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齐兰贵:依托生态做文章是乡村振兴得必经之路

2020-11-26 17:45:01
相关推荐

—分享—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理念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绘就了未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广大村民根本福祉,关乎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作为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农业文明古国,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如果乡村无法振兴,我们将永远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由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研究制定了《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指引(2017-2020年)》,从2017年起集中力量推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仅2017年,中央财政就安排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05亿元,在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23个省份建设61个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项目。项目主要通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一定区域内利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副资源综合开发、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等方面的建设,促进项目区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国家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到2022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将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建设新时代美丽农村,推动生态的振兴是焕发乡村新活力的重要支撑点,依托生态做文章是乡村振兴得必经之路。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成十九大赋予农村重大任务的关键一环。山清水秀,环境宜居,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的底线,只有环境优美,美丽乡村才有不竭的动力,只有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满眼的绿色植物、清新的空气、碧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河水、河里可以游泳、溪里可以捉鱼、池塘可以洗菜……这种世外桃源般的乡村,曾是几代人记忆中最温暖的回忆,也是现代人的期盼。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国人民一直以来对乡村都有一股浓烈的情感,就算在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份情感也没有丝毫减弱。然而,有的地方因为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超标排污、垃圾围村,甚至“污染下乡”,把农村视为城市污染的“接收站”,乡村成了生态“洼地”。如今农村大多数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或者之间搬出农村,昔日热闹的农村已经沦落为“鬼村”,似乎快要被这个时代所忘记。一些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是绝大多数村民属于分散居住状态,缺乏集中统一规划,宅基地占地面积分散、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二是农村垃圾随意堆放,没有配套的处理处置办法。三是农村房屋建筑普遍缺乏整体规划和可参照建筑质量标准,往往由农民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修建,抗震设防等级达不到要求。四是村级道路质量参差不齐,管养维护滞后,道路损坏现象十分严重,村民出行安全令人担忧,村庄环境脏乱差,成为影响农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大因素。这些现象的长期存在,严重地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绊脚石。因此,实施生态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广大农民福祉,刻不容缓。只有以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好乡村生态文明工作,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营造生态宜居的良好环境,持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农村,才能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长久依托,必须尊重自然、和谐共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前提,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乡村不应只有蓝天白云清新空气,更应该是一幅未经修饰的自然山水画卷,依托生态做文章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这在国外不乏成功的案例,这些多样性的经验为我们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

比如日本爱东町地区和菱镇的循环农业。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有效促进了资源在农业经济系统中的高效再生,减少了外部资源投入和农业废弃物排放,实现了资源合理循环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符合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菱镇是发展循环农业较早且较成功的地区,是将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发展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农业模式。1988年该镇通过了《发展自然农业条例》,规定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和其他非有机肥料,生产的农产品需是无化肥、无农药添加残留、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此后,菱镇将小规模下水道污泥、家禽粪便以及企业的有机废物作为原料投入到发酵设备,产生的甲烷气体用于发电,剩余的半固体废渣进行固液分离,固态成分用于堆肥和干燥,液态成分处理后再次利用或者排放(排放时已基本对环境无害),实现了废物的高度资源化和无害化。此外,菱镇对厨房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和处理,制成有机肥。

德国的“绿色能源”农业充分尊重了生态自然的规律。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发现可从一些农产品中提取矿物能源和化工原料替代品,实现农产品的循环再利用,这些生物质能源和原料是绿色无污染的,德国联邦政府开始重视发展此类经济作物。德国科学家对甜菜、马铃薯、油菜、玉米等进行定向选育,从中制取乙醇、甲烷,成功地研制出绿色能源;从菊芋植物中制取酒精;从羽豆中提取生物碱。油菜籽是德国目前最重要的能源作物,不仅可用作化工原料,还可提炼植物柴油,代替矿物柴油用作动力燃料。

以色列节水农业堪称生态发展的典范。为了保持区域水环境和生态的持续稳定,以色列的循环农业突出体现为完善的节水农业体系。喷灌、滴灌、微喷灌和微滴灌等技术在以色列普遍使用,80%以上的农田灌溉应用滴灌,10%为微喷,5%为移动喷灌,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沟渠漫灌方式。滴灌技术比传统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和节省肥料30%以上,而且有利于循环利用废污水。

