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 我无是也;多闻 择其善者而从之

2020-11-27 17:00:01
相关推荐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包曰:时人有穿凿妄作篇籍者,故云然。

孔曰:如此者,次于生知之者也。

邢疏:言人若多闻,择善而从之;多见,择善而志之,能如此者,比天生知之可以为次也。言此者,所以戒人不为穿凿。

朱子集注:不知而作,不知其理而妄作也。孔子自言未尝妄作,盖亦谦辞,然亦可见其无所不知也。识,记也。所从不可不择记,则善恶皆当存之以备参考。

黄氏后案:言知之次者,次于作者之圣也。作者创人所未知,择之识之者述古今人之所已知。不知而作者,不能择多识多,臆创之而害于理者也。集注以知之次为未能实知其理,未知其理,安可谓能择能识?此注之误也。

皇疏:不知而作,谓妄作穿凿为异端也。时盖多有为此者,故孔子曰:我无是不知而作之事也。人居世间,若有耳多所闻,则择善者从之者也;若目多所见,则识录也。多见不云择善者,与上互文,亦从可知也。若多闻择善,多见录善,此虽非生知,亦是生知之者次也。

“知”。反身录:多闻善言,多见善行,藉闻见以为知,亦可以助我之鉴衡,而动作不至于妄。然去真知则有间矣,故曰知之次也。知闻见择识为知之次,则知真知矣。真知非从外来,人所自具,寂而能照,感而遂通,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心思言动,莫非天则,未尝自私用智,虽作非作,夫所谓真知非他,即吾心一念灵明是也。天之所以与我,与之以此也。耳非此无以闻,目非此无以见,所闻所见非此无以择,无以识,此实闻见择识之主,而司乎闻见择识者也。即多闻多见择之识之,亦惟藉以致此,非便以多闻多见择之识之为主也。知此则知真知,真则动不妄,即妄亦易觉。所贵乎知者,在知其不善之动而己,此作圣之真脉也。

“次”,其后,后面,居后。

为什么“闻”“见”要“多”,要择识之?李炳南先生《论语讲要》: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史事或见或闻,皆易失实,如非孔子之明,难免不有诬罔。礼记檀弓记载,夫子有为之言:“丧欲速贫,死欲速朽。”弟子亲闻,犹有误会。家语颜子见尘落入粥,遂将染尘之粥食之。子贡见之,以为颜子窃食。如非孔子辨得其情,几使大贤蒙冤不白。见闻之不足信者,因受耳目感官之限制,与夫好恶成见之影响,使不得其实。是以必须多闻多见,求其近似。多见得其近似之实,乃可识之。多闻则似实犹恐不得,故须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善者,隐恶扬善也。多闻多见之似知,次乎尽得其实之真知,故曰知之次也。知之次者,若为淑世牖民,述之可也。

“作”,作事。古注多作“述作”。朱子语类:问:作是述作,或是凡所作事?曰:只是作事。四书改错:包咸注此,谓时人有穿凿妄作篇籍者,故云,然则指定是作文。且又春秋时异学争出,著书满天下,各行其说,故言此示戒,正与篇首“述而不作”作字相为发明。若作事,则尚干办,崇有为,与知虑闻见不合。此作字从来无解作事者,观汉《朱云传赞》云:“世传朱云言过其实,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则实指作文矣。

或朱云传所解“作”也有误,《四书改错》又岂可引用以证?我以为,作事则要多闻多见多识,以增加做事经验教训,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师也是为做事而师从之;如果是写作著述,借鉴前事当然需要,但全从前事而无己见,则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此之人谈何以著作?都是前人观点和思想,如此又何必著作?如此又如何与时俱进?如此文化又如何有新发展?只是固执泥滞不前而腐朽不堪而已。前章“述而不作”,是述,不是作,如此则述古人之事,多闻多见多识可以述矣,却不得作之。著作,必是新作,作前人所未及之事之言。夫子述而不作,是学古而不新作。而此章,依古注则是夫子多闻多识多见而作,夫子在此有作,岂不与前章之“述而不作”学古而不新作之意有矛盾?何以至此哉?夫子前说不作而此说作,必有一处为非。述而不作之意甚明,则所非之处是“不知而作”,因而我认为此作是作事之作。

“不知而作之者”。夫子会指谁?我认为可能有两种人。一种是愚昧之人,穿凿者或不知其理而作事者。另一种是生知之者。很多人这时会糊涂,说我搞错了,但我却很清醒的。为何如此说?夫子是多闻多见多识而作事者,是“知而作者”;那不须多闻多见多识而作之者是谁?是生知之者,其天赋有道义之理,未闻见识而能作,是天性使然。非如此,生知之者又是如何之人?难不成世上无此等人?而夫子却确凿而言有生知之者,可见于“生而知之者,上也”一章。

夫子说,世上有生而知之者,其不闻见识而能行事,盖其天赋所至,我无此能。我所能者,是多闻从其善,多见而辨识。我这种知,在生知者之后,是学而知之。故而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夫子会自说自己“未尝妄作”吗?看似谦辞,实则言外之意又“亦可见其无所不知也”,夫子会如此自得吗?夫子会如朱子所言之对己有溢美之词吗?自然不会。朱子对夫子的溢美之词,而夫子必不受此溢美,更不会自我夸耀。

“我无是也”与“知之次也”是夫子针对“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而做出的对应解释,说我非生知者,是学而知之者。非如此,则“知之次也”四字实在是累赘,用在这里就不知其所云。古注多番解释也未能理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 那一刻我流泪了作文 以亲情为题的作文 描写花灯的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议论文 湖北专升本英语作文 南京博物院作文 向日葵的作文300字 最喜欢的季节英语作文 奔跑吧少年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 作文 什么的童年作文 雪后作文 myhome英语作文 我的妈妈350字作文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 尝试作文500字 家乡美食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300字左右 读书与成长 作文 迪士尼游玩作文 我的愿望作文600字 打糍粑的作文 初一英语作文大全 安徽中考满分作文 吃苦精神作文 什么给我快乐作文 作文集后记 被妈妈打屁股作文 观灯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