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王伯祥日记》中的传染病预防 盗版打击和敌伪经济

2020-11-27 20:10:01
相关推荐

王伯祥,名钟麒,字伯祥,以字行,1890年生于江苏苏州,“姑苏五老”之一,编辑,文化学者,1975年逝世。王伯祥先生一生从事编辑工作多年,先后供职于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长期居住于上海。新中国成立后,举家移居至北京生活,直到逝世。王伯祥先生有书写日记的习惯,一生留下日记140余册,约500万字,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北京语言大学张廷银教授牵头整理,海量日记原稿凝结成排印本20册,近期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列入“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定价1380元。《王伯祥日记》影印本已面世,此次推出附带索引的排印本,将进一步扫除读者的阅读障碍,更好地发挥日记的学术价值,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王伯祥日记》内容丰富,涉及到民国及新中国时期学术文化、学人交游、社会变迁等诸多面相,史料价值较高。现仅以传染病预防、打击盗版侵权和敌伪统治下的经济状况这三个侧面为中心,选录日记的“冰山一角”,供读者进一步了解情况。

王伯祥日记原稿

40周岁时,王伯祥携夫人秦珏人摄于上海

【按】传染病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饱受它的困扰,不断与之斗争,但还是难以避免中招。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危害人类的健康,还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流行,让我们更清醒地意识到,病毒传播是没有国界的,居住于同一个地球村的人们必须共同来面对,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民国时期社会不安定,战争摧残民生,社会控制体系不断弱化,在这种情况下,防疫的困难较大。王伯祥先生在日记中多次提及传染病,比如鼠疫、霍乱(日记中称为“虎疫”)、天花、流感、疟疾、肝炎、麻疹(日记中多称为“痧子”)、水痘、猩红热等,是对不同时期卫生防疫和医疗水平的真实记录。当时,防疫主要靠定期打针,但某些防疫针注射后的不良反应较大。一些我们现在不太担心的传染病,比如儿童容易得的麻疹、水痘等,在当时会令一家人感到紧张。新中国成立后,较重视防疫宣传,传染病出现后会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囿于篇幅,仅选录部分内容。日记原稿上的小字夹注在排印本中以加括号的方式与正文作区分。

1938年12月24日

上海天花盛行,被认为有疫口岸。

1940年4月26日

珏人偕雪村夫人入虹口故居视物,归途为踞寇所设之防疫队截住,强行注射药液,甚懊恼云。

1942年8月6日

珏人以次均重行注射防疫针。

1942年8月7日

过河南路南口遇阻。(执行巡捕全不晓事,明明规定防疫证有效期为三个月,余执之证乃五月廿三日所发,满期距今尚有半月馀,然与之申论木然无效,只有退而他适耳。)绕由福建路入,则又坦然无事,可笑亦复可怜也。

1942年8月8日

清晨赴徐家汇路卫生处拟注射防疫针,乃男女在烈日下排队候针者约有四百人,且号称维持秩序之白俄等人时加非礼。余睹此情形,蹶然行,乘廿二路公共汽车赴馆,仍由福建路入,至十一时复往三马路申报馆对面之卫生分处一看,烈日下依然列有八九十人,若轮至最后一人必且时及停闭,岂非空候,仍废然返馆。吁,时至今日诚难乎其为人矣。

1942年8月10日

余所持防疫证时效尚有十许日,原不必急于续办,以日前曾遇无理之事,雅不欲再招无谓之气,乃折回,拉雪村同往徐家汇路卫生处注射防疫针,不得不序立烈日下两小时始获证而归。午饭后与雪村偕行入馆,由河南路南口进,却并不查证,甚诧。

1942年8月23日

晚饮后芝九过谈,方自苏来,为言故里情况甚悉,以虎疫故迎神赛会又大作,数十年来未有也,不禁陡忆童时景象,四十载振兴教育之结果依然复返斯境,可胜叹哉!

1946年6月1日

杜克明医师今日应开明之招来馆,为同人注射防疫针,余亦奋臂受针,滋、湜两儿、濬儿及顯、预、硕三孙、锴孙均援同人家属例同到开明请注射焉。

1946年6月8日

今日杜克明医师来馆注射第二次防疫针,以故濬等亦到。余竟以畏痛避不行,殊堪自笑也。

1947年7月9日

下午为同人注射第三次防疫针,于是今夏防疫工作毕矣。

1947年7月10日

又云昨日注射之防疫针反应甚大,今日同人因发热而未到者达四分之一,下午且多早退者,士敭亦未至,故携去之钥匙竟托予同矣。

1951年6月12日

饭后,公司延请大夫为同人注射防疫液。

1965年5月29日

到家润、湜、宜都在,知润已往接燕孙,托儿所拒绝接回,并声言星期亦不令外人入见云。盖该所发见儿童中有传染病,须隔离,因有此措施也。

1965年8月7日

琴媳告托儿所又有传染病发,见燕孙不让接归云。

1965年8月15日

琴媳、元孙上午曾往西城教育部办托儿所探视燕孙,及午归。谓见伊嬉乐无恙,且晤其师保冀其聪明,下期即升中班云。惟下星期仍未许接归。并知所规凡因同班有传染病者,虽本人不沾,亦同样不令接归。且无病儿童只准隔一星期探望一次云云。其严如此。

