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枝一叶总关情——大观园中的植物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2020-11-26 19:10:01
相关推荐

大观园中的植物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作者:子凡shine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大观园是贾宝玉和女孩子们生活起居的世外仙源;是无数读者心目中的人间仙境,一处处亭台楼阁无不匠心独运,就连花草树木也钟灵毓秀。每一处轩馆的植物,在伟大的文学巨匠的笔下,仿佛被赋予了灵动的色彩,和它的主人心有灵犀:或以咏志,或以抒情,或者昭示人物的命运结局,蕴含故事发展的脉络,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翻开厚重的书页,品度一行行精致的文字,梨花带雨,桐槛秋风,曲径滴翠,芳华染脂,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在眼前展开,一个个娉娉婷婷的女子从书上走进了心里,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去哭去笑,去感受那缠绵不尽的意味。

潇湘馆的梨花——林黛玉的爱情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提起潇湘馆,林黛玉那袅袅娜娜的身影仿佛从千百杆幽幽翠竹之间款款走来。竹子成了林妹妹高洁坚贞的形象写照,但是极少有人注意到潇湘馆的后院种植着大株的梨花。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贾政率领众人来到潇湘馆,“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看到这“大株梨花”,就想起了贾宝玉在冯紫英的家宴上行的酒令:“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宝玉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

“雨打梨花深闭门”在多首古诗词中都有应用,表现的是春愁闺怨的古老主题。比如秦观的《鹧鸪天》和唐寅的《一剪梅》。

鹧鸪天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这首词的上半阙写思妇凌晨在梦中被莺声唤醒,远忆征人,泪流不止。下半阙,融情入景,刚刚把灯油熬干了,又听着一叶叶、一声声雨打梨花的凄楚哀音,就这样睁着眼睛捱到天明。委婉地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之意。

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的这首词抒发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年年雨打梨花,岁岁泪痕难拭,上下阙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被相思折磨的痴心女子形象生动地现于笔端。

贾宝玉的一支《红豆曲》已经唱得人肝肠寸断,一句“雨打梨花深闭门”又出自宝玉之口,此时此刻表达的正是贾宝玉对于林黛玉的无尽相思之情。正因为林黛玉芳魂早逝,贾宝玉才会有如此之深,无法弥补的相思之恸。

梨与“离”同音,表示分离的意思。在我国自古就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恋人,亲人,朋友之间不能分吃一只梨,因为那样会预示着分离。梨花在古典诗词中也是多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的。例如韩愈的《闻梨花发赠刘师命》,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杜牧的《初冬夜饮》,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无名氏的《杂诗》,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洁白的梨花盛开在潇湘馆的每一个春天,让我们想起它的主人纯真可爱的林妹妹,想起她和宝哥哥纯洁真挚的爱情,也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那个我们不愿意提及的字眼—分离。潇湘馆的“大株梨花”正呼应了贾宝玉的这句“雨打梨花深闭门”,从另一个角度预示着林妹妹的芳魂早逝以及宝黛爱情的夭折。

谢家幽梦长——薛宝钗的理想与现实

“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蘅芜苑的主人薛宝钗号称“蘅芜君”。大观园的女孩子们都以花作喻,独独将薛宝钗置身于“非花香可比”的异草仙藤之中。薛姨妈说,“宝丫头古怪着呢,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的”,她的院里“一株花木也无”。我想这一层层的铺垫,不仅仅在昭示薛宝钗独特的性格特征,也预示着她今后的孤寂命运。奇草仙藤,香气馥郁,却与蜂蝶无缘。据当今红学界普遍认可的探轶结果,贾宝玉是与薛宝钗婚后悬崖撒手的,薛宝钗守寡终生。

关于蘅芜苑的植物描写还有两次。第一次描写在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秋风之中,群芳凋零,只有蘅芜苑的异草仙藤“愈冷愈苍翠”,这正说明了草不同于花的柔韧与坚强。

