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专访丨周秉德:怀慈善之恒心 献福祉于民众

2020-11-27 16:15:01
相关推荐

名人面对面 本期嘉宾

周秉德 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创始人、中新社原副社长、全国政协委员、周恩来总理侄女,沈钧儒的长孙媳。周秉德是周恩来三弟最大的女儿,自12岁住进中南海,周秉德在周恩来身边生活了十余年。周恩来夫妇无嗣,周秉德因此成为与周恩来关系最密切的晚辈。

周秉德是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创始人,而这个基金会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于2016年10月9日正式成立的非营利组织。

"大鸾"、"翔宇"分别取自周恩来总理的乳名和字,以此为名寓意着基金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先辈未竟事业,以“捐者为上,饥者为念”为本,以"怀慈善之恒心,献福祉于民众"为宗旨,如一只翱翔天宇的神鸟将无边大爱播洒人间。

风范传承 设立“恩来基金”

传承与弘扬周恩来风范与品格。策划与支持以出版、展览、演出、网络、影视剧等为主的多形式研究宣传活动;推进“周恩来班”创建及网站建设;开展全国范围“读原著、写体会”活动;培养大学“周恩来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回馈社会的意识。

扶贫助学 设立“大鸾基金”

响应实现全面脱贫,扎实精准教育扶贫。扶贫先扶智与志,持续关注贵州黔东南、宁夏西海固、四川大凉山及其他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资助困难学生,引导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信念;提供医疗救助,改善落后地区基本就医条件。

设立“翔宇基金”

慈善助力一带一路,促进与加强民心相通。用我们的真心与善举,开展文化、医疗等方面的对外民间交流活动,加深国与国人民之间的相识相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支持有志参与国际组织及全球治理的青年人才,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

馥郁故乡深绵情

名人面对面内容摘要

她是绍兴人,但却在1997年60岁时,才第一次踏上回乡的土地;岁月已久,时光如流,这20多年她年年回乡,乡情如同陈年老酒越来越浓,故乡绍兴越发刻入她的心头。

今年是周秉德第三次踏上回乡的脚步。她这样形容绍兴:“绍兴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就是绍兴人,绍兴非常美,风景、人、建筑各方面都很美,而且是越来越进步。”

主持人:今年是周总理回乡80周年,三月份时您回来重走了总理的回乡之路,都去了哪里?

周秉德:那个时候是抗战时期,国共是合作的,他先到安徽云岭去指导新四军的一些工作,然后就到了浙江。上个月我们主要是看他浙江之行一段,他见了国民党浙江省省长黄绍竑,跟他一起谈了国共合作在浙江如何配合。另外他还到各个地方演讲,发动群众积极抗日。之后他就回绍兴祭祖,在绍兴他先拜见了周家长辈,请长辈上坐,给长辈鞠躬。然后给长辈一些费用,请他办了两桌祭席,请绍兴的一些亲友们一起先去上坟,上坟回来以后有两桌餐。他还在周家族谱里填上了他们三兄弟、还有一个堂弟等人的名字和夫人的名字,相当于进家谱。他以实际行动驳斥了当时国民党对共产党“共产共妻”“六亲不认”的荒唐谣言。

她是周恩来总理的侄女,12岁起跟随总理夫妇生活在中南海西花厅,在那里度过了十五年难忘的岁月,时光流逝,世间情长,对伯父伯母的情感和思念凝成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难忘西花厅岁月

主持人:周总理一直都很注重家风的传承,您当时是周家从祖辈开始的第一个女孩子。

周秉德:是这样,周家我们这一房,从曾祖父开始好像一直没有女孩降生,全是男孩,所以当我出生时,全家就很高兴。我父亲也挺激动,就考虑给我起名字的事。

她就是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创始会长、中新社原副社长、全国政协委员、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女士。

周秉德:我1949年6月来的,当时他是周副主席,他告诉我,你到这儿来,不能有任何特殊。

图为:周恩来总理

主持人:您读书的时候也是坐公交车,骑自行车麽?周秉德:那是肯定的,骑自行车还是个奢望,我们都是坐公交车或者走路回去。我还近点,我的弟弟妹妹他们比较远,得坐公交车,还得倒一次车,平常都是这样。到了寒暑假,被褥要拆洗了,弟弟秉钧就给我七妈写了封信:七妈,我们放假了,请派车来接。这五个字,好像就是他的一个最充分的理由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卫士叔叔骑着自行车来到学校,把他们两个人的行李推到了校门口,叫了两辆三轮车,把他们两个孩子和两件行李一起拉回西花厅。回到西花厅,伯母看见他们就说:你们口气还不小,你还要派车来接,你伯伯有汽车,但是给他工作用的,不能给你们孩子用,你们怎么可以用公家的车呢?

