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小学生缪可馨坠楼:孩子受到不公平对待 父母也没及时给予帮助

2020-11-27 16:10:01
相关推荐

缪可馨生前图

6月4日,在江苏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校园内,一位名叫缪可馨的小学生上完一节语文课后,翻过四楼教室外的围栏,纵身跳了下去。那时,下午3点的阳光正辣,老师坐在教室里批改作文,同学们疯疯打打地往厕所跑去,而她再也不能加入其中了。坠楼后,缪可馨虽被及时送去了医院,但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就这样,一个本来可以充满各种奇迹或可能的生命离开了人世,没有遗言,没有不舍。

警方很快就排除了他杀或误杀等可能,证实孩子跳楼属于自杀行为。但一个才10岁左右的孩子,怎么会想不开去跳楼呢?

通过具体分析事件起因后会发现,这又是一起孩子在外受了不公平对待后,在家未得到良好心理帮助而酿成的现实悲剧。

01、小学生缪可馨:遭受老师掌掴,即使和父母倾诉后也没得到妥善解决

事发后,悲痛交加的缪可馨父母在微博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命名为“缪可馨世界第一可爱”,公开指出事发前女儿写的作文不仅被老师严厉批评,还要求重写。因此,缪可馨父母认为女儿的死和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袁某的体罚有很大关系。

就此,缪可馨的语文老师袁某进入大家的视线里。在网上,好几个自称毕业于河滨小学的人纷纷留言说袁某“爱体罚”、“被他打过巴掌”、“甩书”等,这从侧面似乎证实了袁某确实存在暴力倾向,爱对学生实施体罚。袁某是缪可馨的班主任,可以猜想到她平时也没少受这种种体罚。

缪可馨写的读后感

那这是不是说明缪可馨在学校受到老师体罚后,就一直把这份羞辱和难受窝藏在心里,等到自己再也承受不了时才彻底爆发出来,用生命来对抗这种种不公?

事实并非如此。

在微博上,缪可馨父母指出在去年10月某天吃晚饭时,缪可馨就对他们诉说了自己被语文老师扇巴掌的事,末了还说自己“感到很伤心。”

由此可知,缪可馨已经向父母寻求帮助。可惜的是,缪家父母并未有过实际性的措施来帮助孩子。之后,缪可馨依然在袁某的班上,依旧会因为作文或其他事情受到批评或体罚。

到了6月4日那天,缪可馨一周前写的关于《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被痛批,虽然没有遭到体罚,但作业本上被袁某用红色字体大大写着“传递正能量”几个字,还被要求重写。缪可馨在座位上一直熬到下课铃响,趁同学们纷纷跑去上厕所的间隙,翻过栏杆从4楼坠下,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

悲剧已然酿成,社会群体当然要谴责和惩罚诸如袁某这类对学生实施暴力的老师,但作为孩子身与心双重守护者的父母,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02、缪可馨之后:当孩子在外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

体罚会给孩子带来无助感,这是所有折磨人的感受中最可怕的一种。

由于心智还未成熟,孩子对变幻莫测的世界充满了认知疑惑和不安全感,而体罚或不公平对待会加重这种认知疑惑和不安全感。

因此,当孩子在学校或社会上受到责罚或不公平对待时,内心会充满羞辱感和孤独,并会向父母或其他亲人倾诉,希望用亲人的关爱和帮助来平衡认知,确保自己获得足够多的安全体验。因此,缪可馨被袁某掌掴后即刻告知了父母,指望从他们身上获得安全感和认知平衡。

若父母听到孩子这类倾诉时,既不给予帮助,还要责怪孩子不争气等,孩子会认为父母也赞同这种行为,内心出现“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而我却很难受”的认知困惑。孩子的内心感受与现实状况形成了巨大偏差,并且还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帮助,使得他们只能选择独自承受孤独和羞辱情绪。

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在这种羞辱和孤独中沉沦下去,陷入绝望无助的深潭而无法自拔,最终一个小批评就可以成为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缪可馨便是如此。或许缪家父母当时认为老师责罚学生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而且很多家长拥有和他们一样的看法。缪可馨坠楼后,很多她同学的家长在群里责怪孩子太冲动,认为袁某没有错等。

若将此事件扩大到整个社会,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正在遭受或遭受过社会、学校等群体组织的不公平对待。有些孩子干脆闷在心里,有些孩子会和父母沟通,但依然得不到很好的心理帮助。

为什么父母不及时帮助孩子?归根结底是父母没有意识到体罚对孩子的危害性。因此,父母首先应认识到持久性的体罚或不公平对待对孩子身与心的巨大危害,防止孩子遭受任何羞辱性的伤害。

我想,要是缪可馨父母早早意识到体罚对女儿的伤害,也许会立即和学校沟通、换班甚至换学校等。只有让孩子心灵拥有安全感,孩子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其次,父母应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情绪交流。

缪可馨出事后,缪爸爸回忆那天早上送孩子上学时,她还活泼乱跳的,还问了几次今天晚上能不能吃清蒸鱼。也许缪爸爸只是看到了孩子情绪的一面,而忽视了孩子对下午上语文课时批改读后感的焦虑情绪。

显然,父母和孩子在情绪沟通沟通上出了问题。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在《用心教养》一书中写道:

父母与孩子的情绪交流,将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使其养成一种处理人际关系、掌控自己情绪的智商即情商。

要想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情绪沟通,父母需建立同理心,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知事情的轻重,从而读懂孩子的细微情绪表现。只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父母才会明白,孩子每遭受一次责罚,都会感到无助和羞耻,每遭受一次不公平对待,都会让孩子感受无尽的孤独。

缪可馨生前为武汉加油

没有人不需要安全感,孩子也一样。真心希望父母能用心感知孩子,用爱构建他们的安全感,从而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光与暗。最后,借用心理学硕士保罗·G在《安全感》中的一句话,献给那些指望孩子高飞的父母们: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留一点空间给自己作文 写自己帮助别人的作文 小学生扫黑除恶作文 淘气的同桌作文 下雨天 真好 作文 老实与聪明作文素材 我最心爱的玩具作文 作文温度600字 老师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成功作文500字 观察作文大全 关于感谢信的英语作文 制作飞机模型作文 写景的作文400字以上 怎样描写金鱼的作文 小学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 过年的作文600字初中 沉淀作文800字 关于军训的作文六百字 小学人物描写作文 写景作文美丽的校园 关于明月的作文 春天真美作文300字 你拼搏的样子真美作文 我发现作文 谈诚信作文600字初三 杭州亚运会作文 八年级英语作文模板 奋斗与梦想作文 懂你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