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王勃和李白的才华谁更高?看完他的一生你就明白了!

2020-11-27 11:00:01
相关推荐

文丨柳汀雪

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天上的星辰。任天上乌云蔽日,也掩盖不了他的光芒。

人都有嫉妒心,尤其偏爱嫉妒那些身边的人。

可有一种人能克服嫉妒,他高到让你仰视,一出手,就能艺惊四座,令人折服。

有的人,被时代造就。而他,开启一个时代。

一、天才中的天才

人人生而平等是句安慰人的话,有的人投胎投得好,你再羡慕也没有用。

王勃的爷爷是王通,隋唐时期一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王通曾经在河汾一代著书讲学,他和学生的对话非常经典,被人模仿《论语》的问答体裁记录了下来,集成了《中说》。

《中说》一书分为十卷,涉略范围极广,有《王道篇》、《天地篇》、《事君篇》、《周公篇》、《问易篇》、《乐篇》、《述史篇》、《魏相篇》、《立命篇》、《关朗篇》,共计十卷。

王通的这套经世致用、以儒辅仁”的儒学理念,影响了唐代早期的一大批政治家包括房玄龄、魏征、杨素、薛收。

后来这些人,对于贞观之治,起了关键的作用。

王通有个弟弟,也很厉害,叫王绩,就是写唐诗《野望》的那位。

王绩当过隋朝秘书正字和扬州六合丞,唐武德年间(李渊时期),待诏门下省。

对,续修《隋书》的也是他。

他们家是修儒道的,典型的《论语》理念。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世道太乱就回乡归隐,很豁达。

王绩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他就归隐,贞观年间,不重用他,他也归隐。

王勃还有个哥哥王度也不错,20岁就考上了进士。

王勃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大世家,赢在起跑线。

王勃九岁的时候,就干了一件足以轰动长安的事儿。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班固为了追求文字的对称和典雅,写得有些精深。

唐代的训诂大家颜师古为了让大家读懂,写了本《汉书注》,被唐人视为权威之作。

九岁的王勃写了十卷《汉书注指瑕》,专门指出大学问家颜师古注文中的错误。

一般人看书的时候指出一两处作者的错处,也还容易。大学问家写的书更严谨,所以错误少,指出来就比较难,9岁的王勃写了10卷的书,专门挑毛病。

那可比现在的天才少年武亦姝啥的厉害多了,一个是会背,会运用,另一个融会贯通,知其渊源脉络,高下立现。

王勃小时候就是天才中的天才,学神中的学神。

过了一年,10岁的王勃抽空背完了儒家六经的全部典籍,相当于完成了古人的高等教育,可以直接考试做官。

虽说王勃学问水平是够了,现在做官步入社会,年龄有点儿太小。

要不再学点什么?反正艺多不压身。

12-14岁,王勃跟着名医曹元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颇为通达。

14岁以后,王勃的名气更是盖不住了。

明代李贽《初潭集》说:“有一天,王勃家里来了客人,许诺重金,说了一大车好话,想请王勃写个碑文。王勃磨好墨,脱了鞋上床睡觉去了,脸上还盖了块帕子。”

客人当时就被王勃的骚操作整懵了,说好的写诗呢?磨完墨你就这么睡觉了?那我怎么办?

晾在一遍的客人估计心里把王勃问候了个遍,表示再请王勃写文章他就是那啥。

过了一会儿,王勃起来,挥笔而就,文不加点。

客人整个人就震惊了,王勃就这么躺了一会儿,文章就写好了?

这叫……打腹稿?

王勃躺下打个腹稿,就能写一篇文章,没几天,他的名声在长安传的沸沸扬扬。

我们现在一看,唐朝人,有才华的不知有多少。但没有这么怠慢客人,热衷塑造个人品牌的。

王勃是从哪里学的?魏晋。

阮籍看人青白眼,刘伶家里来客人了还不穿衣服。

所以说王勃是魏晋风流的遗腹子。

魏晋人表面风流,骨子里保守,为了保护内心正统的立法,故意反叛,做给那些黑白颠倒尊卑不分的政治家们看。

魏晋名士的某种行为艺术符合大多数人反叛黑暗朝局的心理需求,所以他们的事迹才被推崇流传下来。

但唐朝的社会风尚不一样,基本的社会秩序还是有的,刻意的反叛和突出个性不会被大众接受。王勃因为自己的个性而出名,也容易为自己的个性所累。

公元664年,高宗麟德初年,王勃17岁,他觉得自己准备好可以做官了。

他等了个机会,趁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呈上《上刘右相书》,议论朝政,主张“崇文”、“使德”、“信赏而必罚”、“重耕耘之务”。

刘祥道果然有眼光,觉得这篇文章很不错,夸王勃是神童,推荐王勃做了朝散郎。

人比人,气死人。

别人想做个官,需要翻山越岭,考十年八年的科举,还要通过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到处找关系托门路。顺利的话,能在30岁之前完成。不顺利的话,像韩愈,光科举就考了四次,更别说后面的博学宏词科了,太折磨人了!