图为:周秉德年少时与伯父周总理

传承总理好家风

主持人:“七妈”邓颖超一定是对您影响最深的一个人。周秉德:对,因为伯伯的工作太忙,我们生活上都是七妈在料理。伯伯对我们的思想要求是很严格的,他有空的时候就经常跟我们讲:我们这几十年的革命随时准备着可能的牺牲,现在新中国建立起来了,我们是新中国的幸存者,我们有很多的战友同志朋友,都牺牲在革命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忘了这些牺牲的烈士,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工作,不但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且要把这些烈士他们希望为新中国建设所做的贡献,也承担起来。

周秉德:初三的时候,我看到一部苏联电影叫《乡村女教师》,女主角非常用心地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在她满头银发的时候,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学生都来看望她。那时是1952年,新中国还在三年恢复建设时期,搞建设要有文化,可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特别落后,有文化的人特别少,那就要从小学开始培养,我就觉得小学老师是非常重要、崇高的职业,当时正好初三毕业,我就积极地报考了北京师范学校,这是一个中等专业学校。考之前我跟伯母说,伯母就说这个好,咱们新中国的建设是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人才要从小学培养。

主持人:伯母积极地鼓励您,当时伯父听到您这个选择,他的想法是什么?

周秉德:伯母就说,你看恩来我都说了半天了,你怎么不讲话?伯伯说,我要再一讲的话,她自己就好像没有退路了一样,让她自己拿主意,看她自己主意坚定不坚定,所以伯父就没有表态,我还是坚定地进了北京师范学校。我在师范学校读了三年,毕业时很多同学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我其实在初中的时候条件就很好,学习成绩也不错,我们很多同学都可以去,当时都是愿意留苏的,但我没报考,还在作文里面写着:我们经过国家三年的培养,已经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尽快地投入到教师队伍中,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够不因为缺少老师而失学,让更多的失学儿童有机会读书。

图为:邓颖超与周恩来总理

主持人:这是非常崇高的理想,我们深深地敬佩您,当时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但是您却选择下基层,传承周家的家风。周秉德:我写工作分配志愿时,就是要当农村教师,很多同学都分配在了城市里,我就到了农村。周秉德:我当时做了一个非常艰苦的思想准备,我是要在农村认真做老师的,到了农村我觉得一切都还是可以适应的,而且还觉得很满意,比我自己想象得要好多了。但是三个多月后,社会上要开展政治活动,把我调到了区委机关。伯伯对我们的要求中有两句话是一直受用的,就是不能够占他的便宜,不能因为他的关系而使我们职位得到提升或者工作得到改善。伯伯知道我到了机关,就说你在农村小学当老师,怎么会调到机关来?是不是因为我周某人的关系?我说区委机关要搞运动,要党员,所以我就来了,我得服从分配。主持人:周阿姨,感谢您带我们重温这段难忘的回忆,谢谢您。周秉德:谢谢你,主持人。

图为:周秉德年少时与伯父周总理

周恩来与南开的故事不会落幕,因为他流传下来的精神将激励启迪着一代代的南开人,继续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在“知中国,服务中国”的道路上开拓创新、奋勇拼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无穷力量。

播出时间

6月23日 晚19:08首播

6月24日 午11:40重播

6月27日 午11:40重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论文和作文的区别 青春需要雕琢作文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作文 科学实验作文300字 家庭趣事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吃的食物作文 美好的相遇作文600字 安徽今年作文题目 冬天的雪作文600字 过春节作文800字 四年级作文六一儿童节 介绍自己的房间英语作文 我的春节300字作文 男生打女生屁股作文 myhobbies英语作文 半命题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春节的作文400 今年高考作文预测 游泰山作文400字 乡村美景作文300字 幸福其实很简单作文 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作文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 小学二年级作文100字 关于新年的作文题目 六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作文 寒假趣事作文200 元宵节的作文200字 美丽的春天作文400字 一个难忘的眼神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