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山西永济:生态“立市”做大“沿黄”绿色文章

2020-11-27 01:30:01
相关推荐

“不是海,却比海更美”,这是很多到过伍姓湖的游客对它的评价。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的伍姓湖,是山西最大的淡水湖。清代蒲州知府周景柱曾作赋形容伍姓湖“湖波泮淼不知远,澄作汪汪千顷波”。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游工业企业剧增,大量工业废水排入伍姓湖,古人笔下的“汪汪千顷波”变成了周边村民避而远之的污水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着眼“千秋大计”,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

为了重现伍姓湖昔日如画风光,永济市委、市政府开始了“刮骨疗毒”式的治理,实施了“污水截污枢纽、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生态护坡、自然湿地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在永济市大刀阔斧的整治下,伍姓湖重获新生。

伍姓湖的变迁就像一个缩影,见证了永济市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见证了永济市在打造“绿水青山”,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方面所做的努力。

生态治理再现绿水青山

盛夏时节,沿着平整的巡湖路往下走去,碧波荡漾的伍姓湖在眼前徐徐展现,湖边水草茂盛、满眼翠绿,湖中鱼跃水面、波光粼粼。眼前的旖旎风光让人很难与臭气刺鼻的“污水湖”联系在一起。

说起当年的伍姓湖,永济市森林派出所所长朱晓勇不住地摇头,“上世纪60年代,由于湖周围的大型工业企业大量排放污水废弃物,再加上上游被污染的涑水河水不断穿流渗入湖中,湖水颜色发黑发臭,多年不见鱼虾踪影,连附近的村民都不愿到湖边放牧打草。污染最厉害的时候,离这里1.5公里的市区都能闻到湖水的臭味。”

2018年,在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基础上,永济市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山体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整治上持续发力,修编了《永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新定义了伍姓湖在该市生态工程中的战略意义。启动了伍姓湖生态修复保护治理工程,住建、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共同参与。工程投资7600万余元,建成一条650米长的平坦引道和一条景色迥异达16.7公里长的巡湖路,栽植乔木灌木43种16000余株,花草植被38万余平方米。与此同时,该市拆除破旧违建20处3000余平方米,清除各种垃圾4000余立方米。修建围栏20公里,以保护湿地动植物栖息生长,恢复伍姓湖原本生态。

为了彻底改善境内流域水质,永济市又先后启动了涑水河入黄口水生态修复工程和伍姓湖人工湿地的建设。在不久前投入运行的涑水河人工湿地,记者看到,昔日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涑水河入黄口已被一座座潜流湿地、植物塘替代,碧波荡漾、环境整洁、绿意盎然、鱼鸟翔集,河道自然生态面貌焕然一新。永济市河道站负责人李卓告诉记者,涑水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多年来,由于黄河河床的不断抬高,涑水河在入黄口地段形成了大片漫滩积淤区,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入黄水质造成了极大影响。2018年11月永济市启动了涑水河入黄口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总投资3100万,占地593.4亩,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项目目前已全部完工,对黄河流域水生态修复和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治水的同时,永济市下大力气对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治理,先后制定了《沿线房屋立面改造提升规划》《沿山生态修复规划》《黄河滩涂八大万亩基地提升规划》和《沿线高标准绿化提升规划》,从规划、道路及配套建设、绿化提升、房屋立面改造、环境卫生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中条山生态修复、黄河和鹳雀楼两个生态园区建设十个方面列出了27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与此同时,永济市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围绕循环圈建设目标,对沿线涉及的镇、村、景区以及产业等进行全面规划、绿化、彩化、财化、文化,按照晋南民俗风格对沿线民房、墙体立面、沿街商铺、农业设施用房、山体破损面修复、沿线绿化美化等提升工作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完成沿线村牌、桥涵、立面结构等40处规划设计图。

“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经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如今的永济宛如一幅清新的山水画,街道整洁绿树掩映、农家小院白墙青瓦……

推动“沿黄产业”融合发展

“每年6月—9月是鱼生长的黄金周期,也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这个时段日照足、温度高,鱼的活动量最大,必须加大喂养量,加强水质管理,鱼塘才能大丰收。”在永济市沿黄段蒲州镇杨马村,记者见到年近六旬的村民杨广华时,他正往鱼塘里投放饲料。杨广华承包了40亩鱼塘,是村里最早养鱼的村民,也是该村渔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之一。

杨马村渔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志强介绍,合作社目前有社员51户,养殖面积1100余亩,从业人员100余人,年产成鱼2500余吨,每亩利润可达2万元,年总产值2500余万元,养鱼业已经成为村里的重要支柱产业。今年杨马村被纳入沿黄示范循环圈,这几天正在改造提升鱼塘的看护房、环塘路。“我们准备在渔业养殖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开发休闲旅游项目,利用好黄河水资源,做好杨马村的‘水文章’。”杨志强说。

杨志强所说的沿黄示范循环圈,正是永济市目前着力打造的沿黄“农林文旅康”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循环圈。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永济市,不但有鹳雀楼、普救寺、黄河大铁牛等著名的人文景观,而且紧邻黄河,沿黄耕地及滩涂面积达53万亩,有着丰富的沿黄自然资源。

水峪口古村是永济市文旅融合的最早践行者。走进这个小村落,踩着青石板路,街道两旁的商铺青瓦覆顶简洁朴素,峡谷中汩汩的山泉从古村西边穿过,清新别致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不但可以品尝地方特色小吃、欣赏地方特色文化,而且还可以体验游乐项目、入住农家客栈,过一回地地道道的农民瘾。”古村的负责人韩艳茹告诉记者,古村目前已吸引了山西、陕西、河南等省的民间小吃、民俗工艺、民间演艺入驻,容纳了近110余家各地特色小吃。村民在此打工的有30余人,月收入3000余元,还有十多户开小店的,每户月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节假日期间游客日均吞吐量达5万余人次。

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今年以来,永济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地理优势、文化积淀,以产业为支撑,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立足“黄河沿岸、三晋门户、文明之源、生态富地”的生态建设定位,启动了沿黄融合发展示范循环圈的建设,“圈”出了融合发展的新动能、新天地。永济市市长黄亚平表示,下一步,永济市将持续推动优良生态、美丽城乡全域旅游互促共进,做好“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工商业”融合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循环圈的打造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力求工程在优化空间布局上做“亮”、在旅游品味上做“特”,在产业发展上做“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四六级作文万能模板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600字 外国人写的中文作文 把快乐分享给别人作文 礼赞新中国作文 同学自画像作文 我的烦恼写一篇作文 小学英语作文六年级 我的理想作文500字老师 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作文400字 豆芽长成记作文 碎片化阅读作文 秋天作文600字写景 过年作文结尾 勇气让我走出困境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800字 盼望长大的作文 有关司马迁的作文素材 身边人的作文 赞扬学校的作文 高考二卷作文题目 八公山豆腐作文 家乡的变化作文三百字 描写火车站的作文 庆祝建国70周年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个人作文 我的遗憾作文600字 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作文 mytravelplan作文 美为主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