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怎样更容易读“活”孟子的文章?用矛盾观点探析孟子文章

2020-11-27 09:50:01
相关推荐

《孟子》是亚圣孟子晚年和弟子在一起编纂的书籍,全书三万五千多字。该书的主要风格是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读起来使人感到一气呵成,淋漓痛快。《孟子》是“四书”之一,与《论语》《大学》《中庸》共同成为我国宋代之后文人晋士的必考科目。《孟子》文章很有战斗力,字汉唐以后,中国散文家几乎无不推崇。

孟子

《孟子》如此重要,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研究它。但我初读《孟子》,感觉并不是那么好读。若不是借助译文,还真难读懂它。孟子文章的内容多对针对国家重大政治、军事、社会矛盾问题。我们是否用矛盾的观点去读《孟子》呢?

《孟子》等四书

首先看孟子怎样对待仁政与暴政。孟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政”。他主张统治者应该发挥恻隐之心,推恩爱民,推广自己的恩惠来爱护百姓。以对百姓的同情之心,来行同情百姓的政治。但是,在当时的统治阶级却是实行暴政,对民横征暴敛,国与国之间肆意攻伐。他在《公孙丑上》说:“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

在土地上,孟子主张“制民之产”,即给人民一个“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意思是说,统治者要满足人民的应有产业,必须让人民上足以奉养父母,下足以养活妻子孩子。好年景都能吃饱,凶年景不被饿死。

为了提倡仁政,孟子对当时的暴虐统治进行了相当激烈的揭露和批评。他在《梁惠王上》中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意思是说:“这些统治者厨房里有肥肉,马棚里有肥马,老百姓却吃不饱,面带饥色,田野里有饿死的人。这种局面,无疑是统治者领着野兽吃人。”

他在《离娄上》中说:“争地杀人,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而食人肉,罪不溶于死。”意思是说:“为争一个地方,杀人遍野,为争一个城池,杀一城的人,这种局面,就是统治者率领土地去吃人的肉,仅用死刑对这种罪过是轻的。”

其次,民本位与官本位。孟子思想中,反映了较强的民本主义思想。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他在《尽心下》中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意思是说:“取得百姓的信任,才能享有天下。取得天子的信任,不过做个诸侯。”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子已经认识到“以民为本”的思想,仅有追求官本位,没有民众的信任,享有天下是不可能的。

第三,恭顺与藐视。在对待残暴的君王态度上,孟子主张藐视他们,不把他们看得了不起。他说:“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意思是说:“以顺为正道的人,是小老婆的行为。”只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之大丈夫。”意思是说:“富贵之时不能放肆,贫贱之时志向不能改变,在权势威逼之下不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孟子名言

在《离娄下》中,他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意思是说:“国君视我情同手足,那我就视你国君为腹心知己;你国君视我如犬马,那我就视你为一般国人;国君你如视我为草芥,那我就视你国君如贼寇仇敌。”从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孟子没有无原则的恭顺,而是浑身充满着刚正不阿的性格气度。

第四,社会分工与反社会分工。孟子在《滕文公下》中说:“予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在社会分工问题上,农学派反对社会分工,孟子坚持社会分工的正确主张。《滕文公上》中写道农学派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从事衣食的劳动,反对社会分工。孟子与农学派领袖许行的弟子陈相相遇,展开了一场辩论。孟子问陈相:“你的老师许行是否一定要种了谷物粮食后才吃饭呢?”陈相回答说:“是的。”“许行是否一定要亲自织布而后穿衣呢?”回答:“不是,他穿的是粗麻布编的衣服。”“许行戴帽子吗?”答:“戴的。”问“戴什么样的帽子?”答:“他戴没有染过色的,生丝做的帽子。”

问:“做帽子的绢是他自己织的吗?”答:“不是,是用粮食换来的。”问:“为什么他不自己织?”答:“因为纺织耽误耕种。”问:“许行是否用铁锅做饭,用陶器做农具?”答:“是这样的。”问:“这些东西(铁锅、陶农具)是他自己做的吗?”答:“不是,是用粮食交换来的。”从以上辩论,可以看出孟子善设技巧,极善辩论。他在辩论中让对方自然导出“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即,在各种工匠之事,本来就不是既能种地又能同时兼干的,只能靠社会分工。孟子围绕农学派的反社会分工问题,让对方的观点陷入自相矛盾,表现出了高超的辩论才能。