王勃从小就有名,家世好、人脉广,写篇文章等人推荐就行了,17岁当官,前途无量。

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王勃有才华,家里人是把他当相才培养的。

朝廷把他安排沛王李贤做侍读,这位(预备太子)登基,王勃必然有机会做良相。

王勃也很珍惜自己跟李贤相处的机会,尽量让李贤高兴,至少不要讨厌自己。

李贤喜欢斗鸡,王勃为了讨李贤欢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

整体来看,这篇文章就是赞扬斗鸡有多勇猛多有神采的,没什么问题。可最后一句话很要命,“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不复同于彘畜;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

翻译过来是,没有尽力战斗的鸡立即拉到鸡坊行刑,表现懦弱如同母鸡的鸡就要格杀无论,战场投降认输者更应斩尽杀绝。不能像对待其它家畜一样可怜它们,失败者的存在是连累家族的祸根。

“斩草除根、赶尽杀绝,失败者的存在是连累家族的祸根”,这些话可太重了。

再联合起前面的文章一想,把斗鸡比作君王,那么预备太子也是未来的君王,你要斗的就是你的兄弟,还要赶尽杀绝。

不管是李贤的润色授意也好,还是王勃揣摩李贤的意思也好,总之这篇文章广为流传,被唐高宗李治看到了。

凡是正常的父亲,都特别头疼亲儿子们自相残杀。

唐高宗李治心里一定是不寒而栗,他不能想象大唐未来的继承人,心底这么阴暗,也绝不容许这样的小人挑拨儿子,马上叫人把王勃赶出王府。

政治思想稚嫩的王勃,经历了人生中最重大的挫折。

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五月,王勃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长达3年的漫游生活。

三、沉郁的王勃

在蜀中的王勃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前期的雄放刚健转为苍凉沉郁。

同是送别诗,王勃的写法就出现了差异。

在长安时,他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你要从三秦大地护卫的繁华长安,前往那路途遥远烟雾弥漫的蜀州。

我心里那么不舍得你离开,可又对官场沉浮的无常无可奈何。

你放心吧,四海之内都是你的朋友,我跟你虽然相隔天涯,仍然心意如比邻般相通。

不要在路口哭哭啼啼惹人笑话,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难的不是前路,而是孤苦。即使前程昏暗渺茫,有至交惦念,就足以照亮人生。

自古壮行而难别,王勃偏作豪壮语,鼓励的不仅是朋友,还有百代读他诗歌的人。

遭受了挫折的王勃,送起友人来,不免伤怀,沾染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苦涩悲凉。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别薛华》)

人生相识一场就是缘分,我送了你一程又一程,却舍不得你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今日一别,不知能不能再见。)

漫漫前路,不知有多少荒寂艰难,你只能踽踽独行。(我不能想象)你在问路时,心情该是多么的惶惶不安。

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怀着凄凉仓皇的心情,简直会拖垮这幅不到百年的孱弱身体。

我和你的心事都是漂泊不定,命运也是一样的凄苦。不论是离开的你,还是留下的我,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

很难想象,“穷路”、“遑遑”、“悲凉”、“凄断”、“漂泊”、“苦辛”,这些触目惊心的词语,会成为英气勃发的王勃诗歌中的底色。

但王勃依旧是暖的,绝望之际,他还在安慰友人,自己会在梦中牵挂他……

王勃客居巴蜀,秋天已至。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

叶落归根,王勃独不归。

俗话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许是王勃的祈愿太强烈,上天又给了他一次做官的机会。

咸亨三年(公元672年),23岁的王勃,返回长安。

四、《滕王阁序》本不该存在

时礼部侍郎裴行俭、李敬玄同典选事,闻王勃文名,又数次召用。

这本是王勃改变命运的一次绝好机会,可他偏偏不按常理出牌,犯了“魏晋疯病”。

王勃耻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触怒了裴行俭,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

京城权贵讨厌王勃,王勃也对京城政局失了信心。他喜好医道,从友人陆季友听说虢州(位于今河南)多药草,便设法做了虢州参军。

殊不知,地方比京城还难捱,不仅没人看中他的文才,更看不上他的理政之才。

同僚和上司都不喜欢王勃。王勃当然也不会上赶着巴结,只好任情做自己。

但王勃可能有一个缺点,不会拒绝人。放在小事上,最多自己受点委屈,遇到大事,容易深受其累。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有个姓曹的官奴,犯了死罪,可能是恳(欺)求(骗)了王勃,王勃做好人收留了这个死囚。

但不知是王勃发现了曹达的欺骗,还是担心有人追查,连累自己。王勃冲动之下,就把曹达给杀了。

杀人在唐朝也是死刑,王勃被审了之后判了死刑,缓期执行。

但他的运气比较好,赶上了朝廷大赦天下,被释放了。

王勃是没事了,但是他连累他的老父亲被贬到越南当县令。

于是王勃一路跋涉去看父亲,途经洛、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

洪州,耳熟吗?

