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浅论:培养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文化意识

2020-11-26 17:20:01
相关推荐

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们把阅读分为品质阅读和价值阅读。品质阅读是指阅读首先关注的是作品中语言的各种要素,进而关注作品人物、事件、情节、主题,是一种仅停留在语言和审美范围内的阅读。价值阅读则是要发现文学作品中所负载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内涵的阅读。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既深深根植在社会文化的土壤中,又展现着作家对人的生存状况、生命意义的人文关怀。把握蕴涵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无疑对深度解读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学阅读现状 1.阅读习惯的随意性、无序性。现代生活的高效快节奏发展和网络文化、传媒技术的日趋普及,阅读已经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阅读文学作品自然也不是学生热衷于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的重要途径。多数学生的阅读是无目的、无规律的,碰到什么读什么,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阅读文学作品没有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2.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娱乐性。青年学生活跃、好动的心境使他们很难静心研读大部头的文学经典名着,而是多选择一些短小精悍,趣味性、娱乐性强的武侠、言情读物,这些通俗的大众化作品读来轻松浅显,但是少了经典名着的厚度,不利于学生思想深度的形成。 3.阅读解析的表面性、肤浅性。大多数学生阅读时关注的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出的作品情节、人物经历这样一些表象的东西,而对深藏其中的作家创作心态、社会文化背景这样一些深层次的、隐性的因素不作探究,影响了对作品的理解深度。 二、文学作品价值阅读的重要性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获得的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综合体,是以物质构成体为载体的精神和意识的总和。价值阅读就是发现文化内涵的过程。每一部文学作品透过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所展现的都是一个时代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把握这些要素也就是把握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状态,把握了作家的写作文化精神。挖掘出阅读中的文化内涵,一方面有助于拓展知识素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另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解析,提高分析鉴赏能力。同时通过文学名家、文学作品的解读,也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条面对挫折、认识社会、感悟人生的途径,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内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从而促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学生健康个性与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文学阅读中培养的文化意识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在文学阅读中应注意培养下列几种意识: 1.文化的挖掘意识。文学反映的是人学、是社会学,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厚的人类社会文化知识。读周作人那些以“平和冲淡’夕见称于世的美文,我们读到的不仅是恬淡从容、庄谐并出的风格,更重要地是了解了今人古籍、宇宙昆虫乃至故乡野菜、北京茶食的文化知识;读巴尔扎克的作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高老头悲苦的命运,而是体察到了当时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文化心态。文化的挖掘意识就是对文学作品中写作主体在特定时代的心灵状态、生命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感悟。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认为:“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时不仅要读作品,还要读与作品相关的资料:作家传记、创作手迹,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风尚,这些与作品相关的文化知识对解读作品大有裨益。 论文关键词:文学作品;阅读;文化意识 论文摘要: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文学作品中体现着写作文化。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培养文化意识,敏锐地发现文学作品中负载的文化意义、文化价值,实现文学作品的价值阅读。

