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浮标的调整不能只在目数上作文章 先从空心尾与实心尾说起……

2020-11-26 14:30:02
相关推荐

空心尾与实心尾,外观相同、排水一样,所以说水给它们的浮力会一样——这点并没有错。但若因此推论二者对钓组的"残存"影响会相同,则问题大矣。一样"调4钓2",浮标一样出水两目,为何空心尾与实心尾的鱼讯会有差别?

研究钓鱼理论的主要目的,是要将钓鱼时各种存在的事实与现象予以合理解释和逻辑化,以方便人们学习。例如调标理论的兴起,让钓者明白了标有好坏之分,不是随便买一支就可以钓好鱼的。这种认识间接创造出浮标市场的无限商机,连各知名大师都急于自创品牌来抢市场。不过这影响力,实非当初笔者埋首打字时,所能预知的。

今日,空心尾浮标除了老人家眼睛花,尚会购买粗尾型以方便观察外,实心尾浮标早成为市场主力了。就连新型细软尾标,也不见畅销,这是现存的事实。基于此,如果还坚持认为空心尾标与实心尾标的垂钓效果应该是一样的话,那为何二者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会有天壤之别?很简单,因为从实钓中可以发现,二者所表现出来的鱼讯完全不同、好坏立现,没人会拿自己的时间与鱼获来开玩笑。

空心尾与实心尾,外观相同、排水一样,所以说水给它们的浮力会一样——这点并没有错。但若因此推论二者对钓组的"残存"影响会相同,则问题大矣。因为,要同样将二者完全压入水中,所施用的外力(铅重)绝对是不一样的。就像两块相同外观的木板与保丽龙板一样,要将它们完全压入水中,所需的力会相同吗?

也就是说,"相同外观"条件下,一目的空心尾与实心尾,当吃铅一样时,它们入水的体积并不一样(比重轻者入水体积较小)。既然入水体积不同了,水对二者支出的浮力会一样吗?如果明白此点,自然知道实钓中,为何空心尾与实心尾的鱼讯大不相同了。换句话说,论述空心尾与实心尾的异同时,如单以二者的排水量来思考,而将吃铅大小不同的前提给忽略了,所得出的结果当然会脱离现实。

很多人认定空心尾与实心尾的体积一样,就等于浮力一样,就等于灵敏度一样,所以反映出来的鱼讯必定会一样——这实际上是犯了逻辑思考不全、实钓观察又不正确的两大致命错误。有些人还能据此写出长篇大论来驳斥前人的不是,如不予以澄清,只怕乱了。

"残存"或"剩余"一词,是钓界的术语,是沟通的媒介,不是物理学的专有名词。其抽象的意义大于可量化的力矩,个人倒觉得钓鱼人之间看懂即可,不必在意。否则三百六十行行行拥有的专用术语,皆须经物理公式验证方可使用,岂不难以启齿、寸步难行!何况钓界现在对于"剩余"或"残存"的定义,已倾向于"整体钓组"的概念了,不再局限于"标尾目数",这应能作以参考。

"离鱼而钓"地解剖钓技理论,或许是建构垂钓理论必须的过程。但钓鱼一定要挂饵,所以完整的理论,仍应逐一将人、竿、鱼、天、水等加进来一起思考才行。在尚未全部加入前,都是一种推论而已,难言对错。但,推论的结果,也不能夸张到与实钓情况完全脱节、让人啼笑皆非的程度。

一样"调4钓2",浮标一样出水两目,为何空心尾与实心尾的鱼讯会有差别?如前揭示"空心标尾与实心标尾不同"所述,问题的关键出在:将两目下压入水的过程中,所需的力道不同,而"入水后所受浮力一样"并非关键。这个会将浮标下压入水的外力是什么?个人习惯称之为"鱼嘴拉力值",也就是鱼吸饵时愿意付出的力量。这股力道会因鱼、因时、因地、因天候、因调钓方式、因饵料吸引力等因素而捉摸不定,加上鱼儿对各种变数的细微差异都能明显感受出来,因此常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有人不禁会问,鱼真有那么聪明吗?没错!我们称这种鱼叫"回锅鱼"或"滑鱼"。在野塘逐渐消失、人工休闲池越来越多的今天,垂钓回锅滑鱼已是家常便饭。如果还认为单用传统垂钓野塘的心态即可搞定滑鱼,可能会令你大失所望了。所以,同样两目要压入水,鱼就是有办法分辨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未必会埋你的单。

一颗要用力吸才能入口的饵团,与一颗轻吸即可入口的饵料,两相比较之下,如果是滑鱼,会选择哪一颗?垂钓者会选那一种标?答案也全非一面倒。在鱼多、鱼抢食的场合,空心尾浮标有过滤假讯号的作用,适当运用,保证有奇效。早一辈的台湾钓鲫名人,就喜欢用软尾空心标钓鲫。或许以前台湾的土鲫满水沟都是、量多又食性自然,与今日反复钓放的人工滑鱼相比,不可同日语?

今日软、硬尾标间直径不相上下,等于少了一个须考虑的变量,可简化思维模组了,应该更能帮助我们去了解导致其间鱼讯差异的原因。以前,面对良莠不齐的产品,软、硬标尾的比较,要做到"同等体积"或"质量相同"的前提,的确不易,尤其是在非实验室的真实垂钓环境中。每个人公布得出的实钓结果时,光是争议"条件相不相同",就够累人了。

浮标理论发展至今,不论证明方式如何,已经没人能否认"阿氏定律"的影响力。"阿式定律"到底在浮标理论中占据多大的角色,这才是重点。个人当然深信其有一定影响力,却不认为是唯一或关键的因素。例如,"相同尾径的浮标具有相同的静态剩余载力"这项定律,在调目相同时,相信没人能否定。

不过,当在实钓中加入饵重、触底、钩距、线粗细等因素转成钓目后,如果还将浮标所反映的现象,通通以原始调目的出水数(静态剩余载力)来解释,必然有所不足。此时钓目的出水数,已无法用"阿氏定律"来完全描述了(定律仍在,但已不敷使用),须再扩以动态分析与鱼情变化,灵活地"依鱼情调钓",才能符合实钓所需。所以,一直在静态标尾目数上作文章,个人觉得是只见树不见林、画皮不画骨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放风筝的作文 失败的滋味作文 云南之旅作文 我为你喝彩作文 春风拂面作文 优美作文500字 写海景的作文 过年的作文200字 幸福的颜色作文 滑雪作文500字 我得到了表扬作文 校园生活作文400字 国庆节作文350 四年级上册作文题目 读书使我快乐作文 包粽子的过程作文 厚积薄发的作文 我和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描写雪花的作文 作文题记摘抄大全 作文提纲例子 愧疚作文600字 阅读作文800字 打光屁屁作文 上善若水作文 我好想什么什么作文 最宝贵的财富作文 我被什么作文 我不再胆小作文 防侵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