现在的江西南昌就是唐朝的洪州,王勃就在这里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

但原本,这篇文章是不该存在的。或者说,王勃不应该写这么好。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南昌都督阎某在九月九日重阳节那一天,在滕王阁上举办盛大的宴会,邀请达官显贵,宿彦通儒,文坛巨子参加,当然也邀请了王勃。

这一次宴会上,阎都督的亲女婿,孟学士精心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制造轰动效应。

问题是,没人告诉王勃,于是王勃吃了信息不对称的亏。

那天天气好,王勃又喝了酒,灵感降临,下笔有如神助,很快就写完了《滕王阁序》。

可以想见,该露脸的孟学士没露上脸,却让王勃出了大名,所有的准备都给他人做了嫁衣裳,阎都督的脸色一定很差。

但当阎都督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时,忍不住击节赞叹,忘情惊呼:“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出自 唐末进士王定保《唐摭言》)

读过《滕王阁序》的朋友都知道,这篇文章虽然是骈体文,但是用词清新自然,少有生僻典故。

这就是王勃对骈体文的重大创新。

继齐梁政权灭亡之后,大批江左文人包括虞世南、姚思廉、陆德明、许敬宗在内的大批文人入北,他们将南朝盛行的骄俪绮靡的文风带进了唐朝宫廷。

导致“婉转绮错、音调流转”的上官体诗风在唐宫里特别流行。许敬宗提倡的“颂体诗”更是气格卑弱。文学的言志抒怀功能逐渐被遗弃。

王勃在这时举起了反对“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旗帜,就具有了重大意义。

后来的陈子昂继承了王勃提出的诗歌革新运动,韩柳的“古文运动”、元白的“新乐府诗运动”都是文学言志理念的发展。

这种理论主张,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的领域,也影响到了王勃的骈文。如《秋日游莲池序》。

……少留逸客,塞雁飞鸣。北斗横而天地秋,西金用而风露降。幽居少事,野性多闲。登石岸而铺筵,坐沙场而列席。琳琅触目,朗月清风之后人珠玉在傍,莺凤此龙之君子。汀洲地远,波涛溅日月之辉人野路殊,原隙拥神仙之气。平郊树直,曲浦莲肥。隐士泥清,仙人水绿。越林亭而极望,生死都捐出宇宙以长怀,心灵若丧……

情到所处,山泉林石、烟霞云月,无不融汇了王勃自己的个人体验,山水出于我胸之色彩。

文中虽不乏华丽的词藻,如“西金”、“风露”、“琳琅”、“朗月清风”、“珠玉”、“莺凤蛇龙”等等,但是在王勃笔下似乎一气呵成,仙姿风流,超迈俊逸。

以王勃的文采气格,如果他长寿,一定会是大唐光辉亮丽的一笔。又或许,大唐的第一个谪仙人就是王勃,李白会是王勃第二。

谁知这样的天才竟会死于一场意外。

王勃在远渡交趾(越南)的时候,浪急滔天,不慎落水,惊悸而死。那一年,他只有26岁。

上天饶过了王勃第一次,不肯饶他第二次。

高宗读到这篇《滕王阁序》,曾感慨喟叹,“此人真是有才,朕要重用他。”

可惜,王勃已经等不到了……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册,我们下期再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8-26 15:44一 一[江西省网友]IP:3389960331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特的,无法简单地用才华高低来衡量。每位诗人都有其独特的贡献,我们应该尊重并欣赏他们各自的成就。
    顶0踩0
  2. 2020-04-21 20:39天涯镌客[云南省网友]IP:1729466041
    王勃和李白都是伟大的诗人,他们各自的才华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很难单纯地进行比较。
    顶6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冬天的作文50字 我的小姨作文 信念作文800字 晚霞作文300字 小学生写事的作文 三年级的端午节作文 梅花作文800字 写诸葛亮的作文 捉螃蟹的作文 晒什么作文 祖国大好河山作文 三年级上册优秀作文 南京游记作文 我眼中的自己作文 开学有感作文 作文大扫除300字 议论文400字作文 我的全家福作文 责任作文400字 我的妹妹作文400字 不会忘记作文 与成长有关的作文 什么的快乐作文 关于火锅的作文 优美作文800字 寒山寺作文 关于孝心的作文 友谊类作文 我家的家风作文 鱼香肉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