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向大师致敬——浅析沈从文短篇小说《萧萧》

2020-11-27 13:00:02
相关推荐

因为某些原因,最近读了一些文学作品。

感触挺多。大师果然是大师。一字一句,一笔一画,都是深意。而读文的快感,就从这些深意中产生。

今天要分享的是沈从文的一个短篇。名字叫《萧萧》。

萧萧是文中女主人公的名字,没有母亲,性格天真单纯,十二岁被嫁到一户人家做童养媳,丈夫小他九岁,才刚断奶。萧萧就像带弟弟一样带着他。

“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会有的事情。”

这是文章开头第一句话。一句话就是一段。

特别不喜欢看教写作的书。与其花时间看这些书,不如把这时间拿来多看几篇好的文学作品。我一直认为文章是没有套路的,尤其是讲故事的文章。小时候,看故事书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很久很久以前”“从前”怎么怎么样。老师教我们写作文也是,你要怎么样开头,要怎么样结尾。

可是看了这些大家的作品,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根本没有固定的说法,关键只在于故事写得好不好看,能不能够从始至终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

比如这篇文章。开头就是这样。没有什么从前,也没有在哪里,就是一句没头没脑的话。可就是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让我们产生了兴趣。

“也有做媳妇不哭的人。萧萧做媳妇就不哭。”

前面没头没脑地写唢呐,写新娘出嫁在轿子里哭,吊着人胃口,然后用这一句承上启下的话,很快就引出了主角。这是我喜欢的文章。文章的结构每一步都是紧扣的,而且无关的内容绝不多说。不像我们写着写着就跑远了。

然后开始写萧萧。

“到了夜里睡觉,便常常做这种年龄人所做的梦”

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没有母亲教导,即便是嫁人,也不懂什么是嫁人,只是“从这家转到那家”。依然时不时做着这个年龄的人所做的梦:梦到后门角落或别的什么地方捡得大把大把铜钱,吃好东西,爬树,自己变成鱼到水中各处溜。

有时候还会把现实带到梦里去,梦到自己无依无靠,大喊一声“妈”后吓醒。吵醒隔壁的人,不免就骂她:“疯子,你想什么!白天疯玩,晚上就做梦!”

我很好奇,这个隔壁的人,是谁呢?从后文中说小丈夫晚上哭闹,萧萧轻手轻脚走到床边,把他抱起来哄他可以猜到,隔壁应该就是萧萧的公婆。

那这个骂他的人是谁呢?不是公公就是婆婆。但不管是谁,这句话都没有恶意。是一个普通的人被别人吵了,随便骂一句。所以萧萧听到这句话的反应才是:“听着却不做声,只是咕咕的笑。”

说明什么?说明这家人对萧萧不坏。这个骂他的人语气不算严厉。我们印象中的童养媳是怎样的?我印象中的童养媳一般都是穷苦人家被卖到有钱人家的。被当下人看待,做各种体力家务活,稍不顺意就挨骂。

我们可以看到萧萧虽然也是像下人一样做事,同时照顾她的小丈夫,但可以看出这家人对萧萧并不算坏。所以她才会像同龄的孩子一样做梦,还能保持这个年龄的天真,才会在听到隔壁的人骂她时不做声,咕咕的笑。

很喜欢看沈从文的小说,就是因为这个——他的小说里也许有愚昧无知的人,但从来没有“坏”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沈从文写作的风格。沈从文可以算是与鲁迅同期的人。不同于鲁迅的讽刺挖苦,沈从文不遗余力地写乡下人的淳朴。

再看下面,他说萧萧“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圆角落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叶大枝,日增茂盛”。

蓖麻是一种乡下很常见的植物。生存能力很强,几乎不用怎么管它,存活率却很高。这里把萧萧比喻为蓖麻,也是说她并不为人注意,但实际上是在慢慢地长大发育。没有人注意到她已经长大了。已经不是小女孩了。这是一个伏笔。

转眼到了夏天。农村树多,空旷,很多人喜欢在外面乘凉。萧萧的婆家也乘凉。祖父、公婆,几个长工,坐在院子里,萧萧抱着熟睡的丈夫爬上垛。祖父说“前天又有女学生过身”