1966年3月5日

接琴媳电话知托儿所以外间传染症甚剧,燕孙将三周留所不许出,且亦谢绝探望。

20世纪60年代,王伯祥在寓所伏案工作

【按】在当今世界,打击盗版侵权、保护知识产权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盗版严重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挫伤了原创的动力。回溯历史可知,著作权保护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我国首部著作权保护法律《大清著作权律》诞生于1910年。那时,清王朝大厦将倾,这部法律没来得及发挥作用,便被时势的浪花卷起,抛向了民国的沙滩。很快,后浪奔涌而来,《中华民国著作权法》颁布并经历几次修订,相应的施行细则出台,出版行业协会组织建立。新中国时期,对于著作权的保护更加完善、深入。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正处于第三次修订过程中。王伯祥先生作为开明书店的编辑,是出版业的资深从业者,对于打击盗版一事格外关心,在日记中常常提及。民国时期,盗版层出不穷,对其打击力度较弱。当时人们对盗版的称呼多为“翻版”、“翻印”等。《王伯祥日记》中涉及盗版的内容,具体而言多为对盗版行为的取证及举报、处理方法与遇到的阻碍,以及如何防范盗版等问题。

1934年4月26日

发见大连湾路大同制本所装订翻版《文法与作文》,因扭交汇山捕房。但重重黑暗,经良久麻烦始将该翻版人拘执,预备明日解送法院刑庭诉讼。

1934年5月9日

盖道始来告,翻版案无甚发展,不值得提起私诉也。

1936年7月22日

晓沧来,为翻版书侵害其利益,颇见愤恨,但翻版事根绝至难,出版家亦同样感受压迫也。 丏尊劝其再考虑,勿先单独提起诉讼,竟致欲罢不能,反觉受累云。

1938年9月7日

为市上发见林语堂编《开明英文读本》有翻印本,特委托登报通告各贩卖书商,注意拒绝销售,并征求举发翻印之人。

1941年7月3日

致道始,送书签样子及陈告捉翻版停顿各事。

1941年7月5日

翻版事榆林路捕房延不肯办,而薛荣鑫则旦夕来缠,厌苦极矣。今日捕房人竟传言要钱,因由雪村属君毅与之接洽,许于破获后酬以五百元(薛已许其千五百元),始允即办,但阳生等赶到捕房,又托言礼拜六,须下礼拜一再办云云。黑暗如此,复有何言。予始终认为不理尚得中道,殊不必徒为纷纭也。

