脉很广,就把迪克的家庭电话号码给了芬奇。

面会很奇妙,因为当时迪克还在和小杰夫接洽投拍事宜,所以和芬奇谈的时候对改编剧本的事是非常不情愿的,弄得他莫名其妙。而且迪克也认为没当过编剧的芬奇不太懂好莱坞的运作机制,所以信不过他。

1977年,芬奇的剧本被电视制作人布莱恩·凯利看中。此时杰夫父子因大部分精力放在《魔种》一片上[3],也对《电子羊》放了手。斡旋之下,迪克终于同意以2000美元将电影改编权转让给凯利。

芬奇提出由自己担任《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的制片人,但凯利并不应允。1978年底,他又将影片转手卖给了《猎鹿人》的监制迈克尔·迪利。

虽然迪利多方寻找合适的导演,但雷德利·斯科特始终是他的第一人选。1979年,《异形》的大热更坚定了这一点,可斯科特起初对芬奇的剧本不屑一顾。而且,他在《异形》之后受雇参与新的《沙丘》计划,半年之久都在打磨这部片子的剧本,也没有余力再接一部片子。然而在此期间,斯科特的哥哥弗兰克因癌症去世,对他产生了沉重打击。

《沙丘》的拍摄计划时间很长,斯科特认为当时自己的精神状态无法支撑到影片完成,他需要一部能够全身心投入,而且马上就能开拍的新片,来排解现实带来的压力。重压之下,他的心意开始转变。

1980年初,斯科特向迪利索要了芬奇的最新版剧本,当时片名已由《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改为《危险的日子》,他喜欢这一版的内容,而且这部片子立即就能进入日程。于是他放弃《沙丘》,接下《危险的日子》。

要拍片子,钱从哪儿来呢?起初,这部影片的投资预计为900万美元左右,迈克尔·迪利先谈定了影路影业。随着设计定稿和剧本图景的要求,斯科特对预算的估计也升至1500万至2000万美元,这对当时经营状况并不乐观的影路影业而言,是无法承受的,双方一拍两散。

斯科特是个处处求新的人,这间接导致了片名在1980年春季的变化,他后来曾在采访中说起过当时的情形:

我提醒汉普顿:“你知道,我们不能一直用他娘的‘侦探’这个烂词儿来称呼德卡德呀。”他说道:“为啥不行啊?”我回答说:“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因为我们在讲一个发生在2019年的故事!‘侦探’这个词儿肯定还有人在用,但德卡德干的可是猎杀复制人的营生,我们得搞些新鲜货出来。咱他娘的必须得给他干的这个活计想个名头才行!”

这些都发生在一个星期五。接下来的那个星期一,我们正在开会呢,汉普顿偷偷溜进来说道:“顺便告诉大家一声,我想了个名头出来。”于是我便问:“是啥?”但他却没开口告诉我,而是提笔写了下来。汉普顿把纸片递给我,说道:“你还是自己看吧,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当然啦,上面写着“BladeRunner”。我说道:“棒!酷毙了!”可是我越是兴奋,汉普顿看上去就越是心虚。于是我问道:“你怎么想出来的?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不?”(大笑)最后他不得不招了:“好吧……不……不全是。其实吧,这是威廉·布罗斯想出来的,1979年他写了一本叫《Blade Runner: a movie》的小书。”我就说:“好吧,我们得把它买下来,得把它买下来!”

当我们联系到布罗斯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他是个菲利普·迪克的粉丝,而且对我们的要求一口答应,只是象征性地问我们收了一丁点版权费。就这样,我们搞定了片名。

布罗斯的小说是为改编电影剧本而写的,原作是艾伦·诺斯的长篇科幻小说《The Bladerunner》,写的是贩卖黑市医疗器械的故事,这里的“Blade”就是指手术刀。

而这本缩写作品很可能间接导致了影片中文译名《银翼杀手》的诞生,因为《Blade Runner: a movie》的初版书封上画着一只带翅膀的帆布鞋。

雷德利·斯科特本人有扎实的美术背景,对影片的概念艺术设计有独到坚定的见解,《银翼杀手》也不例外。和《异形》一样,斯科特浓缩了迪克原作中的世界要素,力图营造出一个强调“人造物”和近未来感的颓废图景。

《银翼杀手》的概念设计基调,从城市景观,到街道细节、房屋内设以及载具、服装,都由他一手决定,并被绘制成著名的“雷氏绘本”。但从根底上,斯科特对整部影片的设计仍和《异形》一样,是《金属咆哮》风范的“漫画式”作品。

