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抢帕帕 逐渐消失的一种关中民俗

2020-11-26 13:00:01
相关推荐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这首《丢手绢》的经典儿歌,陪伴了无数人的童年时光。

手绢,也叫手帕,陕西关中一般叫“帕帕”。过去,关中的人一般都会在口袋里都装一个手帕,主要用来擦汗或者擦嘴。有的关中农村妇女则把手帕顶在头上,在脑后将手帕的两个角一系,当做头巾用于遮阳。这一做法就是陕西八大怪中的“帕帕头上戴”。

过去物质匮乏,冬季农闲时,关中人在自家炕上纺线,然后在自家织布机上织上一些手帕。

织布机织出的手帕质感差,很少有人用来擦汗。多数用来纳鞋底或者做衣服口袋里面的衬布。如果谁家有闺女将来要出嫁,那就要多织一些手帕,作为嫁妆备用。因为在关中西府一带就有娘家人给帕帕的讲究,而婆家人会“要”或者“抢”。如果娘家人准备的帕帕不多,则会显得失礼,被婆家人背后数落是“啬皮”(方言:抠门的意思)。

记忆中,小时候村里有人结婚,大家都会去帮忙抬箱子、被子等嫁妆,然后向娘家人要帕帕。一般娘家主事的人会给帮忙的人手一个帕帕,作为感谢和回报。要帕帕是以前婚礼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有的人会问,要哪个干啥?结婚是人生当中喜庆的事,要帕帕一是为了沾沾主家的喜气,二来拿了帕帕回家另作他用。所以没人嫌要的多。

作为娘家人,一部分帕帕要散给一起吃酒席的人,好让他们吃完喜宴擦嘴;另一部分就是用来答谢帮忙的人。所以,娘家管事的人散帕帕就不会很大方,经常会显得很啬皮。有时为了很快结束这一环节,娘家管事的人会拿出几个帕帕撒向人群,让人们去哄抢,这就是抢帕帕。抢到的人兴高采烈,没有抢到的人自然很沮丧,就对那些抢到帕帕炫耀的人报以羡慕嫉妒恨的神情。

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有“结婚抢手帕”,这一民俗被称为“苏蕙织锦回文与武功民间送手绢风俗”。很多资料中也记载了这种风俗背后,还有一段“原配智斗小三”的传奇故事,而主人公就是古代才女苏蕙。

史料记载,苏蕙,字若兰,十六国时期东扶风人(现在的陕西武功县人),生于公元357年。传说苏蕙容貌秀丽,举止娴雅。她自小聪颖过人,三岁学画,四岁作诗,五岁抚琴,九岁便学会了织锦。十岁刚过,即可描龙绣凤,琴棋书画的神韵,全被她运用到了织锦之中。有一次,苏蕙和父亲去法门寺逛庙会,巧遇一射飞雁、穿池鱼的英武少年,其为右将军窦真之孙,名叫窦滔,自幼习文练武,相貌不凡,若兰顿生爱慕之情。经人提亲,结成百年之好。然而好景不长,窦滔因厌战不从军令,被革职发配到流沙(今甘肃敦煌)。后来窦滔遇到了歌妓赵阳台,娶作了偏房。赵阳台不但能歌善舞,且娇媚可人,引得窦滔对她宠爱不已。后来,窦滔奉命出镇襄阳,本欲携妻妾同往,可苏蕙为赵妾之事赌气不从,窦滔只带着赵阳台赴任。

苏蕙独留关中,日子一长便感觉空虚寂寞,于是吟诗作文消遣时光,并将所写诗词编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的文字里。然后怀着满腔幽思、废寝忘食地把诗词织在八寸锦缎上,诗文共841字,不论左右、上下、巡回诵读,皆成诗篇。苏蕙还把这副锦缎命名为“璇玑图”。璇玑,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玑是指这副图上的文字,排列象天上的星辰一样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识,不知者望之茫然。其中更暗寓她对丈夫的恋情,就象星星一样深邃而不变。后来窦滔感于苏蕙深情,便将宠妾赵阳台送回扶风家中,派出精心修饰的礼车将苏蕙接回襄阳,两人恩爱如初。后来有一个典故叫“阳台之事”,就是男人娶妾一种比较隐晦的说法。

苏蕙凭借自己的才智击败了小三,其所做织锦回文诗对后世影响极大,由织锦回文璇玑图起源的小手绢也成为一种爱情的象征,所以扶风、武功乃至关中至今保留着结婚当日抢手绢的民间风俗。

随着世事变迁,手绢慢慢的被纸巾替代。除了农村的老年妇女,很少再有年轻妇女将手绢戴在头上了,“帕帕头上戴”这一风俗也正慢慢的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中。而至于“抢帕帕”这一非遗,更是逐渐退出关中农村的婚俗当中。婚礼上帮忙的婆家人没有人再会“要帕帕”、“抢帕帕”了,取而代之的是改要红包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300字写景 作文读书笔记 梨花作文 励志作文题目 去海边作文 经历作文600字 亮点作文 描写景的作文 牛人作文 关于游戏的作文 中考作文多少分 作文快乐的一天 快乐时光的作文 关于精神的作文 历险记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 高中作文500字 写景400字作文 写景作文300 400字写景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 写人作文开头 初三作文题目 草原作文 600字写景作文 朋友作文500字 爆笑作文 曹操 作文 爱国作文题目 600字作文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