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义乌文化名人/他堪称盛世奇才 但性格高冷 与人寡合……

2020-11-26 20:30:01
相关推荐

陈炳,字德先(古志作字德光),登乾道二年(1166)进士,史称“才气卓荦,态度严冷,与人寡合;好古文,务为奇语”。陈炳曾任太平(今安徽)县主簿,后到潜山学道,修身养性。陈亮说他是“举一世不足以当其意,而人亦不愿从之游;然其文清新劲丽,要不可少”。著有《易解》5卷、《进卷》5卷、《岩堂杂稿》20卷。

相传陈炳的世祖讳螽,字宜诜,世居福州,迁至天台。宋嘉祐初年,其弟斯任大冶丞,被人诬陷,坐罪株连而逃难迁居到义乌石门山(即黄山),后分支凤山、象山、京山三大派系。陈炳祖辈先迁屋基,后转后宅全备村。传说陈炳之坟葬全备坟头山。陈炳之名又传至葛仙村、陈俊村、西陈村等族谱,皆引陈炳为世祖。

陈炳作为义乌历史名人,众家陈氏宗谱上记有其名,只惜缺史实和原始记录。相比之下,屋基村陈氏宗谱略详于其他族谱,其间收“柄书”文章3篇,谓《重修学宫记》、《石门山记》、《望凤山辞》。本文所记取自屋基陈氏家谱为蓝本。

陈炳排行第二,有兄爆,有弟爟、辉。其父讳鼒,字孟坚,号坦翁,曾出仕浙江西路漕元。

乾道二年(1166),陈炳进士及第后,曾任太平县主簿。太平县即今安徽省当涂县,宋时并辖繁昌、无芜等周边地区,水陆交通便捷,经济比较繁荣,是重要的郡邑。宋时的主簿,位尊同县丞,为县令的左右手;分管典章文书、内政要务,权重任重,公务繁冗。陈炳初仕上任,少言寡语,态度严冷,众官吏莫敢深交。日久,县令见他秉性刚直,谋而有断,并且一言一行很有分寸,为人刚明自守,办事自信不苟,表现出非凡才气。县令就把内政的诸多事务都交给陈炳去办,非常取信于他。不仅如此,同僚有私事或难办之事也来请教于他。陈炳要么直言回绝,要么托公务回避,给人以冷峻的感觉。但陈炳一旦答应下来,必会一言九鼎,又重实效,速办速决,顿释疑难,同僚盛赞他才气卓越,才情干云,堪称盛世奇才。

相传陈炳襟怀恬淡,为人俭朴,处事慎独,说话不轻浮,干事不虚伪,具有朴素的美德,陈氏德风深受其影响。纵览义乌凤凰山、象山、京山的《陈氏宗谱》,陈氏德风独标青史灿烂,并造就陈氏苗裔“敢说敢为、德兴坚定”的淳朴之风。其渊源皆始于陈炳慎独和恬淡的为人处世作风的演绎。

总之,陈炳名芳众家谱,才情干云,世世代代为其后裔所景仰和崇尚。

陈炳是一位博学、多才、有豪气的文人,他的一生中朋友众多,其中与喻良能的交情特别深厚。

据全备村长辈述说,陈炳年轻时经常走访香山喻良能,尊其为兄,情如手足,和他结为文坛诤友。他特别喜欢阅读喻良能的诗文,有时因为撰文会友,在香山一住就是数天,乃至十天半月。

陈炳对喻良能的诗评甚高,他认为良能的诗“质而不俚,华而不靡,愤而不激,怨而不怼”,以精深致胜,以情动人。他感叹良能的文章“读之愈久而意若新”,使他很受启发,于是陈炳发奋进取,争取自己作文也能独辟蹊径,锐意以奇取胜。鉴此,他特别好钻研古文,在攻读诗经六艺、辞赋之时,凡有奇语警句或奇闻异志,均一一收录,或评或议,或针或砭,直言不讳,直抒胸臆。其间尤是对喻良能的《忠义传》,感叹不已。

