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徐志摩《我的彼得》:婚内出轨抛妻弃子 痛失爱子悔不当初

2020-11-27 19:20:02
相关推荐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

很难想象写这么美妙的诗歌的人是个不负责任的渣男。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读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在初一的时候,当时12岁少年的心就被深深打动。居然有这么美的诗句,韵律、节奏、语言,都是那么美好。

我记住了这个叫徐志摩的诗人,并找到了他更多的诗歌来读。徐志摩、戴望舒以及后来遇见的汪国真、席慕蓉等人的诗歌点缀了我青春期的生活。那时候,汪国真的诗歌背下来写进作文,获得老师的表扬,都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再后来阅读更多文献资料,知道了徐志摩是新月派的领袖诗人。茅盾、郁达夫等人都对徐志摩的文学才华表示赞赏。陈从周在《徐志摩年谱·编者自序》中说:

“在五四运动后,他对白话文、白话诗的提倡,尤其是以方言入诗、入文,开现代诗文中运用新语汇的先锋,这些都向着传统的旧文学挑战。虽然形式上过于唯美,但他的行动方面,仍然是前进的。”

可是因为个人情感生活,尤其是和第一任妻子张幼仪的故事,让很多人对其人品颇有微词。

下文将从徐志摩所写的悼亡散文《我的彼得》来分析他婚内出轨抛妻弃子,在痛失爱子之后又悔不当初的复杂情感。

徐志摩

一、浓得化不开:情也依依,爱也依依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散文的特色可以从用他自己的一篇散文标题“浓得化不开”来形容。和冰心的清新婉丽、周作人的冲淡平和不一样,浓烈就是徐志摩的抒情诗式的散文的重要特点,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他的思想和情感通过美化的形式以浓烈的风格表现出来,形成了所谓的“志摩式的散文”。

这种散文,都是一些抒情诗式的文字,读来十分动人,会被作者代入那种美妙的意境中去。他的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外带一篇《秋》。

《我的彼得》是收录在徐志摩的《自剖集》里的一篇悼亡文,以表达对早夭的孩子彼得的思念和忏悔。《自剖集》里的作品都写得非常真挚感人,尤其是哀思辑中的文章,总是把对亲友的追念与他对人生的感叹及自我灵魂的解剖结合在一起,写得温柔、蕴藉、感人至深。《我的彼得》读来催人泪下,徐志摩在写作此篇的时候的确是真情流露,字里行间都散发着父爱的温馨。

这篇散文是徐志摩在听音乐的时候,认识一个八九岁的小友,想起了早夭的彼得,他如果在世,也该有这么大了。

想起了可爱的小彼得,那个已经魂归天国的小彼得。但是可怜的他,居然无法进行回忆,因为他没有参与到小彼得的成长过程,那珍贵的日日夜夜,他没有与孩子的共同的生活经历。所有可供回忆的关于小彼得的所有情节,都是孩子的妈妈和大大转述的。

小彼得生前照片

对于没有参与到孩子成长过程的这方面,徐志摩是后悔的,是深深懊悔的。如今,小彼得已经离开多年,所有的怀念只能空想。

“没福见着你的父亲,知道你,认识你,爱你,也把你的影像、活泼、美慧、可爱,永远镂上了我的心版。……那时间我,……觉着心里有一个尖锐的刺痛,这才初次明白曾经有一点血肉从我自己的生命里分出,这才觉着父性的爱像泉眼似的在性灵里汩汩的流出;只可惜是迟了……”

对早夭的彼得深深的爱和无比的悔恨充斥在他的文字里,令读者读来也感同身受。

可是为什么徐志摩会没有亲自抚养他亲生儿子呢?为什么所有关于儿子的可爱故事都要经历其他人的转述呢?如此疼爱儿子的父亲,是怎么会缺位孩子的成长的?

这就要从他的情感经历中去找答案了。

张幼仪与徐志摩

二、信仰感情:迷失在狂热的爱情里,婚内出轨抛妻弃子不顾一切终成空

徐志摩在他的散文《落叶》写道:“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他也多次说过他的比是“没法驾驭”的“最不受羁勒的一匹野马”。

文如其人,他本人对待感情也是不顾一切的,完全无法用自己的理性去控制自己的情感。

前文提到的问题——为什么如此喜欢孩子的徐志摩会缺位孩子的成长——可以从他的情感经历中找答案,现在就来揭示答案。

当初在剑桥大学,他对林徽因一见钟情,就想方设法想要恢复单身,以便和林徽因在一起。于是那时候他就向已经怀孕的张幼仪提出离婚。

左:林徽因 右:徐志摩

张幼仪那个时候已经为他生了老大,正怀着老二,也就是彼得。但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徐志摩,完全顾不得自己的亲生骨肉,冷漠地要张幼仪去打胎,他不欢迎这个孩子,他不要这个孩子,以便顺利和张幼仪离婚,去继续他热烈的恋情。

张幼仪不敢打胎,说听说打胎会死人。徐志摩冷酷地说:“坐火车还死过人呢,那么你看大家就都不坐火车了吗?”

