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颁奖暨联合选题资源平台成立仪式举行

2020-11-27 11:10:01
相关推荐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五通”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达成民心相通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文化交流。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架起理解桥梁,创新对外出版话语体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丝路书香工程下,组织实施了“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项目此前已实施三期,为继续开展好第四期“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于8月23日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行了“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颁奖仪式暨联合选题资源平台成立仪式。

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聂震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范军,傅雷翻译奖评委会主席、北京大学法语文学教授董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何明星,中央编译出版社原副社长韩继海,中国文化译研网国家工程负责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徐宝锋,以及5名“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获奖作者和海内外25家出版单位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颁奖仪式后,江西教育出版社代表、天津人民出版社代表、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代表以及本次获奖作家代表莫天安分别发表获奖感言,表示期待通过参与此类文化交流项目,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深入了解,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一己之力。

“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第四期征集指引发布会由董强发布,可通过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官方网站(http://www.cctss.org/)进行申报。

“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联合选题资源平台成立仪式上,徐宝锋和聂震宁共同为“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联合选题资源平台揭幕,并与浙江出版集团、凤凰出版集团、江西出版集团、天津出版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等12家首批成员单位一起签署联合备忘录。该平台旨在向国内出版机构提供优秀国际选题,进行资源推广与出版合作。未来由平台进行国际选题策划,并依托丰富的专家学者资源对选题进行遴选,以解决国内出版机构寻求国际选题困难为主要功能,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徐宝锋、聂震宁与12家首批成员单位一起签署联合备忘录

随后,CCTSS—江西教育出版社《亚洲文明经典译丛》联合选题项目紧接启动。徐宝锋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亚洲经典互译”的号召下,中国文化译研网在亚洲各国挑选一部经典作品,与国内出版企业合作作为出版项目集中推出,旨在推动亚洲出版和文化成果的交流互鉴,传承弘扬亚洲各国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据悉,“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是中国“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走出去”的一项重点工程,是国家“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全球其他重点区域,广泛联系和鼓励海外汉学家、作家、媒体人、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用亲身经历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并对他们的创作给予一定的支持。

修一条通往人心的路

中国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博的文化,同时也是极具新生活力的文明大国,这些都深深印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里,但是,对外国人来说这些都是十分陌生的东西。在图书创作与出版分享环节,美国作家溥仁作为入选“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第三期的作家代表分享了他的作品《情真意切:美国父亲在中国的育儿经》。溥仁在中国生活多年,25年前开始学普通话,一直致力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他说,改革开放虽然让世界各地的商人、游客来到了中国,但是他们对中国的内部文化生态依然处于不了解、不理解的状态。

经济活力、城市面貌、自然风光等也许可以通过旅游和贸易直接传达,贸易的发达让中国制造走进世界各个家庭,交通的发达让世界各地的友人便捷快速地来到中国,但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地理的关系,需要更多的努力,这不是科学能够简单解决的问题。”埃及汉学家金皓天说,“中国有一句话是‘要想富先修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要走到某一个人的心里,必须修一条通向人心的路,这条路就是翻译和文化交流的大道。”

水土不服?让外国人以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徐宝锋谈到,中国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但是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很多内容在海外的消化吸收也出现了问题;国外作家对于中国主题、中国内容的创作等方面的动力和成果也略显不足。徐宝峰希望借助“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吸引更多的国际作者参与到中国主题的发现、创作和出版过程当中来。

“这个计划期待外国人用一种客观公正的眼光,一种更好的文化视角来看中国故事,体会中国人的发展理念和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聂震宁表示,他希望通过外国人创作中国内容的作品,使中国优秀文化较容易被与作者同一母语的读者所接受,也较容易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中国内容走进海外文化生态圈。

金皓天对此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他说,如何让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产品走出去,这是一个难题,不同于国人自小浸润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中,作为一个外国人,了解一个陌生复杂又博大的历史和文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时间和耐心。

金皓天觉得文学作品就是一条很好的通路,它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而其趣味性、情感性、形象性又能跨越地域,让不同国度的人们产生共鸣。

金皓天参与过很多不同领域图书的翻译,他觉得每个领域的图书都有其重要性,翻译什么样的书不能只看市场表现,“市场归市场,文化归文化,有一些文化的东西输送到国外,可能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会去看,也许市场反响看起来不是特别积极,但是文化领域的专家会进行关注、研究,因此影响力还是非常深远的。”

最后,他还表达了希望在传递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阿拉伯文化的心愿,“翻译是一座桥,我希望这座桥是双向的。”(邓洁舲)

原文转自:中国作家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暑假里一件事作文 龙舟节的英语作文 作文母亲的爱600字 中学600字作文 二年级作文小动物100字 万能作文开头排比句 这就是幸福作文 碰碰车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300 什么的汉字作文 人景合一的作文 相反作文 传统节日200字作文 关于努力的作文800字 日记大赛作文 作文万金油 小学生筑梦作文 苏州评弹作文 写景状物作文800字 励志作文800字 外公去世作文 反对校园欺凌作文 五年级上六单元作文 初二通讯作文 我的小书屋作文 校园新事作文 保护环境作文四百字 黄角树的作文 李密作文素材 我发现了什么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