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们把阅读分为品质阅读和价值阅读。品质阅读是指阅读首先关注的是作品中语言的各种要素,进而关注作品人物、事件、情节、主题,是一种仅停留在语言和审美范围内的阅读。价值阅读则是要发现文学作品中所负载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内涵的阅读。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既深深根植在社会文化的土壤中,又展现着作家对人的生存状况、生命意义的人文关怀。把握蕴涵在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无疑对深度解读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学阅读现状 1.阅读习惯的随意性、无序性。现代生活的高效快节奏发展和网络文化、传媒技术的日趋普及,阅读已经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阅读文学作品自然也不是学生热衷于了解社会、认识人生的重要途径。多数学生的阅读是无目的、无规律的,碰到什么读什么,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阅读文学作品没有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2.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娱乐性。青年学生活跃、好动的心境使他们很难静心研读大部头的文学经典名着,而是多选择一些短小精悍,趣味性、娱乐性强的武侠、言情读物,这些通俗的大众化作品读来轻松浅显,但是少了经典名着的厚度,不利于学生思想深度的形成。 3.阅读解析的表面性、肤浅性。大多数学生阅读时关注的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出的作品情节、人物经历这样一些表象的东西,而对深藏其中的作家创作心态、社会文化背景这样一些深层次的、隐性的因素不作探究,影响了对作品的理解深度。 二、文学作品价值阅读的重要性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获得的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综合体,是以物质构成体为载体的精神和意识的总和。价值阅读就是发现文化内涵的过程。每一部文学作品透过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所展现的都是一个时代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把握这些要素也就是把握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状态,把握了作家的写作文化精神。挖掘出阅读中的文化内涵,一方面有助于拓展知识素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另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解析,提高分析鉴赏能力。同时通过文学名家、文学作品的解读,也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条面对挫折、认识社会、感悟人生的途径,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内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从而促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学生健康个性与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文学阅读中培养的文化意识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在文学阅读中应注意培养下列几种意识: 1.文化的挖掘意识。文学反映的是人学、是社会学,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厚的人类社会文化知识。读周作人那些以“平和冲淡’夕见称于世的美文,我们读到的不仅是恬淡从容、庄谐并出的风格,更重要地是了解了今人古籍、宇宙昆虫乃至故乡野菜、北京茶食的文化知识;读巴尔扎克的作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高老头悲苦的命运,而是体察到了当时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文化心态。文化的挖掘意识就是对文学作品中写作主体在特定时代的心灵状态、生命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感悟。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认为:“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时不仅要读作品,还要读与作品相关的资料:作家传记、创作手迹,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风尚,这些与作品相关的文化知识对解读作品大有裨益。 英国学者阿诺德说,“文化对美与智的融合有着强烈的爱好,它更促进二者的普遍流行。”在阅读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对作品中文化信息的感知、感悟,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使学生在“智”与“美”的融合中培养文化意识。 2.文化的反思意识。反思是一种再思考。学生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阅读理解、阅读感受以及阅读判断进行分析思考的一种心理需求和习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中反映的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意义、人与人交往沟通情况以及人所憧憬的理想必然与作家不同的文化取向和文化理想有关。不论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作品,它作为文字符号总是负载着文化意义,这些文化意义深人到文学作品的深层,成为一种“底色”,学生通过艺术文本内部反观作品文化思想、文化意义,就是寻求这个“底色”的过程。有些文学作品本身就包含了浓郁的文化反思意识:鲁迅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中深人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老舍则通过北京市民社会这个独特的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体现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但多数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是需要读者经过反思才能体悟到的。读者需要透过人物事件、故事情节本身去体察、探究它们存在的原由,透过故事表象去思考深含其中的创作动机、创作旨向以及支撑作品存在的文化根基、文化底蕴。反思意识是使作品解读走向深入的一条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有效方法。 3.文化的对比意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文化对比意识就是指把两部作品或一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的思维方法。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两篇(部)以上的文章、作品放在一起研读,逐步提取内容要点,归纳表达特色,比较分析其共同性和特殊性。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培养文化对比意识,教师要善于选择好被比较的对象,确定好比较点,这是整个比较思维开始的前提和基础。这个比较点可以是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是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也可以是同一题材不同国度作家的作品及表现方式。培养文化对比意识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借助于比较思维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目前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不是文化的全球一体化,世界各文化共同体在“不同而并立”的整合价值观前提下正处于“多元共融”状态。培养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度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对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培养文化意识就是促使学生全面认知社会的有效途径。阅读的内容千变万化、无法穷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才是我们教师最重要的任务。美国学者门肯说:“文化本身既不是教育也不是立法,它是一种氛围和传承。”文学阅读就是要创设一种文化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关注文化的意识,对文化的挖掘、反思和对比的意识,在对作品的研究中发展开拓思路、求同立异、积极思辨的能力,发挥好文学作品对社会生活的改造功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仙人掌300字作文 春天的公园600字作文 享受生命中的温暖作文 我不怕因为半命题作文 身边熟悉的人的作文 糖果节作文600字 童年作文题目 关于坚持理想的作文 我的精神小屋作文 一个夏天的早晨作文 立意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600字 垒高自己作文800字 我的老师三百字作文 初中暑假作文600字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作文 禁毒安全作文 今天我很高兴作文 这也是一道风景作文 小白兔作文五年级 什么情结作文600字 关于惊喜的作文 关于诚信的高考满分作文 我与朋友再见时作文 长隆野生动物园游记作文 立春作文 20年后再相会作文 做与不做作文 作文华为 我的表弟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