“大家就哄然笑了。”

为什么笑?因为他们看到的女学生没有辫子,留着很短的头发,像尼姑又不像,穿的衣服也跟他们不一样。吃的用的都跟他们不一样。所以他们觉得好笑。萧萧不太明白女学生是什么,她也不知道女学生跟他们有什么不同。所以,她不笑。

一群人里大家都笑,就你不笑。那所有人的注意力就到你身上来了,祖父就拿萧萧开玩笑。

祖父说“萧萧,你长大了,将来也要做女学生。”

“大家于是更哄然大笑起来。”

为什么更哄然大笑?一是因为萧萧是他们熟悉的。他们熟悉的萧萧是穿着他们熟悉的衣裳,扎着他们熟悉的小辨,想到萧萧变成女学生的样子,跟他们不一样了,跟现在不一样了。就觉得好笑。二是因为本来就在取笑萧萧。所以爷爷说完就哄然大笑。乡下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乘凉,随便聊聊,取笑一个人,就可以引的所有人恍然大笑。

爷爷说,那女学生“无事时到一个唱戏的地方去,那地方完全像个大庙,从衣袋中取出一块洋钱来(那洋钱在乡下可以买5只母鸡)。”

农村人实在不能理解:女学生听个戏就要花掉乡下能买五只母鸡的钱来。拿这个钱去买5只母鸡,多好啊!母鸡可以下蛋,还可以再孵小鸡,可是那一块钱拿去听了戏,也不知道听了戏能干什么。

农村人的没见识就是这样的。小时候我妈经常骂我,说把钱扔到水里还会有一声响,会鼓个泡泡,拿给你,连个泡泡都不鼓。他们看到的都是马上显现的具体的收益。可是听个戏有什么收益?还要一次性花买五只母鸡的钱!他们完全不能理解。

还有更不能理解的:“她们年纪有老到二十四岁还不肯嫁人的,有老到三十四十还好意思嫁人的。”

二十四岁在他们看来就已经老了,如果像萧萧十一二岁嫁人,二十四岁在乡下都已经出嫁十多年了。所以在他们看来二十四岁怎么能不算老?这么老了还不肯嫁人。怎么不奇怪?而到三、四十,在乡下这个年纪都做了奶奶,至少也做了婆婆了。这么老了,还去嫁人,怎么好意思?

祖父还说她们“读那些没有用处的闲书……”

在乡下人看来,种庄稼、收稻谷,收获各种农作物,有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收获才叫收获,才叫有用。那些书读了能干什么?这些看不见的,在农村人看来就是没用的。这是农村人的无知,也是淳朴。

祖父是老封建老迂腐,萧萧听着这些,却对女学生产生了憧憬。她“有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愿望”。

这里的“模模糊糊”几个字用得好。表达了什么呢?萧萧好像对做一个女学生有期待、有憧憬,又好像没有。到底有没有她自己都不知道。好像一面想去做女学生,一面又觉得不太可能。她并不明确的知道她到底要不要做一个女学生。如果有机会能做就好,没机会她也没想过去创造机会。所以,她的愿望就是“模模糊糊”的。

从前面作者描述萧萧的一些词,我们也可以了解萧萧的性格,也为后面萧萧的遭遇埋下了伏笔。比如他说萧萧“她是什么事也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媳妇了”,说“天晴落雨日子混下去”,他说萧萧是在混日子,不是在过日子。“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圆角不为人注意的蓖麻。”

也许萧萧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然后她心中有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愿望。说明这个女孩子很懵懂,懵懵懂懂地过日子,不知道命运将会给她什么,也不知道去追求自己的命运,就懵懵懂懂,生活给她什么她就接受什么。

这写出了乡下女人普遍的状态,甚至现在新社会的女人,很多都是这样。听从家里安排,嫁人生子,操持家务,渐渐的,整个心思都放在了孩子和丈夫身上。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一种同情。

再接着往下看。

下面写萧萧从此以后心中有个女学生,做梦也能常常梦到女学生,且梦到同这些人并排走路。所以其实萧萧心里是有期待的,她对于做女学生,是有憧憬的。然而她实际做的事呢?却是:

