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天价救命药背后的生死挣扎 不认命运开出的这张罚单

2020-11-27 01:25:01
相关推荐

来源: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罗晶

在潮汕话里,“乐乐”的意思是“力力”,乐乐偏偏没有力气。

2017年3月,乐乐出生。8个月后,妈妈发现乐乐匍匐爬行的姿势有点奇怪,同时伴随阵阵让人不安的尖叫,“别的宝宝轻易能完成的动作,乐乐要拼尽全身力气”。

汕头医生怀疑乐乐是脑瘫、是肌营养不良。做了一系列肌电图、核磁共振和并不到位的基因检测后,乐乐最终被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II型。

这时,乐乐已经2岁了。

脊髓性肌萎缩症,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神经肌肉疾病,由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突变引起,典型表现为肌张力低、进行性肌肉无力和运动功能丧失。早些时候,外界误以为它和渐冻人(ALS)是一回事。事实上,渐冻症的全称是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特点是身体逐渐变得运动困难,肌肉无力,就像逐渐被“冻”起来一样,一般30―60岁间发病;相比之下,大部分SMA患者在6个月或2岁前发病,身体逐渐变软。

对外界来说,SMA是一种陌生的罕见病。但在专业人士看来,发病概率并不低。数据显示,SMA在全球人群中的携带率为1/40―1/60,年发病率为5.1―16.6例/100000活产婴儿。这意味着,如果两个基因携带者恰好结婚,生下患儿的概率为1/4。

“仅在我的诊室,每年接诊的SMA患者就有60―70人,基本上每周出诊都能遇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张成介绍,“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按全国人口数计算,内地SMA患者应有3万多人。美儿SMA关爱中心统计,全国目前登记在册的患儿为1600名左右。而根据广东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数据,省内SMA患者的登记量为408例。

SMA主要分为三种:最凶险的I型,患者的预期寿命小于2岁;如果确诊迟、护理不到位,II型的孩子将在幼儿时期死于并发症;即便是护理得当的III型孩子,也会一天天逐渐丧失运动功能。最终,在成年时的某一天,需要切开气管,插上呼吸机,在轮椅上度过余生。

“我给孩子买好了墓地”

8月初,一则“200元一针进口药国内卖70万元”的新闻上了热搜,SMA群体再次刷屏。70万元一针的药物叫诺西那生钠,去年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是目前治疗SMA的特效药之一。

对SMA患者来说,这70万元是用来救命的。

SMA患者的一只脚,始终踏在鬼门关里。今年24岁的资深影评人罗罔极,病龄几乎也是24年。8月20日,他分享了一则亲身经历:

“那是我和家人在新房度过的第一个春节,看到自己儿子真的逆天改了命运,爸妈骄傲难抑。当晚,我妈喝了些酒,晚上便睡得很沉,翻身的时候不小心把被子掀到了我脸上。我奋力想掀开被子,胳膊却毫无力气。没过几分钟,我严重缺氧,开始产生了濒死的幻觉。”

生死关头,罗罔极灵机一动,语音召唤智能音箱:用最大音量,播放周杰伦的《双截棍》。

妈妈被震醒了,罗罔极终于死里逃生。

罗罔极是SMA患者里的幸运儿,大部分SMA型患者没有这么幸运。

SMA I型患者很难打破所谓的“2岁魔咒”:少数I型患者能活到四五岁甚至十几岁,但大部分患儿走得很突然,活不过2岁。

2019年2月确诊后,乐乐随即开始康复治疗。但康复速度无法追上退化速度,肉眼可见的,乐乐的身体功能在退化。一些简单的手部训练动作,刚刚确诊时还能做到,过了几个月,就必须在胸部垫上支撑工具才能做了。

在一个由279人组成的广东SMA交流群中,今年以来,已有5个患儿离世。肇庆的婧婧,2月份网购了呼吸机,但因疫情影响迟迟收不到货,病情突然恶化离开;佛山的玮廷和广州的心仪,4岁生日前突发痰堵;常平的嘉嘉,出生第52天确诊,5个月大时离开;8月底,一岁多的潮州患者小纯因为肺炎,告别了这个世界。

身患SMA的孩子,拥有最多最贵的不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玩具,而是各种治疗仪器。

乐乐目前拥有的是:6000元的二手坐姿椅、3800元的定制矫形鞋、38000元的咳痰机,以及650元的二手血氧仪。

SMA I型的孩子,还要额外增添更加昂贵的呼吸机。更换这些治疗仪器的过程异常凶险,很多孩子在更换仪器时停止了呼吸。

在广东SMA交流群里,这样告别的场景,大家习惯了。身为父母,能做的只有坚持。

晓谊是广东SMA群体中较“有名”的患儿。一方面,她满8岁了,晓谊的父亲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另一方面,晓谊家面对的是不折不扣的“地狱模式”:弟弟出生后不久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妈妈患有肝硬化和肝衰竭。父亲为了照顾一家三口,辞去工作,靠晓谊爷爷奶奶的退休金维持基本的生活。