1941年7月9日

致立斋,送查获翻版通讯稿,托在《申》、《新》各报发表(虹口翻版昨已由榆树路捕房抄获二千馀本,车送法院,人已远飏,未起诉,所耗已二千馀金),聊示打草惊蛇耳。

1941年7月18日

虹口破获翻版案经季康之疏通,决与和解,即将所拟悔过书稿及当事者登报道歉稿送道始核阅,约明日晨取回。

1941年7月19日

翻版人史孟邻、王高清介刘季康、夏广隆、周文夔来签悔过书,先约君毅来莅。君毅以四时至,史等直至五时始来,谈妥已将六时。

1941年7月21日

致道始,送办理翻版案公费五百元,并附代撰跋文。

1942年3月31日

谛电话见告,谓在来青阁见到《廿五史》翻版书,但无法干涉,亦惟有徒感关切而已,时事其胜叹哉。

1942年5月11日

为文化书局翻印《廿五史》事致函书业联合会彻查。

1942年5月12日

索非来告,顷于散馆后与调孚出访翻版《廿五史》,果于三马路抱经堂购得一部。询其来源,谓出自文化书局,因将书送会以凭根究云。余惟不欲泰甚,默叹作奸犯科之愚顽而已。

1942年6月5日

书业联合会抄转文化书局为翻印《廿五史》事道歉函,其中罅漏尚多,因复书会中驳正之,仍请为风纪前途注意。

1943年6月25日

为遏止翻版事,为书业公会草通告及分致北平、东三省公会函。

1949年6月5日

书业联合会抄转文化书局为翻印《廿五史》事道歉函,其中罅漏尚多,因复书会中驳正之,仍请为风纪前途注意。

1952年12月2日

南洋各埠发见翻版开明旧地理教本,特拟启事一则,备在香港报纸揭登,藉释群疑。

1912年,王伯祥与叶圣陶(右二)、顾颉刚(左二)等人摄于苏州

1975年春,王伯祥与叶圣陶(后排左)、章元善(后排中)、顾颉刚(前排左)、俞平伯(后排右)摄于叶宅庭院。世人将其合称为“姑苏五老”。

【按】自1941年1月6日起,汪伪政府中央储备银行开始发行中央储备银行券(简称“中储券”),与中、中、交、农四大行的法币等值流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入租界,上海的“孤岛”局面不复存在。敌伪当局无法套购法币外汇后,开始考虑以中储券收兑法币。在这一过程中,市面上必然会产生震荡。对于生活在上海法租界的王伯祥先生来说,自此,日常生活开始受到影响。法币与中储券之间的兑换折扣迅速下降,带动物价飞腾,一时人心惶惶。随后,汪伪政府颁布《整理旧法币条例》和《禁止旧法币使用办法》,强行使法币退出流通。《王伯祥日记》对于物价的记录十分详细,小到一份炒饭、一碗面条、一个馒头,都会多次记录价格的变化,并感慨其家庭经济状况逐渐变差。王伯祥先生子女众多,抗战时期,有的子女在后方生活,寄送家书的同时一并寄些钱款。后方依然使用法币,但王伯祥先生必须把法币换成中储券才能在上海使用。按敌伪当局的规定,法币与中储券的兑换比是2:1,所以王伯祥先生子女寄来的钱款,到了上海立刻缩水一半。王伯祥先生在日记中写到:“款至此间只有一半,殊感肉痛”,这种荷包瞬间变瘪的“肉痛”,我们应是完全能够理解的。

1942年3月19日

接绍虞三月十三日信,托将存款换中储币(近日与法币已生差额),愿贴水,因即转属孑如代办之。

1942年3月26日

午与雪村同过西南酒家,吃腊味饭一盅,计二元二角五分。(日来法币为储币所挤,致生差额三成,物价因亦陡涨有超过五成者。)

1942年5月21日

市面剧变,中储券本已压法币而乙之(由对等行使抑为七七折),今又挂牌抑为七一折,奸侩黑市遂大活动,刺戟物价瞬息踊腾。

1942年5月22日

报载军票与中储券已发生确定连系(中储券百元当军票十八元),法币复见低抑,一夕之间又自七一折降为六六折矣。

1942年5月23日

市面又变法币折为六十,闻尚将下降,更不知伊于胡底也。

1942年5月25日

法币又抑为五三折,市面益见动荡。

1942年5月26日

法币再抑为五折,一切物价不啻骤涨一倍,民生憔悴已可知,然谁能保不再下抑乎?伊于胡底,诗人先我叹之矣。

1942年5月29日

市情动摇益甚,各界均惶惶,物价愈腾,我辈恃薪水为生者竟不敢措想矣,奈何……廉逊来,亦为市况剧变发愁。

1942年5月30日

托孑如取出绍虞及余存入浙江实业银行之储券千元,备不时之需。雪村示余雪山五月九日信(由士佼转到),知内地情况亦复欠佳,颇露消极态,非复前此凌厉之概,岂在港受挫又影响心理乎?然大局如此,诚不容乐观也。心庵来谈,知平津往事演变正如今日之上海耳。(是可知沪地情形真乃初尝异味,将来愈演愈烈,不知若何过去也。)为之扼腕愁叹不止。

1942年5月31日

市情奇幻,币直强抑,诚不知明日是何景象也。

1942年6月1日

报载周佛海谈话,八日起两星期内法币须折半兑换中储券,而所收法币只限中央、中国、交通三行之无上海以外地名者始可照兑,其他杂钞概从废弃,中国农民银行钞亦绝不通融云。此举影响甚大,闻有帮佣、老妪毕生累积数百元,以所执皆农民钞,一旦遭废,竟致悬梁者,呜呼,可概其他矣!

1942年6月17日

给金才节赏十元,学骥、华坤各五元(仍用法币,今后将禁不流通,改用储券)。

1942年6月19日

接诚之昨寄信,托售《丛书集成》,盖为储券推行之故,原有财产平空打一对折,陡见窘迫,遂动斥卖藏书之念也,展读凄然。

1942年6月22日

法币今起抑不通行(回乡恐非力所能及耳)。始携冷饭入馆,当午以开水泡食之用咸蛋及大头菜等下之。后将以为常,盖外间物日贵,无法应付矣。

1943年4月26日

其忱可嘉,而款至此间只有一半,殊感肉痛,即寄竹报癸十七号,复告家中琐事,并戒后勿再划款来。

《王伯祥日记》,张廷银、刘应梅整理,中华书局2020年6月出版,8611页,1380.00元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0-08-15 04:21指挥家[河南省网友]IP:3407655814
    《王伯祥日记》中的传染病预防让我更加了解了当时的卫生状况,盗版打击和敌伪经济也展现了当时的艰苦生活,这部作品真实而感人。
    顶1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微笑作文300字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 逆风飞翔作文 高中作文多少字 家人团聚的作文 五年级记事作文 家族史作文 愉快的旅行作文 越来越好作文 人生的旅途作文 美在身边作文 兰花作文300字 沈阳故宫作文 讲好中国故事作文 守望作文600字 抬起头作文 英语作文带翻译50字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 我的快乐作文400字 梗概作文300字 写人作文五百字 可爱的小兔子作文 感谢有你的作文 什么的一天作文 做菜作文300字 传统文化春节作文 做一件好事作文 窗外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邮件格式 我是一棵树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