“做小媳妇的萧萧,一个夏天中一面照料丈夫,一面还绩了细麻4斤。”

她一面憧憬着做女学生,一面却仍然接受生活给她的安排,仍然照料着丈夫,仍然做着家务,忙着农活。

正是这样的性格,正是这样对生活的顺从,她才那么容易就被花狗哄骗了。

“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一家人都说萧萧是大人了。”

这里“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写时间的流逝,我觉得写得真美。如果是我们写,会怎么写呢?也许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白驹过隙”……

好的作家就不这么写,短短十二个字,就像过电影一样,一帧一帧的电影,春夏秋冬,春夏秋冬……萧萧就长大了。

“婆婆虽生来象一把剪子,把凡是给萧萧暴长的机会都剪去了”

看到一些比较出彩的文字,我总会想,如果是我们来写会怎么写?也许我们会写婆婆为了让萧萧不长那么快,等一等他的小丈夫,可能会使一些折磨她的方法让她长慢一点。但这里一句话就把我们要说的那百八十来字表达得清清楚楚,直接就说婆婆生的像一把剪子,把凡是给萧萧暴长的机会都减去了。

好作家确实是好作家,他们总能找到贴切的语言表达我们表达不出来的东西。比如这里,我想,如果是我们,恐怕很难想到说婆婆像一把剪刀吧?

接着往下看,萧萧长大了,家里的长工花狗对萧萧起了另外一种心。夏天的时候,萧萧带丈夫上山去打猪草。花狗就常借这个机会来缠着萧萧。

“山大人小,到处树木蒙茸”。

又是十个字。简简单单的十个字。

沈从文的文字有一种特色,总是淡淡的,平静的,就像他写的那些文字中的乡村,带着一种淡淡宁静平和的味道。好的作家在该渲染的时候绝不吝惜一个字,而在无需渲染的时候呢,又绝不多用一个字。

这里“山大人小,到处树木蒙茸”,短短的十个字,就表达出了山很大,但人很小,还到处都有树。说明什么?——人很难找,一旦进来,外面的人也很难看到里面,里面发生什么事也很难被外面的人发现。所以这里其实在为后面花狗哄骗萧萧做糊涂事埋伏笔。

“花狗诱她做坏事情是麦黄四月,到六月,李子熟了,他欢喜吃生李子。”

这句话过渡得多么自然。前面承上,说萧萧做了错事,后面启下,说她怀孕了。而且这里不直说她怀孕了,而是拐个弯,说她喜欢吃生李子,这就是中文的美感了。

有段时间,总看到有人写文章说中国人太含蓄了,造成很多误会,不像欧美人直接,有什么就表达什么,不容易产生误会。可含蓄,正是中国人的品格呀,含蓄正是中文的特色之美呀。

如果这里直接写“萧萧怀孕了”,我们还能体会到美吗?

整篇文章作者的语言都是含蓄的,宁静淡雅,看整篇文章都仿佛置身那个环境,甚至仿佛耳旁微风轻拂,仿佛闻得到阵阵绿草的清香。

花狗知道萧萧怀孕后,不敢承担责任,悄悄溜了。而萧萧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大肚子只有每天呆在一起的丈夫知道,但萧萧跟他说不要告诉其他人,他也就没告诉。萧萧担心肚子更大引起更多人注意,悄悄到庙里去吃香灰求菩萨,可是菩萨当然不会如她所愿。

“有一天,又听人说有好些女学生过路,听过这话的萧萧,睁了眼做过一阵梦,愣愣的对日头出处痴了半天。”

很简短的一段话,我仿佛看到一个失神的女孩子,眼神恍惚望着日出的地方,像在想什么又像没想什么。“愣愣的”和“痴”字都用得好。愣愣的,写出萧萧的神态,同时又写出了萧萧的懵懂。她可能直到如今,都还没从花狗哄骗了她的事情中回过神来,她曾经想去城里,想做女学生的呀,怎么突然就大肚子了呢?

