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光明日报》刊发上海财大党委书记许涛理论文章: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2020-11-27 23:05:01
相关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只有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遵循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要求,才能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之中,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有助于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

有鉴于此,高校应努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这一育人大格局,关键在于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培养方向;核心在于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协调前行;在继续巩固思政课程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推动课程思政广覆盖,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并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各种专业学科的育人成效。

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统领课程思政的目标。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最后教育或准备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最后教育阶段,也是学生在精神、道德、人格方面逐步定型,进而走向社会的最后准备阶段。这是一段极其珍贵的人生经历。大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促进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更高质量的全面发展。德是做人的根本,课程思政应将德育置于课程目标之首,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强调基于省思基础上的笃信和理论自觉基础上的实践自觉,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注重鼓励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之余,养成勤锻炼、有情趣、爱劳动的生活取向,注重因地制宜,发挥高校自身的学科研究优势、社会网络资源、校史育人功能,最大限度创设条件,激活学生的创造活力,将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专业过硬、体魄强健、审美高雅、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好青年。

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一方面,专业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家国情怀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在已有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拓展和开发。由此,专业教材和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性,教师在知识传授中应注重主流价值观引领。专业课程教师应当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意识,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岗位初心,主动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不是在专业课程中剥出几节课时讲授思政内容。“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而非“眼中金屑、米中掺沙”。要避免将德育内容生硬楔入专业课程的倾向,两者不应该是机械组合而应该是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国情教育和主流价值熏陶,是其最为基本的两个维度。教师不宜硬性灌输,生硬地直接给出结论,而应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引人入胜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应在扎实的文献研究和社会调查基础上,把家国情怀自然渗入课程方方面面,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增进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关系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育德意识是指教师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关注道德教育资源,把握道德教育时机,主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意识。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学实践的主体。专业教师能否接受、践行课程思政的新理念,适应课程思政的新要求,是能否构建学校德育新格局的关键。专业教师不应当只埋头做一个“对很少的东西知道很多、对很多东西知道很少”的“专家”,不应当对育人抱以“事不关己”的态度,而应该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育德能力是指教师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应具备高超的技能。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重要的是塑造灵魂、塑造品行、塑造人格。教师应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针对青年成长特点,聚焦青年思想关切,着眼于学生道德素养的熏陶濡染,加强正面引导、深入解疑释惑,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与教学方式上的可接受性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

用多元评价体现课程效果。由于长期以来唯数量化的评价导向,对专业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于采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就专业论专业,评价标准单一。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清理“五唯”的各项要求,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为推进课程思政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就课程思政评价的本身而言,需要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其中,体现评价的人文性、多元性。为此,应逐步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结合起来,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制定出更为精细和系统的评价指标,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以制度设计服务课程改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制度意识,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充分挖掘和拓展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推动专业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同样有赖于相关制度的健全。应完善教材开发制度,突出专业课程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不同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交叉互补的教材内容体系;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专业课程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体现课程思政的理念;完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强化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改革,开展教师教学比赛,注重典型示范和榜样塑造,以先进带普遍、以局部带全域。完善的制度设计,有助于推动教师以其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反哺于教学,实现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得益彰,推动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来源 | 《光明日报》2019年10月18日 理论版

原标题:《《光明日报》刊发上海财大党委书记许涛理论文章: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6)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3-07-05 23:00兮颜°21 繠[甘肃省网友]IP:3389420177
    作为名学生我也感到很有共鸣。在学习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社会现实问题不仅能够拓展视野也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定位自己人生价值。希望能够到更多课程思政在学校中实践。
    顶0踩0
  2. 2023-02-15 19:03不畏将来[香港网友]IP:3406007113
    @宝我作为名教育从业者非常认许涛书记观点。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更要注重培养他们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顶8踩0
  3. 2022-09-28 15:06[台湾省网友]IP:3391724448
    许涛书记文章深刻论了课程思政重要性育人大格局构建需要从根本改变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
    顶0踩0
  4. 2022-05-11 11:08[四川省网友]IP:3389029056
    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保持教育领域活力和发展很有启示意义。课程思政是培养新代人才重要抓手希望各大高校能够积极探索这领域使更有实效性。
    顶4踩0
  5. 2021-05-26 01:15飄逸的旅行[台湾省网友]IP:3389812586
    作为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到很受益作者对课程思政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系统深入探讨实属不易。希望能够到更多这样实用性文章。
    顶1踩0
  6. 2020-06-09 15:21倬彼碧落forever[吉林省网友]IP:3407757943
    这篇理论文章非常有代表性充分阐了课程思政重要性提出了许多实践性建议。希望文能够引起广大教育从业者关注和思考。
    顶9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声音的作文 珍贵的礼物作文 母爱作文500字 游记作文800字 节约用水作文 作文库 高考作文题 英语作文万能模板 优秀作文素材 月亮的作文 故乡的作文 疫情作文 写事的作文100字 作文纸模板 礼物作文600字 材料作文题目 多彩的活动作文400字 留在心底的风景作文 春游作文300字三年级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 那一次我真后悔作文 年味儿作文 知足常乐作文 读后感400字作文 童话作文300字 优秀作文开头结尾 假期英语作文 人生如戏作文 有志者事竟成作文 小荷作文网