如今,晓谊就读于广州沙河小学。父亲每天扛着轮椅来回、帮晓谊进行康复训练。晚上,等晓谊睡着了,每隔20―30分钟,父亲都要帮着翻身。这些年来,女儿光进重症监护室的次数都超过10次。父亲不敢睡觉,时刻提防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

过了这个夏天,晓谊就读三年级了。她会写简单的作文,只是握笔的姿势越来越歪。“我已经给她买好了(墓)地。”晓谊爸爸说,“我不会再生了,这辈子就好好抚养他们长大吧。”

概率的游戏

晓谊上小学二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最好的朋友》。晓谊写:“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的弟弟。”得了自闭症的弟弟告诉姐姐:长大后,我就可以照顾你了。

照顾SMA患儿充满惊险和未知,不少家庭主动选择再生一个,这意味着另一场更惊险的赌博。

按概率,普通人群中,每40―50个人里有一个SMA携带者,如果两位携带者结合,每次都有1/4的几率生下SMA患儿。

这个概率不低,但作为罕见病,SMA目前的认知度仍然很低,常规婚检或孕检都未纳入。

70万元天价药刷屏后,不少留言攻击患儿家庭,认为患病是由于没有做产前筛查导致,需要“自己承担责任”。实际上,常规唐氏筛查并不能筛查出SMA等罕见病基因,必须通过特殊的SMA基因普筛。

这纯粹是概率的游戏。

有些家庭彻底赌输了。SMA II型患儿大多在2岁发病,在此之前,孩子的软弱无力会被视为发育迟缓,SMA的平均确诊时间,因此需要几个月甚至数年。潮州的某个家庭,大女儿和二女儿先后出现SMA症状,但迟迟无法确诊,医生并未建议做SMA产前筛查。这家又迎来了弟弟,弟弟在2岁后出现了相同的症状。最终,三个孩子均被确诊为SMA患者。

有些家庭,理智地选择再博一次。晓谊的爸爸在打算要第二个孩子之前,做了一整套详尽的SMA筛查,确认弟弟不是SMA患者后才生下了他。

还有一些家庭选择离婚。夫妻双方只要一方没有携带SMA基因,孩子患病的概率低到不计。生下健康婴儿的目的只有一个:长大后可以照顾患病的老大—如果能活到那天的话。

弟弟或妹妹成了SMA患者唯一的伙伴。因为常年依靠轮椅以及姿势怪异,多数小朋友不敢靠近SMA患者,更遑论建立孩子之间的友谊。

“最让我难受的不是孩子寿命短,而是她被困在轮椅上,被剥夺了最平常的感情。除了亲情,其他感情对她来说,都是奢侈。”8月底,一位患者妈妈流着泪说,“你看我今天拍的视频,一个三岁小孩看着一群孩子手拉手从她面前走过,你觉得她心里在想什么呢?”

用钱买命

70万元一针的诺西那生钠究竟多有用?

张成解释,效果因人而异,“即使是发挥作用,已经不能行走的患者也不能回到能跑、能跳的状态,这个药价值在于支撑患者的生命,改善生存状态,直到更好的药物方式出现”。

治疗SMA,诺西那生钠不是最贵的。2019年5月,瑞士创新药公司诺华制药研制的基因药物Zolgensma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AD)批准上市。Zolgensma同样用于治疗SMA,标价为21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48万元—很多人形象地将其形容为“最昂贵的糖果”。

乍一看,70万元一针的诺西那生钠,要比1448万元的Zolgensma便宜。但Zolgensma为一次性静脉注射的药物,而诺西那生钠则需要每四个月注射一次。即便在中国采取首年买一赠三、后续买一赠一等慈善赠送政策,每一年的治疗花费也还是超过100万元,且治疗将持续终身。

对多数患者家庭来说,这是一笔无法承受的费用。

在学校,乐乐妈妈的另一重身份是乔老师,她的先生则担任重点中学的高三语文老师。虽然康复费用昂贵,但这对夫妻从来没有想过使用筹款工具。他们说,会努力从牙缝中省下孩子康复的费用。

但面对70万元一针的诺西那生钠,他们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求之不得”。

乐乐的妈妈和晓谊的爸爸都认为,当务之急是和其他患者父母一起,推动诺西那生钠进入医保和多方支付体系。

但这一切谈何容易。

2019年,当1400多万元的Zolgensma问世时,外界的反应是愤怒:“穷人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但今年,当70万元一针的诺西那生钠刷屏时,质疑的声音多了起来:“花这么多钱救一个罕见病患者,不是剥夺其他人的生命权吗?”