后面的“痴”,一个是萧萧的表情是痴的,她好像痴呆了一样;一个是她其实还在痴着做女学生,她把那日出当了她变成女学生的样子,做了一场白日梦。

也就是这场梦,让萧萧决定像花狗一样逃走。

结果还没动身,就被家里人发现了。大家这才发现,丈夫还没长大的她,已经大了肚子。于是,“一家人的平静生活,为这一件事全弄乱了。生气的生气,流泪的流泪,骂人的骂人,各按本分乱下去。”

这里这个“本分”用得简直不要再妙。其实这村庄上的所有人,都和萧萧一样懵懂,都从来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好像都是按“本分”在生活:嫁人的女孩子,“照例”要哭一哭;萧萧出事了,这家人,生气的生气,流泪的流泪,骂人的骂人,各人按照自己的身份,做着本分该做的事。但其实到底要不要生气,要不要流泪,要不要骂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只是本分要他们这么做。

可是把萧萧怎么打发,却没有“本分”可循,毕竟这样的事在庄上少有。既然没有“本分”,不知道怎么办,只好请萧萧本族的人来说话,看看到底要如何处置。

萧萧只有一个伯父,伯父来了后舍不得萧萧被“沉潭”,于是萧萧只能被发卖,也就是再嫁人,夫家可以在萧萧改嫁上收回一笔钱,当作损失。

可是“一时没有相当的人家来要萧萧”,萧萧就暂时仍然住在丈夫家。“这件事情既经说明白,照乡下规矩倒又象不什么要紧,只等待处分,大家反而释然了。先是小丈夫不能再同萧萧在一处,到后又仍然如月前情形,姐弟一般有说有笑的过日子了。”

其实丈夫并不愿意萧萧再嫁,萧萧自己也不愿意改嫁,“大家全莫名其妙,只是照规矩象逼到要这样做,不得不做。”

看这里简直想笑。这都是什么人在过什么日子?自己想怎么样先不管,先管“本分”“规矩”应该要怎么做。“全莫名其妙”:莫名其妙地要让萧萧沉潭,莫名其妙地让萧萧改嫁,又莫名其妙地继续让丈夫与萧萧在一块儿……

好像生活全不由自己做主,全在于“本分”,本分之外,生活怎么来就怎么接受。

最后,萧萧一直没等到人来要她,十月足胎在丈夫家生了一个儿子。

“生下的既是儿子,萧萧不嫁别处了。”

看这里我像看到了武陵渔人说的桃花源,虽然不像桃花源一样的与世隔绝,可日子过得真就是桃花源里的。安静详和,与世无争。天晴落雨过日子,一代又一代。还有中华的传统,生下的是儿子就不用改嫁了,不管是谁的儿子,反正能传宗接代。

“到萧萧正式与丈夫拜堂圆房时,儿子已经年纪十岁……平时喊萧萧丈夫做大叔,大叔也答应,从不生气。”

这儿子十二岁时也接了亲,媳妇年长六岁。唢呐吹到门口时,新娘“照例”在轿中呜呜地哭着。

而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月毛毛,却在屋关榆蜡树篱笆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

最后一句,好似电影切换画面一般,一会儿是十年前抱着丈夫的萧萧,一会儿是现在抱着新生孩子的萧萧。如果镜头再向时间点更前推进,也许萧萧的婆婆也是这样抱着孩子看萧萧过门。一代一代,日子就这样一成不变地过下去。

可是不知道此时看热闹的萧萧,可还记得曾经那个“做女学生”的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慈善的作文 说真话作文600字 什么是大丈夫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句诗作文 长大的我作文 参观消防队作文 山水之美作文 开学第一课后感作文 美好的童年作文 关于状物的作文400字 学会放大美好作文 写奇石的作文 快乐成长作文 关于英雄事迹的作文 爷爷老了作文 给予是快乐的作文 扫墓作文 远方话题作文 北京后海作文 齐心抗疫作文 自我介绍英语作文带翻译 我为祖国点赞的作文 以回家为话题的作文 高一英语月考作文 关于丽江的作文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800 写作文的英语 合唱作文400字 推荐名著作文 关于老师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