这种话实在是冷酷到底了,张幼仪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在德国生下了彼得。生下彼得之后,徐志摩听说了孩子生了下来,于是立刻从英国赶过来,和张幼仪办理离婚手续。

张幼仪也算是彻底死心了,同意离婚,并且独自抚养彼得。

这也就是为什么徐志摩没能参与到儿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原因。后来徐志摩并没有获得林徽因的爱情。他如此狂热,不惜与原配妻子离婚,抛妻弃子,吓坏了林徽因,于是林徽因最终拒绝了他的爱情。

徐志摩没有得到林徽因,后来娶了陆小曼,至于是否幸福也很难讲。毕竟爱情初期的甜蜜和幸福过去之后,就是真实的生活。

陆小曼和徐志摩

“对着这不完全,不如意的人生,谁没有怨,谁没有恨,谁没有怅惘?……我们是遭放逐,无形的解差永远在后背催逼着我们赶道:为什么受罪,前途是哪里,我们始终不曾明白……”

徐志摩对于他抛弃张幼仪的行为是有忏悔的,他对彼得说:“就是你妈,彼得,她也何尝有一天接近过快乐与幸福,但她在她同样不幸的境遇中证明她的智断,她的忍耐,尤其是她的勇敢与胆量……”

三、回顾半生:深刻进行自我剖析,隐约透露厌世思想

在他的《自剖集》里,尤其是悼亡文,他把对亲人的追念与他对人生的感叹以及自我灵魂的解剖结合在一起,因此读起来十分感人,而且蕴藉而深刻。

在《我的彼得》中,他将真诚的悲哀,通过客观的追叙表现出来,貌似冷静,实则流淌着感情的潜流。他从活着的彼得的母亲张幼仪、大大以及他自己所受的折磨,联想到死去的人的幸运;在对死者的祝福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他超脱的、无可奈何的厌世思想。

在回顾了张幼仪转述给他的彼得在世的时候,那些可爱的表现之后,徐志摩又表达了一番对彼得的思念和失去他的痛苦。然后笔锋一转,从怀念转为羡慕,羡慕彼得来人世间短短几年,又回到了“天父的怀抱”,而不像他们,在人间继续受苦。

“你来人间真像是短期的作客,你知道的是慈母的爱,阳光的和暖与花草的美丽,……你回到了天父的怀抱,……你的小脚踝上不曾碰着过无情的荆棘,你穿来的白衣不曾沾着一斑的泥污。”

而徐志摩严重他们这些仍然在世的人们,是受着苦的:“但我们,比你住久的,彼得,却不是来作客;我们是遭放逐,无形的解差永远在后背催逼着我们赶道……想回头已经太迟,想中止也不可能,我们真的羡慕,彼得,像你那谪期的简净。”

字里行间都显示出对彼得早夭的羡慕,以及对自己遭受苦难的伤感和无奈。

如果徐志摩一味地抒发他的个人情感,而缺乏透彻的分析,大胆的解剖,那文章就会失之空泛。他敢于剖析社会、人生以及自己的思想。

把解剖刀指向社会,这也许还不太困难,但是用这把刀来剖析自己的思想,就不太容易了。他曾经说过:“我也绝不掩饰我的原形:我就是我。”

他说:“我既是你的父亲,彼得,比方说,为什么我不能在你的生前,日子虽短,给你应得的慈爱,为什么要到这时候,你已经去了不再回来,我才觉着骨肉的关连?”

他还说:“你生前我不知欣喜,你在时我不知爱惜,你去时也不能过分动我的情感。我自分不是无情,不是寡恩,为什么我对自身的血肉,反是这般不近情的冷漠?彼得,我问为什么,这问的后身便是无限的隐痛;我不能怨,我不能恨,更无从悔,我只是怅惘,我只能问!明知是自苦的揶揄,但我只能忍受。”

他敢于直面自我,剖析自我,并且将之诉诸笔端。读到这些地方,哪怕再觉得他是渣男的,也会觉得被感动。

他的《自剖集·第一》中,除了《北戴河海滨的幻想》之外,其余五篇都是写于1925年末至1926年4月,这段时间是徐志摩思想苦闷的阶段,他说:“我的自剖文不是解剖体的闲文,那时我个人真的感到绝望的呼声。”他分析了自己思想的变化:好动变成了拘谨,活跃的心也变得沉闷了。

此段时间,各种苦闷的事情袭上心头,加上彼得早夭,他几乎抑郁了,总是觉得人生来受苦,“我什么都不愿意的。全是灰色的,重的,闷的”。

写在最后

徐志摩34岁的短暂一生,写了很多诗文,爱了几个才女,失去了一个孩子,最后生命终结于一次空难。无论他生前对原配妻子是否无情,在失去他的孩子的时候,他的忏悔和悲痛是真实的,甚至那些悲观厌世的情绪都是真切的。我们很难去用一个单一的态度去评价他,其实,怎样的评价,他也听不见了;不如就去他的作品里,体会一下他留下的精神遗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劳动最光荣作文300字 假期感想作文800字 2016安徽高考作文 我的小发明作文400字 描写梅花的作文400字 迎着风作文800字 品味成长作文600字 春节小作文150字 搓丸子作文 初中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生写过年的作文 美丽的春天100字作文 生活的启示作文400字 一篇写事的作文500字 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 最美的什么作文500字 关于校园生活的英语作文 一件刻骨铭心的事作文 我和班主任的故事作文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读书笔记作文300字 爱哭的我作文4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450字 四季之美作文600字 与书为友作文500字 难忘的时刻作文600字 意外的收获作文600字 有关辩论会的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600字 期待的眼神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