第二次描写在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抄检大观园之后,宝钗搬出,贾宝玉来到蘅芜苑,“因看着那院中的香藤异蔓,仍是翠翠青青……又俯身看那埭下之水,仍是溶溶脉脉的流将过去。”“仍然翠翠青青”,这让我们想到了它的主人,薛宝钗宠辱不惊,坦然超然的生活态度。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这是贾宝玉为蘅芜苑的题诗。前三联是对蘅芜苑景物的描写,“冷翠滴回廊”又一次点明了宝钗婚后凄然孤独的生活。最后一句“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用典来自谢灵运梦中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故事,钟蝾《诗品》引《谢氏家录》说:“康乐(谢灵运袭爵康乐公)每对惠连(谢惠连,灵运之从弟),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谢灵运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爵位继承人,作为南朝门第最为华贵的士族家庭子弟,在政治上抱有很大的雄心。宋武帝刘裕去世后,诸子年幼,形势不稳,他深深地被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遭受到了沉重的政治打击。在永初三年被逐出京都,迁为偏僻的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太守。正是在这种郁闷的心情之下写出了著名的《登池上楼》,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失意的情怀。 贾宝玉在这里引用了谢灵运的典故“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我想不仅仅是指谢灵运从梦中得到佳句的才思,着眼点则在于谢家的仕途之梦。而薛宝钗,贾宝玉正是处于钟鸣鼎食的贾氏家族的末世,承载着一个家族复兴的梦想和希望,薛宝钗也曾经有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志向,但是现实是贾宝玉出家了,在呼喇喇大厦已倾的尘埃中,在白茫茫雪地冰天的境遇下,薛宝钗艰难孤独的生存着,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长的没有光亮的梦境。

红香绿玉——贾宝玉的“情僧”之悟

“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在怡红院里重点描述了这株西府海棠。众人赞道:“好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那里有这样妙的。”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宝玉道:“大约骚人咏士,以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

赢得大家如此盛赞的海棠象征着谁呢?

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史湘云掣了一根花签,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另一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

这句诗来自苏轼的《海棠》,全诗为: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香雾空蒙”描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状态。“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只恐夜深花睡去”,笔锋一转,将诗人赏花、怜花、为花痴绝的心态刻画的入木三分。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升华到极点。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史湘云是大观园里最可爱的女孩之一,但她命运多舛,父母早亡,“厮配得才貌仙郎”却最终“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孤单寂寞的度过余生。仿佛那盛开的海棠无人欣赏,只有面对茫茫黑夜。在大观园短暂的快乐生活中,孤苦伶仃的史湘云感受到的最多关爱来自于她的“二哥哥”,贾宝玉目睹史湘云孤单凄惨的境遇,又怎能不萌发出“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痴情痴愿?

怡红院蕉棠两植。海棠指代“史湘云”,那么芭蕉呢?前文写到林黛玉的后院大株梨花兼着芭蕉,而贾宝玉的怡红院一边也种着数本芭蕉。贾宝玉,林黛玉名字都有一个玉字,这是不是表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怡红院的芭蕉代表了林黛玉之“玉”,潇湘馆的芭蕉则代表着贾宝玉之“玉”。怡红院的匾额原是“红香绿玉”,“香”与“湘”同音,“红香”指海棠,可以看做以史湘云为代表的亲情;“绿玉”指芭蕉,指代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贾宝玉题诗“绿玉春犹卷,红妆照未眠”,一蕉一棠,元妃给改成了“怡红快绿”,宝玉也在元妃权威与亲情的威慑之下将诗句改成了“绿蜡春犹卷”,可是怡红院主人贾宝玉一边面对的是爱情的无奈凋零,另一面感受到的是最亲近的人的凄苦命运,又如何可以“怡红”?又如何能够“快绿”?

他亲身经历了黛玉魂归离恨的切心之痛,亲眼目睹了史湘云的婚姻悲剧,更加体验到了人力无法扭转的人生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有“只恐夜深花睡去”的心痛,却没有“烧高烛照红妆”的力量。怡红院的蕉棠喻示着贾宝玉的爱情和亲情,一生重情、勘情,为情所困,最终以情悟道,化身情僧。

千里东风一梦遥——贾探春的悲情人生

探春在起诗社时说,“我最喜欢蕉,就称‘蕉下客’罢”,可是秋爽斋里并没有关于芭蕉的明确描写,这似乎有点奇怪。倒是在贾母两宴大观园时似乎无意的一句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贾母因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看了一回,说道:‘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细些’”,让我们意识到用以象征探春命运的不是芭蕉,正是这还“细些”的梧桐。