英国的“永久农业”也颇具生态特色。“永久农业”是循环经济中废物资源化的一种重要形式,特点是在节约资源和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元素的有效配置达到有利关系的最大化。种植者们循环利用各种资源,节省能源,如用香烟头来收集雨水、变粪便为有机肥料、实行秸秆还田。“永久农业”寻求尽可能节约使用土地的资源,强调使用多年生植物;鼓励使用自我调节系统。耕种土地时,通过多种类种植和绿色护盖等技术来保养土地,监控当地环境,构建绿色发展规划。“永久农业”不使用人造化肥和杀虫剂,通过种植多样性的植物以及促使食肉动物进入生态系统来阻止害虫, 例如,豆类植物苜蓿,能够释放氮气,可使害虫迷失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绝不能以牺牲原有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求发展,求创新。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体的生态文明。如何发展生态宜居?如何实现乡风文明?如何让一个个村镇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这些问题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态系统如何发展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因此,必须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一方面要大幅降低农业资源特别是水、土地等基础资源的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特别是加强对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等的综合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转变,而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是一条惠及子孙后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康庄大道。依托生态做文章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一些地方已经做出了较为成功的探索。

通过绿狐尾藻进行水生态治理

一路上,茶树、香樟、银杏,满眼葱葱;空气中,茶香、花香、稻香,处处飘香;耳畔,蛙声、虎啸声,声声入耳……一派绿意葱葱、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绿狐尾藻生态治污技术”推广应用以及生态循环农业及资源化利用的示范村,近年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全村森林覆盖率90%以上,绿色成为这里的生产特色、生态底色、生活本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江门鹤山全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引关注,引进养殖业污水无动力生态处理系统,采用在养殖生猪的废水中栽培绿狐尾藻的办法,在净化水质的同时促进绿狐尾藻生长,净化后的水体可以饲养鸭子、青蛙及各种虾类和鱼类。据了解,江门是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以下简称“世行项目”)的重点实施区之一,生物农药、测土配方施肥、专业化统防统治、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得到有效推广。这其中,环境友好型种植业和牲畜废弃物治理两个子项目的实施,在减少种养业水体污染排放,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经验。

近几年,湖南祁阳县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及资源化利用”行动,围绕“三化”“三治”进行,即“标准化生产、法制化监管、品牌化创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白色垃圾治理、秸秆露天燃烧治理”。目前,全县畜禽粪污利用率达80%,白色垃圾回收率、再利用率分别达96.5%和35%,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丰收”,有效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随着农业、农村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成为了乡村建设的重要部分。“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宜居”是一致的。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是农民的梦想,也是每个国人的梦想,更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一个美丽宜居的乡村,真正把乡村建设成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是生态文明大系统中的坚强屏障。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生态保护意识。只有让农民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让农民真心行动起来保护共同赖以生存的家园。要充分利用好广播、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多措并举,实现全民参与,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让生态保护思想深入人心。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发动农民、依靠农民,提升农民参与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广大农民在乡村生态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二是要倡导绿色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过度消耗,土地、水源、大气严重污染,带来的后果也显而易见,自然灾害频发,北方的雾霾,南方的洪灾等等。因此,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离不开绿色发展,要严守生态红线,加大农村生态保护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加强污水、废气、固废等常规污染问题综合治理。要突出农村化肥农药污染专项治理和土壤污染综合整治,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绝对安全,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三是要加强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建立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要完善村规民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制度、有队伍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努力推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四是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保护农耕文明历史和乡情乡韵,留住绿水青山,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让农业特起来、农村兴起来、农民富起来、生态美起来、文化活起来,使百里山川千顷沃野成为农民群众的美好家园。

党中央把“乡村振兴”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是实现满足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是为民族的永续发展为铺路,全国上下到处可见如火如荼地开展“美丽乡村”的振兴建设,“乡村振兴”建设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生态文明观改造传统农业,以生态文化提升乡村文明,以生态文明统领乡村振兴,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才能让成千上万的新时代既有内涵又有颜值的美丽乡村在神州大地不断涌现。

(作者系中科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湖南省县域经济专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再也没有作文600字 我最喜爱的美食作文 以感谢为主题的作文 打扫卫生作文100字 打阴部的作文 快乐六一300字作文 我的一天作文700字 家乡过年习俗作文 感恩母亲优秀作文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 你是我最欣赏的人作文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 难忘的小学时光作文 国庆节的作文350字 乐在其中作文800字 插屁眼作文 乡村生活作文300字 走过那一个拐角作文 遇见作文600字记叙文 介绍自己的家庭英语作文 关于春的作文600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文 作文难忘的除夕夜 征文是作文吗 民族团结作文600字 作文大全50字左右 生命在于运动作文 我是家务小能手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初中 发病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