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运用冰山理论 摄影的8分之1原则 从欣赏者的角度进行摄影创作

2020-11-26 16:50:02
相关推荐

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到底好在哪里?除了其精细的画工之外,主要美在其神秘的微笑。美国作家海明威对于写作提出过“冰山原则”或称为“八分之一原则”。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威严壮观,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而作家依靠的是“水面下的八分之七,这并不是让作家把这八分之七合盘托出,相反,要把它深藏在水里,以加强八分之一的基础。”德国艺术家莱辛也说艺术作品“不是让人一看了事,还要让人玩味,而且长期反复玩味。”要获得这样的美学效果就必须含蓄,因为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

从欣赏的角度进行摄影创作

进行摄影艺术创作,当然要宣泄摄影家个人的情感,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与观众、读者见面,让广大欣赏者有美的感受,满足他们的审美愿望。

回顾中外摄影佳作,它们之所以能引起社会轰动和人们的认同,当然与作品的内容、主题有关(表现人们关心和好奇的事物),同时摄影家尊重欣赏者的审美心理,在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上,提供了人们进行再度审美创造的契机。这也就是,摄影人在表现客观生活和主观感受的同时,从读者和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情趣爱好出发,调整自己的艺术创作。

那么,具体又该如何调整呢?没有死板的教规,但如果对优秀的作品做些分析,也可以归纳出二种类型

一、藏露相宜恰到好处

在艺术表现上,景和情、形和神的两者关系既统一又辩证,不写景难以表情,不描形也难以传神,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总是成正比的。有时对景和形的描绘过于客观、繁琐,把一切都说白了,就会阻碍读者和观众发挥想象力,破坏他们对情和神的体验感受。

古人说得好:“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显,境界愈小”,高明的艺术家善于选择客观景物,总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在作品中给欣赏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在人像摄影中,如何来刻画人物?首选方案一般是正面拍摄,尤其应该突出面部表情。但反其道而行之,避开正面表现人物,把表情藏起来,如采用背影、剪影或虚影处理,常常会更引人入胜。古来就讲美的分寸,提倡“犹抱琵琶半遮面”。

再如拍摄山岳风光,摄影家一般都借云海、雾气来遮挡局部山体,使群峰时隐时显,若即若离。在画面中虽没有山的全貌,但却更使人感受到它的奇险和神秘。笔者也曾多次登山摄影,有时遇到大晴天,山体一览无余,什么都看清了、反而毫无情趣,引不起一丝诗兴或哲理的思考。

正如中国宋代画家郭熙所述:“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则远矣。”

综上所述,画面景物的露与藏关系恰当,便能激起欣赏者的想象,从画内伸展至画外,从有限中看到无限。所以摄影家必须学会对客观景象和物质运动进行“取一于万”的选择和“收万于一”地概括。

二、欲擒故纵妙趣横生

在我国《古今小说》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书生误把一张白纸当信寄回家,妻子看了十分激动,情意绵绵地写下七绝一首:“碧纱窗下启缄封,一纸从头彻底空。 知汝欲归情意切,相思尽在不言中。”一张白纸本来空无无物,但却让人从中悟出无穷情思,反而比直接诉说衷肠更为感人。这种违反常规的表达方式,犹如《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要钓大鱼先不能收网,反而应放长线。欣赏这类作品一开始我们感到“意外”,但正是这种“意外”才引起欣赏者注目和好奇。

艺术创作最忌讳直露和平淡,那是无法让人进行再度审美创造的。欲擒故纵是克服直露和平淡的有效药方,它首先能出奇不意地征服读者的视线,仔细品味之后,又让人豁然开朗,横生妙趣,情归于理,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三、含虚蓄实移情共鸣

所谓“虚实”,不只是说画面内景物模糊还是清晰?更主要的是指:通过被摄体的造型图像(实体),应透视出内在的理念和情感(虚义)。中国传统美学提倡“义兴于此而归于彼”,作诗必须升华出超越形象的内涵。如唐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面上是写的植物生态,实际上是人化的自然,诗人用野草作为载体阐述平民百姓不可战胜的真理。诗人在作品中只描写了原上草,而内在含义留给了欣赏者在二度审关创造中完成。

优秀的摄影作品也是讲究虚实,以实引虚的。摄影具有特殊的纪实性它不像诗画可以有许多假定性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们在造型方面给以必要的加工。

四、隐喻象征借题发挥

这也是一种虚实相结合的表现样式,与第三类作品的不同在于它往往利用构图、剪裁、光影或色彩组合,有意在画面上制造“形象错觉”从而来比喻或象征某种物体。如果说第三类作品主要是从内在诗意去品悟,那么,这第四类型的涵义就比较直观具有可视性,即表现对象和别人想象的境界往往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上。

艺术创作是生活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镜子般地映现和复印机式的拷贝。它需要夸张、渲染。没有夸张,渲染,则无法调动欣赏者的想象,拨动人们的心弦来参与再度审美创造。而制造“形象错觉”,正是一种夸张和渲染的表现手法,我们使用它,可以化平淡为奇巧,让一些“貌不惊人”、“索然乏味”的被摄对象,焕发出富有魅力的光彩。

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及乎感会于心,则情见于词, 此所以入人深也。

我是晓峰

一个学生物医学的平面设计师、展览展厅策划设计、影视编导、后期剪辑工作者。

一个摄影爱好者,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修行,在修行的路上,背着相机,以一颗浏览的心发现美、感悟美、传播美。我不喜欢分享摄影技巧,而更擅长分享摄影思维、美学知识。总结出相关头条专栏教程!欢迎关注@晓峰影像生活美学,让我们一起把照片拍成一首抒情诗,一起在更美的生活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想对老师说 作文 出路作文 描写沙漠景色的作文 作文新学期的计划 一件后悔的事作文 我在故宫修文物 作文 想象作文600字初中 作文感谢妈妈 宁波罗蒙环球乐园作文 格林童话作文 海洋垃圾的作文 作文 基石 长城作文怎么写 一篇作文200字左右 一直向前走作文 家风的作文怎么写 看戏作文600字 四年级作文最难忘的事 初中的生活作文 家是港湾作文 科学发现作文 作文万能开头结尾 作文呼唤 收玉米的作文 无声的语言作文 写植物的作文400 初中写人记事作文800字 什么同学作文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事例 暑假二三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