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生宁方刚在其公众号“烧伤超人阿宝”中写:“我反对将该药纳入医保,除非医保部门能逼迫药企将药价降至每支一两万元的水平。理由很简单:以中国现在的经济水平,这药太贵了。”

宁方刚算了一笔账:即使通过谈判将药物降低到“比澳大利亚还低”,每支50万元,第一年的费用也高达300万元。此后每年150万元。患者头三年的治疗费用,就高达600万元。“在中国,600万元足以挽救上百名危重患者性命,保障数千上万名慢性病患者的正常治疗。”

但大多数医生不同意这种看法。

8月15日的广东省医学会第七次罕见病学学术会议上,有医生呼吁,80%的罕见病为遗传病,病人别无选择:“很多人因为抽烟喝酒、胡吃海喝得了肝癌、肺癌,这些治疗药物能够报销,而80%的罕见病是遗传病,患者是无辜的,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一台再精密的仪器、一个设计再好的软件,也会出现缺陷;人类进化中也会出现错误,罕见病人是替我们承担了进化出错的痛苦。”

但现实是骨感的,可以用钱买来的命,大多数人买不起。

自去年2月诺西那生钠上市以来,张成所在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只进行了一例注射。

张成分享了这个案例:2019年10月,一个1岁5个月的男孩因“发现运动发育落后9月”前来就诊,就诊时能独坐,但不会爬行和翻身。在进行完整的评估流程后,张成团队通过腰椎穿刺直接鞘内注射了诺西那生钠,其中包括4次负荷剂量以及后续四个月一次的维持剂量。

近期随访中,患儿已经可以在水中站立和行走。一张照片显示,孩子正扒着栏杆往外看。“他也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张成说。

呼吁“1+N”多方支付

作为广东地区甚至是全国罕见病领域的带头人,张成在多个场合强调:“患者能用得上的药才是好药。”

针对罕见病,不少专家提出,进入医保目录并非万全之策,应建立“1+N”多方支付机制:“1”指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药物逐步纳入医保体系;“N”则包括:建立国家和省级的罕见病专项救助项目;统筹安排慈善基金进入罕见病支付机制;引导商业保险进入罕见病医疗支付机制;患者自己支付费用等。

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万亿元,连续第28年位居全国榜首,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8年底,广东省基本医保基金累计结余2832.6亿元,占全国基本医保基金结余的12%。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在其撰写的《关于广东省罕见病医疗保障政策的建议》提案中写道,罕见病患病人群少,总体费用支出有限、可控。

张成始终认为,罕见病患者就像家里得了不治之症的亲人,“你会因为亲人要花很多钱医治就放弃他吗?不会。我们也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罕见病患者。药品上市这么久了,目前广东用上药的患者只有个位数,我们这么大的医院也只有一例。很明显,我们做得还不够好”。

希望在前头。

每年冬天来临时,张成都会给在人大读书的佳仪发消息:“北京降温了,记得加衣服。”同时督促她练习吹气球,尽量延缓呼吸功能的退化。

佳仪是坐在轮椅上的SMA II型患者,3年前同时被中山大学和人民大学录取。她想去北京读人大,全家反对。张成对佳仪做了仔细的身体评估,在衡量路途、天气、学校支持等一系列因素后告诉佳仪:支持她北上!

所有人都知道,路途的奔波和北方的寒冷对SMA患者意味着什么。但张成说,他不想给佳仪留下任何遗憾。

如今,在张成的朋友圈,年年都能见到佳仪晒出的大学成绩单,几近完美。

硬币总有两面,SMA患者身体受限,但见识和思想有时反而走得更快更远,谁能无视生命的倔强?

risdiplam成为有望破局的一款药物。今年4月底,罗氏公司的risdiplam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上市许可申请。这是一款需要每日口服的药物,服用效果与鞘内注射诺西那生钠效果相当,或可推动诺西那生钠降价。

每个人都在和时间赛跑。

群里心急如焚的家长们,商量着要不要先筹70万元,把前四针打了,“多活一年说不定就有转机”。也有人商量要不要派个代表去和印度药企谈谈,搞个仿制药出来给孩子先用上。

乐乐妈妈今年刚满30岁,她坚信,在自己老去之前,无论是国家保障体系还是药物治疗,都会迎来转机。

但力力一天天地没了力气。三岁的他学会拿自己开涮:“我不是力力,我是懒懒。”

“有一天乐乐全身都动不了了,我就给他买个霍金戴的那种眼动仪。”乐乐妈说,“至于要不要切开气管活得更久一点,他自己决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赶集的作文 第一次月考之后作文 我的学习生活作文300字 写青春的作文 同学吵架作文 5年级300字作文 赞扬老师的作文 辩论会作文开头 六年级作文好词好句 我为什么喝彩作文400字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普通话口述作文 大学生心理问题英语作文 德的作文 毕业旅行作文 一篇写人记事的作文 作文的英语 我的幸福 作文 初中作文怎么教 我身边的小动物作文 作文题目可以写什么 快速作文法 的暑假作文600字 赞扬父母的作文 夏天的海边作文 点赞中国作文 互相关心作文 关于红色革命的作文 常见作文题目 2006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