《诗经.大雅》有一首诗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蓁蓁萋萋,雍雍喈喈。讲的是梧桐生长的茂盛,引得凤凰啼鸣。宋代邹博的《见闻录》说:“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里,有这样的描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所以现在人们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贾探春就被小厮们戏称为“老鸹窝里飞出的金凤凰”;脂粉队里的英雄王熙凤眼睛里有谁?独独对贾探春高看一眼;“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贾探春无疑是贾氏群芳中最耀眼的一只金凤凰。

贾府元宵节制灯迷,探春的诗谜是个风筝,“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庚辰双行夹批曰:此探春远适之谶也。

在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有一段关于探春放风筝的描写,恰恰是只凤凰风筝。“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 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

凤凰是传说中高贵圣洁,象征祥瑞的神鸟,也就与帝王之家有了不解之缘。俗话说,百鸟朝凤,龙凤呈祥。凤凰常常用来比作皇宫的后妃。

阅读这段关于凤凰风筝的描写,结合探春远嫁的谶语,我们推断探春是做了异域番邦的王妃。秋爽斋里只有“细些的梧桐”,无法也无力挽留“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贾探春,批者也只有感叹“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可是那路远山高的海疆之外可有让凤凰安栖的梧桐?

大江之上,千里东风,贾探春的身影如同那只绚烂斑斓的凤凰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向了遥远的未知……

一汀烟雨杏花寒——李纨的命运写照

稻香村,顾名思义,稻花香里说丰年,连贾政都被唤醒了归农之意。对问题总有独特理解的贾宝玉却问到,“天然”何意?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上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这几百株喷火蒸霞一般的杏花却紧与农田菜畦为伍。我们看到的李纨静如止水,循规蹈矩,贤德有加。但她的内心真的如此波澜不惊吗?

在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叫着贾珠名字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听见王夫人提到贾珠,李纨再也控制不住,痛哭失声,这是她对自己青春丧偶的命运唯一一次的发泄;还有在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李纨和姊妹们聊天,无限感慨道:“‘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说着滴下泪来。”这是她对自己孤独现状的不甘心。春色满园关不住,李纨却要硬生生的把自己置身于纷纷扰扰的红尘之外,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和不甘,一岁岁一年年,风蚀了容颜,苦熬过青春。

花红易逝,红颜易老,杏花也被称为美人迟暮之花。戴叔伦的《苏溪亭》就是反映这种题材的典范之作。“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天然’者, 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竹篱茅舍自甘心”,唯知奉亲养子的李纨真的甘心吗?当时的礼教制度正在以最不合理的方式规范出最贤明淑德的节妇,就如同稻香村的一派天然风光不过是人力穿凿而成。几百株怒放的杏花在稻香村里却显得那样鲜艳,那样招摇,是不是反映了李纨内心深处或许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痛苦和不甘?是作者在质疑,在呐喊,何为天然?

《红楼梦》中设置的谶纬结构纵横交错。从第五回的判词判曲到主要人物的诗词歌赋,甚至他们的衣着,室内的陈设,还有这一花一木之间,都无不紧紧围绕着人物的性格命运展开。潇湘馆的梨花,蘅芜苑的异草,怡红院的蕉棠,秋爽斋的梧桐,稻香村的杏花,聊聊几笔的描写却与它们的主人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人惊叹于作者无比精密而奇谲瑰丽的构思。风光无限的大观园,风华正茂的儿女们,都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唯有这细腻深刻的笔触时时感染着我们,吸引着我们,去领略那一个个文字背后层层叠叠的味道,去回味那花香树影之间似乎无意之间留下的永恒的凄美意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介绍乐山大佛作文 青岛旅行作文 我喜欢狗的作文 自己选择的路作文 新时代的英雄作文 做卫生的作文 教师资格考试作文范文 小学同学作文600字 美丽的风景作文300字 高中英语作文邀请信范文 在奋斗中享受快乐作文 我的家乡50字作文 有一种幸福作文 生活教会我什么作文 我的班主任作文四百字 遥望星空作文800字 50年后的人类作文 英雄的作文素材 努力800字作文 六一儿童节的表演作文 我是一棵小草作文 走进大自然作文 春节作文300字三年级 美就在身边600字作文 描写孙悟空的作文 在欢笑中成长作文 外婆的作文800字 描写雾凇的作文 二十年后的我作文200字 红石公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