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春散文:甘肃有棵古龙槐

2020-11-27 10:20:01
相关推荐

甘肃有棵古龙槐

李 春 李 璇

说到历史文化,除了地下地上现存的文物外,还能体现历史厚重的东西,莫过于生长在城乡沟壑的古树了。如果甘谷最大的唐槐——觉皇寺唐槐,反映的是甘肃甘谷厚重的历史文化的话,那么安远镇兴湾大地上生长的龙槐,却以独特的龙身之躯述说着这个地方的精彩与传奇。

走进兴湾

怀着对甘谷历史文化的不懈追求和炽热的访古情怀,迎着初冬的阳光,近日我在甘谷县摄影家协会会员董维林的带领下,从县城出发沿着S304泾甘公路,经八里湾镇向安远镇董家兴湾村奔去。

早在2018年5月28日,我在《图说甘谷》公众号上发表了一则图文消息:《甘肃甘谷惊现造型独特古龙槐》,同年8月1日,我又在《图说甘谷》公众号上发表了《兴湾龙槐抱柳:甘谷历史的活见证》。两篇文章配图发布后,在县内外引来一片惊叹声。今年7月31日,我又受甘谷县安远镇人民政府邀请,利用无人机拍摄了古龙槐的照片和视频,并在网络发布。一年来多来随着本地和外地甘谷人的持续关注,尤其是外地的朋友在网上请求,想了解更多甘谷古龙槐的有关史料和高清晰的照片,于是今年9月份我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好友、龙槐树本村人、甘谷历史文化的热心传播者董维林,维林非常热情,当即联系了知情人。但由于我的事务太多,加上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拜访古龙槐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2019年11月6日,才确定奔赴董家兴湾,我们拿着无人机、摄像机、照相机,三机配合,来个空中与地下、景物与专访相结合,全方位探究古龙槐的前世今生。

董家兴湾位于甘谷县渭河以北安远镇黄鹤村东,四面群山环绕,柳树林立,村中心是一块平坦之地,村庄坐北朝南,庄子中间有一月亮池,正前方是一个数千米的土山包,形如乌龟龟背。从上古年间开始,在这个地方就生长着一片黄色的玫瑰花,现在土包上全是松柏和杏树,柳林寺就建在圆咀之上,与古龙槐一南一北,朝夕相望,寺守龙槐,槐望古寺,景致十分优美。

龙槐神韵

古龙槐就生长在兴湾村的北面,龙槐的现在四周被村庄包围。站在龙槐面前,仔细端详,只见龙槐俨然就是一把生长在大地上的大伞,龙槐覆盖的面积达40多平米。走进龙槐树里,我们简直惊呆了,只见树干犹如一条巨龙,弯弯曲曲的将树枝向周围撑起,树干的表皮如蛇皮,当地群众在树干上绑上了许多红飘带,龙槐的顶端树干上还有天然的龙眼,看上去炯炯有神,仿佛在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一边拍照一边观察,一边用手和脚步丈量,树高大约6米,树枝以树干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伞”内可容纳30多人。站在龙槐树下,我的思绪一下子活跃起来:在甘谷这个一直干旱的地方,为什么会生长着这样一棵孤零零的龙槐,而且生长得非常旺盛,她与甘谷历史文化的变迁到底有什么联系?

查阅历史资料便知,龙槐系国槐的芽变品种,落叶乔木。树冠如伞,状态优美,枝条构成盘状,上部盘曲如龙,老树奇特苍古,产于华北。 龙槐喜光,耐阴,能适应干冷气候,观赏价值很高,叶、花供观赏,其姿态优美,是优良的园林树种。

在我国,龙槐是许多诗人骚客喜欢歌颂的景物,宋代诗人裘万顷对槐树可谓情有独钟,他的《窗前古槐》曰:

密叶繁阴画不成,卷帘双眼为渠明。

人间炎热无来处,赢得轩窗分外清。

诗中一棵槐树把清凉带给诗人,诗人描述大院里成片的槐树象撑开的绿伞,虽然卷帘双眼,却造就了一池明柔;虽然不能入画,但其把树荫带给所有人家,让人感到无比清爽凉快。

“龙”蛇缠绕

为了弄清龙槐的历史,我们专门采访了董青峰先生。董青峰先生世代都是董家兴湾人,今年80岁,当过2年教师,之后一直担任组干部几十年。可以说董先生一直与龙槐生活在一个村里,是龙槐生长的见证人。我们一见面,就好像遇到了知己,老人不仅精神焕发,而且思维敏捷。在他家的火炉旁,老人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老人说,上古流传先有龙槐树,后有董家人,就连京城都知道通渭县(兴湾村原属于通渭县)有棵龙槐树,可见龙槐在历史上是很有名气的。他父亲的父亲也就是他的爷爷说,龙槐在他们的记忆中就这么大,虽然生长极其缓慢,但一直非常茂盛。说到龙槐的来历,老先生说当地有几种说法 一是天启年间有一座古庙名称“柳林寺”,柳林寺跟前的村叫“柳林村”。这龙槐与一棵婀娜多姿的柳树并列生长在寺院的大门两侧,他们俩象站岗的哨兵一样,日夜守护着“柳林寺”,一守就是几百年。随着斗转星移,村上的人不知过了多少代,天平的日子突然不太平了,这里发生了天昏地暗,地动山摇般大的地震,造成兴湾村山体大面积滑坡,将古寺建筑全部掩埋,而龙槐与柳树虽然经历了“活埋”的情景,但仍然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生长成为“龙槐抱柳”之势。