雷德利·斯科特为《银翼杀手》绘制的初期概念画稿,俗称“雷氏绘本”。

1980年春季,设计师塞德·米德被引荐给《银翼杀手》剧组。米德原本是平面设计师,为联美钢铁等企业绘制产品目录,有扎实的车辆载具设计经验,这一点和《星球大战》概念设计师拉尔夫·麦奎里颇为相似(麦奎里曾是波音公司的飞机部件设计师)。因此,他的设计虽然想象力丰富,却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后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起先,他只是被《银翼杀手》剧组聘为负责设计车辆载具的“工业设计师”,但他的作品征服了雷德利·斯科特,被委以越来越多的重任,到头来,片中的建筑物、街景、车辆、房屋内饰、枪械、床铺及小道具,都由他参与设计,创造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黑色未来。而且他还是一位精力旺盛的工作狂,创作《银翼杀手》的同时,还为《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做概念设计,打造出那个年代人们想象中的赛博空间[4]。

在达斯汀·霍夫曼与片方的蜜月期,部分分镜稿里的德卡德甚至被画得与他神似。

早在1975年,汉普顿·芬奇开始改编剧本时,他心目中的银翼杀手里克·德卡德应由黑色电影老戏骨罗伯特·米彻姆饰演。四年后,新的剧本已经面目全非,便改为考虑邀请汤米·李·琼斯、艾尔·帕西诺或克里斯托弗·沃肯。斯科特则希望请达斯汀·霍夫曼。

起先,双方合作顺利愉快,霍夫曼对剧本也是偏爱有加。甚至有那么一阵子,分镜稿里德卡德的面容都开始向霍夫曼靠拢。然而到了1980年夏秋,事情便开始起变化:由于这位影帝对剧本和设计插手过多,和剧组的矛盾日益加深。加上片酬也谈不拢,他最后也没能留下。

1980年10月,片方签下哈里森·福特,过程波澜不惊。但还是伴随着一个小插曲:在原本的人物设定中,德卡德戴着一顶宽檐帽。然而斯科特偶然从斯皮尔伯格那里看到还在制作的《夺宝奇兵》样片,就决定去掉这顶帽子,免得形象重复。于是片中的德卡德就一直没有戴帽子了。

《银翼杀手》初期分镜中,伽夫找上德卡德的一幕,可以看到后者戴着宽檐帽。

此时剧本经过一改再改,制片人、导演和编剧始终无法取得意见统一,希望以室内剧情为主的芬奇和想让主角走出门去的斯科特、迪利矛盾加深,终于不欢而散。1980年11月,迪利让编剧大卫·皮普斯接替芬奇,继续打磨剧本和设定。

《银翼杀手》初期试映版本片头,对“机器人”、“仿生人”和“复制人”的名词解释。其中“仿生人”被打上了“废弃用语”的说明。可在粗剪版中看到。

雷德利斯科特认为在近百年前的小说《未来夏娃》中初次登场的“仿生人”(Android)一词过时老套,甚至开玩笑说严禁剧本里出现“仿生人”一词,就连在片场也不许有人提到,否则“就用棒球棍砸烂他们的狗头”。

编剧大卫·皮普斯一筹莫展,向女儿莉莎求援,莉莎建议父亲试试“复制”(replicating)这个词。皮普斯据此定下“复制人”(Replicant)一词,获得了斯科特的首肯。

1980年底,迈克尔·迪利终于拉到了足够的投资。

首先,小阿兰·莱德的莱德公司通过华纳兄弟注资750万美元,拿下北美电影发行权。莱德是个很有眼光的管理者,在二十世纪福斯曾拍板决定投拍《星球大战》和《异形》;此外,邵氏影业投资750万美元;最后,再由电视界新锐谭德公司的杰里·裴伦佐和巴德·尤尔金投入700万美元(并拿下录像带等衍生品权利)。加上裴伦佐和尤尔金为换取权利给出的延迟保证金,共2150万至2250万美元。

至此,《银翼杀手》树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先抑后扬的作文400字 运动的好处作文 万圣节作文 武汉科技馆一日游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诗歌 ...依然作文 爸爸是大厨作文 关于进步的作文 描写校园操场的作文 读书的苦与乐作文 《遇见》作文600字 学校秋天作文 我的农民父亲作文 上学的目的作文 与好书交谈作文800字 迪士尼英语作文 保护环境50字作文 往事依依作文 作文纸表格 生活中的发现作文 西瓜作文100字 小动物童话作文 我的理想考上高中作文 我的不足作文 作文写一首诗 情感类作文 我的小伙伴作文500字 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作文 疫情作文评语 六年级三单元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