第五、公正与偏私。《孟子》中的故事,均不是随意编写的,每个故事都有作者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梁惠王下》中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极为精彩。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洽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洽,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与齐宣王对话

这段话是说:孟子对齐宣王说:“如果你的臣子中,有一个人把自己的妻子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等他返回时看到妻子孩子在挨饿受冻,他应该如何对待这个朋友呢?”齐宣王回答说:“与这个人绝交。”孟子又说:“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属员,那又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撤他的职。”孟子又问:“国家得不到治理,那该怎么办呢?”齐宣王扭过头来看左右的人,谈别的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齐宣王偏私的性格。他所谓的明辨是非,公正无私都是假的。也就是说,其他人违背礼仪规则要得到处理惩罚,而涉及他国君,就“刑不上大夫”。这说明,这样的国度没有公正可言。

第六、言行不一与言行一致。孟子在《离楼下》中记载了一则故事《齐人有一妻一妾》,大意是说,有一个齐国人,他有一个妻子一个妾而住在一起。她们的丈夫每次出去总是吃饱了酒肉而后返家。当他的妻子问他是些什么样的人同他吃饭喝酒时,他回答都是些富贵的人。他的妻子告诉他的妾说:“咱们的丈夫每次出去,总是说吃了酒肉而后回家的,当问他是些什么人同他一块吃饭的,他回答都是些地位高的人。可是,没有看到过一个显贵的人到我们家来。我将要看看我们的丈夫究竟到哪里去了。”

齐人有一妻一妾

早晨起来,悄悄地跟着她的丈夫到他去的地方。遍走城中,没有一个人站住和他说话的。最后到了东郭的坟地里,看到他向祭坟的人乞讨剩下的东西,没吃饱,又到另外地方再乞讨。这就是饱吃的办法。妻子回到家把事情告诉妾说:“丈夫本来是我们的依靠,没想到他却是这种人。”接着二人在庭院中相对哭泣。她们的丈夫不知道,从外面高兴地回来,仍对着妻妾表现出高傲的样子。这个故事,齐人的行为着实令人恶心。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这应该是孟子对当时的当政者言行不一的强烈讽刺。

第七、舍生取义与见利忘义。人生当中总有一重大问题就是舍生取义还是见利忘义。在孟子看来,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为了坚持正义,人应该舍生取义。若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非常可耻的。孟子是怎样论述见利忘义的呢?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写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之常情,人会自然而然地主动选择更珍贵的东西,而舍弃相对不珍贵的东西。之后,又写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意思是说,生和义,我都想要,但选择哪一个呢?孟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重点论述了“生与死”的问题。

鱼和熊掌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意思是,有比生更为人喜爱的,有比死更为人厌恶的。有比生更为人喜爱的是义,有比死更为人厌恶的是贪生怕死。为了进一步推行舍生取义的思想,孟子又列出那些失其本心的行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今为所识法者得我而为之。”这些行为,都是为了享乐而接受,失去了自己原有的道德之心,可谓见利忘义。孟子将“舍生取义”和“见利忘义”放在矛盾中对比论证,使人们对“舍生取义”的价值意识进一步增强,而对“见利忘义”的贪生怕死行为嗤之以鼻。

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总之,通过以上几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孟子的文章总是直面矛盾,我们只要用矛盾的观点去读《孟子》,就更容易读“活”《孟子》,对孟子文章的理解就会更深刻。所以,抓住矛盾这个环节,也就抓住了读《孟子》的关键。不知你对孟子的文章和小编的分析有何看法。

文/孝和之乡话孝和/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桃花的作文300字 日记作文200字 可乐鸡翅的作文 春节的来历作文 优美作文摘抄 我阅读我快乐作文 乡情作文500字 创意作文400字 介绍家庭的英语作文 未来的我作文600字 我的小学生活作文 描写竹子的作文 黄果树瀑布作文 写景作文700字 元宵节作文300 愉快的假期作文 真的不容易作文 关于李白的作文 炒土豆丝作文 优秀作文题目大全 过年200字作文 250字优秀作文 妈妈的童年作文 什么的故事作文 错过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摘抄高中生 过年的作文400字 快乐的新年作文 拼搏作文600字 我眼中的世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