陈炳以为“人生之贵”,当在“忠节”二字能“著金刻石”。他说,人世间唯有“忠节之臣”,才能“系天下国家之所安危,事之所以成败”;只有“忠义之辈”,才可以“青史裨名”。其后,陈炳将其随评随议的读后感编撰成《岩堂杂稿》20卷,可惜今已失传。

宋代钱溪先生曾说:“侯之风,励于县人士者,当如岩堂之介。”足见《岩堂杂稿》的文风“至真至直、直言不讳”,有类于当今的杂文风范。陈炳后来弃官赴潜山中学道,据说曾专心致力于易学易经的研究,著《易解》、《进卷》各5卷。

印证陈氏家谱收录了陈炳三《记》,文气蔚为清新典丽,见解独有天地。如《重修学宫记》真人直言,快语剖心,且层次井然。

首先,直陈办学的社会意义。陈炳说:“萃一邑之秀,俎豆其躬,诗书其心,达足以济登一世,穷亦不失雍容、礼乐以儒其家。”即是说衡量一个地方的风俗和文明美德,人的素质、贫富之别都集中体现在社会教化的发展上,地方的优势在于办学培育人才的优势。

接着,从义乌人杰地灵、华川钟灵毓秀的人文意义上指出绣川办学的良好条件。陈炳认为华川的地理环境是个“聚宝盆地”,他说:“绣川婺之著邑,山环矗而邃,泉疏而清,平湖十里,涵碧澄酥,漾泳于连瞢(meng,古代湖泽名,今专指洞庭湖)之中,既水土得以造化特粹异。”

再次,致力赞誉义乌太守吴公的敬业美德和办学的社会宗旨:在于宣扬乌伤的“邑孝颜氏”,示义乌“以忠孝以为出处之乾”,颂扬华川的“阙里学者既德”。

最后,陈炳卒章显志,勉励后人努力传承古今美德。他说:“吾闻箪瓢不堪回及,庶几曳屐而歌,参传一贯,苦学之效必然悉矣。吾告子,颐(借鉴)古人之心,规古人之迹;去子之愦(kui,昏乱)。忮(zhi,怨恨)见多或,唯圣贤是力,子勉哉,斯可酬令君之德。”其间用典箪瓢,曳屐,借古用事,奇而意新。他认为后辈要知古人心、传古人志、承古人制,好学圣贤,尽心社稷,以不负太守吴公办学的初衷。

《石门山记》句首便出奇制胜。文章说:“大凡有雄伟之趣者,不必其声之旧而以为称,苟炳焉有异于吾耳目,则人未之兴,吾弗不以漫视也。”意思是作文切忌人云亦云,当有自己的眼光和独到之处,才能致胜、致远。

陈炳以“绣川之秀,山峰之险,石门之像,古柏之俨,蹊径之幽,山泉之清,泉味之甘,山谷之状”等曲笔细细描绘,留下石门山的一幅又一幅美景,把爱国、爱家山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陈炳的《望凤山辞》,则全然又是另一番滋味。这是一篇咏物抒怀、托物言志的上乘杰作。文章依辞格仿古,语言清丽、隽永,令人深思,余味难尽。作者感叹的是自然灾难,实际抒怀的是时政弊害,针砭的是当时社会的多灾多难,怜悯的是老百姓受苦受难,流露出爱民为民的满腔深情。这既是陈炳耿介人品的写真,也是其妙笔生花、曲衷直抒的写真文本,值得后世学习和借鉴。文/葛海有 图/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花 作文旅游 350作文 世界作文 春节作文作文 春节.作文 作文 感 作文美丽 美丽 作文 描写作文 作文有哪些 六年级作文作文 自己的作文 喜欢作文 《成长》作文 作文一篇 作文 家乡 《爱》作文 作文朋友 作文小学生 的故事 作文 故事的作文 的人作文 作文的结尾 英语一作文 作文的开头 中考作文作文 的作文400字 的故事的作文 你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