人们从地震的废墟中重新修建了家园,救活了奄奄一息的两棵姐妹树,重建了柳林寺。但好景不长,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人民公社化时代,一位道士途径柳林村,发现“龙槐抱柳”的奇特景观,便毫无根据的说,两棵树长成这样是不祥之兆,如果不砍倒全村就有大的灾难。一听这话,乡亲们七嘴八舌,把两棵古树立马划成村里的牛鬼蛇神,首先批斗的一番,然后纷纷手拿刀斧勇猛上前,三下五除二就把柳树砍倒,休息一下准备把刀锯伸向龙槐时,高级社的领导蒋清俊过来,向大家说龙槐是我们兴湾村的“龙脉”,砍不得,砍倒“龙脉”就没有了,你们还能过好日子吗?一句发自肺腑的语言,使得龙槐在刀斧之下躲过了一劫,从而生长成为甘谷最有名的“活历史”。

古老的历史往往伴随着精彩的传说。龙槐不仅造型独特,而且传说精彩纷呈。相传董家兴湾村的人是明朝时从山西大槐树迁移过来的,当时一户姓董的人家在黄鹤村驻扎下来后,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生儿育女,延续后代。董家祖先生了八个儿子,成年后有一个儿子被分配到董家兴湾居住,这个儿子后来娶妻生子,生了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爱好兴趣各不相同:老大为功名人士,在当地做官;老二为武林人士,刀剑拳棍样样精通,人称董二爷;老三为邪门人士,风水算卦手到擒来。三个儿子在庄里,可以说威严四方。一次董二爷来到龙槐树下,看到龙槐生长得十分优美,冬能赏景练拳,夏能避暑遮阳,于是就打定主意要把龙槐树圈进自己的庄园。

第二天董二爷叫来民工打墙修院,扩大庄园,好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中途休息吃饭时,一位民工在外面突然尖叫起来,大家纷纷出门来到工地,只见大的、小的、长的、短的,颜色不一的蛇,在刚刚打好的墙上来回穿梭,形成了一道蛇墙,大家吓得哆哆嗦嗦,不敢靠前,虽然董二爷脚拳麻利,刀剑精通,但看到这样的情景也没了主意。正在这时有人嘀咕,要是大老爷在就好了,说着无意听者有心,董二爷赶忙叫人快马加鞭去通渭县城禀报大老爷。

一个时辰,大老爷骑着坐骑返回家中,一看阵势也有点震惊,但大老爷不愧官爷,什么场合没有见过,他穿好官服,带好领带花翎,端着香盘,跪倒在蛇墙面前,点香化表,祈求祷告到:神灵们,我知道你们是为保护龙槐来的,你们辛苦了,这龙槐一直在野外生长没人保护,现在放在我们官府的庄园里,能够更好地得到保护,你们从哪里来的原到哪里去吧,我给你们磕头了,说着连磕三个响头,然后坐在官府给他的太师椅上等待。 一会儿,群蛇在一条大蛇的带领下,排着长龙,向现在的柳林寺方向圆咀爬去。那阵势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今古奇观。

传说归传说,但在龙槐树下,一直有小蛇出没,而且现在生活在兴湾村的年龄大的村民大多都见过龙槐与蛇共存,蛇缠绕龙槐的奇特情景。

尾 声

在柳林寺的石碑上,雕刻着这样一段话:日月施惠,山川养育,有龙槐抱柳之奇观。村中柳树婆娑,村外山花遍野,有花园之美誉,胜地千秋长存。苍龙翠柳,输绿送爽,真福地也!

08:49

作者:李 春 甘肃省甘谷县摄影家协会会员 新闻记者。喜欢旅游、摄影、写作。人生格言:用脚步丈量大地,用镜头书写人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未来的雄安新区作文 创新作文800 五年级作文读后感400字 工作文章 我和谁过一天作文 适合五年级写的作文 作文春天来了 诚信的我作文400字 二年级同步作文上册 五年级探险作文范文 被温暖照亮作文 海河作文 家长会后作文300字 美丽的校园作文400字 星海广场作文 厨艺高超的妈妈作文 九龙公园作文400字 作文人物传记 写人作文600 游成都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四百字 作文五大要素 成长中的烦恼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350字 作文集 我想成为孙悟空作文 并列式作文范文 感恩的心作文500 初中生作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