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小学生能读懂莫言作品吗?该如何去读?

2020-11-26 16:25:01
相关推荐

莫言笔下现代主义和传统风格融合的描写,大段重复热烈而又不乏暴力美学色彩的叙述,似乎又是孩子难以消化理解的。那么,该不该让孩子读莫言,读什么内容,怎么去读?

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新书《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该书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领衔语文教学第一线名师,从莫言的散文、演讲、小说等浩瀚作品中精选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内容,编成一本“莫言带给孩子们的文学与写作启蒙课”。

《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书影,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1月26日下午,《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新书分享活动在福州路上海书城举行。本书编选者之一、全国特级教师罗才军,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全国特级教师黄荣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资深编辑、书评人吴玫,以及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作为嘉宾出席活动。

打造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莫言读本

本书编选者之一、特级教师罗才军常年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在新的部编本教材中,小学中学部分都没有莫言作品,让罗才军遗憾。他也因此萌生了一个意念,有机会一定把这位诺奖得主的作品和小学生、中学生对接起来。

莫言的版权在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对编纂莫言青少年读本的想法也很有兴趣,二人一拍即合,于是有了罗才军领衔编辑的《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

“古人说‘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我们阅读、寻找写作范本,一定是想要最好的,莫言无疑属于这一范畴。”罗才军明白莫言语言太个性化,尤其是他的小说,小学生直接阅读有一定难度。打造出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莫言读本,需要编者在其中下功夫。

打开《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会发现它的体例有些像语文书,以不同主题分为童年野趣、梦境奇遇、民俗饮食、动物史诗、亲情眷恋、阅读往事、旅行见闻、我的演说8个单元,共32篇作品。语文书中的精读、略读和导读提示也保留在了书中,最后的回顾拓展则变成了“向莫言学写作”。

活动现场

罗才军希望这本书不仅为孩子打开一扇了解莫言的门,还能够打通阅读与写作, 给孩子以写作的滋养,“并不是读书多就能写得好,一本书读完,要知道它的语言怎么吸引你,为什么好。”在《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中,每篇文章旁边都有旁注,告诉读者为什么这样写最好,“读书,不要只是读过就算了,要真正能够发现书里面写法的秘密,真正能够发现作者吸引你的秘密。”

吴玫看完了整本书,觉得编写体例很妙,“有心的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它是呈阶梯状往上慢慢走的,如果按照这8个单元一点都不心急地慢慢体会的话,你会跟莫言的世界有初次遇见的喜悦。”

另外,家长们都焦虑孩子不会写作文,吴玫认为,这本书是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样本。第一单元“童年的情趣”中,莫言把自己在童年中的人、花、草等所见朴素地记录下来。“写作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把生活中看到的事、见到的人记录下来。如果你对写作有这样一个理解的话,那么莫言老师所写的童年就是一个模本,你可以按照这个模本把你在生活中看到的情景如实地记录下来,从一百字到两百字到五百字,相信只要坚持,写作就不会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吴玫感到遗憾的是,书中选择的小说片段较多,她认为小说更多依靠想象,选择散文篇章更适合孩子摹写。

郑重回应,考虑到故事的形式更吸引人,这本书选用了更多莫言的小说。让莫言像说书人一样,讲一些故事,吸引孩子走进他的世界。这一考虑被证明是有效的,莫言开始也担心自己的作品小学生会不会看不懂,还专程拿给自己二年级的小孙女看,结果她看得津津有味。

郑重透露,下一本文学课中,将编选莫言更多的散文,让小读者了解更全面的莫言。

练习阅读写作之外,让小读者真正走进莫言

中小学的学生读莫言,应该怎样去理解他?黄荣华认为,尽管是片段选编,但从这本《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中,也能一窥这位诺奖得主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手法。

“首先,莫言是非常浪漫的作家。”黄荣华分享了他读这本书的感受,“这个‘浪漫’是因为他用了很多温暖的词汇、温暖的语言来表达生活。第一单元中,他写‘几十栋土墙草顶的房屋,稀疏摆布在交合的怀抱里。’我觉得这个‘怀抱’是个很浪漫的词。‘沿着这条奇树镶边的黄土大道东行三里’中的‘镶边’也很浪漫。”

活动现场

“我感动的是莫言作品里有如此多的形容词,一些大作家非常痛恨形容词,但莫言非常热爱形容词,我觉得这是他的浪漫情怀,他的温暖,他对世界的拥抱。” 黄荣华说。学生们在写作中也会使用到形容词,看看莫言的使用,会有很大启发,也会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是怎样塑造了莫言这样一个作家。

第二,黄荣华认为,更该从莫言作品中读到的,是超越现实生活的莫言。在书中第244页,莫言写道,“我想我在耳朵阅读的20多年里,培养起了我与大自然的亲密联系,培养起我的历史感、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起我的想象力和保持不懈的童心。”

“莫言他特别珍视他生活里所培养的想象力,以及不懈的童心。在这点上超现实的那些东西是需要我们去培养的。”这是莫言超越生活之处。

书中还编选了和莫言读书经历有关的文章。他谈到自己三次阅读鲁迅的经历。莫言官方学历只有小学五年级,但持续的阅读成了汲取写作的养料的来源。在黄荣华看来孩子更应该明白这一点,从儿时开始培养不断学习的习惯。

书中不少选编篇章和莫言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少年时代有关。“选这些内容,就是希望让大家知道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家,他的童年究竟是怎么过来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在他童年的野趣、他的梦境奇遇、民俗饮食、亲情眷恋、动物史诗,从这样一些生命的体验过程中,就孕育了他成为一位文学大师的种子。”郑重希望,从这本书里,孩子们能走进莫言,从他的作品中真正了解他之所以能成为文学大师的原因,感受一个作家的生命体验。同样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写作,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体验更丰富,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沉甸甸”。写作也同样如此,抛却功利诉求,记下生活中值得记录的时刻,用文字抵达更加丰富的自己,才是写作最重要的意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 那一刻我流泪了作文 以亲情为题的作文 描写花灯的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议论文 湖北专升本英语作文 南京博物院作文 向日葵的作文300字 最喜欢的季节英语作文 奔跑吧少年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 作文 什么的童年作文 雪后作文 myhome英语作文 我的妈妈350字作文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 尝试作文500字 家乡美食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300字左右 读书与成长 作文 迪士尼游玩作文 我的愿望作文600字 打糍粑的作文 初一英语作文大全 安徽中考满分作文 吃苦精神作文 什么给我快乐作文 作文集后记 被妈妈打屁股作文 观灯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